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从“结缘两岸”说起》、《施赵唱和》、《郁达夫致郑子瑜佚简》、《陆丹林与达夫诗》、《百新书店》、《瓦格纳》、《朱湘故居》、《炎夏在古诗中》等作品。
《不日记》是陈子善先生在《东方早报》开设的专栏结集,文章多为谈书、谈人、谈事,陈先生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近现代文坛的史料,严谨,朴素,是学术一派的写作风格。本次结集的《不日记二集》为此前出版《不日记》的续集,风格一致。
《不日记二集》收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一年里《文汇报·笔会》“周末茶座”版所刊登“不日记”专栏文章38篇,比《不日记》一集所收略少。《不日记二集》中还收入了陈子善先生2013年间写的另外一些长短文字,有怀人忆事的,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还有序跋书评。
《不日记》二集收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一年里《文汇报·笔会》"周末茶座"版所刊拙作"不日记"专栏文章38篇,比《不日记》一集所收略少.
当**年"不日记"专栏时间快到时,我问责任编辑安迪兄,是否就此"小功"告成,他说,你继续写吧,相信你仍有兴趣.的确,在短短八九百字极为有限的篇幅里,探讨一个文学史小问题,考证一件文坛遗事,发掘一篇作家集外文,评价一本旧籍或新书,并非轻而易举.但这样的尝试很有趣,我就勉力为之.
这本书中还收入了我2013年间写的另外一些长短文字,有怀人忆事的,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还有序跋书评.只有三篇例外.家父遗作《我所知道的周吟萍》于我有特别的意义.《重剑无锋:怀来新夏先生》虽然写于2014年,但与纪念纪弦、辛丰年、方宽烈先生诸篇正好合成一组.还有一篇《限定版编号签名本》,发表于十八年前,我早已忘却,不料在上海图书馆的一次会议上,从黄显功兄的剪贴本上"发现",自以为还有点意思,于是也就编入了.
书前环衬英国藏书票大师马克·赛维林(Mark Severin,1906—1995)制作的"小猫与书"藏书票,内封封底青年篆刻家唐吉慧为我篆刻的"梅川书舍"闲章,均为本书增色不少.谨向赛维林之子Geoffrey Severin和吉慧致谢!
"书卷多情似故人."如果《不日记》一集读者从《不日记》二集中继续有所得,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2014年12月12日于海上梅川书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作者简介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孟津人。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 本书特色 《繁花几度:江南十三城记》既可用于了解这些江南名城,或者当成导游手册。如果一时没有机会去这些城市,无妨翻阅一遍,权作“卧游”。...
冷眼柔肠的巨人 本书特色 1.选本精良、翻译晓畅,首次推出打通东西方文化经典丛书;2.装帧精美、设计新潮,既适合收藏,亦便于随身携带阅读;3.名画配合名作,图解...
《手到琴来3》内容简介:本系列将会成为自《吉他之友》后又一套在全国热卖的吉他季刊。整个系列一年会发布4本曲集,每本曲集将选取
雅玩集:溪山琴况 本书特色 《溪山琴况》:“琴况”,即琴音、琴乐的状况,以及意态与情趣。徐上瀛把音乐的主要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
中国最佳散文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俱...
我的精神家园:文化名家谈读书 本书特色 明媚春光,细细吟咏盛唐诸子之诗,掬一缕悠长古韵撒满心,灼灼夏日,低声诵念《楞严经》,引一丝清凉沉静入心间,秋窗日午,高声...
唯有相思不曾闲-闺阁女子的爱情信物 本书特色《唯有相思不曾闲》包揽了各个朝代各个阶层的抒情诗词,通过解析每首诗词所处的历史场景,不同女子的性情禀赋,以及各朝女子...
因为我是妈妈 内容简介 早期的音乐训练,竟能使一个弱智儿童变得聪明起来;母亲的苦心教导,竟能使一个"脑瘫儿",*终成为一名大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听起来像是...
《超有爱素描,这样画!萌萌小物篇》内容简介:学习画素描不只从枯燥的石膏体开始,还可以从身边可爱的小物件画起!不要认为素描很
苏州美人 本书特色 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绚丽多彩,人物栩栩如生,让你在轻松流畅的节奏中能够一口气读完。作者用一以惯之的优美高雅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吴...
昏昏灯火话平生-邵燕祥话旧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作家邵燕祥话旧散文103篇。篇目根据内容自幼及长排列,时间跨度数十年,其内容包含作者成长经历、求学、工作、交游...
本书论述了唐代诗歌语言。全书共分两部分:一、主要说明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语词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意象特征,并与日本和歌加以比较
加缪文集-(全3卷)-新编插图本 本书特色 ★ 加缪是20世纪法国文坛的代表性人物,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加缪)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
电影文学剧本-玛拉沁夫文集-卷八 本书特色玛拉沁夫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原名《绿色的沙漠》)《祖国啊,母亲!》《冰山融化...
鲁迅自编文集华盖集 本书特色《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
行者无疆 内容简介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此书也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
诗建设-(总第5期)-2012 05 本书特色 泉子主编的《诗建设(2012.5总第5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一个...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1957年在《文学界》上发表小说《死者的奢华》,开始受到文坛瞩目。1958年小...
《梁冬说庄子·逍遥游(全两册)》内容简介:《梁冬说庄子·逍遥游》是《梁冬说庄子》系列第七部,告诉我们人生的欢喜叫逍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