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刊后》是陈平原先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序言、跋后的汇编,从中可见其学术演进的脉络,其实具有相当强的学术编年意味。陈平原是三联书店的优质作者,属于可做“作品系列”级别的学者。这些年我们一直与陈老师商议此事。2013年底《自序自跋》(收录著述的序跋)、2014年中《大学小言》,都是制作精良的小精装作品,不列丛书名,依照装帧设计自成体系,将陈平原文化写作的部分整体纳入到三联的出版序列中。其中《大学小言》刚刚重印3000册,《自序自跋》也得到书友的追捧。
《刊前刊后(精)》是陈平原对自己历年编书时前言、后记的汇编。内分三辑,**、二辑,记录作者在自家著述之外的辛勤劳作,保存他主编(或合作主编)的集刊发刊词或丛书总序,第三辑则是收录未入集的编书前言后记。从文章容量上看,“刊前刊后”虽“小”但绝非“小道”,从中可见学术演进的脉络,记录时代中的学术风气,具有相当强烈的编年意味。
《刊前刊后》:
附录一:学术史研究及其他——答秦山问问:民间学术刊物的涌现,是90年代中国的一大文化景观。您与王守常、汪晖共同主编的《学人》,是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种,能否谈谈当初的设想以及具体操作的经过?答:90年代中国的学术文化格局,将与80年代有较大的差异,我想,这一点很多人早就预感到了。这种学术转型,既有外部环境的诱使,也是学术发展内在思路所决定的。需要某种契机,或者说找到突破口,使得我们这些“文革”以后培养的“年青一代”,有可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当然,也不无借此影响90年代中国学术走向的野心。从1991年春天正式运作,到现在,《学人》总共出版了七辑,每辑刊登人文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若干篇,约五十万字。本来可以办得更好些,只是我们三位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编务方面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不如人意处多多。
问:您刚才提到“专业论文”,又说起“人文研究”,在我理解,这二者是颇有区别的。《学人》的这一定位,是否与其厚实、持重的学术风格有关?答:“专业论文”很好解释,那是针对此前的“以经术文饰其政论”或者“曲学阿世”而提的。强调学术独立,注重学理探求,将“论文”与“杂感”区别开来,这都是特定环境下的“话语”。后世或许需要注解,今人则大都能够意会。“人文研究”这题目很大,似乎与我们所标榜的专业化趋向背道而驰。其实,说不上自相矛盾。单单将“人文研究”解释为集刊的范围尚不够,我们正是希望借此穿越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边界,从事综合研究。当然,这只是意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文研究本就源远流长,不敢轻言“突破”;再加上作者大都受过严格的学院训练,为文立说相对谨慎些,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学人》风格趋于厚实与持重的原因。
问:我注意到,贵刊**辑上那组《学术史研究笔谈》被不少谈论90年代中国学术走向的文章所引证;而且,现代学术史研究似乎是你们的旗帜:每辑上都有此类文章发表。您能否谈谈,贵刊选择学术史研究作为重心,有何用意?答:说“旗帜”言重了,说“研究重心”还可以。这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学术史研究,总是有所表彰、有所批评,当事人不用说,还会有许多自愿对号入座的。于是,引发不少意气之争,比如:“谁给你指手画脚的权力?”学术规则的确立与超越,是个值得认真反省的大问题。从知识增长与文化积累的角度思考,90年代的中国学界,必须调整发展战略。有几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一是直接引进新的思想观念或研究范式;一是别无依傍,独创新说;再就是选择与先辈对话,通过学术史研究逐步确立自己的立场与方法。*后一种,其实是怀疑是否存在现成的答案,希望通过触摸传统、反省传统来思考当今的生存处境与发展策略。学术史研究不是“点金术”,也没有提供“答案”,这只是一个重新寻找立足点的“过程”。始终立场坚定、没有惶惑与不安的朋友,大概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选择学术史作为自我训练与自我反省的手段。至于批评学术史研究可能使得世人冷漠思想家,并进而导致整个民族精神的退化,这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任何时代,学问家都不可能与思想家争风头;著述之专深,使得其只能在小范围内被接受。“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由来久矣,有必要再“制作”一回吗?学问家与思想家一样,都有真假、大小之分;我不大相信那些“没有思想”的学问家或“没有学问”的思想家。除了“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希望还有第三种选择。这里还必须考虑到个人的志趣与能力。当然,争吵归争吵,不妨各自努力发展自己的思路,这样,方才有利于中国的学术文化建设。用章太炎的话来说,这叫“自坚门户”。只顾他人瓦上霜,不扫自家门前雪,不是明智的选择。
问:我读过您在《读书》上发表的谈论章太炎学术品格的文章,题目很有意思,是叫《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吧?章氏希望高扬先秦诸子自立门户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您以为在现代中国行得通吗?《学人》的作者队伍相对集中,是否也有“门户之见”?或者说,是在追求建立学派?不好意思,问题似乎有点唐突。
答:没事。学派云云,实在不敢奢谈。想来你也知道,20世纪中国,宗派多而学派少,因而一提“门户”,大家都噤若寒蝉。谁都希望人家说你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不管为人为文,还是办杂志,全都如此。章太炎认定,“中国之学,其失不在支离,而在汗漫”(《诸子学略说》),这话不无道理。
