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延续了一千多年。考察书院萌芽、发展、鼎盛、演变的漫长历史,能够使我们更加完整、深刻、合乎历史地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陈薛俊怡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书院》分为书院发展史、书院制度、名院名人寻踪与书院文化集萃四个部分,系统叙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演变历程,以期为人们追忆书院历史、从古代书院中汲取办学智慧打开一扇窗。
陈薛俊怡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书院管理制度、名院名人和书院文化。全书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读罢此书,喜欢中国古代书院的读者大致能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了。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古代书院》:有元一代,以理学后先倡和,为海内师资者,南有吴澄,北有许衡。吴澄(1249—1333年),字幼清,抚州崇仁(今江西乐安)人。因好友程钜夫将其居室题为“草庐”,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草庐先生。吴澄自幼聪敏过人,据载他“五岁而读书,七岁而能声对,九岁而能诗赋,十有三岁而应举之文尽通”,在乡学考试中每次都是**名。他的勤奋好学也名闻乡里,据说吴澄读书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怕对他的身体健康不利,于是限制了他的灯油。吴澄用自己节省出来的钱悄悄买来油烛,待母亲熟睡后又继续学习。16岁是吴澄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随祖父到抚州参加乡试,虽然祖父不幸落第,但他却幸运地认识了名儒程若庸。程若庸是朱熹的三传弟子,时为抚州临汝书院山长,吴澄因此进入临汝书院,拜程若庸为师,并在此结识此后一生的挚友——程若庸的侄儿程钜夫。在程氏门下吴澄顿悟学问并不仅仅只有诗词记诵,学习的目的除应付举业之外,还可求得圣贤之道。他曾著书说“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至此,吴澄也立志追求“圣贤之学”,从此淡泊名利。当然,淡泊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做官人仕的想法。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吴澄乡试中举,随即向地方官上书,希望通过荐举的方式进入仕途,但愿望落空。第二年,吴澄即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但名落孙山。此次科考的失败使吴澄彻底断了科考的念头。抚州被元军攻破后,吴澄隐居到了布水谷,潜心研究学问。吴澄此后的经历即由他所生活的特定时期所决定——蒙元代宋,不得已行走于出仕与归隐之间。在时人看来,蒙元代宋不是一般的王朝更替,而是“异族”入主中原,受教于朱熹忠孝节义的儒林人士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他们处在了人生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改头换面事新朝兼济天下或做坚定的前朝遗民独善其身。吴澄该何去何从?至元十三年(1278年),临安城破的第三天,吴澄即作《伯夷传》,列举孔子、孟子、韩非子对于伯夷、叔齐的评价,赞赏伯夷、叔齐恪守君臣伦理的政治操守。这实际上就是吴澄面对朝代更替何去何从的个人宣言。但是事与愿违。吴澄在当时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元代朝廷总是忘不了他,屡屡诏请,他想隐也难。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钜夫奉诏到江南寻访名士时,即找到吴澄,力请他出仕,吴澄则以母亲年老需要照顾为由婉言谢绝。后来程钜夫以请吴澄北游中原山川胜景为由才赚得吴澄到达大都。到大都后,程钜夫再次劝吴澄人仕,吴澄仍以母老为由力辞,并很快南归抚州草庐读书授徒。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吴澄母丧服满,朝廷再诏吴澄应奉翰林文字、登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吴澄这次已不能以母老为由了,于是写信给荐举他的董士选,请董士选成全他追随古人依道进退的心志。但此举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年秋天,在朝廷一再的“敦遣”下,吴澄无奈之下动身上路。由于时目迁延,等吴澄到大都时,原授官职已委他人,吴澄再次回江西老家。1304年,吴澄又被任命为江西儒学副提举,仍然坚辞不赴。直至武宗至大兀年(1308年),年已花甲的吴澄在江西行省的礼请下,才赴任国子监丞之职。在国子监,吴澄不阿权贵,以接续道统为己任。当时的尚书右丞刘楫曾想借吴澄之名抬高自己,但吴澄拒绝了与刘楫的往来。当吴澄的教学主张因与国子监多数同僚不合而被划人“陆学”阵营时,吴澄不屑于自辩,于是又一次辞职南归。自此之后,吴澄又多次授官,如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经筵讲官等。对这些任命,吴澄或坚辞,或旋任旋辞。其问英宗曾命吴澄为“金书”《佛经》作序以追荐列圣、祈天永命、为民祈福,但是,吴澄以超生荐拔实乃“蛊惑世人”为理由,拒绝按英宗旨意写序,表现了令人佩服的儒者风骨。