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末两国的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的动向,由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两国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本书亮点◆——————————————————————
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年间历经10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权威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本书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最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的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所产生的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9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
1968年,激进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球。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巴黎到西贡,从柏林到布拉格,从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走上街
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 本书特色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老照片基本上是1903年隆裕勋龄等人拍摄的,之前的则几乎没有。1900年庚子年,慈禧一路西逃。...
人文甘肃(全6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甘肃著名作家陈自仁、程金城、彭金山等编著★ 全彩图文、史料丰富、文笔细腻★ 立体地全方位地展...
清代官场图记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社会的残灯末庙之时的清代官场,集中了两千年来中国官僚制度的许多特点,表现出中国官僚制度的烂熟状态。本书从细节入手,对于清代官僚制...
世界通史-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精编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精编》图文珍藏版的出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
1916年的德国科隆,一对德国的孪生姐妹,因为双亲过世而被迫分离。安娜被乡下的祖父带走,生活在条顿堡林山脚下的农场里,信奉天
南炳文,1942年生,河北省广宗县人。196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现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常
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作为《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配套用书》之一,这本“《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主要是与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相配合而编纂成书的。...
癸巳存稿 内容简介 《淮南子》云:聋者学歌,无以自乐,则心不开。言心不开则学不精。《素问·八正神明论》云:“目明心开而志先。”《汉书·酷吏传》云:“王温舒居廷,...
军事奇才-中国历史大冒险-第一季 本书特色 系列介绍 你喜欢阅读历史故事吗?你崇拜那些英雄人物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机会回到过去,见证历史奇迹?在《中国历史大冒...
抗日英雄谱-历史永远铭记的抗战面孔 本书特色本书是由新华时政编辑室结合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图片、特稿集结而成,所选图片、资料均来作者的历次采访,拍摄,并得到授权。...
春秋学史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赵伯雄,南开大学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古史、经学史及历史文献的考证研究方面★ 对上起先秦 ,下至清末历代...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
鄂伦春族百年实录(上下)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书系:鄂伦春族百年实录(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鄂伦春人独特的民俗风情、鄂伦春族风情四则、鄂伦春族...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
《秘密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内容简介:心灵导师朗达·拜恩十年感恩之作。"吸引力法则"三部曲。作者朗达·拜恩《秘密》系列全新作
两宋史纲 本书特色 张荫麟生前对于《中国史纲》的宋史部分已有写作规划,即:一、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二、北宋的外患与变法;三、宋代的文学与思想;四、女真的兴起与...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改革——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来探讨何谓真正的进步的改革、如何改革才能符合历史潮流以及改革者的素质与命...
杨家将的历史和传说 目录 前言**章契丹进攻中原第二章“儿皇帝”石敬瑭第三章“杨无敌”第四章镇守雁门,大破辽兵第五章宋朝收复燕、云的尝试第六章陈家谷口英雄殉国第...
雪域长歌 西藏 1949~1960 精编纪念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反映20世纪中期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地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