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岁的文化巨匠周有光先生,在汉语拼音领域的卓越成就早已恩泽大地,也将代代传承,造福人间。周老不仅是语言学家,还是思想家。85岁至今,以独立思考对人类文明与中外历史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新的审视。
周老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能从国家来看世界。
周老以科学发展的一元性,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缜密的研究。这位世纪老人大彻大悟,大智大勇,身居斗室,放眼天下。他的文章不仅具有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还具有开阔而深邃的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而且语言平实,深入浅出,有百科全书式的特征。
《周有光百岁隽语》以《周有光文集》(共15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为范本,参考周老的修订版《百岁新稿》(三联书店,2014年版)、增订版《朝闻道集》(世图出版公司,2014年版)和《拾贝集》(世图出版公司,2011年版)等别集,撷取了他百岁前后为我们写下的醒世箴言,为广大青年读者阅读和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提供了便利。
《周有光百岁隽语》也是广大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
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特别要指出的是,周有光先生倾其所有从事于思想启蒙,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现实需要的自觉担当和追求。
本书撷取了他百岁前后为我们写下的醒世箴言,为广大青年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周老、领悟周老的思想精华提供了便利。本书也是广大读者进行人文素质自我提高的基础读物和入门书。
历史的脉搏越跳越快。“农业化”费了一万年,“工业化”费了三百年,“信息化”还不到五十年。人类的文化车轮正在以加速度而前进。
——文化的创新规律
人类文化的三个高潮,也就是人类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停留在农业化阶段,还没有深入到工业化阶段。所谓“发达国家”就是经过了工业化阶段,进入了信息化阶段。文化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后进的在适当的努力下可以赶上先进的,先进的在继续努力下还可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文化的创新规律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传信工具。农业化时代发明文字,使语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业化时代要求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从文盲众多和方言隔阂,到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这是“前现代”和“现代”的分界。后来又发明留声机、电话、广播、电视、多媒体等传声技术,使语言不依靠文字也能传远而留久,并且能相互自动翻译。国内普及全国共同语,国际使用国际共同语,人类进入不怕语言隔阂的双语言时代。
——从社会发展探索现代化的含义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把语言传到远处、留给未来,开创“有史时代”。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人们进一步创造各色各样的“传信技术”:电话、电报、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脑、手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手机小巧玲珑,集多种功能于一掌:通话、短信、摄影、会面、名录、计时、电筒、定位,功能不断增加。将来还会有翻译电话,我说汉语,你听到英语。“手机”是“顺风耳、千里眼”,各地的亲朋好友聚会到耳边眼前,共度良辰佳节!在这样的生动活泼的“信息时代”,不能不更新我们的生活概念。
——“食衣住行信”
*近三十年,科技的新发明和新发现,相当于过去两千年。科技的大跃进,方兴未艾,使以往一万年间的所谓灿烂文化,黯然失色。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第三个高峰。相应于科技的大跃进,人类生活、人际关系、人类思维、人文科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调整。对抗变为对话,猜疑变为理解,争夺变为互助,破坏变为建设。结合的正在分散,分散的正在结合。世界一盘棋,正在重新下子,找寻更好的布局。
——文化的创新规律
北京马路上骑着自行车飞跑的人,一手扶车把,一手听手机。这情景告诉我们,手机时代已经来到中国。耳听十万里、话通全世界,远地亲友随时见面谈话。手机兼作相机,还能代替电视,又能贮存大量资料。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信息化”的含义包括“二战”以来一切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尤其是新的信息技术。
——文化的创新规律
电视使穷乡僻壤和通都大邑连成一片。花花世界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世界不再是零碎、片段、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整体化、联系化、息息相关、互通声气。视野扩大,世界观大变。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全世界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国际互联网,成为人类的世界神经系统。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我很高兴,我的青年朋友们,在阅读我的文章的时候,不是先肯定文章的内容,而是先怀疑文章的内容,都是经过独立思考,然后接受,不认为老年人阅历多,认识水平必然超过青年人。
独立思考是轻而易举的脑力活动,人类的一项先天本能。对于长期接受引导训练的青年们,如果一时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也只要正襟危坐,闭目静思,就能渐渐恢复正常的独立思考本能。
——《静思录》前言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是我对自己的鞭策。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背景。首先想了解三个国家:中国、苏联和美国。了解自己的祖国*难,因为历代帝王歪曲历史,掩盖真相。考古不易,考今更难。苏联是新中国的原型,中国改革开放,略作修正,未脱窠臼。苏联解体以后,公开档案,俄罗斯人初步认识了过去,中国还所知极少。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于戴高乐主义反美,共产主义反美,伊斯兰教反美,美国的面貌变得模糊不清。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百岁新稿》序
我在《新陋室铭》中写实:“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有书无斋记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做两头真。两头真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百岁新稿》序
上海老同事来北京,告诉我反右运动中自杀和劳改20年的多位老同事的故事。大家羡慕我“命大”,躲开了反右运动,“在劫不在数”,有自由做研究工作。他们说,宁可无斋而有自由,不要有斋而无自由。我说,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有书无斋记
我糊里糊涂活到100岁。许多人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不出来。我想,我老来读书、写杂文,实行终身自我教育,这或许就是我的长寿之道吧。
