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在局部,在局部的时间和局部的空间里,我觉得所谓的真话,就接近于真理。但因为我们文化含蓄性,虽然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但是嘴上很多时候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一直告诉自己,所谓真话,不说出来等于撒谎;所谓真相,不说出来也等于撒谎。”——毕飞宇《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作家毕飞宇和学者张莉之间的一次深入而又敞开的对谈,对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毕飞宇的创作经验和阅读历史,是毕飞宇创作历程的口述史,也是他对于创作经验的贴心分享,其中关于作家阅读史的回顾,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苏北少年成长为著名作家由来。毕飞宇的文字始终关注人,关注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的紧张关系,关注人的疼痛,关注这个社会的病痛,这个几乎可以说从五四以来的一个经典命题,毕飞宇在他的创作中,给予了新时期的承担和回应。《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这本关于文学的对谈,可以看到毕飞宇的创作怎样从他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坚守中一步一步绽放、盛开。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异常坦诚和亲和的毕飞宇,在这样互相激发的对谈中,读者常常会遇见言辞和思想彼此照亮的美妙时刻。
1. 屁股决定脑袋张 莉:在设想中,我们做的这个对话录首先是关于作家个人成长的口述史,当然还有他文学世界的生成史、他小说作品的成长史。我们**部分就先谈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吧。童年经历对一个作家特别重要。我们先谈一下你小时候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毕飞宇:说起性格就不能不谈父母,这是很现实的一个事情。我的父亲有点特殊,身世很迷离,他至今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究竟姓什么也不知道,很年轻的时候又受到了政治上的打击,这样的人你不能指望他柔和,他几乎就不说话。父亲是家里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除了辅导我学习,我们之间真正的对话并不多。我们可以很好地交流已经是我做了父亲之后的事了。我的父亲对我很放任,除了学习,别的就什么都不管了。他做事情很知识分子气,其实就是书呆子气,很笑人的。有一次,我做了出格的事,打了人,他让我写了一份检查,站到人家的家门口去朗诵,还贴在人家的家门口,这件事给我极其深刻的记忆。父亲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的母亲是一个标准的乡村教师,师范学校毕业的,在那个时代的乡村,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师范学校的学科很杂,但主要是音乐、体育、美术,什么都学,什么都会那么一点点,什么也不太好。她能说会道,能唱能跳。我母亲很漂亮,性格外向,很活泼,还会打篮球,这在乡村女性中间是很罕见的。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出身,我估计她是不会嫁给我父亲的。对我们这个家来说,母亲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能不能活到“文革”结束都是一个问题。我的父亲和我都很感谢我的母亲。张 莉:你觉得自己像父亲还是像母亲?毕飞宇:我一直觉得我和我的父母都有点像,有些分裂。你很难说我像父亲或者说我像母亲。不过,我热爱运动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过来的,从会走路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运动。这么说吧,在人堆里头,我有点像母亲,到了独处的时候,我父亲的那一面就出来了,在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很长时间不说话,好几天不说话都是很正常的,一个人,闷在那里,好像和谁闹别扭了,其实,和谁都没有别扭,我就这样。张 莉:你父亲好像对理科或者天文什么很感兴趣?毕飞宇:他不是真的对那些感兴趣,他被打成右派以后,他自己也会总结,他之所以这么倒霉,一是因为写,二是因为说,又写又说,出问题了嘛,他就是因言获罪的。等他到乡下,他既不敢写,也不敢说,没事干了,他对数学、物理的兴趣是这么来的。张 莉:你就在父母下放的地方出生的?毕飞宇:我们家不是下放的,是父亲出了严重问题,送到乡下去的。我就在乡下出生了,一生下来环境就很好,农民哪有那么复杂?不管政治的。我的母亲是教师,你帮着人家的孩子识字、识数,人家就对你好,这是很简单的事,乡下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简单。在村子里,我的父母很受尊敬,他们把对我父母的尊敬转移到我的身上来了,他们对我格外宽容。孩子其实很势利,他能感觉得到。因为这个宽容,我也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身上有骄横的东西。孩子其实很势利,不是他胆子大,是因为他知道,你做了什么都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张 莉:犯了错没有惩罚。毕飞宇:没有的,一般的事情人家也不告状,在外面打架了,一看陈老师家的儿子,算了。在乡下,大多数乡亲不是看在我父亲的脸面上,而是我母亲。我母亲的人缘极好,我犯错了,人家哪里好意思到“陈老师”那里去告状。张 莉:你小时候做过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或者特别骄横的事?