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在局部,在局部的时间和局部的空间里,我觉得所谓的真话,就接近于真理。但因为我们文化含蓄性,虽然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但是嘴上很多时候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一直告诉自己,所谓真话,不说出来等于撒谎;所谓真相,不说出来也等于撒谎。”——毕飞宇《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是作家毕飞宇和学者张莉之间的一次深入而又敞开的对谈,对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毕飞宇的创作经验和阅读历史,是毕飞宇创作历程的口述史,也是他对于创作经验的贴心分享,其中关于作家阅读史的回顾,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苏北少年成长为著名作家由来。毕飞宇的文字始终关注人,关注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的紧张关系,关注人的疼痛,关注这个社会的病痛,这个几乎可以说从五四以来的一个经典命题,毕飞宇在他的创作中,给予了新时期的承担和回应。《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这本关于文学的对谈,可以看到毕飞宇的创作怎样从他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坚守中一步一步绽放、盛开。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异常坦诚和亲和的毕飞宇,在这样互相激发的对谈中,读者常常会遇见言辞和思想彼此照亮的美妙时刻。
1. 屁股决定脑袋张 莉:在设想中,我们做的这个对话录首先是关于作家个人成长的口述史,当然还有他文学世界的生成史、他小说作品的成长史。我们**部分就先谈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吧。童年经历对一个作家特别重要。我们先谈一下你小时候性格的形成,生活环境。毕飞宇:说起性格就不能不谈父母,这是很现实的一个事情。我的父亲有点特殊,身世很迷离,他至今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究竟姓什么也不知道,很年轻的时候又受到了政治上的打击,这样的人你不能指望他柔和,他几乎就不说话。父亲是家里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除了辅导我学习,我们之间真正的对话并不多。我们可以很好地交流已经是我做了父亲之后的事了。我的父亲对我很放任,除了学习,别的就什么都不管了。他做事情很知识分子气,其实就是书呆子气,很笑人的。有一次,我做了出格的事,打了人,他让我写了一份检查,站到人家的家门口去朗诵,还贴在人家的家门口,这件事给我极其深刻的记忆。父亲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的母亲是一个标准的乡村教师,师范学校毕业的,在那个时代的乡村,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师范学校的学科很杂,但主要是音乐、体育、美术,什么都学,什么都会那么一点点,什么也不太好。她能说会道,能唱能跳。我母亲很漂亮,性格外向,很活泼,还会打篮球,这在乡村女性中间是很罕见的。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出身,我估计她是不会嫁给我父亲的。对我们这个家来说,母亲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能不能活到“文革”结束都是一个问题。我的父亲和我都很感谢我的母亲。张 莉:你觉得自己像父亲还是像母亲?毕飞宇:我一直觉得我和我的父母都有点像,有些分裂。你很难说我像父亲或者说我像母亲。不过,我热爱运动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过来的,从会走路到现在,我没有离开过运动。这么说吧,在人堆里头,我有点像母亲,到了独处的时候,我父亲的那一面就出来了,在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很长时间不说话,好几天不说话都是很正常的,一个人,闷在那里,好像和谁闹别扭了,其实,和谁都没有别扭,我就这样。张 莉:你父亲好像对理科或者天文什么很感兴趣?毕飞宇:他不是真的对那些感兴趣,他被打成右派以后,他自己也会总结,他之所以这么倒霉,一是因为写,二是因为说,又写又说,出问题了嘛,他就是因言获罪的。等他到乡下,他既不敢写,也不敢说,没事干了,他对数学、物理的兴趣是这么来的。张 莉:你就在父母下放的地方出生的?毕飞宇:我们家不是下放的,是父亲出了严重问题,送到乡下去的。我就在乡下出生了,一生下来环境就很好,农民哪有那么复杂?不管政治的。我的母亲是教师,你帮着人家的孩子识字、识数,人家就对你好,这是很简单的事,乡下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简单。在村子里,我的父母很受尊敬,他们把对我父母的尊敬转移到我的身上来了,他们对我格外宽容。孩子其实很势利,他能感觉得到。因为这个宽容,我也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身上有骄横的东西。孩子其实很势利,不是他胆子大,是因为他知道,你做了什么都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张 莉:犯了错没有惩罚。毕飞宇:没有的,一般的事情人家也不告状,在外面打架了,一看陈老师家的儿子,算了。在乡下,大多数乡亲不是看在我父亲的脸面上,而是我母亲。我母亲的人缘极好,我犯错了,人家哪里好意思到“陈老师”那里去告状。张 莉:你小时候做过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或者特别骄横的事?