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涵盖美术、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医学、建筑等10余个学科,内容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上课学习和课后知识的加强和扩展都十分有帮助。在学科内容上,选取与大众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在条目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条目;在编纂方法上,为增加可读性,以章节形式整编条目内容,对过专、过深的内容进行删减、改编;在装帧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书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封面和版式设计加注重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普及版在充分体现知识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读性,使其兼具工具书查检功能和大众读物的阅读功能,读者可以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及军事科学等近百种学科门类古往今来的基本知识。寻找神秘的古玛雅天文踪迹,追踪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探索无限而珍贵的天文知识……望天空,观天文!《异想天开:古今中外天文简史》可供读者朋友们阅读学习。
《异想天开 古今中外天文简史》: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爱奥尼亚学派认为大地是个圆盘或圆筒;毕达哥拉斯学派则认为大地是个球形;亚里士多德在《论天》(明末中译本名《寰有诠》)里肯定了这一看法之后,地为球形的概念即成定论。埃拉托斯特尼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得出了很精确的结果,他注意到夏至日太阳在塞恩成(今埃及阿斯旺)地方的天顶上,而在亚历山大城用仪器测得太阳的天顶距等于圆周的1/50。他认为这个角度即是两地的纬度之差,因而地球的周长即是两地之间距离的50倍。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时认为是5000希腊里,所以地球的周长为25万希腊里。据研究,1希腊里=158.5米,那么地球周长便是39600千米,可以说相当准确。100多年以后,住在罗得岛上的波西东尼斯又利用老人星测过一次地球的周长,得出为18万希腊里,没有埃拉托斯特尼的准确,但为托勒密所采用,而成为一段时期内公认的地球周长的数值。日、月的远近和大小毕达哥拉斯认为: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月亮的圆缺变化是由于月、地、日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动,月面明暗交界处为圆弧形,表明月亮为球形,并推想其他天体也都是球形。亚里士多德接受了这一论断,并且进一步提出“运动着的物体必是球形”这一错误命题来作为论据。阿利斯塔克**次试图用几何学的方法测定日、月、地之间的相对距离和它们的相对大小。他的论文《关于日月的距离和大小》一直流传到今天。在这篇论文中,他设想上、下弦时,日、月和地球之间应当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月亮在直角顶上。通过测量日、月对地球所形成的夹角,就可以求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距离,他量出这个夹角是87。,并由此算出太阳比月亮远18~20倍。喜帕恰斯继续做阿利斯塔克测量日、月大小和距离的工作,他通过观测月亮在两个不同纬度地方的地平高度,得出月亮的距离约为地球直径的301/6倍,这个数字比实际稍小一点。日心地动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菲洛劳斯认为日、月和行星除绕地球由西向东转动外,每天还要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一周。这是不和谐的。为了解决这种不和谐的问题,他提出地球每天沿着由西向东的轨道绕“中央火”转动一周。和月亮总是以同一面朝着地球一样,地球也是以同一面朝着中央火,而希腊人是住在背着中央火的一面。地球和中央火之间还有一个“反地球”,它以和地球一样的角速度绕中央火运行,因此,地球上的人是永远看不见中央火的。按照菲洛劳斯的理论,中央火是宇宙的中心。处在它外面的地球,每天绕火转一周,月球每月一周,太阳每年一周,行星的周期更长,而恒星则是静止的。这样的见解要求地球每天运行一段行程后,恒星之间的视位置应该有所改变,除非恒星跟地球的距离是无限远。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天体与中央火的距离应服从音阶之间音程的比例,也就是说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有限的。可是,从来没有观测到在一天之内恒星之间的视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了消除这一矛盾,毕达哥拉斯学派另外两位学者希色达和埃克方杜斯提出地球自转的理论,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每天自转一周。其后,柏拉图学派的赫拉克利德继承了希色达和埃克方杜斯的观点,以地球的绕轴自转来解释天体的视运动,同时又注意到水星和金星从来没有离开过太阳很远,进而提出这两个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然后又和太阳一起绕地球运动。和赫拉克利德同时的亚里士多德反对这种观点,他以没有发现恒星视差,来反对地球绕中央火转动的学说。他以垂直向上抛去的物体仍落回原来位置,而不是偏西的事实来反对地球自转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两个论据,直到伽利略的力学兴起和贝塞耳发现了恒星的视差以后,才被驳倒。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很长时期内占了统治地位,但是,公元前3世纪的阿利斯塔克还是认为,地球在绕轴自转的同时,又每年沿圆周轨道绕太阳一周,太阳和恒星都不动,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为了解释恒星没有视差位移,他正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恒星的距离远比地球轨道直径大得多的缘故。同心球理论阿利斯塔克的见解虽富于革命性,但走在时代的前面太远了,无法得到一般人的承认。当时盛行的却是另一种见解,即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它一直延续到16至17世纪。