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讲述了作者申赋渔的家乡——申村中一个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故事,有花匠、雕匠、铁匠、裁衣……从这些故事中,展现了苏北一个几万人大村的乡土、生活变迁,追忆了作者失落的故乡。申村的兴亡衰落,既是时代变迁,也是人世间的因缘际遇,令人叹息,深觉悲凉。
《一个一个人》作者申赋渔*新力作著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担纲整体设计一幅失落的乡土中国缩影一条流淌着近600年往事的时光之河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匠、木匠、剃头匠、修锅匠雕匠、花匠、铁匠、杂匠、裁衣、教书匠、秤匠、织布匠正在凋零的乡村,渐渐失传的手艺,他们的命运传奇正一点点被遗忘“他们来了,又走了,什么痕迹都没留下。他们原是从古至今代代延续的一环,这个环,到今天,就断了。他们不在了,我的故乡也就真正没有了,我将真正成为流浪在城市里的孤儿。据说,一个人失明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他所见过的一切。写下他们,是怕有一天,我会完全忘掉故乡的样子。”
长江流到苏北高港的时候,拐了一个大弯。从这个弯向东伸出一条小河,沿河长着一排很老的银杏树。银杏树领着人们向东20 多公里,便到了长着更多银杏树的申村。人们称我们这里为银杏之乡。
600 年之前,一位名叫申良三的,从苏州阊门来到这里,看中了这块沙土洼地,就此落脚。到了1970 年,良三公的第十七代子孙,也就是我诞生时,申村已是有着好几万人的大村。谁也没想到,我和我的同时代人注定要看着这个村子衰亡。
2001 年,离家十多年的我,回到申村,**次看到一座大门紧锁的颓圮的屋子。这是纸扎匠的家。他的坟就在屋后,院子的门被一把锈锁锁着,青瓦的屋顶上长满了杂草。此后,每隔几年,都会看到一座被抛弃的,正在荒废着的老屋。
多年在外,对他乡的熟悉胜过故乡的我,忽然感到彻骨的悲凉。我所熟悉的一代人,一个个凋零。这个村庄,很快就将不复存在了。儿时乱跑的旷野,一半已经砌了厂房。当新城镇的钢筋水泥延伸到这里,过去的一切,那个存在了600多年的申村,可能就像不复存在的海市蜃楼吧。
在申村的时候,那些不复存在的匠人们的脸,一次次地出现,一次次地把我拉回到那个已经消失了的年代。
这些匠人们, 都是我所熟悉的。 都曾是日日相见。每一个人都知根知底。他们来了,又走了。什么痕迹都没留下。他们原先是从古至今,代代延续的一环。这个环,到今天,就断了。他们不在了,我的故乡也就真正没有了。我将真正成为流浪在城市里的孤儿。
据说,一个人失明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他所见过的一切。写下他们,是怕有一天,我会完全忘掉故乡的样子。
03 豆腐匠
豆腐匠是申村*要面子,*重礼仪的。我在餐桌上的**个隆重的礼节,便是由他所教。
那时我才6 岁,村里有人过大寿,照规矩,每家去一个人吃饭。当天吃三顿,第二天还有早饭和午饭。总共要吃五顿。其中一顿让我一个人去了。大概是大人有事,忙不过来。和我坐在一起的就是豆腐匠。
大人们吃饭很麻烦,敬来敬去,一顿饭要吃半天。我吃得快,吃完了,把筷子朝桌上一放,抬腿就往门外钻。我要去玩。
豆腐匠喊住我:“ 大鱼儿,回来,不要跑。”
“怎么啦?”看豆腐匠一脸严肃,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讪讪地又坐回座位。
“吃好饭,不能把筷子一扔。要这样,两根筷子并拢,两只手托住,方头的朝外,对着人,从我开始,转一圈。
转的时候要说,慢用,慢用。转好了,筷子要横放在碗上,不能竖放。表明你吃好了,在等别人。大人没走,你不能走。
大人站起来走了,你再把筷子拿下来,放在桌上。这是规矩。规矩不懂,是不能上桌子的。”