毕飞宇:过了十岁之后,我的情况开始不妙,越来越过分,时常有人来告状。张 莉:比如拿弹弓把人打了?毕飞宇:主要是打人家的母鸡。我的弹弓主要是打鸟的,可是,鸟太小,不过瘾,后来就打鸡。鸡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人家靠鸡蛋生活呢。我做得*出格的一件事还不是打母鸡,是打玻璃,我们学校的玻璃都是被我打碎的,用弹弓打玻璃是一件十分刺激的事,很恐怖,主要是玻璃的破碎声很恐怖。回过头来说,人在少年时代是有犯罪心理的,就喜欢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那时候我就喜欢听玻璃被击碎的声音。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白夜》,我写了一个坏孩子,用弹弓把一个学校的所有的玻璃都打了,那个其实是我自己干的。我的父母哪里能想到是我呢,夜里头我躺在床上,听他们在叹气,我非常紧张,怕,但是也得意。张 莉:你这样说,我想起《平原》,那里的很多乡间儿童生活应该就是亲身经历。也就是些孩子做的坏事。毕飞宇: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大坏事的呢?就是村子里有了知青之后,开始干大坏事了。张 莉:什么算大坏事,那时多大?毕飞宇:十多岁吧,反正有知青了,我们一起偷东西。张 莉:偷鸡,还是偷钱?毕飞宇:不是鸡,也不是钱,是吃的东西。我一般不是主犯,主要是跟着。张 莉:那知青也就是二十来岁。毕飞宇:我不大记得了,在视觉上,他们都是大人。你也知道,我是教师家庭出来的,道德观比较强,我**次偷东西的时候非常害怕,得手之后几乎就是狂奔。可是,知青偷了东西之后特别镇定,严格地说,不像偷,更像拿,脚步很慢,一点都不慌。这个给了我极深的印象,我很崇拜他们。张 莉:为什么知青们偷了东西没人找,村里人为什么不去找?
实际上在2006年冬天以后,我后面的几部影片都跟文学有非常大的关系,然后直接到改编小说。就像毕飞宇老师健身跟他的文字有关系一样,就是一种身体能量的传达。实际上我从毕飞宇身上,从他的文字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能量需要往别的地方疏导,所以才会有改编,才能达到某种平衡。这可能就是整个文学或者艺术的流动性。
——娄烨
毕飞宇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恰恰是不管他笔下的人物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可爱的人物还是不可爱的人物,总有那么一刻,我们能从人群中找到他,发现这个人身上那令人震惊的、光芒四射的时刻和面向。现在说“有钱就这么任性”,我觉得应该是“有才就这么任性”,希望毕老师能任性下去。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那么“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其实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牙齿也是实践,因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尝一尝还是要用牙齿,还是实践。所以我觉得敢用这样一个标题,其中一定是包含着一些既不言自明又需要反复言说的东西。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想这本书也一定是包含了很多真知灼见,我个人很期待这本书。
——李敬泽
一个作家完完全全从自己内心里面掏东西很快就掏干了,按我定义好多作家是“一本书作家”,把他自己最痛的东西弄完了基本就可以不写了,出了名的时候实际是应该闭嘴的时候。所以说存在一个源头活水从哪儿来的问题。毕老师比较幸福,一边教书一边跟这些评论家跟这些作家交往探讨人生。
——冯唐
李敬泽老师说到毕飞宇写的人物,我想到小说《平原》里有个人物叫端方,他上中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赵洁。毕业时写纪念册,端方酝酿半天没写好,他就撕。但因为装订线,那边写着校长和主任的题字,这样一撕,校长、主任的题字掉在下面了,所以他心中很惭愧。这个细节给我印象特别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你写这一页,如果撕掉,可能是别的什么人。毕飞宇就是注意到人世间装订线的作家,他关注到了人跟人之间的联系。
——史航
好的小说家要激发你重新去理解世界,他提供新的理解世界的方法,甚至让你吃惊:原来我们的世界是可以这样理解的!我觉得这是优秀小说家必备的素质。
——张莉
毕飞宇,生于1964年,江苏兴化人,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张莉:1971年生,河北保定人,文学批评家。2000-2007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代表作:《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魅力所在:中国当代文学片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三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回来》内容简介:《回来》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也是作者孙中伦的处女作,记录了他休学一年、回国打工的经历与所思。2015年夏天,21
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 本书特色 梁实秋是民国时期*名文学家,其散文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笔调轻松欢快,读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我们不仅欣赏其文字的优美、语...
