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健康危机,我们的世界怎么了?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感觉很无力。四位大名鼎鼎的智者同时也是四位畅销书作者为每个人面临的困局,为时代的病痛给出良方。没有人能够置身世外,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的一部分!
四位作者首次合作的这本《我愿意改变》中,结合各自的经验和才华,揭示了找到和谐生活的新方法,并且提供了如何践行的实际步骤。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需要做的就是点燃自己手中的蜡烛,如此,方能照亮我们存在的世界。
来“希望之光”的必读书
佛教僧人 精神科医师 农业种植者兼哲学家 医学教授
四位大智者首次联袂著书
冥想 物质主义 宽容 日常细节 呼吸 与自然共处
存在感 困局 意义危机 生态灾难
没有人能够置身世外,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的一部分!
引言
1 应对现代生活的各种不幸
伊利奥斯·柯苏 卡罗琳·勒西尔 皮埃尔·哈比 马蒂厄·里卡尔
沉思者还是斗士?
担起我们的责任
同理心和同情
改变的紧迫性
深渊的边缘
新的良方
2 将自己从异化社会中解救出来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物质主义的污染
过度消费和物质过剩
过度接触金钱
屏幕和数码的诱惑导致注意力分散
时间压力带来的危险
我们究竟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给我启迪的人
我对如何投入生活的三大建议
3 正念:内心的革命
乔·卡巴金
风暴中的宁静港湾
促人改变的自我认知
正念冥想的革命
科学与意识
正念冥想为病患服务
培养注意力
个人和制度都需要以“ 正念”为指引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可行性建议
4 明日将是利他主义者的世界
马蒂厄·里卡尔
学习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感
内心简朴与幸福
改变社会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实用性建议:让世界更加人性化
5 一起促动改变
皮埃尔·哈比
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安于现状
寻找一种新的时空关系
从个人到团队
意识的觉醒
呵护土地,就是爱护生命
实践乌托邦理想国
给我启迪的人
融入大自然的三个可行性建议
6 行动的意识
卡罗琳·勒西尔 & 伊利奥斯·柯苏
放弃的危险
希望成为有用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改变的蔓延效应
蜂鸟随处可见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可行性建议
结论 一切从这里开始
附录 1 震动世界的项目
附录 2 涌泉协会
涌泉协会历届年度活动
涌泉协会资助的项目
悲悯心-雪谦协会
布鲁塞尔急救会
巴西街娃
皮埃尔·哈比的慈善基金会
作者简介将自己从异化社会中解救出来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我认为,改变的**步在于照管好自己。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是精神科医师,不是农夫也不是政客。照管好自己,并非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而是保护和修复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让我们的内心,避免受到某种形式的现代性的威胁。也就是说,我们消费得越多——变成购买商品、追随潮流、紧盯电视或电脑等屏幕的机器——人的本质就越少,对他人和整个地球的威胁就越大。我坚信如此。以上听起来像是对现代生活的指责。然而,现代生活并非一无是处,举个小小的例子,若没有各种进步带来的好处,这本书的作者们就无法聚到一起,也不能写出这本书。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批判、否定或抛弃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非常美妙且激动人心),而是反思怎样才算好好地、审慎地、极高要求地利用现代生活条件。毫无疑问,社会亟待改变,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地需要改变。“我们必须学会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否则我们都会像白痴一样死去。”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遇刺前的*后一次演讲中如是说道。我们人类命运和大自然所面临的威胁不一而足,在此我想谈谈其中之一:物质主义对人的负面影响和我的一些相关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我曾治疗过、接触过的那些人、我的亲友和自己。这些研究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举动联系紧密,因此可以马上用于实践,具体方法请参看书后附录。物质主义的污染我们有理由质疑,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问题多过益处,这在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次。比如,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越是盛行个人主义,人们就越不幸福。请注意,“物质主义”一词在心理学范畴内的含义有别于哲学范畴:它指的是人倾向于物质价值,如金钱、社会地位和财物,而忽视非物质方面的价值,如分享、灵性、内在平衡等等。大量科学研究均表明,物质主义带来的是痛苦,并非当前社会所鼓吹的“买到越多的东西就越幸福”。因为,广告之所以能吸引人购买,就在于它向我们兜售的是变得更加幸福的许诺,而不是沙发、豪车或衣服本身。然而,我们很清楚,由于享乐适应,购买这些东西其实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什么叫享乐适应?