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本书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以及五行论等进行了补充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作为《董学探微》的补充。另外还收录了《董仲舒评传》,对于董仲舒的生平和著作和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本书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以及五行论等进行了补充研究, 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作为《董学探微》的补充。另外还收录了《董仲舒评传》, 对董仲舒的生平、著作和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目 录
董学续探
**章 董仲舒哲学与《公羊传》…………………………………………1
一、董仲舒的哲学体系……………………………………………………………1
二、董仲舒与《公羊传》、齐学……………………………………………………6
第二章 董仲舒哲学与西汉政治…………………………………………11
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12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13
三、天人感应是其理论形式………………………………………………………16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20
五、结论……………………………………………………………………………23
第三章 董仲舒五行论………………………………………………………26
一、*初的五行……………………………………………………………………26
二、五行相胜………………………………………………………………………29
三、五行模式………………………………………………………………………31
四、董仲舒五行论…………………………………………………………………33
第四章 董仲舒经济思想研究………………………………………………40
一、百乱之源………………………………………………………………………40
二、调均……………………………………………………………………………42
三、具体的调均建议………………………………………………………………46
四、调均的意义……………………………………………………………………53
第五章 董仲舒教育思想研究………………………………………………55
一、教化为治国大务………………………………………………………………56
二、太学为教化本原………………………………………………………………59
三、人性是教化的根据……………………………………………………………60
四、儒术是教化的原则……………………………………………………………63
五、儒术的主要内容………………………………………………………………66
六、学习态度与方法………………………………………………………………67
七、教师……………………………………………………………………………69
第六章 独尊儒术,奠定汉魂………………………………………………71
一、唯董仲舒明于《春秋公羊学》………………………………………………71
二、天人三策董学标志…………………………………………………………74
三、大一统论与凝聚力……………………………………………………………81
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85
第七章 董学补论………………………………………………………………87
一、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真理性…………………………………………………87
二、董仲舒论祭祀——兼论儒家论天的宗教性…………………………………96
(一) 天子先郊而后伐——天贵于民………………………………………97
(二) 不可先祭小神——天是百神之大君…………………………………98
(三) 郊不辟丧——祭天压倒一切…………………………………………100
(四) 祭祀的意义——报德法则……………………………………………101
三、儒学创新与独尊儒术——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104
(一) 秦汉时代的儒学地位…………………………………………………104
(二) 儒学创新,与时俱进…………………………………………………105
(三) 独尊儒术以后…………………………………………………………110
(四)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统治阶级…………………………………………112
(五) 汉代新儒学的启示……………………………………………………114
四、汉代公羊学传授考…………………………………………………………115
五、董仲舒考补…………………………………………………………………120
六、董子菜园在何处——我研究董仲舒中的一点错误………………………125
附录:董子年谱考略………………………………………………………129
董仲舒评传
前言………………………………………………………………………………139
**章 一代宗师……………………………………………………………141
一、《春秋》博士,儒者尊师……………………………………………………141
二、三对天子策,两任骄王相…………………………………………………142
三、主父告朝廷,张汤访陋巷…………………………………………………145
四、士以不遇为幸遇……………………………………………………………148
五、身后留名并遗迹……………………………………………………………150
第二章 天人感应……………………………………………………………152
一、社会政治的需要……………………………………………………………153
二、理论体系的特点……………………………………………………………154
三、五行的治乱与变救…………………………………………………………158
四、后人评论……………………………………………………………………159
第三章 独尊儒术……………………………………………………………167
一、提出大一统的远因与近因…………………………………………………167
二、提出大一统的方法…………………………………………………………169
三、统一思想的功过……………………………………………………………172
(一) 独尊儒术,确立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172
(二) 独尊儒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74
(三) 独尊儒术,维护了专制制度………………………………………177
(四) 独尊儒术,导致一刀切现象…………………………………………179
(五) 独尊儒术,抑制独立思考…………………………………………181
(六) 独尊儒术,政治干预学术……………………………………………183
四、思想要统一于真理…………………………………………………………184
第四章 教而后善……………………………………………………………187
一、批判继承孟子性善论………………………………………………………187
(一) 从正名的角度驳孟子性善论…………………………………………188
(二) 用圣人的言论驳孟子性善论…………………………………………192
(三) 以天道的权威驳孟子性善论…………………………………………193
二、批判继承荀子性恶论………………………………………………………194
三、性未善论……………………………………………………………………197
(一) 关于“性三品”论……………………………………………………197
(二) 关于“性四品论”…………………………………………………198
(三) 关于方法论问题………………………………………………………200
(四) 关于“圣人之性”和“斗筲之性”…………………………………204
第五章 义重于利……………………………………………………………210
一、义利旧说……………………………………………………………………210
二、义利新证……………………………………………………………………212
第六章 尊师重教……………………………………………………………219
一、以教化为大务………………………………………………………………219
二、以儒道为教…………………………………………………………………222
三、兴太学,养贤士……………………………………………………………223