上海 Waltz 本书特色 文汇原创丛书 。一段段消逝的时光,一个个寻回的旧梦,一桩桩难忘的往事,化成——一篇篇翔实的笔记,宛如一曲十里洋场上的Vienna W...
文道希遗诗选注 本书特色 本书自文廷式600余首诗中选注了115首,严格按照编年的方式,精选了与晚清历史密切相关的部分,特别是能够反映光绪朝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糖纸 烟盒 拨浪鼓 本书特色 有关旧时风物、民俗、人物、游戏、美食的民间记忆,以童年的视角回顾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以个人生活史的方式,体现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过去...
王蒙文集-论文学与创作(全3册) 本书特色 《论文学与创作(上中下)》三卷包括 王蒙有关文学创作的论文等文章。分为“文学综论” “创作论”“作家作品评论”“创作...
我自己的歌-惠特曼诗选 本书特色 惠特曼的诗歌对于现代诗具有开创性意义,《南方周末》曾评价惠特曼是所有现代诗人的曾祖父。译者赵萝蕤是所有翻译惠特曼诗歌的译者中*...
会说话的肘子,阅文集团白金作家,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曾荣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第六届阅文原创IP盛典·年度荣耀作家,被誉为“都市正能...
我是新六军少尉:从印缅战场到辽沈战役 本书特色 将近七十多年前,十万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从军走上抗日战场,史称“十万青年十万军”,硝烟散去,诡异的...
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 本书特色 《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由许辉所著,本书是一本以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集,也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许辉“单独”散文随笔系...
王世贞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之一。王世贞为明代“后七了”之首。一生志在兼济,除弊兴利:反对宦官权奸,主张抗击南倭北虏的侵扰,在内政与外交上...
我认识的鬼子兵我认识的鬼子兵前言 序《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的作者方军,其父辈都是抗日战士,曾任抗日区长的叔父,就是被日军抓住后用刺刀扎死的。在日酋冈村宁次实行杀...
《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
年谱图录选-弘一大师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让读者和弘一法师零距离接触,系统而深层地了解法师一路走来的过程,感受法师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的...
大风堂余泽:张大千书札卅五通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彩色精印,繁体释文,呈现一代国画大师书札风采★这些书信为首度结集出版,附录张大千、...
江上烟波-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冯玉奇著的《江上烟波/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为其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冯玉奇的作品在民国年间风行市面,畅销一时...
啊!那往昔幸福的幻想:莱蒙托夫诗选 本书特色 俄罗斯“民族诗人”天才作家莱蒙托夫,虽然仅在世上生活了二十七个年头,但他以四百四十九首抒情...
《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实战》内容简介: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NoSQL技术风生水起,传统数据库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读书与人生-胡适演讲集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多篇胡适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以读书、做人、白话文运动等为主题的*著名、*具代表性的演讲,涉及大量的...
冠英说诗 本书特色 《碎金文丛:冠英说诗》是从余冠英《古代文学杂论》中选取的与古代诗歌有关的部分重新编辑而成的,内容涉及《诗经》、《楚辞》、汉魏六朝民歌、文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