听豆腐匠这么说,满桌子的人都在点头: 小孩子从小就得上规矩,这是礼教。懂礼教,才算成人。看大家都这么郑重其事,我吓得立时就把筷子捡起来,横放在碗上,然后好好坐着,听他们说我听不懂的话,直到席散。也是从这之后,我发现豆腐匠是个严肃方正之人,从来都是不苟言笑。别的村子里卖豆腐的我也见过,老远就在喊:“ 豆腐噢——”他从来不喊。他就慢悠悠地骑辆28 式的“永久”自行车,后座两边各挂一只大木桶。
骑一会儿,他把自行车的铃铛响两下。响铃也是不急不忙的。不过人们一听到这铃声,就知道是豆腐匠来了。
我经常到豆腐匠家里去。他的儿子桶头是我的好朋友。只是因为怕豆腐匠凶我,不敢进他的家门,只在远处拿两块石头敲几声。桶头听到声响,就会溜出来。
大概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和桶头曾经打死过一条长蛇,白色的。听说蛇肉好吃,没吃过。两个人就把蛇拎到野地里,捡来树枝,生了火,用木棍挑着烤。树枝没干透,烟大,引来了猪舍上的饲养员篾匠。篾匠一看,大惊失色,把蛇抢过来扔在边上,几脚踩熄了我们好不容易生起的火堆,一阵咆哮。我和桶头跑掉了。而我的父亲和桶头的父亲——那位刻板的豆腐匠,竟然专程来看我们留下的现场。豆腐匠说:“ 我家桶头是个惹祸精。肯定是他起的头。”父亲说:“你不要替大鱼儿遮掩,我还不知道他。哪件坏事没他的份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个人,争相指责自己的儿子,表明他们不是护短的人。只有这样,才有面子。有面子,在人面前才能抬得起头来。结果是,我们各挨一顿暴打。
因为吃蛇的事,大人们对我俩有个说法,叫“没魂的憃头”,意思类似“胆大的蠢货”。豆腐匠交代桶头: 不许再跟大鱼儿那个憃头玩。的确,吃蛇这件事我是主谋,桶头只是给我打下手。
如此这般种种原因吧,我不太喜欢这个板正的豆腐匠。不喜欢也没用,到过年的时候,还得去请他帮忙。
不只是我家请他,村子里家家都要请他。大年三十,桌上要摆三样菜。我从小过年都是这样。
一盘青菜豆腐,一盘大肉骨头,一盘鱼。鱼是不能吃的,做做样子,表示“年年有余”,动也不能动,吃过饭就要收起来,等年初二,有亲戚来拜年,才拿出来吃。肉骨头一人一大块。吃完了,不能露出馋样。本来就是先挑了大的给我们孩子的,如果眼睛再盯着看,母亲、父亲甚至爷爷就会推让出自己的一块,那样就不好了。
这三样菜里,唯有豆腐可以尽管吃。吃完还有。豆腐是自家做的,做得多,一做就是一大桶。先一天,就要用水桶泡好黄豆。要等桶头来喊:“大鱼儿,到你家了。”
母亲便和我抬了一木桶泡好的黄豆往他家去。豆腐匠家有两间房都放着做豆腐的家伙。
先是磨豆浆。一瓢一瓢地把豆子灌到磨眼里。我和妈妈拿根木杠子推磨。“慢点,慢点,不要跑那么快。有得你跑呢。”豆腐匠松开磨子顶上皮囊的口子,一边让水往下滴,一边朝我喊。
推完磨,我已经累得不能动了,下面是豆腐匠的活儿。两根木棍,平平地摆成十字形,用铁环穿着,吊在屋梁上。一匹四方的厚纱布,四角绑在两根木棍的四端,做成一个兜子。豆浆就倒在这兜子里。豆腐匠操纵着两根木棍,扭来扭去,白色的豆浆先是快,后是慢,流到下面的陶缸之中。*后留在兜里的就是豆渣。圆圆的,一整块。
这豆渣不能扔,留下来,放上盐煮一煮,可以当喝粥时的咸食。
缸里的豆浆,要舀到大锅里去。一般来说,一家也就是一锅,那可是一只真正的大锅。烧豆浆的柴火要从自己家里带,掌火的是豆腐匠的老婆。等豆浆烧好了,又要放到一个大缸里,由豆腐匠点卤。
点卤是*重要的。这一锅的豆腐好不好,就全看这一环了。豆腐匠左手拿瓢,里面盛着卤水,右手拿一支长柄的木勺,一边搅着豆浆,一边滴卤水。搅动有快有慢,慢慢地,缸里的豆浆凝固了,成了豆花,并且能看到黄黄的清水了。
“好啦!”豆腐匠喊。
豆浆缸的旁边是一张四方的台子,台子四周有边沿。
*里面的边子上开了一个木槽,斜着下去,对着一只木桶。