——《学思集》后记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我白内障换了晶体,重放光明。我耳聋装上助听器,恢复了部分听觉。转暗为明,发聋振聩,只有科技能为老年人造福。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后一本书。
——《百岁新稿》自序
我的看书是叫做被动地看书,他们给我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看这些东西呢,我说我是扫盲,自己扫盲。我说我是一个专业工作者,我一直钻在这个专业的井底里面,我不知道外面世界。现在我离开办公室了,回到家里面来了。回到家里面呢,我发现我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海洋,这里面我是文盲。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看守高粱地
休闲读物,可以随手丢开,闭目养神。可是,在不经意中看到某个章节的惊人记载,会使你跃忽而起,眼前浮起许多亲朋好友的不幸故事。
——《今年花开又一年》序
任何科学,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地保存下来,是非难定地暂时存疑,不符实际地一概剔除。公开论证,公开实验,公开查核。知识在世界范围交流,不再有“一国的科学”、“一族的科学”、“一个集团的科学”。学派可以不同,科学总归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
——科学的一元性
今天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假得太多了。当然,许多假历史也在改,慢慢改。苏联瓦解以后,俄罗斯做了一件大好事,就是档案公开,24小时开放。天天都有人去看。
——马国川:《知识分子没有被收买——百岁老人周有光访谈录》
我写过一篇文章谈科学的一元性,不仅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具有一元性。科学不分东西,不分南北,不分国家,不分阶级。知识分子就是研究科学、相信科学的人。知识分子是不分国家的,不能划分中国知识分子还是外国知识分子。比如我在中国做教授,和我在外国大学里上课,讲的应该是一样的。
——马国川:《知识分子没有被收买—— 百岁老人周有光访谈录》
国际现代文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创造,由不同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汇合而成。人类社会从分散而聚合,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自然融合,形成不分彼此的共享文化。国际现代文化以科学为主流,西方科学发展较早,国际现代文化中含有西方成分较多,但是其他传统文化对国际现代文化都有重大贡献,不可低估。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人类的文化生活是复杂的。一方面趋向同化,形成国际现代文化,另一方面继续分化,保留地区传统文化。你可以是一个科学家,同时是一个宗教信徒。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完善化,删除糟粕,发展精华,适应时代的步伐。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发展是进化,不是退化。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聚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进行自我完善化。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四种传统文化略述
两种文化,新旧并存,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国际现代文化提高了地区传统文化,地区传统文化丰富了国际现代文化。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双文化”新旧并存,相辅相成,自然消长。传统文化发扬精华,淘汰糟粕;现代文化吸收众长,青出于蓝。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科学不分“中西”,科学是世界性的、一元性的。
——科学的一元性
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彼此接触,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一种不分彼此的共同文化,包含不同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先进的学术、政策和制度,叫做“国际现代文化”。这样,文化分为地区和国际两个层次,组成全球化时代的“双文化”结构。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国际现代文化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共同文化,不能说就是西方文化。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遵守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遵守的国际法规、协定和原则,学习先进的学术、政策和制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道前进。……主要是:在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听任自然到改造自然;在政治方面,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在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从迷信盲从到独立思考。(问: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这是跟世界接轨吗?)这一步的效果现在已经非常明显,这说明跟世界接轨是多么重要!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历史的脉搏越跳越快。“农业化”费了一万年,“工业化”费了三百年,“信息化”还不到五十年。人类的文化车轮正在以加速度而前进。
——文化的创新规律
人类文化的三个高潮,也就是人类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停留在农业化阶段,还没有深入到工业化阶段。所谓“发达国家”就是经过了工业化阶段,进入了信息化阶段。文化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后进的在适当的努力下可以赶上先进的,先进的在继续努力下还可以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文化的创新规律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传信工具。农业化时代发明文字,使语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业化时代要求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从文盲众多和方言隔阂,到普及义务教育和全国共同语,这是“前现代”和“现代”的分界。后来又发明留声机、电话、广播、电视、多媒体等传声技术,使语言不依靠文字也能传远而留久,并且能相互自动翻译。国内普及全国共同语,国际使用国际共同语,人类进入不怕语言隔阂的双语言时代。
——从社会发展探索现代化的含义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把语言传到远处、留给未来,开创“有史时代”。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人们进一步创造各色各样的“传信技术”:电话、电报、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脑、手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手机小巧玲珑,集多种功能于一掌:通话、短信、摄影、会面、名录、计时、电筒、定位,功能不断增加。将来还会有翻译电话,我说汉语,你听到英语。“手机”是“顺风耳、千里眼”,各地的亲朋好友聚会到耳边眼前,共度良辰佳节!在这样的生动活泼的“信息时代”,不能不更新我们的生活概念。
——“食衣住行信”
*近三十年,科技的新发明和新发现,相当于过去两千年。科技的大跃进,方兴未艾,使以往一万年间的所谓灿烂文化,黯然失色。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第三个高峰。相应于科技的大跃进,人类生活、人际关系、人类思维、人文科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新和调整。对抗变为对话,猜疑变为理解,争夺变为互助,破坏变为建设。结合的正在分散,分散的正在结合。世界一盘棋,正在重新下子,找寻更好的布局。