就在大家为吴澄的性命担忧时,幸好英宗尚未接到吴澄的答复即被弑。吴澄85年的风雨人生中,虽屡被诏请,但人仕的时间都是很短的,且都不是自愿,讲学传道才是他一生*热爱,也是*重要的事业。落第后的第二年,吴澄就在家乡盖了几间草房,开始了他的清贫讲学生涯。吴澄早年是在临汝书院开始真正进入朱学大门,因此对书院情有独钟,将书院看做是儒学道统成长、发展的摇篮。在无数次的被迫受职与离职的北往南归中,永丰武城书院、江州濂溪书院等多所书院都留下了吴澄讲学的身影。他一生为书院撰文数十篇,其中的《重建岳麓书院记》对后人研究岳麓书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内容简介:本书是夏昆老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古诗词和古文的精彩解读。例如
朱沐义沐堂文化公司及三棵竹文娱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和同资本合伙人;香港金融业RO持牌人;长江商学院EMBA29期学员;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当我足够好,才会遇见...
《古代汉语》习题集-(修订本)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习题集》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十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有文...
2012年美国银行(银行科技新闻)年度创新人物,亚马逊银行类畅销书榜首作家。自2015年以来出版了5本畅销书,包括《银行2.0》《银行3.0》《颠覆性的银行变革...
文明摇篮 本书特色 河流人类文明的生命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像两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的沙漠地区,孕育了人类*古老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摇篮,新时...
熱衷一切奇思怪想的軼聞,相信世界的玄妙大過眼睛,熱愛旅行,尤喜探險,身體跨越不了的險境,就是筆下故事開始的地方。
《啊!煩惱-成長的酸甜苦辣》的作者是英國人莎拉米達,圖文全由她自己一手包辦。莎拉米達的作品風格清新幽默,而且藝術性很強,內容經常是生活點滴的反思,語言雋永又十分...
精彩摘录當我喜歡一個地方,最後一個晚上總是不想睡,用僅餘的時間盡量貪婪地將所有細節記著,用一點酒將感覺昇華。那天很晚很晚
解读东欧人 本书特色 《解读外国人丛书》是从美国InterCultural出版公司引进的一套实用的人文丛书。丛书的作者均是游走于世界各地,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观...
留园-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目录 一 长留天地间的留园二 东西南北各异的留园三 留园灿烂的历史四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融合五 与众不同的留园六 留园空间造景留园-中国文...
香奁润色 本书特色 ☉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和生活压力使人们身心疲倦而无从释放重负,而古代的文人雅士即使同样有时代困境与生活压力的挑战,往往也能从容淡泊,他们是怎样...
服饰生理学 内容简介 服饰生理学是研究服饰品与着装者———即人在生理上的矛盾与统一的科学。作者在多年研究服饰文化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服饰与生理关系的四大特征:...
国粹百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物产、工艺、民俗、文学、艺术、科技、体育以及饮食八大类,共一百篇关于国粹的文章。每篇文章均配有插图。国粹百品 目录 一物产牡丹梅花兰...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
作品目录1、南亚印度教与文化 2、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 3、西亚伊斯兰教与文化 4、日本神道教与文化 5、欧洲天主教与文化 6、世界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朱自清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
《说文解字》繁体版 本书特色 ★ 16开箱装,繁体版,重达7公斤,中国书店出版★ 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注★ 原文以清同治...
四时山色 本书特色 香江**健笔林行止精选集。分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和冬山如睡四部分。文字取自林行止“财经短评”和“林行止专栏”,他将社论和随笔完美结合...
《应对:债券投资心理与行为》内容简介:本书揭示了债券投资看大势的必要性,提出了“不要预测市场,而要应对市场”的观点,并在此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 本书特色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9个章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