某种带来幸福感的事物一直稳定存在的话,人的幸福感就会逐渐消退。就像一个正常人认为双腿行走是很平常的事情,忘了这是一种幸福和恩宠,直到某天他脚踝骨折才能意识到这点。美国心理学教授蒂姆·卡塞尔(Tim Kasser)发表了多篇关于物质主义如何冲击当今社会的文章,马蒂厄将在他撰写的章节中进一步详谈。过度消费和物质过剩我们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物质过剩。自人类出现以来,大部分人类社会经历的困境是物资匮乏,主要表现在食物不够。人类不是伸手就能得到吃的,必须费很大劲,因为即使有可以食用的东西,还得动手采摘。食品的象征性价值由此保留至今。今天,西方国家染上的“物质主义病”正在扩散,逐渐扭曲全球人类对待食品的态度。新兴国家的财富刚开始增加,居民们一摆脱缺乏症就患上了过剩病。在一些大城市,这两类病同时并存。几年前还营养不良,如今却是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高发地区。生活在食品过剩的社会是一大问题,而并非一种幸运。咖啡吧的老鼠实验可以佐证这点。过度接触金钱另外有人对过度接触金钱也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也很让人困惑。在某项重要研究里,志愿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接受促发实验(Priming),所谓促发,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激发被试者潜意识的方法,具体来说,让被试者在电脑上做一系列小试题,试题内容无关紧要,但在试题之间会有短暂间断,期间屏幕上会出现钞票的图像。第二组为控制组,被试者也做同一系列试题,但屏幕上出现的不是钞票而是花、鞋子、桌子或其他中性图像。另外一种试题是要求被试者依照纸张大小和纸上写的数值大小来排列一组纸片。在这组试题中接受促发实验的那一组得到的不是普通纸张而是钞票。促发实验的目的是在**阶段暗中刺激部分志愿者想到“钱”,到了第二阶段,两组被试者集中到同一个实践教室,给他们一些复杂的难题来处理,并被告知,有需要的话可以向其他被试者求助。那些受到金钱刺激的被试者相对来说求助较少,当别人向他们求助时,他们提供的建议相对较少,花的时间也较少。在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坐在椅子上,对被试者说:“请坐到我的身边来。把椅子拉近一点,我们来讨论一下。”那些受到金钱促发的被试者坐得离测试者较远,而控制组相对坐得更近。由此可知,过度接触金钱就会使我们变得不那么友爱互助,倾向避开他人,至少在实验后一段时间内是如此。这一研究结果之所以令人忧心,在于我们都很清楚,生活中金钱是如此无所不在,一部分人甚至把金钱当做生命的重心(出于贪欲而大肆敛财,或者出于需求不想缺钱)。屏幕和数码的诱惑导致注意力分散食物过剩之外还有干扰和诱惑过剩:手机铃声、短信、电邮、网站,所有这些数码产品衍生物带来的诱惑都是问题。关于幸福的研究表明,和在树林或公园里散步半小时相比,在城区走路半小时对健康的益处小得多,这可能跟空气污染有些关系,但另一种假说指出,根本原因是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我们的意识状态不断被噪音、红绿灯、广告牌所打断,城市里的各种刺激不断捕捉我们的神经。我记得某个病患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天晚上,她在看电视娱乐节目,偶然望见院子对面的那间公寓里有亮光一闪一闪,像是夜总会里的强力频闪灯,其实是邻居家电视机上一阵阵炫目颜色在变幻。她心想:“这人脑子有问题!他要是有癫痫,马上得犯病……这种乱闪一气的电视节目简直疯了!”接着她继续看电视。突然,她想起了什么,瞧瞧邻居家的电视,再瞧瞧自己的,发现两人看的是同一个节目!她如此聚精会神地看节目,竟然没意识到电视上频频切换的镜头闪得令人眼花。大量研究表明,人的思维飘逸四散是种不可抗的自然倾向,但各种外来污染将这种倾向进一步加强。*近,有人做了一项研究,请数千人每天多次记录自己在做什么,感觉如何(感觉较好还是较差)以及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在眼下正在做的事情还是正在走神。被调查者为完成这项研究,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软件,在特定时间闹铃提醒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要求这些人意识到自己是否全心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中。研究证明,人的幸福并不仅仅与其从事的活动有关,还与是否投入其中有关,无论活动本身是什么。相反,心神越是涣散,自我感觉就越差。比如,跟朋友们聚在一起却心不在焉,这种状态还不如全力以赴的工作状态让人感觉愉悦!当下的真实提醒我们,注意力稳定集中对幸福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投入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方式和存在于世间的方式对于拥有幸福感多么重要,能产生多么重大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啊!……
如果我们总是等着别人或是其他时机,改变永远不会到来。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一直等待的人,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
——奥巴马
如果你一味地蜷缩在保护壳里,固执地沿袭旧习惯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态度,那么就不要谈什么改变世界或改变自己。
真正的改变要像经验丰富的海员那样,给生活立下最高点和最低点,找出两点间的距离,设定好目标,然后扬帆启航。
真正的改变要像躺在床上的婴孩那样,专注地倾听自己的呼吸,或者专注地观察放在胸前的玩偶,你要重新创造一个朴素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宁静,这是一切改变的基本。
——法国《回声报》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及畅销书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目前在巴黎圣安娜精神院工作。著有《冥想》《幸福的艺术》《静能量》等。