四、教师与教材…………………………………………………………………225
五、选士制度……………………………………………………………………227
第七章 《春秋》大义………………………………………………………232
一、战盟之义……………………………………………………………………232
二、华夷之辨……………………………………………………………………235
三、仁义之法……………………………………………………………………240
四、事志之论……………………………………………………………………247
五、慎辞…………………………………………………………………………252
六、大义举要……………………………………………………………………256
第八章 处事道理……………………………………………………………260
一、经权之分……………………………………………………………………260
二、常变之道……………………………………………………………………269
三、祸福之生……………………………………………………………………273
四、中和之理……………………………………………………………………275
(一) 以中和养身体…………………………………………………………275
(二) 以中和治天下…………………………………………………………285
第九章 千古流芳……………………………………………………………290
一、被推为儒者宗………………………………………………………………291
二、被奉为圣人后………………………………………………………………299
秦汉思想研究:伍:董学续探 董仲舒评传 相关资料媒体评论
周桂钿同志从余问学,每有所作,必就商讨。他勤学而好思,所撰《王充哲学思想新探》颇有心得,不落一般窠臼,可为治汉代哲学史、思想史者参考。
——钟肇鹏
周桂钿同志研究汉代哲学多年,曾写出关于王充哲学的专著,近又撰成《董学探微》一书,对董子的学说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董子的仁义学说进行了较详的考释,对近人以“杀”训“义”提出了驳议;特别是《辞指论》一章,揭示了董子关于“辞指”的学说,对于董子的逻辑思想作出了新的阐发。总之,这“十二论”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系统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张岱年
作者简介周桂钿,男,1943 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1991 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曾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成果奖,教育部学术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等。主要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董学探微》、《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十五堂中国国学课》、《十五堂中国儒学课》等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
生育对话录 本书特色 我笃信生育是*严肃的生活哲学我既不逃避对生育的怀疑也不逃避对生命的深情——宋涵《生育对话录》诚实地探讨了女性生育困...
毓老师说庄子 本书特色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
威音文库·宗乘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德的努力,...
俄耳甫斯教辑语-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内容简介 编译者通过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古希腊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个古老的教派:“俄耳甫斯诗教”,它是与荷马一赫西俄德教派相并列...
道家人格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宗教与社会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了人格与道家人格的基本概念,道家人格的人的本质观,道家人格的基本特征,实现道...
这部《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终结的标志,将“西方现代哲学”不仅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且
吕氏春秋-四季的演讲 内容简介 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
古希腊哲学 内容简介 由中国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吸取国内外西方哲学研究的成果,编写出一套多卷本的西方哲学通史,以此总结和促进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这是一些前...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博学多才的学问家,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特色 这部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的价值。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间的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
审美人类学与区域文化建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科,经过上百年的演化发展,从古典进化论到新进化论;从文化传播学派到文化...
基督徒与罗马之陷落-[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基督徒(与罗马之陷落英汉双语)》由爱德华·吉本编著,详细地讲述了几次大规模的入侵、帝国在西部的终结、意大利概况、查...
中国禅宗 内容简介 佛门中的人常说,禅是以心传心,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便是错”。但假若杜口不言,世人又怎能知道禅的要义呢?本书的作者怀着这样的想法,开口说禅,提...
日讲书经解义 本书特色 前清帝师经筵日讲的讲义清宫学习儒家经典的课本日讲书经解义 内容简介 《日讲书经解义(清康熙内府刻本)》(作者库勒纳)为《《日讲书...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特色 生命“原在呼吸之间”,而人们苦苦探求的禅则羚羊挂角,无处找寻,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关联?南怀瑾先生从儒、释、道出发,结合现代生命...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
陶冶性的讲演集-克尔凯郭尔文集-8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八卷。该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文集,全书共分十卷...
以赛亚·伯林的遗产 本书特色 以赛亚·伯林到底给人类留下了什么?世界**级学者解析以赛亚·伯林核心思想了解20世纪*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权威必读之作。?以赛亚·...
道教的历史 本书特色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好、值得佩服的,除了二周(鲁迅、周作人)之外,许地山是第三名。——胡适集这么多学问家于一身,在现代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对这四大思想家在苏东剧变后走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作出如实的描述和考察,以帮助人们破解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