毕飞宇:过了十岁之后,我的情况开始不妙,越来越过分,时常有人来告状。张 莉:比如拿弹弓把人打了?毕飞宇:主要是打人家的母鸡。我的弹弓主要是打鸟的,可是,鸟太小,不过瘾,后来就打鸡。鸡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人家靠鸡蛋生活呢。我做得*出格的一件事还不是打母鸡,是打玻璃,我们学校的玻璃都是被我打碎的,用弹弓打玻璃是一件十分刺激的事,很恐怖,主要是玻璃的破碎声很恐怖。回过头来说,人在少年时代是有犯罪心理的,就喜欢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那时候我就喜欢听玻璃被击碎的声音。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白夜》,我写了一个坏孩子,用弹弓把一个学校的所有的玻璃都打了,那个其实是我自己干的。我的父母哪里能想到是我呢,夜里头我躺在床上,听他们在叹气,我非常紧张,怕,但是也得意。张 莉:你这样说,我想起《平原》,那里的很多乡间儿童生活应该就是亲身经历。也就是些孩子做的坏事。毕飞宇: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大坏事的呢?就是村子里有了知青之后,开始干大坏事了。张 莉:什么算大坏事,那时多大?毕飞宇:十多岁吧,反正有知青了,我们一起偷东西。张 莉:偷鸡,还是偷钱?毕飞宇:不是鸡,也不是钱,是吃的东西。我一般不是主犯,主要是跟着。张 莉:那知青也就是二十来岁。毕飞宇:我不大记得了,在视觉上,他们都是大人。你也知道,我是教师家庭出来的,道德观比较强,我**次偷东西的时候非常害怕,得手之后几乎就是狂奔。可是,知青偷了东西之后特别镇定,严格地说,不像偷,更像拿,脚步很慢,一点都不慌。这个给了我极深的印象,我很崇拜他们。张 莉:为什么知青们偷了东西没人找,村里人为什么不去找?
实际上在2006年冬天以后,我后面的几部影片都跟文学有非常大的关系,然后直接到改编小说。就像毕飞宇老师健身跟他的文字有关系一样,就是一种身体能量的传达。实际上我从毕飞宇身上,从他的文字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能量需要往别的地方疏导,所以才会有改编,才能达到某种平衡。这可能就是整个文学或者艺术的流动性。
——娄烨
毕飞宇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恰恰是不管他笔下的人物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可爱的人物还是不可爱的人物,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能从人群中找到他,发现这个人身上那令人震惊的、光芒四射的时刻和面向。现在说“有钱就这么任性”,我觉得应该是“有才就这么任性”,希望毕老师能任性下去。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那么“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其实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牙齿也是实践,因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尝一尝还是要用牙齿,还是实践。所以我觉得敢用这样一个标题,其中一定是包含着一些既不言自明又需要反复言说的东西。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想这本书也一定是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我个人很期待这本书。
——李敬泽
一个作家完完全全从自己内心里面掏东西很快就掏干了,按我定义好多作家是“一本书作家”,把他自己最痛的东西弄完了基本就可以不写了,出了名的时候实际是应该闭嘴的时候。所以说存在一个源头活水从哪儿来的问题。毕老师比较幸福,一边教书一边跟这些评论家跟这些作家交往探讨人生。
——冯唐
李敬泽老师说到毕飞宇写的人物,我想到小说《平原》里有个人物叫端方,他上中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赵洁。毕业时写纪念册,端方酝酿半天没写好,他就撕。但因为装订线,那边写着校长和主任的题字,这样一撕,校长、主任的题字掉在下面了,所以他心中很惭愧。这个细节给我印象特别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写这一页,如果撕掉,可能是别的什么人。毕飞宇就是注意到人世间装订线的作家,他关注到了人跟人之间的联系。
——史航
好的小说家要激发你重新去理解世界,他提供新的理解世界的方法,甚至让你吃惊:原来我们的世界是可以这样理解的!我觉得这是优秀小说家必备的素质。
——张莉
毕飞宇,生于1964年,江苏兴化人,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张莉:1971年生,河北保定人,文学批评家。2000-2007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代表作:《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魅力所在:中国当代文学片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三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基于内存计算的分布式实时事务管理性能优化研究》内容简介:本研究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下,以金证科技股
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全四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刘禹锡的全部诗词,按年代从校记、笺注、编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全书采用繁体字、坚排版的形式编撰刘禹锡诗编年校注...
