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一百多年前,西方人看中国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在华的丰厚积淀、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他在中国传教过程中了解到的社会多个方面,包括科举、学校、语言、慈善机构、社会习俗、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
本书涉猎之广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古老民族的异同等等。
在北方,能看到类似《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打谷场。在收割前夕,农夫们将靠近住宅的一小块地压实整平,让它看起来与一块水泥地没有不同。成捆的谷子被就近放在骡子或驴子背上。农夫用大镰刀割掉谷穗,用驴子踏出或用连枷打出谷粒,然后用铁锹扬出谷壳,让其随风吹走。我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谷仓。麦杆或者被堆起,或者放在空阁楼中,随即被作为粮秣和燃料处理掉。
在整个帝国,任何能够增强土壤肥力的物料都会被精心保护。每座城市和每个村庄都要捐出一部分肥料,而农夫可以申请,并通常需要购买。这一习惯对外国人来说是种无法忍受的麻烦,但在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方面,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灌溉当不再忙于其他事情时,农民们就会把运河中的沉渣挖出并铺在大堤上,这样就能避免河道壅塞。一小片地域的清理就需要大量体力劳动。在各个省份,灌溉大都得到了普及。
中国的建筑风格难说美观,却是坚固持久。因此似乎会让我们觉得沉重和阴郁。房屋有时会有两层,但通常只有一层,通常由石料、木料或砖头建成,这取决于不同地方这些材料的价格,以及修建者的个人偏好。地板通常由水泥或泥土砌成。窗户呈网格结构,上面铺着经常需要更换的白纸。富人的住处和庙宇都是异常奢华,有时会用木制和石制的雕刻与版画精心装饰。大多数这类豪宅都由多个房间组成,中间以庭院隔开。其外墙通常能完全遮住街道,同时又能将居住者与外部世界隔开。在城市中出于防火的需要,通常会将分隔一片建筑群与相临街区的围墙筑高,超出房顶几英尺。通过这类防火墙的保护,城市能免受一般火灾的威胁。城市中缺少清新空气的不足,因房屋内能有效通风而部分地得到弥补。人们并不喜欢将门窗紧闭,而且房门除非临街,通常在白天都会是敞开的。
即使在中国北方,冬天极为寒冷,室内也没有火炉或壁炉。人们使用黄铜或陶制脚炉来温暖手脚,小姐绅士们在袖子中放上一个精致的小手炉来暖手。在更加寒冷之地,人们会在屋内修建一座平台或高台,底部生火,有烟囱排烟。整个台子很快就热了起来,并能在数小时内保持温暖。这就是在中国北方几乎家家**的火炕。不过,它向房间内散发的热量很少,人们还得靠多穿衣服来温暖自己。
在冬季,更为富裕的人士通常会穿皮毛服装,它们主要是由满洲引进的。
捕鱼到访中国的游客,通常会对该国人民的勤劳品格及其职业多样性记忆深刻。在户外劳动者中,农民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除此之外,渔夫同样数量众多。他们中的一些在沿海地带谋生,另一些则在内陆湖泊、河流及运河中劳作。他们使用了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捕鱼工具:挂钩、鱼叉、托网或围网、捞网、提网、刺网等等。
在南方许多地区,渔夫们利用鸬鹚来捕鱼。后者能在水下以极快的速度抓住猎物。为防止鸬鹚吞食大鱼,渔夫会在其喉部绑上一道细绳或圆环。这样它们就被训练得对主人服服帖帖。渔夫们通常驾着小船或竹筏跟随着它们,并通常会使用一根长长的竹杆,用重的一头来划竹筏,而用轻的一端来指挥和控制这些水鸟的行动。
公元9世纪汉朝古钱币中国的手工匠人门类众多,包括木匠、石匠、裁缝、铜铁匠、银匠和金匠等。他们能模仿几乎每一种外国物件;手艺人还包括竹编匠、雕刻工、泥塑匠、制针匠、理发师等等。
商人批发和零售几乎一切商品货物。丝绸行、皮草行及珠宝首饰行展销各种精美昂贵的用品。钱庄可以将客户的银子按重量兑换成本国铜钱,或将铜钱兑换为白银,亦或将银子兑换成他们印发的等值银票,后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兑换成白银或铜钱。
药店的招牌上都有镀金大字,每一家都力争使自己的招牌比别家更眩目,都夸耀说自己能够提供中国经典《本草纲目》中所收录的,取自十八省及外国的各种药材,并尽可能地夸大每种药材的疗效。
总体而言,中国的安定富足显而易见,中国的民众也显得既勤劳质朴,又快乐满足。
在中国城乡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衣着精致、举止优雅的行人。中国人处理大笔财富的方式和手段与我们自己国家非常类似。富人将财富投资于土地或房产,或以之为本钱做生意或开钱庄,或在有可靠抵押之下将其贷出,通常会得到很高的利息。
即使像前面几页这样简单和粗略的描述也足以表明,中国是一个文明和教养程度不低的国家,这里法律严格,秩序井然,政府组织完善,为国内民众及公民财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良好保护。
……
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 1829—1893) 美国人。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1854年来华。1861年到登州传教,次年开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学校。1871年到烟台传教,开辟示范农场,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和梅等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并将美国树种与中国树种相嫁接,生产出香蕉苹果。1877年到临朐县赈灾,捐助救济银7600两。1893年卒于烟台。著有《中国和中国人》《差会工作方法》《神学总论》等书多部。
