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式美学大师枡野俊明,以大智慧解释禅的人生,从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人以实用方法和有效建议,兼具实用性和美学阅读感受。从书中可以知道,我们每一天在每一刻的“行住坐卧”之中都是禅的修行。站着、坐着、休息、散步,或者说每一个举止行为的本身都是修行;换句话说,所谓禅的修行,就是端正我们一切的言行举止。
为了净化内心,首先要从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由此进入禅的修行。如果端正了身体的言行举止,内心也自然而然地随之净化;如果内心变得宁静祥和,自然会流露出柔和慈悲的爱语。当端正了言行举止,内心就会变得清净,气质也会变得从容,身心也愈发强大
日本禅式美学大师枡野俊明,以大智慧解释禅的人生,从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人以实用方法和有效建议,兼具实用性和美学阅读感受。从书中可以知道,我们每一天在每一刻的“行住坐卧”之中都是禅的修行。站着、坐着、休息、散步,或者说每一个举止行为的本身都是修行;换句话说,所谓禅的修行,就是端正我们一切的言行举止。
为了净化内心,首先要从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始,由此进入禅的修行。如果端正了身体的言行举止,内心也自然而然地随之净化;如果内心变得宁静祥和,自然会流露出柔和慈悲的爱语。当端正了言行举止,内心就会变得清净,气质也会变得从容,身心也愈发强大
端正言行举止, 使心灵、身体、生活变得更美妙
我是一位修习禅法的僧人。虽然我不知 道大家对“禅”有什么印象,但我认为,禅 就是把多余的东西删除到一种极致的地步, 使事物变得单纯,是具有突破事物本质的敏 锐、深刻和宽广。
我现在的工作是设计“禅院 ”,以“禅 院”的布局形式来表现禅的思想。参观禅院 的时候(在日本众多的禅院中,众所周知的 是京都龙安寺的石院等),我想没有一个人 认为它们不美;即使不熟知禅的人,只要一 面对“禅院”,这种美也会使内心变得宁静祥 和,杂念顿消,越发使人感觉神清气爽吧。
现今社会,充满了物质和信息,千变 万化都在瞬息间,消费也如此迅速。在这
样的社会现实下,我觉得日本的美在渐渐 地消逝。
但是,日本人一直拥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美, 不过度也不动摇,坚韧含蓄地生活在世上。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从禅的思想来看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禅聚集
了很多的智慧,可以使人生活得更美妙。 “威仪即佛法,作法是宗旨。” 这是一句禅语,是指一切行为动作,只要符合了
礼仪作法,它就是佛法;或者说,能在日常生活中端 正自身的言行举止,这种作法就是禅的修行。
在“行住坐卧”之中都有禅的修行。站着、坐 着、休息、散步,或者说每一个举止行为的本身都是 修行;换句话说,所谓禅的修行,就是端正我们一切 的言行举止。
为了净化内心,首先要从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开 始,由此进入禅的修行。如果端正了身体的言行举 止,内心也自然而然地随之调柔净化;如果内心变得 宁静祥和,自然会流露出柔和慈悲的爱意。
反之,一旦行为举止散乱了,心也会随之而乱, 说话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就随着散漫,这就是自然流露。也就是说,言谈的方式变得具有攻击性,说出的话很容易自私而任性起来。如果生活中用这样的态 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上就会树立很多的敌 人,其原因即在于此。如果任其发展,当你发觉的时 候,或许已经被社会孤立了。
如果端正了言行举止,内心就会变得清净,举止 也会变得从容;这样的话,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位优 雅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愉快地生活,身心也会 更加强大起来。
那么,尽快端正言行举止吧。一旦端正了言行举 止,身心就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正能量,人生也开始 步入辉煌的时刻。
削减至空无的地步,
才被赋予了生命力
你是否考虑过,举止优雅的要点在哪里?是为了看上去优雅而练习技巧呢?还是在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都意识到要“优 雅”呢?可惜这些都不是,因为练习而来的 技巧终归只是技巧,犹如临时抱佛脚,光芒 很快就会退去;其次,刻意的动作,总让人 觉得不自然,木讷呆滞。
实际上,优雅就在简朴之中。这和枯山 水的庭院以及禅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现 在从事的正是这种禅院的设计工作,在设计 时,脑海里总是挂着“如何删除多余的东 西”的念头。
从素材来看,仅仅用石头和白色的沙子 构建的枯山水来说,所使用的材料本身可以 说就已经很简朴了。按照*初构思而搭配的石头,再撒下白色的沙,仅仅如此还无法表达出内心想要表现的辽阔世界。尔后,逐渐地削减再削减,此时必须倾注全部的身心,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状态去 做,否则枯山水就完成不了。要达到削减至空无的地 步,到了这个阶段,庭院才开始被赋予了生命力。
枯山水一入眼就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当你一看见 它,削落之后的空灵清寂,处于这种安静空寂的氛围 中,宽广深邃之感无限地蔓延,随后会产生出空灵的 神圣感,我想这恰好可以称之为“简素之美”。
简朴是美的根源,也是美的终极;越简朴就越 美,这是我真实的体会。
举止的美也可以说和枯山水相同吧。为了美而 去巧妙地装模作样的举止,即便非常精细地伪装隐 蔽起来,也一定会显得故弄玄虚。若能远离矫揉造 作,删除多余的动作,那么,每一个举止动作都会 变得慎重。慎重的举止中蕴藏了真心,只要是慎重地去做好 每一个动作,那么身和心就会融为一体,如此才能体 现出举止的优雅。
实际上,在禅修多年的僧人中,仅仅是站着的姿势就具有威严之美;此外,在喝茶、吃饭等一切日常活动中的举止都流露出泰然自若的美,这和枯山水的 “简素之美”是相通的。
