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是一部通俗的中国古代哲学常识读本,是作者多年研读中国古代哲学的心得。内容涵盖了儒学、道学、墨学、名实学、纵横学、兵学、玄学、禅学、理学、心学等方面,共分为十五讲,角度新颖,介绍全面,语言浅显易懂、明白晓畅,时有精彩阐发,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入门理想读物,对广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品鉴古今智慧 畅游精神世界 领悟先贤思想 追求诗意人生
序言
总有一盏灯叫哲学(代序)
何郁
总也忘不了在乡下教书的那几年。鄂东南丘陵深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远离乡镇,甚至远离村庄,天黑后,死一般寂静。远处不时有一两声狗吠传来,使学校愈发显得寂静。这个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一灯如豆,黑暗像游魂,在四处游荡,偶有山风吹过,夜就一下子黑透了。
那时候,我正琢磨着报考古代哲学的研究生。
那是一种空前的孤寂!19岁时,我母亲和奶奶去世,24岁时,父亲又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我该依靠什么才能存活下来?幸好有书,有诗歌,有禅宗,而中国古代哲学又是我*喜欢的。当时我“毅然预订了全年”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研究》(是这个名吗?有点记不住了),每一本新刊到手,都读得如痴如醉。奇怪,手头上居然还有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只有一本,封底都已经脱落了,也经常拿出来拜读。不知为什么,那时候特别迷恋中国古代哲学,或许只有在那里,才有一个寄托吧;也或许那时正是人生*迷茫的时候,需要哲学的安抚。阅读哲学,是不是在冥冥中企盼哲学这盏灯的照引?是啊,青年人一旦遭遇不幸,总希望上帝伸出一只手来拉一拉自己。
当然,也可能跟我天性喜欢哲学有关系。上大学时经常逃课,但政治系的课——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我一节课也没落下,而且总是想办法坐在前排。现在想想,也真有趣,那时候读得*多的书,竟然是弗洛伊德,是尼采,是萨特,是禅宗,而中外文学名著实在是读得不太够。后来参加工作了,仍然很喜欢哲学,特别是禅宗和庄子。大约是在2004年,因读庄子又逐渐喜欢读先秦诸予,然后顺流而下,沉浸在中国古代哲学这条静水深流的河流之中。仔细想想,在我人生的大坎处,总有哲学相伴,或许真是一种缘分;靠着哲学这盏灯,我才慢慢抬起头,看清前行的路。现如今,打开书柜,竞发现文学书和哲学书几乎各占一半,他们相安无事,日夜晤对。
为什么要读哲学?这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似乎又必须回答。记得我上中学时,政治老师讲过,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总要问一问,这世界到底是什么?人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什么联系,又该有怎样的联系?亲爱的朋友,你不知道,当我在一个深夜读到朱熹说,世界总是一个理,“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我是多么激动。我想,朱熹之所以能成为继孔子之后*大的学者和教师,是不是在于他对客观万物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解和认知呢?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这个世界与自己的意义,内心不是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吗?剩下的就是做功夫,去探索这个“理”啊。在《朱子语类》中还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是啊,一个饮食,怎样区分“天理”和“人欲”呢,这是在拷问朱熹!朱熹回答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关味,人欲也。”回答得多好!当然从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讲,要求关味也不算过分,吃好点,穿好点,本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分贪欲呢,如果没有节制呢?或许就很可怕!《项链》中的马蒂尔德不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终于导致一场悲剧吗?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贪腐横行,难道与过分追求“人欲”没有关系吗?是不是往往在这时,我们总是忘记了天地之间还有一个“天理”在!想到这儿,我们是不是觉得朱熹曾秉承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有几分道理?至少他是对人们贪欲的一个警告!原来哲学也不远,也不陌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这些哲人的言辞里;哲学总在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我们与世界有怎样的联系。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说,一个人要打好精神的底子,至少需要阅读五本书,《论语》《庄子》《红楼梦》,“唐诗”和鲁迅。前两者都是哲学著作,后两者虽然是文学,但也是哲学。其实唐诗里也有哲学,它有大唐的生命哲学、历史哲学和生活哲学。钱先生告诉我们,阅读哲学与一个人打好精神的底子关系十分密切。既如此,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从今天起,就读哲学著作吧,从孔子读起,从老子读起。
作为教师需要读哲学,、尤其是文科教师,因为我们需要用哲学打底子。一个缺少哲学根基的教师终归是轻飘飘的。作为中学生、青少年,甚至是小学生,也需要读哲学,尤其是读中国古代哲学。所谓打好精神的底子,也就是要烙上中华民族的印记,而这个印记有多半又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支撑的。所以阅读中国古代哲学十分重要!读哲学,又*好与读人相结合。有人说,文学即人学,其实哲学也是人学。一种哲学背后总站着一个哲学家,甚至一排哲学家,而这些哲学家又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你要学习砥砺而行,那就读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你要学习诗意地栖居,那就读庄子,抟扶摇而上九霄去;你对军事有兴趣,那就读孙武,“兵者诡道也”;你想做一个洒脱智慧的人,那就读王阳明,见花开花落,悟人世浮沉……总之,你若要读,就读哲学,读中国古代哲学。
人生或短或长,总有许多盏灯在照引,其中,必有一盏灯叫哲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开悟……
识于蓬雀居
2015年2月5日
翻译:*高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又不与万物争长短,处在众人都瞧不起的地方,所以水*接近于道。