青灯 本书特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不是他的诗,而是他的散文与小说。《青灯》集中收录了诗人北岛17篇新作,**部分是忆念,主要是怀念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
矮纸斜行 本书特色 这本《矮纸斜行(印象阅读)》由张新颖著,本书将在书评与印象记之间,寻找一种妥协、一种融合。入选作者,则老少成宜。*大愿望,是借这样一...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精选集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著名学者朱自清★志摩,情怀,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
作品目录《古小说钩沉》序谢承《后汉书》序[附]姚辑本《谢氏后汉书补逸》抄录说明[附]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附]汪辑本《谢承
忧喜与共-周山回忆录 本书特色 《忧喜与共--周山回忆录》是著名逻辑史专家、易学专家周山的一部自传。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即"快乐的乡村少年"、"红卫兵的经历"、"...
饮冰室诗话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饮冰室诗话》 《饮冰...
抗战日记 本书特色 王林的《抗战日记》记述了冀中抗日军民的战斗生活,还原了他所日睹的发生在冀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冀中人民抗日的悲壮事迹。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在战争期间...
萨特文集(全10册) 本书特色 《萨特文集》汇集了萨特创作的全部小说、戏剧、书信及重要文论,基本上可以展示出文学家萨特的全貌。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形...
《神木》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刘庆邦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名作,包括《神木》《到城里去》等。根据《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木电...
涨潮日 本书特色 我相信总有一天,属于我的事业会有涨潮的时候!站起来!你自己不帮助你自己,没有人会来帮助你!涨潮日 内容简介 “……我相信总有一天,属于我的事业...
洵美文存 本书特色 佩玉锵锵,洵美且都。才华横溢,新月俏诗界,与徐志摩并誉“诗坛双璧”;温文尔雅,论语倡幽默,铸就现代文苑新奇葩;重意疏财,高朋满座,浓墨重彩自...
◆编辑推荐:★二〇二一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作品!★入选二〇二一年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大好书!★入选奥巴马二〇二一年夏季阅读书单!★《纽约客》《...
迪士尼 浦东梦 本书特色 源于1928年,迪士因为米老鼠的创造而名扬天下,由此开创了迪斯尼公司的未来,若干年后,米老鼠也开创了迪斯尼在上海浦东的未来。迪士尼追寻...
《姑妄言》是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但从未见于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残抄本在上海一露鸿爪。
陈代诗歌研究 本书特色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陈代诗歌是一个突出的独立文学单元。本书对陈代诗歌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也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史——尤其是诗歌史的正确认识。本...
鲁迅人生感悟 本书特色 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沉重,如何带着伤痛昂扬前行?鲁迅用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为读者点亮一盏引路的明灯。本书精选鲁迅散文、杂文、小说、书信等七十...
唐吉诃德 本书特色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
《《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全二册)》内容简介:《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源出儒家的雅丽思想。雅丽思想在“序论”中萌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