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从事老舍研究三十多年的成果结晶,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辑录谢昭新先生论文20余篇, 是对老舍文化心态、创作心理、情感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以及老舍与中外文化关系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四编, 主要内容包括: 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 老舍与外国文化 ; 老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重感情的思维方式,也对老舍的感触事物方式、审美知觉能力产生影响。西方文化重逻辑、重理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把直觉、情感看得比理智更重要。老舍初期创作就是用这种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去感触事物,决定审美价值取向的。因而,他的“感情老走在理智前面”,“感情使我的心跳得快,因而不加思索便把*普通的、浮浅的见解拿过来,作为我判断一切的准则”。这里所说的“浮浅的见解”,即指他“软而硬”人格中的“硬”的一面所支配下的正义感。正义感成了他审视事物的直觉洞见,以此来“咂摸世事的滋味”,表达他“除恶向善”的社会理想。像这样凭直觉、感情写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对事物作深入开掘,而只是将思维活动限制在事物的表层之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情不会给人以远见”,直觉不会使他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来。这就使他一方面重感情、重直觉,另一方面又要用一定的理智去“管束着感情”。不过,他初期的创作总没能够用理智管束住感情,而只有到了30年代,他真正调整了情感与理智、直觉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后,将理智纳人情感的思维活动中,才创作出一系列深刻的作品来。老舍的创作经过从重感情、重直觉到重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变化过程.是老舍文化心理结构的自我调整过程。再次,老舍小说里的人物大都缺乏自我精神扩张,他们总是以个性压抑或屈己从人的生命形态出现的,这就使他们在人际情感关系上具备“东方精神文明”特点。前面已隐约提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组合里,东方文化的和谐、静美特点之所以表现突出,就是因为作为家庭成员,他们都是以牺牲个体意识、服从“家”的文化观念为前提的。在家庭里,人们要服从“家长制”;在社会上,人们要听命于君,绝对服从*高统治者的统治。这样就造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级治一级,一级也甘心于被一级统治,人的个体意识全部消亡,而代之以起的是群体意识的增长。中国人如果没有这种群体意识,就很难在这个文化氛围里生存下去。你要去张扬个性,很快会被群体吃掉。老舍没有描写个体意识被吃掉的那一面,而大量描写个体意识在服从群体意识的精神律动下的矛盾、痛苦、感伤和哀怨。以中年人的爱情婚姻为例,《离婚》中的老李是在压抑“诗意”、“浪漫”个性的情况下,与李太太组合成家庭的。组成家庭后,他和妻子在情感、性格、举止、言谈诸方面,都呈现不协调状、不相容状。尽管他对李太太的俗气十分嫌厌,但他还是在这个家庭苟活着、敷衍着,尽着丈夫的职责。他压抑了对马少奶奶的潜性爱的追求,使得这个家庭在经历了闹“离婚”的风波后,很快平静下来,又恢复了东方家庭的“恬静”。同时,在祁瑞宣与韵梅的结合中,韵梅也不是瑞宣原来所追求的对象。她只不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观念的需要,被迎娶到祁家来的。因此,瑞宣在对待韵梅的态度上,虽然没有老李对太太那种浓重的嫌厌气,但对韵梅说话做事总离不开家长里短的俗文化气质也流露出不满。可见,他们这种合乎传统文化观念的“美满婚姻”,恰恰掩盖了婚姻个体“不美满”的成分,而不满意的个体却以强烈的自忍,压抑内心的痛苦,以利对方。对方则在无知的承受中,享受这不是幸福的“幸福”。在这里,传统文化表面上的“和谐”掩盖了内里的不和谐,表面上的“静美”掩盖了内里的不静美。如果说这些小人物在家庭内部是以个性压抑的形态出现的,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后,他们的个性仍然得不到舒展,他们还是以忍让屈从、克己从人的生命形态出现,去寻找作为社会的“人”、传统文化中的“人”的位置。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像张大哥(《离婚》),他信奉的哲学: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安分守己,可是,他却不断地遭受厄运。像祥子(《骆驼祥子》),他没招谁也没惹谁,安分守己地拉车攒钱,可是社会却不容许他存在,迫使他堕落。像祁天佑(《四世同堂》),他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地做生意,但地方日伪政权却偏要加给他一个“奸商”罪名,拉他游街示众,逼他自杀。这些安分守已、忍让屈从,符合儒家传统思想的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又是民族文化的悲剧。它让人们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文化,既继承了传统文化性格,又破坏了传统文化性格。它继承的是传统文化的劣性东西,而破坏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质东西。不管是张大哥、祁天佑,还是作为下层车夫的祥子,他们的人生哲学都含有“柔”的一面,但“柔”中又含有生命的进取精神,尤其是祥子,他有骆驼似的坚强生命意识。……
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现当代著名作家研究上,著述甚丰。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4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100多万字。在韩国《中国学报》等国外杂志发表论文4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2000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4年获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和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思想研究》。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
中原作家文丛--刘庆邦小说自选集 目录 季风与地火--刘庆邦小说面面观家道的平原家园何处*后的浪漫黑地宣传队月子弯弯照九州家属房泥沼兄妹新匪人生序曲三月春风屠妇...