在地心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希腊学者起了奠基的作用。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美好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美好的是圆形,而宇宙是一种和谐的代表物,所以一切天体的形状都应该是球形,一切天体的运动都应该是匀速圆周运动。但是事实上,行星的运动速度很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留不动,有时还有逆行。可是柏拉图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种表面现象可以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解释。在《蒂迈欧》中,他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壳结构模型。各天体所处的球壳,离地球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恒星,各同心球之间由正多面体连接着。欧多克斯发展了他的观点。欧多克斯认为:所有恒星共处在一个球面上,此球半径*大,它围绕着通过地心的轴线每日旋转一周;其他天体则由许多同心球结合而成,日、月各三个,行星各四个,每个球用想象的轴线和邻近的球体联系起来,这些轴线可以选取不同的方向,各个球绕轴旋转的速度也可以任意选择。……
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化地形图成图和应用方法,内容包括:绪论、控制测量、数字化成图的野外...
天球运行论 本书特色 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山之作,对西方近现代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尼古拉•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
视读人类学 本书特色 人类学源于对“原始”文化的研究,“原始”这一概念本身就揭示了西方“文明”的优越感,因而西方人用其来指称落后的他人。随着帝国的覆灭,人类学内...
无机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书将无机化学内容分成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和描述化学三大部分,共二十章。重点叙述化学...
《误区-思维中常犯的6个基本错误》,书中列出了“喜欢故事胜于统计数字”、“寻求认同”、“记忆有缺陷”等批判性思维,立论精辟
技术与哲学研究:2010-2011卷 本书特色 陈凡、陈红兵、田鹏颖主编的《技术与哲学研究(2010-2011卷)》精选了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的论文以及20...
化学实验员简明手册:实验室基础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着重介绍了实验室基本知识、实验室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室的试剂库、实验室的基本操作与技术、物质物理特性的...
生理学或医学奖卷-诺贝尔奖中的科学 本书特色 《21世纪科学知识丛书·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卷》并没有大篇幅地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丰功伟绩,而是用一...
工程地质学实习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杭州地区地质教学实习教程、苏州地区地质教学教程和巢湖地区地质教学实习教程四大部分。工程地...
基因工程原理 第二版(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吸收了本学科的新进展,增加了大量的新内容,重新审订、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书末附有...
海洋 目录 上篇海洋地理结合知识一、地球上的海洋1.认识海洋2.海洋是如何形成的3.与海洋有关的历史二、海洋茸然地理1.神奇的海底世界2.影响全球的海洋气候3....
巫师外星人和星舰-科幻与奇幻中的物理数学 本书特色 从瞬间移形到太空电梯,从外星接触到星际旅行,科幻和奇幻作家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奇思妙想。但是这些奇妙的设定到底...
实时荧光定量PCR 本书特色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简称real-time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受到生...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从植物与激发子物质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统介绍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诱导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实践。本书共分15章,主要论述...
半导体光学(第三版)(影印版) 本书特色 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扩展,对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范围内的半导体光学作了回顾和总结,内容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光...
作者把週期表虛擬成一個邦國,名為「週期王國」;一個元素就是一個邦,而化合物就是邦與邦的結盟。他邀請大家一起來趟想像之旅:
宇宙天梯14步 本书特色 本书为nase(network for astronomy school education)项目官方教材中文版。本书在英文版...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向您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在这过去的150年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
ScientificWritingandCommunication:Papers,Proposals,andPresentationscoversallthea...
天文西学东渐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早期、中古及近代三篇,系统地探讨了历史上西方天文学向东方传播的各种有关问题。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