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从事老舍研究三十多年的成果结晶,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辑录谢昭新先生论文20余篇, 是对老舍文化心态、创作心理、情感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以及老舍与中外文化关系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四编, 主要内容包括: 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 老舍与外国文化 ; 老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重感情的思维方式,也对老舍的感触事物方式、审美知觉能力产生影响。西方文化重逻辑、重理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把直觉、情感看得比理智更重要。老舍初期创作就是用这种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去感触事物,决定审美价值取向的。因而,他的“感情老走在理智前面”,“感情使我的心跳得快,因而不加思索便把*普通的、浮浅的见解拿过来,作为我判断一切的准则”。这里所说的“浮浅的见解”,即指他“软而硬”人格中的“硬”的一面所支配下的正义感。正义感成了他审视事物的直觉洞见,以此来“咂摸世事的滋味”,表达他“除恶向善”的社会理想。像这样凭直觉、感情写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对事物作深入开掘,而只是将思维活动限制在事物的表层之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情不会给人以远见”,直觉不会使他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来。这就使他一方面重感情、重直觉,另一方面又要用一定的理智去“管束着感情”。不过,他初期的创作总没能够用理智管束住感情,而只有到了30年代,他真正调整了情感与理智、直觉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后,将理智纳人情感的思维活动中,才创作出一系列深刻的作品来。老舍的创作经过从重感情、重直觉到重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变化过程.是老舍文化心理结构的自我调整过程。再次,老舍小说里的人物大都缺乏自我精神扩张,他们总是以个性压抑或屈己从人的生命形态出现的,这就使他们在人际情感关系上具备“东方精神文明”特点。前面已隐约提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组合里,东方文化的和谐、静美特点之所以表现突出,就是因为作为家庭成员,他们都是以牺牲个体意识、服从“家”的文化观念为前提的。在家庭里,人们要服从“家长制”;在社会上,人们要听命于君,绝对服从*高统治者的统治。这样就造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级治一级,一级也甘心于被一级统治,人的个体意识全部消亡,而代之以起的是群体意识的增长。中国人如果没有这种群体意识,就很难在这个文化氛围里生存下去。你要去张扬个性,很快会被群体吃掉。老舍没有描写个体意识被吃掉的那一面,而大量描写个体意识在服从群体意识的精神律动下的矛盾、痛苦、感伤和哀怨。以中年人的爱情婚姻为例,《离婚》中的老李是在压抑“诗意”、“浪漫”个性的情况下,与李太太组合成家庭的。组成家庭后,他和妻子在情感、性格、举止、言谈诸方面,都呈现不协调状、不相容状。尽管他对李太太的俗气十分嫌厌,但他还是在这个家庭苟活着、敷衍着,尽着丈夫的职责。他压抑了对马少奶奶的潜性爱的追求,使得这个家庭在经历了闹“离婚”的风波后,很快平静下来,又恢复了东方家庭的“恬静”。同时,在祁瑞宣与韵梅的结合中,韵梅也不是瑞宣原来所追求的对象。她只不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观念的需要,被迎娶到祁家来的。因此,瑞宣在对待韵梅的态度上,虽然没有老李对太太那种浓重的嫌厌气,但对韵梅说话做事总离不开家长里短的俗文化气质也流露出不满。可见,他们这种合乎传统文化观念的“美满婚姻”,恰恰掩盖了婚姻个体“不美满”的成分,而不满意的个体却以强烈的自忍,压抑内心的痛苦,以利对方。对方则在无知的承受中,享受这不是幸福的“幸福”。在这里,传统文化表面上的“和谐”掩盖了内里的不和谐,表面上的“静美”掩盖了内里的不静美。如果说这些小人物在家庭内部是以个性压抑的形态出现的,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后,他们的个性仍然得不到舒展,他们还是以忍让屈从、克己从人的生命形态出现,去寻找作为社会的“人”、传统文化中的“人”的位置。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像张大哥(《离婚》),他信奉的哲学: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安分守己,可是,他却不断地遭受厄运。像祥子(《骆驼祥子》),他没招谁也没惹谁,安分守己地拉车攒钱,可是社会却不容许他存在,迫使他堕落。像祁天佑(《四世同堂》),他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地做生意,但地方日伪政权却偏要加给他一个“奸商”罪名,拉他游街示众,逼他自杀。这些安分守已、忍让屈从,符合儒家传统思想的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又是民族文化的悲剧。它让人们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文化,既继承了传统文化性格,又破坏了传统文化性格。它继承的是传统文化的劣性东西,而破坏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质东西。不管是张大哥、祁天佑,还是作为下层车夫的祥子,他们的人生哲学都含有“柔”的一面,但“柔”中又含有生命的进取精神,尤其是祥子,他有骆驼似的坚强生命意识。……