乔·卡巴金 (Jon Kabat-Zinn):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作家、禅修教师,致力于将正念带入主流社会和医学中。著有《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等。
马蒂厄·里卡尔(Matthieu Ricard):佛教徒,他的数本著作已被翻译成世界各国语言。
著有《和尚与哲学家》。
皮埃尔·哈比(Pierre Rabhi):当代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作家,环保人士,农业生态学之父,过去40 年里,他一直为更尊重人与自然的世界而努力工作着。
王引之《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是书初刊于嘉庆二年《公元一七九七年》,乃其未完本;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年)重刻于京师。即
爱与生的苦恼 内容简介 爱与生的苦恼:这是一部融唯我主义、悲观主义、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为一体的人生哲学著作。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不幸和悲惨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
格言集 本书特色利希滕贝格思想深刻,文笔轻松幽默而评事又一针见血,《格言集》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经典。卖点:1. 长销书。2. 学术经典,常读常新,不可多得。格言...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 内容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到教师培训等系统的...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一辑 本书特色 ★中华易经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钧先生台湾著名国学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 ...
佛教小百科(艺术)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光辉灿烂的当属隋唐。随着隋代全国统一和唐代经济、田径的发展强大,中国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创立了许多新的佛教宗派,...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本书特色 看似摆摊算命,实则坐地论史。天涯“煮酒论史”**人熊逸,为你揭开《周易》神秘面纱。市面上目前的《周易》相关书都是严...
秘本子平真诠-四库存目子平匯刊-2 本书特色 沈孝瞻编著的《四库存目子平汇刊(2秘本子平真诠)》据《四库存目提要》,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子平学相关典籍、文...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国学爱好者,英语读者,英语学习者,翻译专业相关人员,汉学家《大中华文库》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
道德经的奥秘 本书特色 《道德经的奥秘》是由曾仕强教授在旅游卫视《泰学》栏目中所做的同名电视讲座整理而成,是迄今为止*易懂的《道德经》,堪称人人都能看懂的帝王学...
周易悬象道德悬解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里,医易相通。黄氏注解的《周易悬象道德悬解》见解新颖,对于临床医生和周易、道德的研究者都很有启发性,值得精读。周易悬象道...
庄子-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 本书特色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经典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
道德经叫我们圆通点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尽管汗牛充栋,但能够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其精炼的九九八...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本书特色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尼采注疏集)》是完整、专业的汉译笺注本尼采著作全集,尼采注疏集,以德文尼采全集KSA校勘...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讲座的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是世界*古老的一个宗教。有关该教的起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学界一直在深入探讨。本书所调查的伊朗西...
叔本华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
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加达默尔其人其事、解释学的哲学之维、加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多维视野中的加达默尔美学思想五部分。加达默尔...
百家讲坛--老子智慧讲堂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
周易全鉴-第2版-典藏版 本书特色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
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 内容简介 该卷分为老子思想与正始玄学、庄子思想与竹林玄学、道家与西晋玄学、魏晋南北朝道教理论与老庄、魏晋南北朝道教理论与儒学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