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禅苑清规》研究”的*终成果,讨论了禅宗清规的起源与流变,辨析了清规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修学、法事、人事、丧葬、卫生、仪礼等诸多方面。附录为《禅苑清规》校释。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作务在百丈之前就已在宗门与教下流行。志贤、南泉、杉山、隐峰、临济、丹霞等禅师的作务资料,散见于《宋高僧传》及《景德传灯录》。但真正以丛林规制确定下来的则是百丈禅师。这是中国禅宗大德,在完善教制方面,突破印度佛教戒律的束缚与限制,根据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索。百丈禅师并不是普请法的创始人,《宋高僧传》卷十及《大宋僧史略》卷上,均说百丈禅师是普请法的独创者,这可能与百丈禅师将普请法正式列为禅林的规制有关。对百丈禅师创制禅门清规的背景条件,我们还想从另外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剖析。日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①卷二“开成四年九月廿八日”条中,记载了当时佛教寺院实行普请法的情况。地处山东的赤山法华院,系天台宗所属。圆仁目睹了法华院自上座到一般清众共同作务的情况,时间为839年。百丈的住世时间是749-814年。在地理位置上,赤山位于山东,而百丈山则在江西。在时间上相差不多,但在空间距离上相去甚远。赤山的法华院同禅宗一样于僧团内实行普请法,但这很难说是百丈清规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在《国清百录》立法制**中,天台智者就有勤劳作务的规定,也有“四时坐禅六时礼佛”的条制。此外,南宋禅林四时坐禅的规定,或许是受了天台系教制的影响。但是,四时禅坐的用例不见于《禅门规式》及《禅苑清规》。百丈的普请法在制定方面是否受天台系僧制的启迪,限于资料,我们还不能完全肯定。至少,百丈禅师在制定禅门清规前,天台系的僧制就已经存在。对天台僧制的研究,池田鲁参先生在《天台智者的立制法》有着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多赘述。此外,自佛教传人汉地以来,儒释道三家的交流与冲突并存,协调与矛盾同在。儒家经常在辟佛方面,指责佛教不拜君亲、剃发染衣及不从事劳动生产。尤其是在出家佛教徒不耕不织的问题上,一直是儒家攻击佛教的中心之一。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百丈禅师创制规约的意图,应与这一现实有关。禅林自给自足的耕作方式,保证了禅宗教团在经济及物质生活方面的独立。耕作劳务的禅林生活,是当时禅宗教团在寻求独立方面的主要标志。百丈清规的内容,我们只能通过《禅门规式》、《塔铭》、《宋高僧传》卷十等资料,对其进行举要性的说明。我们认为,现存资料所反映的百丈禅师的清规内容,只是当时清规的大纲而已。宋代宗赜的《禅苑清规》及元代东阳德辉奉敕编撰的《百丈清规》都是力图在此基础上,对百丈怀海的古清规进行复原和再现。然而,在内容上与百丈古清规又不尽相同。……
湛如,现任北京大学外困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出版专著《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3)、《净法与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两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与佛教文献、佛教史、敦煌与敦煌佛教等。
哲学与生活 本书特色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它具有深厚的学养和知识积淀,将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其作品深入浅出,《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
吹沙二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吹沙集》的续编,主要辑存了作者近几年所写学术论文、序、评、韵语等,也选录了《吹沙集》未收的几篇佚稿。本书内容分为九个部分。**、二部...
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 内容简介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它涉及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
感恩-生活之道 本书特色 《感恩:生活之道》: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冯骥才、...
主体性的黄昏 本书特色 《主体性的黄昏》是一部探索主体性的绝佳著作,旁征博引,论述精辟。许多耳熟能详的哲学界泰斗的名字及观点信手拈来,比如胡塞尔、海德格尔、哈马...
孔子全集(上下)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人民出版社出版★孔健本名孔祥林,作家、孔学研究家,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将《论语》以中、英、日、韩四国语编译出版,以中...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深入浅出说历史)(熊逸说史1) 本书特色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
混沌状态的清晰思考 内容简介 混沌理论代表了当今科学家对于世界的*新看法, 它不再如牛顿认为的那样明确和有序, 整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与随机性。作品在详细介绍了...
藏传佛教 本书特色 本书追溯了佛教在西藏弘传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宁玛、萨迦、噶当、噶举等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基本情况,对格鲁教派的建立和宗喀巴的宗教改革进行了分析...
记忆的伦理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看似简单却易忽视的问题——“人为什么记忆”出发,运用社会学、语言学和道德哲学等方法,讨论了“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问题以及“记忆和...
中国哲学史-(四) 本书特色 哲学史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认识的发展进程,看到各个哲学派别的斗争和转化,学到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汲取精神营...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四辑)道德.人权与和谐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劳思光教授及信广来教授为...
中古三夷教辨证 内容简介 三夷教在古代中国,显非主流宗教,也没有流传到近代。如果不是由于考古发现的激发,学者刻意探索,三夷教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及其影响,...
哲学的宗教维度 本书特色本书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普遍存在的将哲学研究与宗教研究简单割裂开来并对置起来的理论倾向,从哲学、哲学动力学以及哲学研究无禁区的角度和高...
萨迦格言 本书特色 《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9篇,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
实践理性批判: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二大部分。实践理性批判:英汉对照 目录 前言导言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部纯...
叔本华论说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创始人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之一。本书并非专门的哲学论著,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简称《百法》,是世亲菩萨在世间的森罗万法中取出一百种法,以唯识观点分成五类,认为这一百种法是万法的
易道主干-张其成讲读《周易》-(修订版) 内容简介 将“易学”的研究置于中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中,不仅能拓展易学研究的范围,获得易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而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