枡野俊明,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1979年他以僧人身分云游至大本山总持寺修行,为他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禅宗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1985年继承父业成为一名禅僧;1995年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全国优胜大奖”;1996年主持科学技术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改造设计工程,获“日本造园学会奖”;同年又获“横滨文化奖励奖”;1999年获“艺术选奖文部奖励奖”。 2014年12月来中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办个展,反响热烈。
TheMissionary’sCursetellsthestoryofaChinesevillagethathasbeenCatholicsincethesev...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按照远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的朝代顺序,介绍了从远古到清代的中国美学,呈现...
禅定述要本书详尽地讲授了佛家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这三大禅定法系的基本理论和修持方法。如来禅重点讲了息法(呼吸)的要领
印度哲学史纲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
《声韵启蒙: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以其内容丰富而平实、语言典雅而活泼而独具特色。其中的内容编排按照平水韵平声的顺序,分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本书特色 时间,我们存在的基本维度,令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陶醉。如今,普里戈金在这本书中向广大读者呈现他与自然之经典...
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雅克·拉康(Jaques Lacan)是自笛卡尔以来法国*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有创意和影响的...
佛在人间-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目录 一 佛在人间一 释尊小史二 佛陀的身命三 释尊的故国之思四 出家更接近了人间五 佛从人间被升到天上二 人间佛教绪言一 人间...
圣经故事(精) 本书特色 圣经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受其影响。本书以浅显的故事形式和优美的文笔向读者描...
中国景教 本书特色 《中国景教》是朱谦之晚年写的*后一部著作。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景教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对于许多关键问题,他在书中都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本书特色 身体康健乃至“长生不老”,千百年来一直是世人的向往与追求。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本书。书中着重叙述...
论语新解 本书特色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韦伯作品集——古犹太教(11) 内容简介 一个令所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古犹太教的神耶和华,不仅不保卫自己所选择的民族(...
《管子》一日一语-治世的筹谋 本书特色 《管子》是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为春秋齐国相管仲所撰,其实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此书内容庞大,体系整饬...
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浮沉 内容简介 本书的著者以“三元文化说”,向学界“两希文化论”的流行观点提出挑战:基督教不单是古希腊哲学与希伯来犹太教两种文化基因的合成,...
哲学纲要-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全书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即将李泽厚先生各著作中关于伦理学、认识论和存在论的部分摘取汇编而...
对于缺失的意识-一场与哈贝马斯的讨论 本书特色 “利徐丛书”是为纪念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和明代学者徐光启而命名,他们二人为西方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丛...
洛阳伽蓝记-线装中华国粹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读者人群是成人,阅读一定的国学名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单纯的古文对于学白话文长大的成人...
图解经典143 鲁班经-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择吉经典 本书特色 推荐购买::图解滴天髓:上部八字格局(八字命理学的巅峰之作):图解滴天髓:下部吉凶论断(八字命理学的...
印度哲学史-经典珍藏版 本书特色 作品以著名哲学大师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编印而成,作者于绪沦中指出印度学说宗派之复杂,并总括其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