妈妈和豆腐匠的老婆扯着一块极大的粗纱布,平平地放在这台子上,一人一只角,抓在手上不放。豆腐匠一勺一勺把豆花舀到这纱布上,等全部舀上去了,把纱布的四角拎起来,打个结,做成一个包袱。再在上面盖一只既厚且重的木盖。木盖上面再放上石头。石头放好了,你就不要理它了。这时候,就听到水从那木槽里往水桶里淌的声音。水是黄的。要等这水完全不淌了,才算好。
移开石头,打开木盖,解开包袱,里面是一块巨大的豆腐。豆腐匠拔出刀来。刀是特制的。横一刀,竖一刀,豆腐匠像在画一张棋盘,画好了,就是一块一块的豆腐。豆腐当时就可以拿出来,放在盛着清水的木桶中。
这一木桶的豆腐,要吃到元宵节。我是迫不及待的,当晚回家就拿出一块,放在碗里,浇上酱油,用筷子夹一块,放到嘴里,吃完了,再夹一块。
过年前的几天,豆腐匠就忙着给申村的每一家做豆腐。做豆腐完全是义务帮忙。申村的人们呢,会在未来的一年里,随便哪一天,趁豆腐匠哪天空闲了,请他来家吃一顿。这一顿要专门请他,他坐主席。其他的人,村长或者有名望的长者,或者别的什么特别之人,只能坐次席作陪。这是豆腐匠*有面子的时候,平时不喝酒的他,只有这时才喝上两杯。就两杯,不贪,不醉。
豆腐匠平时不喝酒,抽烟。烟斗是特制的,又长又粗。烟锅是铜的,嘴子也是铜的,只有中间的烟管是竹子的,湘妃竹。这烟斗有一米长,不知道要这么长做什么,或许是因为拿在手里气派吧。豆腐匠点烟也很有意思。用一根晒干的麻杆,这麻杆乡下多的是,哪里都可以随手扯一根。家家种麻、绩麻、纺麻、织麻布。夏天的衣服都是麻布做的,叫夏衣。伸了这麻杆,到油灯上,或者灶膛里点上火,麻杆拿出来,明火要吹熄,麻杆就一直亮着。一根麻杆用半个时辰没问题。烟叶子也是自家地里种的,质量是好的,抽起来香,有劲。讲究的人,会用一小张白纸卷了烟叶子,夹在手上抽。豆腐匠就装在一个灰布的荷包里。要的时候,从里面捏一小团出来,正好装一烟锅。长长的烟斗衔在嘴上,伸手用麻杆点着,一吸,烟先是从鼻子里冒出来,然后移开烟嘴,仰起头,对着虚空,长长吐一口。这时候,烟雾在头顶弥漫开来,豆腐匠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一般情况下,吸了两口,烟叶子烧成烟灰了,他会对着烟嘴“噗”地猛吹一声,烟灰就弹起来,划一个弧线,掉到地上。如果他不吹,而是跷起一只脚,把烟锅在鞋底上一磕,这就表明他完全吸好了,要开始做正事了。磕掉烟灰,他就顺手把烟斗插在腰里。
桶头曾经把豆腐匠的烟斗偷出来过。豆腐匠正忙着做豆腐,我和桶头躲在铁匠屋后抽着玩。这时候我跟桶头都上初中了,越发地要好和调皮。烟叶子好弄,铁匠就有,晒在屋顶上的小竹匾里。我们不会用麻杆点,用的是我从家里灶上偷的火柴。装上烟叶子,桶头吸的时候,我给他点。我吸的时候,他给我点。两个人呛得不住地咳,不停地淌眼泪,然后快活地傻笑。烟叶子没有完全烧成灰,就磕出来,掉在旁边的草堆上,草堆烧起来,我和桶头拔腿就跑。这一切都被站在不远处的哑巴看在眼里。草堆一起火,他就从家里拎了一面铜脸盆死命地敲。全村人都被惊动了,扛着扫帚、拎着水桶全扑过来。火势没有蔓延,只是把铁匠家的那个不大的草堆烧掉了。
桶头被豆腐匠用绳子吊起来打个半死,这是我后来才听说的,因为当时我也正被父亲绑着双手吊在屋梁上。
父亲才拿麻绳抽了我两下,就被爷爷喊过来的铁匠、篾匠拉住。打孩子的时候,自家人是不能阻止的,要外人铁匠、篾匠都是父亲的长辈,一个把父亲拉开,一个解开绳子,把我放下来。
“又不是杀人的强盗,你想打死他啊。”铁匠呵斥着我的父亲。
一顿毒打免了,父亲饿了我一天。只是从这件事之后,桶头不再跟我玩了。很快,两人初中毕业。我去外地上高中,桶头被豆腐匠送到无锡的一个厂里做电焊工。
就在我忙着高考的那一年,桶头死了。桶头跟我同龄,死的时候才18 岁,据说是锅炉爆炸。豆腐匠赶过去,厂里说,这锅炉不该桶头管,他自己摸着玩,弄炸了。一分钱赔偿也没有,算是白死。
从无锡回来,到申村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就在村口的路边上,有个火在亮着,应该是谁扔下不久的烟头。豆腐匠走得很累,就从腰间抽出长烟斗,装上烟叶子,俯了身,把烟锅就着那火去对火。吸了几口,就是点不着。豆腐匠火了,使劲拿烟锅对着那火一砸:“ 打你个死东西!”