精读:老子不仅喜欢拿溪谷、女性生殖器作比喻,也喜欢拿水作比喻,因为水是*柔弱的,处于*下位的,但在老子看来,*柔弱的*刚强,*下位的*持久,两性做爱是这个道理,“水滴石穿”也蕴藏着这个道理,所以老子说,水*接近于道,*高善的人就像水一样,也是得道之人。曹雪芹说,女儿是水做的,或许就是受老子的启发。
4.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修治的木料。“素”和“朴”,此处都是指人心不受污染。绝,就是放弃、抛弃。学,这里是指仁义之学。
翻译:使人心像那不经修染的丝和木料一样,保持内心一片天真,减少欲念,抛弃仁义之学,就能做到无忧无虑。
精读: “朴素”一词来自于这里。老子这是给病态的社会开药方。老子认为,人心之所以混乱不堪,就是因为人有贪念,有私欲;社会之所以糟糕透顶,就是因为有人提倡仁义之学。前者批评人性,后者批评孔丘。在仁义问题上,庄子跟老子一样,也是认为仁义是一切乱之始。庄子说,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把矛头指向孔子。混乱的人心和堕落的社会,如何才是出路?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黄冈师院特聘教授。发表教育教学文章和文学作品共计300余篇,其中文学作品60余篇,有诗歌、散文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著作有诗集《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作文学习用书《高考作文十八讲》,作文教学研究著作《批评与建设:高考作文研究》等。
美学概论 内容简介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和根源,研究美丑的矛盾发展,美的各种存在形态以及崇高、滑...
中国之旅行家-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冯承钧译著集 本书特色 《中国之旅行家》为冯承钧**本翻译作品(1925),简介张骞、法显、惠生、玄奘、郑和等人事迹。有冯承钧的...
读柏拉图 本书特色 斯勒扎克,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哲学家,“图宾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为其关于柏拉图对话录释义的综述之作。全书文字优美流畅,这能使读者毫不...
赵州录校注集评(上下卷)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历史上的善本,对《赵州录》进行校勘,并从各种典籍中辑录出九十则佚文,使本书成为目前*为完备的善本;由于《赵州录》涉及...
康德与尼采美学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真正开创者,康德(而不是鲍姆加登)是美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他为美学学科找到了一个先天原则,使之取得了独立存...
中国哲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教程》是高师思政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它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重大哲学流派为专题,专门介绍了...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科学的形象 内容简介 《科学的形象》B·C·范·弗拉森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科学哲学协会主席,1980年,《科学的形象》一书出版后引...
爱的存在勇气--保罗.蒂里希 本书特色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家思想精华丛书》之一,本丛书包括了卢梭、康德、摩尔、边沁、海德格尔、蒂里希、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八大名家。...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是根据我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由于我的重点是讲
南怀瑾著作袖珍典藏系列易经杂说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六十四卦的来历、过去卜卦的几种方法、《易经》与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的配合运用等;阐释了《系传》所揭示...
傅佩荣-《四书》心得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讲坛》主讲人风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探究儒学智慧,提升心灵的意境 ...
姜守誠,1975年生,山東煙臺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聊城
论语十日谈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以通俗性、知识性为特点,以一日一谈为形式,全面介绍了论语的思想,如“艰难困苦的经历,闪闪发亮的人生”、“三部论语的异同,半部论语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剖析了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中国哲学史大纲 目录 增订新版小序引论*...
街道的美学 本书特色 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
宋明理学研究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标志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它不能完全跨越时代的有限性,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宋明理学家时,应把他们...
大思想家的人生观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曾对德国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我们今天处在来自过去而又常常是相互敌意的各种各样倾向的...
界域哲学 本书特色 就一门学科的“界域”说明,通常是首先要确定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内容(内涵),尔后再划定研究对象展现的相应形式(外延),并尽可能地使两者较好地统...
天人之辨-儒学与生态文明 本书特色 张立文编著的《天人之辨--儒学与生态文明》是一部围绕“儒学与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论文集,目的在于考察传统文化解决现实...
玄奘是中国佛学界第一人,也是著名的旅行家、学者和翻译家。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20岁在城都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