(精)中国访书记(特装版)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配精美函套,精致典雅★ 从七位学人的学术游记、日记、回忆录中精选与访书、购书有关的篇什编译而成★ 涉及图书...
新书--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专论中国文化之地理背景、古代观念与古代生活、社会主义与经济政策、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等10章。《中国文化史导论...
追溯马修宇宙的原点,发现“梦之囚徒”的真正起源“欧洲漫画界卡夫卡”马克-安托万·马修的出道短篇作品集收录七篇精炼随笔,以及一篇探讨人类精神追求的寓言式小说在大教...
Editions de Paris2002年誕生於東京的出版社。以介紹「巴黎藝術設計」與「巴黎人之生活品味」作為出版核心,希望能藉由各式與巴黎相關且充滿創意之圖...
古谣谚 内容简介 《古谣谚》一百卷,由清杜文澜所辑,共引书达八百六十种,收入了先秦至明代的谣谚三千三百余首,而且逐首引述本事,注明出处,遇有疑难还能加以考解。谣...
中国古代园艺 本书特色 在中国古代,“园艺”指的是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中国园艺部门的独立是从周代开始的。周代出现了“园圃”。里面种植的作物已有蔬菜...
八股文百题 本书特色 《八股文百题:揭示八股文隐蔽的历史面目》是由岳麓书社出版的。八股文百题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来研究八股文,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明、清两代的政...
思想背后的利益:文化政治评论集 内容简介 该书系陆建德先生关于思想文化政治方面的评论集。作者不但分析了18世纪三位著名英法哲人的普世思想,并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
陶姓史话 本书特色 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姓氏出现*早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炎黄...
姜亮夫: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一本不足八万字的小书,其内涵之丰富,学问之广博,感情之充沛,均非生般的高头讲章之所能及,也绝不亚于一些辉煌巨著。在某种意...
《日本外务省藏档(一)》内容简介:本册文件集编纂收录的资料来自于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日本外务省档案,主要包括国际联盟中
中国印刷术源流史 本书特色 《中国印刷术源流史/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中的一种。本书规模宏大、版本珍贵、视角独特,所选...
语言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一部以条目形式总结百年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牲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人学术成果的大型工具书。 《20世纪中国学术...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任复旦...
禅字修心(上下)精装 本书特色 《禅字修心》梳理了将近一百个常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告诉你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小小汉字中藏着想不到的丰富禅学哲理。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
天空的明主(波斯神话)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本书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方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魔力的象征;而...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行为设计学创始人,深入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提出了被产品经理奉为圭臬的福格行为模型。“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Instagram...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本书特色 文房四宝,从广义上讲,泛指一切笔、墨、纸、砚;从狭义上说,因时而定,因物而论,因地而名,其内容随时代变迁等原因时有变化。例如从宋朝之...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第3辑 本书特色 本辑精选汉语应用语言学论文19篇,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展开不同角度的论述,对对外汉语的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学研...
越界与想象-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介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笔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晚清新教传教士的汉语译介活动是一个大题目,涉及翻译学、历史学、思想文化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