这是一本一百多年前,西方人看中国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在华的丰厚积淀、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他在中国传教过程中了解到的社会多个方面,包括科举、学校、语言、慈善机构、社会习俗、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
本书涉猎之广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古老民族的异同等等。
在北方,能看到类似《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打谷场。在收割前夕,农夫们将靠近住宅的一小块地压实整平,让它看起来与一块水泥地没有不同。成捆的谷子被就近放在骡子或驴子背上。农夫用大镰刀割掉谷穗,用驴子踏出或用连枷打出谷粒,然后用铁锹扬出谷壳,让其随风吹走。我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谷仓。麦杆或者被堆起,或者放在空阁楼中,随即被作为粮秣和燃料处理掉。
在整个帝国,任何能够增强土壤肥力的物料都会被精心保护。每座城市和每个村庄都要捐出一部分肥料,而农夫可以申请,并通常需要购买。这一习惯对外国人来说是种无法忍受的麻烦,但在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方面,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灌溉当不再忙于其他事情时,农民们就会把运河中的沉渣挖出并铺在大堤上,这样就能避免河道壅塞。一小片地域的清理就需要大量体力劳动。在各个省份,灌溉大都得到了普及。
中国的建筑风格难说美观,却是坚固持久。因此似乎会让我们觉得沉重和阴郁。房屋有时会有两层,但通常只有一层,通常由石料、木料或砖头建成,这取决于不同地方这些材料的价格,以及修建者的个人偏好。地板通常由水泥或泥土砌成。窗户呈网格结构,上面铺着经常需要更换的白纸。富人的住处和庙宇都是异常奢华,有时会用木制和石制的雕刻与版画精心装饰。大多数这类豪宅都由多个房间组成,中间以庭院隔开。其外墙通常能完全遮住街道,同时又能将居住者与外部世界隔开。在城市中出于防火的需要,通常会将分隔一片建筑群与相临街区的围墙筑高,超出房顶几英尺。通过这类防火墙的保护,城市能免受一般火灾的威胁。城市中缺少清新空气的不足,因房屋内能有效通风而部分地得到弥补。人们并不喜欢将门窗紧闭,而且房门除非临街,通常在白天都会是敞开的。
即使在中国北方,冬天极为寒冷,室内也没有火炉或壁炉。人们使用黄铜或陶制脚炉来温暖手脚,小姐绅士们在袖子中放上一个精致的小手炉来暖手。在更加寒冷之地,人们会在屋内修建一座平台或高台,底部生火,有烟囱排烟。整个台子很快就热了起来,并能在数小时内保持温暖。这就是在中国北方几乎家家**的火炕。不过,它向房间内散发的热量很少,人们还得靠多穿衣服来温暖自己。
在冬季,更为富裕的人士通常会穿皮毛服装,它们主要是由满洲引进的。
捕鱼到访中国的游客,通常会对该国人民的勤劳品格及其职业多样性记忆深刻。在户外劳动者中,农民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除此之外,渔夫同样数量众多。他们中的一些在沿海地带谋生,另一些则在内陆湖泊、河流及运河中劳作。他们使用了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捕鱼工具:挂钩、鱼叉、托网或围网、捞网、提网、刺网等等。
在南方许多地区,渔夫们利用鸬鹚来捕鱼。后者能在水下以极快的速度抓住猎物。为防止鸬鹚吞食大鱼,渔夫会在其喉部绑上一道细绳或圆环。这样它们就被训练得对主人服服帖帖。渔夫们通常驾着小船或竹筏跟随着它们,并通常会使用一根长长的竹杆,用重的一头来划竹筏,而用轻的一端来指挥和控制这些水鸟的行动。
公元9世纪汉朝古钱币中国的手工匠人门类众多,包括木匠、石匠、裁缝、铜铁匠、银匠和金匠等。他们能模仿几乎每一种外国物件;手艺人还包括竹编匠、雕刻工、泥塑匠、制针匠、理发师等等。
商人批发和零售几乎一切商品货物。丝绸行、皮草行及珠宝首饰行展销各种精美昂贵的用品。钱庄可以将客户的银子按重量兑换成本国铜钱,或将铜钱兑换为白银,亦或将银子兑换成他们印发的等值银票,后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兑换成白银或铜钱。
药店的招牌上都有镀金大字,每一家都力争使自己的招牌比别家更眩目,都夸耀说自己能够提供中国经典《本草纲目》中所收录的,取自十八省及外国的各种药材,并尽可能地夸大每种药材的疗效。
总体而言,中国的安定富足显而易见,中国的民众也显得既勤劳质朴,又快乐满足。
在中国城乡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衣着精致、举止优雅的行人。中国人处理大笔财富的方式和手段与我们自己国家非常类似。富人将财富投资于土地或房产,或以之为本钱做生意或开钱庄,或在有可靠抵押之下将其贷出,通常会得到很高的利息。
即使像前面几页这样简单和粗略的描述也足以表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和教养程度不低的国家,这里法律严格,秩序井然,政府组织完善,为国内民众及公民财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良好保护。
……
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 1829—1893) 美国人。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1854年来华。1861年到登州传教,次年开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学校。1871年到烟台传教,开辟示范农场,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和梅等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并将美国树种与中国树种相嫁接,生产出香蕉苹果。1877年到临朐县赈灾,捐助救济银7600两。1893年卒于烟台。著有《中国和中国人》《差会工作方法》《神学总论》等书多部。
中国古代神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的**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羿和嫦娥的故事,帝俊...