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现当代著名作家研究上,著述甚丰。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4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100多万字。在韩国《中国学报》等国外杂志发表论文4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2000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4年获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和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思想研究》。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
小说的背景放在民国时期,讲述一代棋王陶羊子在棋道上的修行,虽也不脱离作者描写细腻、文风平和、擅长绵绵阴柔的平常风格,但有
一粒珍珠的故事 本书特色 她出生在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中国家庭,青少年时代曾接受西方教会学校的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她是在燕园读书的摩登女性,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校...
纸玫瑰 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是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而它的作者却是一个很年轻的人。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几年许多高中生、大学生写的小说,感觉上是这些小说十有八...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国风书系 本书特色 《一往情深深几许:谁解纳兰词》编辑推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作哀感顽艳,蕴涵空灵而悲情的美丽,词风“即浅为...
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简介 。文学是翱翔于天地间的鲲鹏,而精神便是它的灵魂。中华文学之精神,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先后孕化出了先秦的高远,两汉的博大,魏...
《曾国藩家训译注(全二册)》内容简介:本书选编曾国藩家训139则,以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以岳麓书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英文 内容简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本书是在《操作系统概念》(第五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与该书...
黄庭坚墨迹 内容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
文学性的命运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一直关切文学性的问题,并始终坚持在文学研究中贯彻文本细读原则,强调艺术感受力、文学悟性、审美精神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
读图时代文学的处境 节选 nbsp; 序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考古学研究表明,东西方古代文明的衍化过程具有相似性。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这样悠久的巨大文明...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同时也是著者在学术旅途中的一次精彩的思想历险。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
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奇智卷:外星人之谜 目录 外星人分类记录一本有关外星人的日记外星人留下的物证外星人基地之谜外星人的求救信号热爱和平的外星人来自外星球的电视节...
西游洞天:刘荫柏说西游 本书特色 《西游记》有其他文学著作无法比拟的一个特点:*容易被重塑。将唐僧师徒等人置于全新的故事情节,不仅能保持人物本色,还可以各领风骚...
企鹅信息技术词典 本书特色 本词典正是为了使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知识而编写的。它释义清晰、准确,内容涉及从个人电脑的硅片到国际电子通讯网络的大型主机系统...
牛津实用英语语法(第四版) 内容简介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无论哪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相通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因此,要想学到...
白屋说诗-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刘大白所著的《白屋说诗(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杂说”中各篇则为作者与他人就诗歌问题的论辩文章。附录则为作者为友人诗集所做的...
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 本书特色 《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释义》:选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重新去...
图解拔罐刮痧针灸足疗治百病 本书特色 《图解拔罐刮痧针灸足疗治百病(*新全彩版)》:有效地帮你驱除疾病,保健强身,永葆健康在百种实用的施治技巧手把手教你学会拔罐...
文学的路标:1985年后中国小说的一种读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叙事、现实、历史、文学先锋、身体、俗世和灵魂等关键词入手,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演进的内...
志村貴子首部BL漫畫隆重鉅獻!在「可憐BL」合集中擁有高人氣的兄弟系列連載在眾所期待之下終於推出單行本!!4年前由於父母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