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

“生态人”: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

作者:吴贤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14年1月

ISBN:978730018545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生态人”: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内容简介

生态人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中的人,是日常人,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体现。生态人在人类生态系统中既可以是主体也可能成为客体。理性生态人是追求人与人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构建生态人模式采用的是“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及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生态人模式和理念的确立,可以为公民环境权的正当化、可实施化提供理论根据,为建设“五型社会”的法律夯实法理基础;有利于环境法与生态伦理接轨,增强环境资源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引入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环境资源法的生态化;有利于扩大法律调整对象的范围,促进当代法律和法学的进步和变革。
吴贤静:法学博士,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四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作品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导论“生态人”研究的缘起
一、人的现象探究构成社会科学基础
二、“法律上的人”论题整合法律思维
三、“环境法上的人”研究承载环境法的历史使命
四、“生态人”义理融合法律之道与生存之道
第一章:法律上的人
第一节
法的社会场景
一、法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二、法演进于人类社会之中
三、法调整人类社会秩序
四、法以人为本
第二节
法的人性因素
一、人性解说
二、法的人性表达
三、法的人性关怀
四、法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法律上的人疏释
一、法律上的人之内涵
二、法律上的人之特质
第四节
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形象
一、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模式化
二、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形象化
三、法律人模式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法律上的人之历史演进
第一节
法律上的人演进历程
一、古代法律上的人
二、近代私法上的人
三、现代私法上的人
四、公法上的人
五、社会法上的人
第二节
历史的谶语:法律如何表达人
一、法律上的人如何塑造
二、法律上的人再发现
第三节
“生态人”的理论内涵
一、“生态人”内涵的学说
二、“生态人”内涵的要素
三、“生态人”的内涵界定
第四节
环境法上的人之证成
一、传统法中的法律人模式之不适应性
二、生态危机的现状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环境法学的兴起要求全新的法律人模式
第三章:“生态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
一、生态学的法则
二、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生态伦理理论
一、生态伦理解说
二、生态伦理与“生态人”的塑造
第三节
社会发展理论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后现代主义理论和法律主体解构
三、风险社会理论与“生态人”建构
第四节
社会文明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对“生态人”观念的支持
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人”观念的启发
三、生态社会的逐步构建对形成“生态人”观念的作用
四、和谐社会彰显“生态人”的孜孜追求
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引导“生态人”的行为模式
六、“生态人”与循环型社会法律实践
第五节
生态文明理论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阐释
二、生态文明的全新要求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生态人”的理论构成
第一节
“生态人”方法论
一、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解析
二、“生态人”的方法论选择
第二节
“生态人”与理性生态人
一、“生态人”的平等法律人格
二、理性生态人之基础:生态理性
三、“生态人”与理性生态人的区别
第三节
“生态人”面对两种基本关系
一、人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中
二、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每一个生态人面对的基本关系
三、“生态人”理论如何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节
“生态人”的具体存在
一、有差异的主体:“生态人”的不同环境想象
二、对环境的不同控制力:强势与弱势的“生态人”
三、存在之辩:时间维度中的“生态人”
四、社会性别差异:“生态人”对环境的主宰分殊
第五节
理性生态人的价值追求
一、理性生态人的利益寻求:多重利益的协调
二、理性生态人的正义诉求:多面的正义
三、理性生态人的秩序追求:生态秩序
第五章:“生态人”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生态人”理论支撑环境法研究
一、“生态人”对于环境法研究的支点意义
二、“生态人”论证环境法的正当性
第二节
“生态人”理论构成环境法学基本方法论
一、环境法学方法论界定
二、价值判断
三、行为导向
四、生存关怀
第三节
“生态人”理论证立环境权
一、“生态人”的理论逻辑
二、“生态人”理论对环境权的论证
三、基于“生态人”理论的环境权立法实践
第四节
“生态人”理论引导环境法制度设置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二、环境损害填补制度
三、部门间协作制度
四、生态功能区制度
五、生态风险管理制度
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
第六章:法律文本中的“生态人”
第一节
法律文本中的“生态人”表现形式
一、政府:最有影响力的生态人
二、企业:最具环境危害风险的生态人
三、团体:最具潜质的生态人
四、自然人:最广泛存在的生态人
第二节
政府如何行为
一、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法律性质
二、环境资源管理
三、政府自身节约资源
四、促进公众参与
五、促进环境公共治理
第三节
企业如何行为
一、企业环境责任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三、先进的环境管理
四、积极治理环境问题
第四节
团体如何行为
一、普及环境知识
二、参与政府环境决策
三、作为自然物和公众的代言人参加环境公益诉讼
第五节
自然人如何行为
一、为环境友好行为
二、自然保护
三、参与环境事务
四、节约资源
结语“生态人”的期待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