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人民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别重大的纪念日,是反思历史,赞美人类正义、道德和文明,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兽行的关键时间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走向胜利的旗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的崛起与抗战密不可分,在各方都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崛起的内在因素之前,我们有必要还历史以本来面貌。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主要侧重于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并深入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共形象的改变到敌后游击战、大量发展党员、努力改善民生以及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等,全面探讨了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下,中共的崛起过程。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策略,重心在于“安内”。随着日本步步入侵,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国民政府逐渐将政策的重心转向“攘外”。1934年,蒋介石曾经做出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中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临到我们头上!……现在可供我们准备的期间,恐怕多也只有三年了。”蒋介石:《庐山训练集》,新中国出版社1947年版,第448页。 1935年11月12日,国民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明确讲:“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如果和平无望,“即当听命党国,下后之决心”。
1936年1月,蒋介石在与全国中等以上学生代表见面时表示:“如果和平交涉不能成功,后当然只有一战,政府方面正在努力准备后的牺牲……我决不怕战争,不过我要做有准备的战争!我们和日本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外交方面》,《革命文献》第72辑,第165、166页。 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表示:“中央对于外交所抱的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略我们领土主权,我们绝不能容忍。我们不签订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协定,并不容忍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事实。再明白些说,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满洲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后牺牲的时候。”全会发表的宣言也明确宣布:“遇有领土主权被侵害之事实发生,如用尽政治方法而无效,危及国家民族之根本生存时,则必出于后牺牲之决心,绝无丝毫犹豫之余地。”荣孟源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412页。 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日趋坚决。因此,国民政府在1936年11月间的绥远抗战中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态度,取得了百灵庙大捷。
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加快了对日战争的准备,在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军事等方面都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调整和恢复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法币与英镑挂钩,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开展民族文化宣传运动,提高中国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整顿江、海防及作战阵地,加强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尽力扩大武器装备的生产,积极向国外购买军火;加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顿云贵川三省等。参见黄道炫:《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操申斌、黄延敏:《论“华北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工作中,彻底解决中共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在国民政府的外交战略中,恢复与苏联的外交关系,谋求苏联对中国抗日的支持,是蒋介石对日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共和苏联的特殊关系,国民政府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之后,国民政府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进入后阶段时,蒋介石即萌生了政治解决中共问题的念头。蒋介石在1934年9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以后即用少数部队迫近,与飞机轰炸当可了事。用政治方法招降收编,无妨乎。”
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人员折损将近九成,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远不如以前。此外,蒋介石注意到中共的政策也在发生转变。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宣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1935年10月《救国时报》上发表的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1月,王明在《救国时报》发表《答反帝统一战线的反对者》,表明了对蒋介石的态度:“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已屡次宣言,表示我们准备与任何军队和任何将领,订立战斗协定区共同进行反日斗争,南京政府的军队当然也在内。至于讲到蒋介石个人,那么,我们公开宣称:虽然他作了无限卖国殃民的罪恶。但是,如果他真正停止与红军作战,并掉转枪头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不但给他以向人民和国家赎罪的自新之路,而且准备与他及南京军队一起,在共同的一条战线上,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卢毅,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已出版《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等多部著作。先后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抗日战争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央党校重点课题研究。曾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教学优秀奖等。
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天堂试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等。
齐小林,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革命史、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已出版专著《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并在《中共党史研究》、《开放时代》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本书特色 雄壮威严的中国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游牧帝国与农耕帝国的合二为一造就了庞大的多...
考槃馀事-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史-[彩色图文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书名《考盘馀事》是屠隆的一种托志之言。“考盘”这个词,来自《诗经·卫风...
中国历史文选 本书特色 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内容主要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学生...
全球通史9-两战风云(1914年至1945年 彩图版) 内容简介 战争从来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蔓延不断的战争是人类5000年历史长河中一个独特的篇章。大规模战争...
非凡小人物:反对、造反及爵士乐:resistance, rebellion, andjazz 本书特色劳工、农民、杂货商、公交车收票员、调酒师、盗匪、黑手党……...
《智人全史》内容简介: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丹尼索瓦人、弗洛勒斯人……地球上曾有至少17个古人类人种,但大部分在气候剧烈变化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柏杨耗时十年(1983
《现代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第2版)》内容简介: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是目前交通行业大力发展的新兴技术。现代车辆采用新能源
中国文物常识 本书特色 1.文物研究先驱沈从文40年心血之作 2.文物鉴赏、收藏及美学研究的文物常识必读书 3.让文物说话,讲述中华文化、中华智慧、民族精神、文...
中国史纲要(修订本)(上下)--中国文库.史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大量文物文献资料,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本书特色 《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一书并非限于仅仅进行史料整理,而是从丰富的史料出发,抽象概括,达到理...
大国复兴之路 本书特色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多少国家兴盛过,又衰亡了。然而,总有一些国家不仅历经兴衰,而且又再度奋起,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凤凰...
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华书局出版,铜版全彩★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由中华书局和北京匡时国际拍...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4 本书特色公元976年,太宗赵光义即位。践祚第二日,颁布“五条意见”(即位大赦诏),不...
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
传奇特工-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间谍是从敌对方刺探机密情报或者暗中进行破坏活动。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暗中窥视上至政要、下至平民的隐私,并进行绑架、暗杀、窃取情报、...
目录:1、战争与和平中的密码2、从隐藏的信息到密本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密本4、他来、他见、他加密5、如何破译单码加密6、整齐
西方文明史(第八版) 本书特色 与历史建立一种联系是对我们的智慧提出的一个真正挑战。要理解历史只有进行全面的思考:人类生存的根本是什么?找出证据,评估其价值;对...
博识大明-续写的史记 本书特色 《续写的史记(文化名家读史录):博识大明》:历史给散文以骨钙,散文还历史以性灵,于是,在历史和散文的嫁接处,盛开了美不胜收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