那火蹭地一下,飞出去一里远,没了。原来是鬼火。
回家后的第二天,豆腐匠就病倒了。不知道什么病,他也不肯去治。病了两个月,死了。桶头的骨灰盒被人从无锡送了回来。父子二人,合葬在他家屋后的西北角。
申赋渔,作家、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一个一个人》《阿尔萨斯的一年》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杭州日报》《福州日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导演有《龙的重生》(中法合拍)《不哭》《寻梦总统府》等纪录片。曾任南京日报驻法国记者。现为南京日报“申赋渔工作室”主持人。
《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内容简介:在混合云的基础架构中,软件定义存储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存储初创厂商,在全球如同
一部披露雾霾引起空气污染问题的勇气之作!.《飞灰》是德国著名作家莫妮卡·马龙的首部长篇,在德国被视为第一部环境问题小说。.本书描写了德国工业时期因雾霾引起环境污...
1915-2015-随笔卷-安庆新文化百年 本书特色 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安庆编辑《安庆新文化百年》是有其代表性的。安庆不仅是陈独秀的故乡,而且还是当时的安徽...
《西方美学史》内容简介: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
《山海经》所具有的集大成之特色,决定了这部书的多样性、复杂性、兼容性、实用性。因此,当今也有许多论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一部
来自天堂的药方 本书特色 这里有*酣畅的文字、*勇敢的呐喊、*精粹的传承、*真挚的情感、*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
王之春集-一.二 内容简介 王之春一向以爱国者自居,他甚至曾设想带一支队伍偷袭日本,以解心头之恨。但他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镇压广西农民起义时,传闻有“借法...
《动物王国的惊天秘闻:动物的古怪行为》内容简介:你知道动物界也有“时装秀”么?蜘蛛原来也有自己的“语言”,青蛙竟然也会“飞
彼得•西斯(Peter Sis),美国著名艺术家,身兼画家、作家、插画家、设计师、电影导演;曾荣获麦克阿瑟荣誉奖章、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凯迪克奖、纽伯瑞奖、美国插...
反游记 内容简介 序厚土红城从渡口到渡口合作的夜晚在草原,在大夏河边蝴蝶与花儿之浪寻常萧关道海原狼至雨城堡天翻地覆时同心路上百灵地瓷盅下的榆林米脂街头的堂·吉诃...
李白诗集新注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管士光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他曾师从刘忆萱先生攻读唐代文学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即为...
编辑丛谈 本书特色 “编辑丛谈”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中的一个栏目,将幕后的编辑推到了台前与读者亲密接触。栏目中的文章均为编辑所想所感所悟,话题日常、文字平...
汪曾祺散文-人间草木 本书特色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自有一种恬淡的味道,日常琐 事在他的笔下也别有韵味。《汪曾祺散文》共分为六 辑,四方食事、天山行色、人间草木、自得...
白化文文集-北大熏习录 本书特色 《北大熏习录》也是篇幅比较大的,编辑时主要保留与北大相关的文字,其他则适当调出。原来的分辑也做了调整。《白化文文集:北大熏习录...
西山客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他的作品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凭着对...
汉诗养德: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一本养德书,一片赤子情。一颗丹心献,一腔碧血倾。大写一个人,天地一碑耸。无愧一腔血,不憾一苍生。——编者汉诗养德:插图本 内容简介 ...
少年维特的烦恼 本书特色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我的心都溶化了,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滴嗒嗒直...
2014年-中国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一年一辑的随笔精选,是2014这个文学年度随笔作品的集萃。包括文化点击、生命情思、流年光影、萍踪旅痕四部分,它是广大作家面对...
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出发,每本书精选了近100个具有感染力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汇集了生活中*鲜活的点滴...
山河袈裟 本书特色 ★动人心魄的故事、饱满悲悯的情感、流畅韵美的文字,李修文的《山河袈裟》在未结集出版之前,就已经流传甚广。★【传递强大的生命能量,献给在人间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