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修订版 本书特色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之争尚未远去,世界意义上的现代化已经抵达中国,布尔乔亚审...
文心雕龙札记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札记》由黄侃著,黄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曾任北京大学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本书是黄侃先生任教时的讲义,对《文心雕龙》内容含...
陈世骧(1912—1971),字子龙,号石湘。河北滦县人。1935年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留校任讲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北平,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值此时机,妖僧九嶷与一只四脚蛇妖为伴,游走天下,靠着坑蒙拐骗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不想,他遇
惊变 本书特色 《惊变》:心跳文库。复制自己的大脑以求金蝉脱壳的黑色惊悚故事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惊变 节选 《惊变》内容简介:一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的基金...
一个爱好、特长、人生意义都是泡妞的职业花花公子──战国,酒醉醒后发现自己跟男人上床了,这还不打紧,自己还是被上的那个?!
一个世界上任何情报机构都不知晓的职业杀手,去刺杀世界上防卫最严密的法国总统戴高乐。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过程,双方为了各自
中国古代文论新编 目录 **章先秦儒家和道家文论**节经典文本阅读一、《论语》(节选)二、《孟子》(节选)三、《荀子》(节选)四、《庄子》(节选)第二节相关问题...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内容简介 中国语言学史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产生的语言学...
政府对外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涵盖了政府对外传播载体解析;政府对外传播环境解析;政府与媒介、公众的互动;政府对外传播效果分析;政府对外传播运作举要等方面的内容...
十五贯 节选 《十五贯》内容简介: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
如果你热爱电影,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伟大的知音,他们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里爱、让•雷诺阿、路易•德吕克、安东尼奥尼、安
文字与版式设计-创意+方法+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设计艺术基础教程,是以时间为线索,将公元前十几世纪到现当代的文字,用表格的...
朗润琐言-季羡林学术思想精粹 本书特色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85岁时写的大半生的学术思想总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求学的生涯,娓娓道来,深刻展现了一...
常香玉的故事 本书特色 常香玉的形象可以用许多故事阐释,她用自己的一生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传奇。她的许多故事都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听了让人真正得到做人做文的启迪。...
地图艺术与设计 本书特色 本书理论与实践、借鉴与创新相结合,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地图艺术设计涉及的一些基本原理,尝试探索了尚未引起地图设计界注意的问题,分析研究了一...
近现代名人尺牍选粹-(上) 节选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发挥着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强大功能。而我国的汉字更加特殊,汉字在实用书写的过...
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1881-1942)的传记作品闻名遐迩,独具特色。本书收入了他的两篇作品:《伊拉斯谟的成功与悲剧》和《
中国诗学精神 内容简介 世纪残照,千年熹微,所谓古今气运一大迁移者,其物是人非、阴紆阳惨之状,不可胜言矣。初,余迫于生计,栖身汴都。方尺陋室,蜷曲室碍。然环堵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