楼廊闲话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与钱夫人胡美琦关于人生问题的闲谈笔录,大陆首次发行。“尘世无常性命终将老去,天道好运人文幸得绵延”钱夫人心向学术,以维护先生健康为己...
(故宫日历.2020年)紫禁六百年 本书特色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生肖鼠。鼠寓意财富与聪慧 ,又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因此《故宫日历》选取表现鼠年与紫禁城的...
大学.中庸-(英汉双语)-英文译注-大字版 本书特色 《论语》《大学》《中庸》是我国传统儒家经典,千百年来一直是儒家倡导的人们进行自身修养的规范性典籍。20世纪...
在逆光中-意大利文化散步 本书特色 在约阿希姆·费斯特众多作品中,这部《在逆光中》是个例外。也许它不是他*重要的作品,如果人们想到他的《希特勒传》和《政...
廉洁论 本书特色 从“廉以正身”、“廉以立信”、“廉以服人”、“廉以正国”等方面入手,选择占代若干位杰出的“公务员”廉洁为官执政的事迹,阐释“廉洁”思想对为官从...
新编十二生肖春联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当代楹联艺术家和楹联爱好者的生肖春联,用全新的语言来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新春联,与以往的生肖春联有着极大的不同,给人以耳目一...
视觉文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视觉文化分析的介绍性书籍,它将有助于加强我们的视觉文化修养。它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我们独立解析视觉文...
八大处传说 本书特色 如今人们对八大处的地域概念,主要集中在了“三山八刹十二景”的旅游景点。实际上,八大处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宗教文化、寺庙建筑文化,使得许多传说...
逢年过节 本书特色 《逢年过节》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岁时岁事风俗的专著。从历法引起的节日、过新年、祭祀与节日、术数产生的节日、宗教形成的节日、农事活动产...
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 内容简介 197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年轻的英...
古文字研究(第十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释雨》、《龙字私议》、《战国玺印文字琐记二则》、《古字新考》、《令命的分化》、《金文札记三则》、《一对*古的药酒壶之发...
《强国复兴有我:杨浦青少年学“回信”(第一辑)》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习近平总书记给不同群体的15封回信,按“理想信念”“民族复
普通语言学教程 内容简介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首批54种自2000年9月问世以来,取得很大成功,首印5000套供不应求,10月份便分开重印6000...
中国姓氏 本书特色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些而来,这段话至...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通用语史研究》全面梳理了汉语通用语发展的历史轨迹,描绘了汉语从自发规范不断走向自觉规范的历史足迹。本书上起秦汉、下至当代,廓清...
无为的哲思:《淮南子》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总结了古代知识,传承下千古箴言,既有玄思深邃的哲理雄辩,也有醍醐灌顶的冷静分析;既有变化多端的处事手段,也有丰富多才的...
同心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分八章,计30万字,称得起内容翔实,而尤应强调的是其中不乏新鲜的语言材料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宁夏方言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开拓价值。试摘要...
大众哲学对话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师生对答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发。大众哲学对话录 作者简介 郝立新,男,1960年生,贵州贵阳人,哲学博...
北南,晉江文學城網路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