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延续了一千多年。考察书院萌芽、发展、鼎盛、演变的漫长历史,能够使我们更加完整、深刻、合乎历史地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陈薛俊怡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书院》分为书院发展史、书院制度、名院名人寻踪与书院文化集萃四个部分,系统叙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演变历程,以期为人们追忆书院历史、从古代书院中汲取办学智慧打开一扇窗。
陈薛俊怡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书院管理制度、名院名人和书院文化。全书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读罢此书,喜欢中国古代书院的读者大致能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了。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书院》:有元一代,以理学后先倡和,为海内师资者,南有吴澄,北有许衡。吴澄(1249—1333年),字幼清,抚州崇仁(今江西乐安)人。因好友程钜夫将其居室题为“草庐”,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草庐先生。吴澄自幼聪敏过人,据载他“五岁而读书,七岁而能声对,九岁而能诗赋,十有三岁而应举之文尽通”,在乡学考试中每次都是**名。他的勤奋好学也名闻乡里,据说吴澄读书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怕对他的身体健康不利,于是限制了他的灯油。吴澄用自己节省出来的钱悄悄买来油烛,待母亲熟睡后又继续学习。16岁是吴澄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随祖父到抚州参加乡试,虽然祖父不幸落第,但他却幸运地认识了名儒程若庸。程若庸是朱熹的三传弟子,时为抚州临汝书院山长,吴澄因此进入临汝书院,拜程若庸为师,并在此结识此后一生的挚友——程若庸的侄儿程钜夫。在程氏门下吴澄顿悟学问并不仅仅只有诗词记诵,学习的目的除应付举业之外,还可求得圣贤之道。他曾著书说“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至此,吴澄也立志追求“圣贤之学”,从此淡泊名利。当然,淡泊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做官人仕的想法。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吴澄乡试中举,随即向地方官上书,希望通过荐举的方式进入仕途,但愿望落空。第二年,吴澄即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但名落孙山。此次科考的失败使吴澄彻底断了科考的念头。抚州被元军攻破后,吴澄隐居到了布水谷,潜心研究学问。吴澄此后的经历即由他所生活的特定时期所决定——蒙元代宋,不得已行走于出仕与归隐之间。在时人看来,蒙元代宋不是一般的王朝更替,而是“异族”入主中原,受教于朱熹忠孝节义的儒林人士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他们处在了人生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改头换面事新朝兼济天下或做坚定的前朝遗民独善其身。吴澄该何去何从?至元十三年(1278年),临安城破的第三天,吴澄即作《伯夷传》,列举孔子、孟子、韩非子对于伯夷、叔齐的评价,赞赏伯夷、叔齐恪守君臣伦理的政治操守。这实际上就是吴澄面对朝代更替何去何从的个人宣言。但是事与愿违。吴澄在当时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元代朝廷总是忘不了他,屡屡诏请,他想隐也难。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钜夫奉诏到江南寻访名士时,即找到吴澄,力请他出仕,吴澄则以母亲年老需要照顾为由婉言谢绝。后来程钜夫以请吴澄北游中原山川胜景为由才赚得吴澄到达大都。到大都后,程钜夫再次劝吴澄人仕,吴澄仍以母老为由力辞,并很快南归抚州草庐读书授徒。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吴澄母丧服满,朝廷再诏吴澄应奉翰林文字、登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吴澄这次已不能以母老为由了,于是写信给荐举他的董士选,请董士选成全他追随古人依道进退的心志。但此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年秋天,在朝廷一再的“敦遣”下,吴澄无奈之下动身上路。由于时目迁延,等吴澄到大都时,原授官职已委他人,吴澄再次回江西老家。1304年,吴澄又被任命为江西儒学副提举,仍然坚辞不赴。直至武宗至大兀年(1308年),年已花甲的吴澄在江西行省的礼请下,才赴任国子监丞之职。在国子监,吴澄不阿权贵,以接续道统为己任。当时的尚书右丞刘楫曾想借吴澄之名抬高自己,但吴澄拒绝了与刘楫的往来。当吴澄的教学主张因与国子监多数同僚不合而被划人“陆学”阵营时,吴澄不屑于自辩,于是又一次辞职南归。自此之后,吴澄又多次授官,如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经筵讲官等。对这些任命,吴澄或坚辞,或旋任旋辞。其问英宗曾命吴澄为“金书”《佛经》作序以追荐列圣、祈天永命、为民祈福,但是,吴澄以超生荐拔实乃“蛊惑世人”为理由,拒绝按英宗旨意写序,表现了令人佩服的儒者风骨。就在大家为吴澄的性命担忧时,幸好英宗尚未接到吴澄的答复即被弑。吴澄85年的风雨人生中,虽屡被诏请,但人仕的时间都是很短的,且都不是自愿,讲学传道才是他一生*热爱,也是*重要的事业。落第后的第二年,吴澄就在家乡盖了几间草房,开始了他的清贫讲学生涯。吴澄早年是在临汝书院开始真正进入朱学大门,因此对书院情有独钟,将书院看做是儒学道统成长、发展的摇篮。在无数次的被迫受职与离职的北往南归中,永丰武城书院、江州濂溪书院等多所书院都留下了吴澄讲学的身影。他一生为书院撰文数十篇,其中的《重建岳麓书院记》对后人研究岳麓书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家庭书架(五)-埃及文明 本书特色 在人们的印象中,埃及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埃及文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埃及人是如何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
