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文学大省,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基于陕西文学60年的辉煌历程,展示陕西文学60年的丰硕成果,纪念前辈,激励后人,方便读者和学者欣赏、阅读和研究陕西文学60年作品面貌,我们选编并出版了这套7卷20册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入选作者为陕西籍作家或长期在陕西生活、工作的外省市区作家;入选作品按体裁分卷,原则上一人选收一篇,个别代表性作家选收二至三篇;入选作品年限为1954年至2014年;入选作品范围为在我国大陆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入选作品的标准是基于对陕西文学和我国当代文学60年发展的历程考量,既能够体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尚,又能够体现一定的时代特点,以优秀作品为主,兼顾老中青几代作家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本套丛书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领衔总主编。
★ 16开平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领衔总主编
★ 入选作者为陕西籍作家或长期在陕西生活、工作的外省市区作家
★入选作品年限为1954年至2014年
★本套书可方便读者和研究者欣赏、阅读和研究陕西文学60年作品面貌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精选书系:郑振铎精品文集 本书特色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组织发起多个文化界救亡协会并开展相关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
吴兴华的诗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这套文集收入了他的散文、文论、翻译作品及朋友对他诗歌的评论和对他的回忆文章。本书
无怨的青春 本书特色 《无怨的青春》: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迄今*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她的爱憎情仇,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一族一国所可范围,那是宇宙...
奈须蘑菇(1973年11月28日-),日本知名脚本家与小说家。毕业于法政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由于不公开露面,因此曾因名字的汉字写法惹来性别上的猜测,本人只...
秋灯史影 内容简介 “废墟是岁月的年轮留下的轨迹,是历史的读本,是成功后的泯灭,是掩埋着千般悲剧、百代沧桑的文化积存”。由于古代中国的史籍提供了足够的甚至是过量...
《远行译丛:赫拉克勒斯之柱》内容简介:地中海之旅向来被视为寻找智慧的旅程。保罗·索鲁此次开启了他的“大旅行”现代篇,从直布
陪你到时光深处/吉诺作品 本书特色 在这近两年的时光里,吉诺去了更多的地方,见到更多的人,每一步在路上的时光,都希望与你相遇。他去遥远而陌生的津巴布韦,用一块糖...
诗经选评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有着久远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出现了一部经当地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后世儒家学者的尊称的《...
万能鉴定士Q的事件薄-1 本书特色 不断侵蚀东京23区,令人悚然的“力士贴纸”,是谁,为何而贴?探寻谜底的年轻周刊杂志记者小笠原,与拥有猫一般锐利魅惑双眸的美女...
钟叔河卷-旧锻坊题题题 本书特色 本书为当代著名学者锺叔河先生的题跋本,为萧跃华先生历数年时间辛苦辑得。锺叔河是当代著名编辑、学者、散文作家,是当代出版界的先驱...
名著精品 本书特色 本书撷取我国古典名著《诗经》、《楚辞》、《尚书》、《礼记》、《易经》、《公羊传》、《左传》、《国语》、《国策》、《墨子》、《论语》、《韩非子...
《雪国》内容简介: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
往事并不纷纭-民国文坛钩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学者随笔集,分“鲁迅篇”和“群星篇”两部分。作者以其对中国现代文坛的高度了解,将其中较有价值和趣味的掌故逸闻梳理...
《N号房追踪记》内容简介:窥视威胁女性,以伤害女性获利, 这些罪恶并不遥远,甚至就在你我身边。我们可以沉默,但也可以绝不罢休
学者神探之谜 内容简介 赵成文,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技术教授。专业技术一级警监。著名痕检专家、形貌专家。1988年因突出贡献,公安部为赵成文荣记个人二等功。1990...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 本书特色 该版本内容和以前的同名图书一致,全书共收录顾城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短诗作品80余首,绘画作品数十幅,和顾城另一本诗选《花开如火 也如寂...
唐诗观止-(中) 本书特色 本书录了唐代*为脍炙人口、*具代表性的众多名作,以作者为纲,以作品为目,按朝代分体,依序排列,每篇都附以题记。由国内数十位著名学者选...
香港人和事 本书特色 罗孚——香港文学界的伯乐,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催生婆,大陆文人眼中的两栖作家,董桥风靡大陆的推手。 《香港人和事》是罗孚邀请二十多位能文之...
史记-最美国学 本书特色 《*美国学:史记》精选《史记》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
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