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是一部通俗的中国古代哲学常识读本,是作者多年研读中国古代哲学的心得。内容涵盖了儒学、道学、墨学、名实学、纵横学、兵学、玄学、禅学、理学、心学等方面,共分为十五讲,角度新颖,介绍全面,语言浅显易懂、明白晓畅,时有精彩阐发,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入门理想读物,对广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品鉴古今智慧 畅游精神世界 领悟先贤思想 追求诗意人生
序言
总有一盏灯叫哲学(代序)
何郁
总也忘不了在乡下教书的那几年。鄂东南丘陵深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远离乡镇,甚至远离村庄,天黑后,死一般寂静。远处不时有一两声狗吠传来,使学校愈发显得寂静。这个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一灯如豆,黑暗像游魂,在四处游荡,偶有山风吹过,夜就一下子黑透了。
那时候,我正琢磨着报考古代哲学的研究生。
那是一种空前的孤寂!19岁时,我母亲和奶奶去世,24岁时,父亲又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我该依靠什么才能存活下来?幸好有书,有诗歌,有禅宗,而中国古代哲学又是我*喜欢的。当时我“毅然预订了全年”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是这个名吗?有点记不住了),每一本新刊到手,都读得如痴如醉。奇怪,手头上居然还有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只有一本,封底都已经脱落了,也经常拿出来拜读。不知为什么,那时候特别迷恋中国古代哲学,或许只有在那里,才有一个寄托吧;也或许那时正是人生*迷茫的时候,需要哲学的安抚。阅读哲学,是不是在冥冥中企盼哲学这盏灯的照引?是啊,青年人一旦遭遇不幸,总希望上帝伸出一只手来拉一拉自己。
当然,也可能跟我天性喜欢哲学有关系。上大学时经常逃课,但政治系的课——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我一节课也没落下,而且总是想办法坐在前排。现在想想,也真有趣,那时候读得*多的书,竟然是弗洛伊德,是尼采,是萨特,是禅宗,而中外文学名著实在是读得不太够。后来参加工作了,仍然很喜欢哲学,特别是禅宗和庄子。大约是在2004年,因读庄子又逐渐喜欢读先秦诸予,然后顺流而下,沉浸在中国古代哲学这条静水深流的河流之中。仔细想想,在我人生的大坎处,总有哲学相伴,或许真是一种缘分;靠着哲学这盏灯,我才慢慢抬起头,看清前行的路。现如今,打开书柜,竞发现文学书和哲学书几乎各占一半,他们相安无事,日夜晤对。
为什么要读哲学?这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似乎又必须回答。记得我上中学时,政治老师讲过,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总要问一问,这世界到底是什么?人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什么联系,又该有怎样的联系?亲爱的朋友,你不知道,当我在一个深夜读到朱熹说,世界总是一个理,“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我是多么激动。我想,朱熹之所以能成为继孔子之后*大的学者和教师,是不是在于他对客观万物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解和认知呢?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这个世界与自己的意义,内心不是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吗?剩下的就是做功夫,去探索这个“理”啊。在《朱子语类》中还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啊,一个饮食,怎样区分“天理”和“人欲”呢,这是在拷问朱熹!朱熹回答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关味,人欲也。”回答得多好!当然从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讲,要求关味也不算过分,吃好点,穿好点,本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分贪欲呢,如果没有节制呢?或许就很可怕!《项链》中的马蒂尔德不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终于导致一场悲剧吗?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贪腐横行,难道与过分追求“人欲”没有关系吗?是不是往往在这时,我们总是忘记了天地之间还有一个“天理”在!想到这儿,我们是不是觉得朱熹曾秉承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有几分道理?至少他是对人们贪欲的一个警告!原来哲学也不远,也不陌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这些哲人的言辞里;哲学总在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我们与世界有怎样的联系。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说,一个人要打好精神的底子,至少需要阅读五本书,《论语》《庄子》《红楼梦》,“唐诗”和鲁迅。前两者都是哲学著作,后两者虽然是文学,但也是哲学。其实唐诗里也有哲学,它有大唐的生命哲学、历史哲学和生活哲学。钱先生告诉我们,阅读哲学与一个人打好精神的底子关系十分密切。既如此,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从今天起,就读哲学著作吧,从孔子读起,从老子读起。
作为教师需要读哲学,、尤其是文科教师,因为我们需要用哲学打底子。一个缺少哲学根基的教师终归是轻飘飘的。作为中学生、青少年,甚至是小学生,也需要读哲学,尤其是读中国古代哲学。所谓打好精神的底子,也就是要烙上中华民族的印记,而这个印记有多半又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支撑的。所以阅读中国古代哲学十分重要!读哲学,又*好与读人相结合。有人说,文学即人学,其实哲学也是人学。一种哲学背后总站着一个哲学家,甚至一排哲学家,而这些哲学家又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你要学习砥砺而行,那就读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你要学习诗意地栖居,那就读庄子,抟扶摇而上九霄去;你对军事有兴趣,那就读孙武,“兵者诡道也”;你想做一个洒脱智慧的人,那就读王阳明,见花开花落,悟人世浮沉……总之,你若要读,就读哲学,读中国古代哲学。