中国吉祥物 内容简介 我国传统吉祥物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早在《周易》和《尚书》里,就有吉祥、王福的表述,上古先民也曾把星辰、草木、鸟兽当作神物后世的人...
太阳与献祭众神(阿兹特克与玛雅神话)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本书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仪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
基拉•安妮•派力肯博士作家、剧本顾问,拥有25年的影视行业经验。职业生涯始于“电影之神”斯坦利·库布里克(作品有《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闪灵...
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个探讨“礼俗生活”的历史民族志个案,本书基于贵州黔中一个屯堡村寨(九溪村)的田野调查,...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 )积极心理学领军人、国际积极心理协会(IPPA)前任主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2位心理学家”之一,...
手书格言别录-弘一大师文集 本书特色 1.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2.《弘一大师选集》丛书系列之《书写格言录》是一部净化心灵、值得慢慢阅读仔细品味的书。...
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太阳循环文化揭秘 内容简介 《楚辞》研究早已是一门显学,近些年尤其很“热”。据汤炳正先生说:“从1977年以来,《楚辞》研究中出...
风雅大太行 本书特色 由山西省长治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长治市郊区区委书记王辅刚主编,王怀中、沈琨编写的“地域文丛”系列书系之一的《风雅大太行》通过追古述今的...
《华为训战》内容简介:企业达到一定体量后,往往面临进一步的业务拓展和转型,这时企业相关人才的招募、培养与淬炼就成为企业实现
学科领域主路径的分析方法与实证:基于科研大数据的研究 内容简介大数据是一个泛在的概念,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大数据。大数据存在的价值在于,科研人员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中的一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描述术语的功能,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术语在使用中的...
粤桂铜鼓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汕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奇枝怪叶:中国志怪故事集 本书特色 原汁原味的中国志怪故事集。这本书是对中国志怪小说典范《搜神记》里故事的重组,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再次激活了古老传说,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本书特色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内容简介 神秘的中东文明走进会圣经分...
苗语基础教程-(黔东方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小语种系列教材之一,分为上、中下三编。其主要适用对象为非母语的大学本...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内容简介 汉语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比较狭义的“史”的范围内的研究,也包括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这里边有着广...
休养生息话家庭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藏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藏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八章,分别论述了藏族的语言文学、考古、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药、天文和历法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
静观日本 本书特色这是日本两位前首相一起作序的书,因为渗透了两位首相对中国的情感和友谊,更因为作者旅日20年对“日本真相”的认知和发现。作者以一种新闻人特有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