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展现了上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主体内容和文化精髓,传播了无形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本卷主要内容包括:上海道教音乐的发展;上海道教音乐的应用与体裁;上海道教音乐的本体形态和文化内涵;道教音乐与传统艺术;上海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传承实体和成果。
吉宏忠主编的这本《上海道教音乐》为“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之一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专项的普识性系列读本。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展现了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主体内容和文化精髓,传播了无形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本卷主要内容包括:上海道教音乐的发展;上海道教音乐的应用与体裁;上海道教音乐的本体形态和文化内涵;道教音乐与传统艺术;上海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传承实体和成果。
在当代社会的音乐生活中,道教音乐似乎是一种远离人们的音乐现象,它只是出现在庙观殿堂、斋醮丧事中,也只有那些修行专一的道士在运用,还有虔诚信道的香客在聆听。表面看来它似乎只能勾起人们遥远的回忆,对故人的思念。但用历史的、深远的眼光看问题,则会发现道教音乐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仿佛空气般弥漫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欣赏和聆听许多音乐作品时,很可能包含着不少道教音乐成分,有的甚至直接来源于道教音乐。著名的苏南吹打的乐曲和演奏名家均有浓厚的道教背景,古老的高腔——弋阳腔,是由道士唱《目连戏文》演变而来;举世闻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过去一直标名为传统乐曲或民间乐曲,但我们从阿炳(华彦钧)的身世,可以明白他创作的源泉和素材。华彦钧的父亲叫华清和,是当时无锡一所名叫雷公殿的当家道士,人称“铁手琵琶”,对于道教音乐、民间音乐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华彦钧自幼便跟随父亲在道观中学习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耳濡目染道教音乐,十余岁就搭班做法事,后来成了一名道艺精湛的青年道士,以“小天师”之号闻名。还曾经做过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也是华彦钧演奏的《二泉映月》一曲的录制者)的音乐启蒙老师。华彦钧失明成为“瞎子阿炳”后,虽仍然掌管父亲留给他的雷尊殿,并且死后还以道士身份下葬。可见,阿炳(华彦钧)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及定型主要是道教音乐。他从事道教音乐达数十年,所以,其作品展现了江南道教音乐的旋律并不足为怪。这种背景对他的音乐创作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也表明了道教音乐不但可以独立的面貌呈现于世,而且,更多的是以融人的方式寓于中国音乐诸多品种中。中国民间音乐又有一个地域性的普遍特点,通俗一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地方色彩”。它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民间乐种在形式风格上的共性特征,上海道教自古以来生存在这块“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水土上,培育和造就了上海道教音乐这个独特的地域文化。上海道教音乐发展到今天繁花似锦的局面,必然与上海地区流行的其他传统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婉转质朴的昆曲好比上海道教音乐的骨骼,亍云流水的江南丝竹好比上海道教音乐的血肉,古老的来白宫廷的音乐则赋予了上海道教音乐典雅宁静的气质。昆曲又称昆剧,诞生于元末明初,因为形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是一个以昆山腔作为唯一唱腔的全国性戏曲体裁。明嘉靖年问,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曲成为风靡一时的全国性剧种,在京剧形成以前,一统大江南北二百佘年。考究昆曲的由来,据魏良辅《南词引证》云:“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敦帖木儿闻其善歌,屡召不曲,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一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除有《昆山腔》之称。”(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860页)魏氏改革以后的昆曲,从理论上将“平、上、去、入”四声“收音”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在大大放慢节拍速度的同时对原有曲调进行细腻化处理,称为“水磨调”。跟他同时代的剧作家梁辰鱼将“水磨调”运用于自己创作的《浣纱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昆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成为“兼唱南北”的全国性的大剧种。从目前上海道教音乐的现状来看,在许多方面与昆曲有着极深的渊源。其中,*为明显的本体特征便是二者都使用“曲笛跟腔”的演唱方式。曲笛跟随演唱者唱出的旋律进行伴奏,并在换气或过门时担任旋律乐器,是昆曲和上海道教音乐*为明显的共通之处。……
湖上闲思录 本书特色 《湖上闲思录》系钱穆先生探讨中西文化比较之著作。先生自言,“历史限于事实,可以转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则寓有价值观,必双方比较,乃知得失”...
周易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易经》六十四卦,喻示了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明智对策。“朝乾夕惕”“自强不息”,...
先秦思想札记 内容简介 思想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生成与展开,并根据其自身的时代境遇和生存困境而探求因革之道。本书循此因革之道,重新检讨其生成的源头与流变,突显了先秦...
中国文学所汲取的理性思潮千差万别并与非理性思潮杂交在一起,如何从哲学理论与文学文本的结合上既把各种理性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弄
周易:古代中国的世界图式 内容简介 《周易》在中国古代曾发生过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始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历代研究《周易》的著作汗牛充拣,可谓琳琅满目、...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 本书特色 爱德华·封·哈特曼编著的《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
本书是《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列丛书所选著作,都是研究某方面原著时必读的参考书,其参考价值是公认
自然辩证法概论 本书特色 本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作者:郭贵春)是依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编写的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这部处于中国语言文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为东汉
辜鸿铭讲论语 本书特色 **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混战,找不到出路,辜鸿铭此时提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于是写了《中国人的精神》,并开始把《论语》...
续指月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潭州福严文演禅师、绍兴东山觉禅师、平江宝华显禅师、台州天封觉禅师、抚洲白杨法顺禅师等内容。续指月录 目录 序续指月录序续指月录凡例...
技术伦理学手册 本书特色 科技进步同时提出了责任问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能源制造、医疗和军事工程、纳米和太空技术等领域,伦理学问题也随之而生。这些是好还是坏?《技...
西西弗神话 本书特色 “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
道冠儒履释袈裟: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特色本书以浅易的典故或古诗文标目,内容扣住人生几大主题:学习、生活、养心、世事、处世,每一命题皆从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体...
谢•亚•托卡列夫(1899-1985),苏联民俗学家、宗教学家。1899年生于图拉。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0年以论文《十七-十八世纪雅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本传记由曾任山西大学西斋总教习的苏慧廉教授撰写。他作为李提摩太的亲密朋友和同事,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写出了这位
1939年,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受聘为复性书院主讲,总持讲学事宜,复性书院设在四川省乐山县乌尤山的乌尤寺,风景绝佳。复性即复明
1.本書是《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作者格西麥可•羅區的第二部暢銷力作。2.本書所談的瑜伽是歷代「達賴喇嘛」的瑜伽練習。3.本書提供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论独一理智/汉译名著本17 本书特色 托马斯的这部《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不仅具有认识论价值和人学价值,而且也具有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