人生或短或长,总有许多盏灯在照引,其中,必有一盏灯叫哲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开悟……
识于蓬雀居
2015年2月5日
翻译:*高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争长短,处在众人都瞧不起的地方,所以水*接近于道。
精读:老子不仅喜欢拿溪谷、女性生殖器作比喻,也喜欢拿水作比喻,因为水是*柔弱的,处于*下位的,但在老子看来,*柔弱的*刚强,*下位的*持久,两性做爱是这个道理,“水滴石穿”也蕴藏着这个道理,所以老子说,水*接近于道,*高善的人就像水一样,也是得道之人。曹雪芹说,女儿是水做的,或许就是受老子的启发。
4.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修治的木料。“素”和“朴”,此处都是指人心不受污染。绝,就是放弃、抛弃。学,这里是指仁义之学。
翻译:使人心像那不经修染的丝和木料一样,保持内心一片天真,减少欲念,抛弃仁义之学,就能做到无忧无虑。
精读: “朴素”一词来自于这里。老子这是给病态的社会开药方。老子认为,人心之所以混乱不堪,就是因为人有贪念,有私欲;社会之所以糟糕透顶,就是因为有人提倡仁义之学。前者批评人性,后者批评孔丘。在仁义问题上,庄子跟老子一样,也是认为仁义是一切乱之始。庄子说,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把矛头指向孔子。混乱的人心和堕落的社会,如何才是出路?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黄冈师院特聘教授。发表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共计300余篇,其中文学作品60余篇,有诗歌、散文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著作有诗集《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作文学习用书《高考作文十八讲》,作文教学研究著作《批评与建设:高考作文研究》等。
华夏出版社经典与解释赫西俄德的世界 本书特色 本期为赫西俄德专题,选译了英语学界研究赫西俄德的四篇代表性文章,分别涉及赫西俄德诗歌与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
法国犹太裔哲学家列维纳斯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伦理学家。他最为彻底地反对自古希腊以来的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中国古代方术丛书--中国古代预言 本书特色 对于现代人来说,方术是个既熟悉又隔膜的现象。有的人笼统地把方术等间于迷信,这其实是不大恰当的。如果就学术与科学的关系...
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两岸三地学术精英一同规划专题,按照专题的设计,邀请北京大学及港、台的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
中国易学史略 本书特色 该书以时代为线索,从易学的产生开始,将中国易学的发展分为先秦易学、秦汉易学、两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代易学、明代易学、清代...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在当时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至少可以概括以下两个方面:人批判的角度来看,在《逻辑研究》完成了对心理主义
《劳特里奇哲学史》第二卷对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5世纪--即从伯拉图去世到基督教哲学开始--用希腊文和拉丁文写作的哲学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9年8月中旬到1851年6月底所写的政治论著、党内文件、时政评论、通讯报道、图书评介等著述。...
宽容:上 本书特色 《宽容》是一幅人类奋斗与自我救赎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宽容”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时...
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论语》的一种试探性的理解,它的论述方式以及阅读方式,是让我们切身的生存经验与孔子的生命、思想发生本源的互动,在这种...
佛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佛学研究十八篇》:佛法初入中国,相传起于东汉明帝时。正史中纪载较详细,为《魏书·释老志》。其文如下:汉武……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器还...
佛本是道-(2) 内容简介 前往蜀山开派大典途中,周青助大自在宫人打败西域五散人,并得遇了身负三世情孽的云霞仙子。二人由此携手,一路上打败乾机老道,致使昆仑失主...
让阳光自然播洒:刘有生演讲录 本书特色 ◆作者刘有生先生是王凤仪先生性理疗病的传人,在民间被尊称为“刘善人”。他讲的做人之道深入人心,百度“刘善人讲病”即可找到...
丘揚創巴仁波切(1940~1987)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
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全新译本 本书特色 《大自然的权利》追述的“新环境主义”认为,“在哲学和法律的特定意义上,大自然或其中的一部分具有人类应予以尊重的内...
论语注-(全二册) 本书特色 《论语注》是康有为为儒家哲学著作《论语》所作的注解,共二十卷。它以鲁《论》的经文为正,其引证以今文家的观点为主,并取正于石经等,以...
《佛经汉译之路》为汉语大藏经长阿含第一卷大本经与巴利文文本比对研究,佛经汉译研究中尚属首次。作者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以佛
论语 本书特色 由夏华等编译的《论语(无障碍阅读)》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内容广博,...
中古哲学与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古哲学与中古欧洲文明的理论研究专著,内容主要涉及十二世纪欧洲之文明、十二世纪文明之哲学的反映、十三世纪哲学之勃兴、统一...
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中.下卷) 本书特色 div>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中.下卷)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思想史(套装上中下卷)》论述了佛教自西汉之际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