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末两国的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的动向,由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两国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本书亮点◆——————————————————————
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年间历经10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权威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本书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最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的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所产生的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9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
清末民初时调研究-(全二册) 本书特色 李秋菊编著的《清末民初时调研究(上下)(精)》研究对象,乃清末民初之时调。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时调的广泛传唱,并非一种孤立...
《云会计》内容简介:本书吸收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阐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云计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内容简介 对于在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人们往往语焉不详。或其言不确。本书利用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历史档案,吸收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翔实记述了蒋介石...
雷海宗世界史文集 本书特色 ★ 雷海宗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 本书*完整、*全面地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在世界史领域...
趣味读历史 本书特色 李怡心所著的《趣味读历史》是一个17岁女孩儿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写就的历史随笔。——当人们对高祖刘邦那些所谓“治国智慧”津津乐道,佩服得五体...
诗经里的世界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
历史的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展现的是美术史方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美术史家的方法论研究、代表作是帕诺夫斯基的《艺术意志的概念》;美术史家的美术史研究与批评,如...
清季革命,始于甲午战争前后,由孙中山倡始。庚子以后,各派革命势力兴起,终汇成革命洪流。各派人士推动革命,无不以组织团体为
二战意大利爆笑史 本书特色 这是让希特勒大骂的盟友!这是支到处打酱油的军队!这是群为了吃到面条立即投降的吃货!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_-二战中的意...
特洛伊木马-硝烟弥漫的铁血战争-少年博雅文库 内容简介 纵观历史,从特洛伊“木马计”到马拉松战役,从十字军东征到列克星敦的枪声,从沙漠风...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扫除了以往诸多对西方崛起所作出的错误解释,展示出了关于西方崛起的一幅清晰而可
1799-1900-世界大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四本。时间跨度为整个19世纪(1799—1900)。拿破仑·波拿巴的横空出世,拉开了1...
《潮平两岸阔》内容简介: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是当代著名学者刘跃进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部分序文的结集。全书分为两部分
晚明大变局(签名本) 本书特色 樊树志先生研究明史已有半个世纪,专力于晚明史亦有20余年。集樊先生晚明史研究之大成的《晚明史》早已于2003年出版。大约与《晚明...
洛阳出土墓志目录续编 本书特色 《洛阳出土墓志目录续编》收录见于近几年著录的洛阳出土墓志1785方,按照墓主葬年时间先后编排,涉及东汉至民国18个历史时期,其中...
秦汉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20章,前12章按历史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帝王的事迹,后8章介绍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秦汉史 目录 **章...
古代耕织与劳作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可以用“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八个字来概括。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
章宜像一颗珍珠镶嵌在新加坡岛的东端,在热带的苍穹下泛着晕光。它微微高出海平面,周围是一条绿带,再向外是蓝绿色的海,接着是
人文大国-影响世界历史的大国与人文精神(上下) 本书特色 《国是论衡》是由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策划编写的一套丛书。本次团购包括其中的《国家地理》《海洋中国》《人...
《希望的源泉:文化、民主、社会主义》收集了雷蒙·威廉斯的早期著述以及晚期的主要论文和讲座,并首次收录了他后期的重要政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