——文化的创新规律
北京马路上骑着自行车飞跑的人,一手扶车把,一手听手机。这情景告诉我们,手机时代已经来到中国。耳听十万里、话通全世界,远地亲友随时见面谈话。手机兼作相机,还能代替电视,又能贮存大量资料。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信息化”的含义包括“二战”以来一切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尤其是新的信息技术。
——文化的创新规律
电视使穷乡僻壤和通都大邑连成一片。花花世界走进老百姓的家庭。世界不再是零碎、片段、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整体化、联系化、息息相关、互通声气。视野扩大,世界观大变。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全世界的计算机联成一个国际互联网,成为人类的世界神经系统。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
西方人常说:“字母跟着宗教走。”宗教是一种文化,字母跟着宗教走,就是字母跟着文化的传播走。欧洲中部从北到南有一条字母分界线,线西信天主教和新教,用罗马字母;线东信东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同样是斯拉夫语言,俄罗斯和保加利亚等国信东正教,用斯拉夫字母: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信天主教,用罗马字母。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由于宗教不同,同一种语言写成两种文字:塞尔维亚信东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克罗地亚信天主教,用罗马字母。
印度的印地语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实际是同一种语言,叫做印度斯坦语,可是由于印度信印度教,用印度字母,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用阿拉伯字母,形成印地文和乌尔都文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
——语言和文字的类型关系
联合国是世界政府的胚胎,全球化时代“世界一体、天下为公” 的象征。但是,事实上实行寡头统治: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控制一切。……联合国的作用虽然微不足道,可是世界已经不能没有联合国。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进人市场经济,要经过一个难于避开的“黑洞”,叫做“原始积累”。日本明治维新,四大贵族垄断资源。印尼反共政变,出现裙带资本主义。苏联瓦解,俄罗斯高官变巨富。中国改革开放,国营翻牌成民营。新衣冠,旧面貌。“近水楼台先得月”。
——漫谈“中产阶级”
张森根 上海市人,生于1937.12.20.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协助周有光先生編辑并出版:《朝闻道集》《拾贝集》和《百岁新稿》三部别集。
萌娘,本名贺平。哈尔滨人。文学硕士。编审。中国报告文学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民进中央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出版过散文集《秋天的钟》、长篇报告文学《源自北卡罗琳娜洲岛河流》,散文选入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人民文学》、《上海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散文征文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和出版编辑奖。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2:金融危机篇》内容简介: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经济学都是专业、晦涩的代名词,但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
周涛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周涛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此书收录了周涛知名的散文如《隔窗看雀》《阳光容器》《过河》《巩乃斯的马》等,在题材上,周涛...
张园记忆 本书特色 张园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无锡富商张叔和用重金构筑,称得上晚清上海*有名而时髦的园林。它不同于传统的园林,甚至已经**园林概念,可以...
林徽因作品新编 内容简介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
《不躺也不卷,我选择45°角向上》内容简介:本书立足当下社会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编织出他们成长过程的图景
朱自清自编文集:欧游杂记 本书特色 《欧游杂记(精)》收录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数十篇,让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文字的同时,对历史、自然、世界有了更...
不随时光消逝的美-唐宋词名作析评 本书特色 梦回唐宋吟咏时光聆赏大师至美绝唱 当代骈文大师成惕轩得意弟子心血之作 唐宋词鉴赏领域专业且唯美之不朽经典 《不随时光...
扫云 本书特色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的学习讨论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的”回到母...
读城记 本书特色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
喃喃 本书特色 1. 这是多多的第二本书,也是“盛放”之后的一次全新尝试,在人与人的来往与偶遇中释放心灵的关爱与暖流。2.书中的文字有旅行的见闻,有心情的流露,...
中国散文悦读 内容简介 本书将众多名家的四十五篇近期佳作集结成册、从中能够倾听到历史的声音(《山川与岁月的惊叹》《历史的邂逅》《唐长安——读史小札》),追忆亲友...
百花散文书系 新古代部分 苏辙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内容简介:《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
街心花园 本书特色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无疑是二十世纪*有影响、*具...
诗经选评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有着久远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出现了一部经当地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后世儒家学者的尊称的《...
时日之子 本书特色《时日之子》是加莱亚诺生前出版的*后一部作品。 在这部以日历体的形式写出的著作中,作者将历史、政治、常识、立场融合进了366天里每一天的故事...
我是爬行者小江-新版 本书特色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
马家军调查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是中国体坛上一个难以置信、却分明确实存在的神话,而教练马俊仁、队员王军霞、曲云霞等奇迹的创造者,更是被国人看作和平...
译者的话名家诗选·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缪斯》是苏联《星火》杂志上由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主编的一个栏目。1987年6月号《星火》杂志在
吴门烟花 本书特色 《吴门烟花》: 苏州“ 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 这场红楼大梦, 就是从苏州做起的。苏州既在“ 红尘”, 就有欢乐哀愁的身世,就有讲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