我对没有“偏见”的学者不太佩服,总怀疑其缺乏“定见”。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断反省并调整自己的见解,这比标榜自己“没有偏见”可靠些。至于说到集刊,有两种办法:一是注重代表性,一是突出个性。我说过了,我们三位都不是职业编辑,不可能腾出许多时间来组稿、审稿、改稿;而且,学者办刊,本就容易体现个人风貌,好处、坏处都在这里。在某种意义上说,“避短”便是“扬长”。
相对突出自家面目,在代表性方面不能不有所舍弃。
如果一定要说“门户”,我想不是具体的学术观点,而是指治学的大思路。我们也在不断自我修正,包括扩大作者面与读者面,但“公正平允”以至“面目模糊”,绝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
陈平原,男,汉族,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子,注本众多。本书最为后出采百家之长,集古今陶学研之大成,而独出己见,成一家言。本书以陶澎《陶靖节集为
波波是个形容词 本书特色 不经意间,你就发现不知在什么时候有个叫“波波”的词语跑进了你的耳朵里,毫不生硬也毫无生涩地和你熟稔了。接着你就知道了,这个“波波”是个...
初版本-建国初期畅销书初版本记录解说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十七年“文学中成就较为突出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长篇小说和其他名作名篇在...
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本书特色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 **流的美文,**流的深度。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内容简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 本书特色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用真实再现烈火中英雄之魂,以真情谱写又一曲青春之歌。老鬼又一部与青春有...
旅游有道 本书特色 在被动的大环境下,一走就是十五年,独自游走了二十二个省份。这段历程是刻骨铭心的。在这摇曳的过程中,是一种类似旅游的感觉,只是其中痛苦和难堪的...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颜氏家训全译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颜氏家训全译(修订版)》是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家历来重视教育。家训,便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
重逢 本书特色 ◆《重逢》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沉寂多年的回归之作。作品真实描绘作者的少年经历,以回忆视角重走青春路,讲述那个时代的人性与爱◆影视明星孙...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内容简介: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
雅舍小品-[精装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具代表性的散文,所取都是寻常事物,或一饭一蔬,或一画一书,这一切看似平淡,却分外有趣。这份“随想随...
平生欢-经典纪念版 本书特色 一座江边的小城,一间工厂,一群大院子弟。故乡消失在命运的交错迷网之中,他们辗转千山万水,走遍世界各地,有过失落和庆幸,经历选择和后...
清明遇见诗歌-古今清明诗词选 本书特色 《清明遇见诗歌:古今清明诗词选》编选了此次诗词文化活动中的共300首左右的历代关于清明题材的诗词作品,以纪念先贤先烈先祖...
2010-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内容简介 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意趣 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自由精神让您领略当下随笔的思想盛宴2010-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目录 序言漂...
《谐铎》是清代笔记体小说中优秀的一种,《青灯轩快谭》评说:“《谐锋》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作者沈起凤,是一位多
冰封的记忆-东北抗联教导旅揭秘 本书特色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跨越中苏边界,给予日本关东军以致命一击。在这大反攻的洪流中,有一支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由...
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新作品排行榜已经十岁了,是迄今为止国内成立时间*早、体裁*多、规模*大的文学排行榜。十年间中国文坛上的风风雨雨和一个...
谈修养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写给文艺青年的修身指南,1943年结集出版以来,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枕边书。如果你为拖延症所困扰,如果你每天勤奋且低效地...
捱日子 本书特色《捱日子》精选当代散文名家钟怡雯的代表篇章,以日常中不起眼的生活周遭事物为书写素材,发掘隐匿于平淡事情的理趣,充分展现了其散文的语言魅力,以及惊...
每个词都知道某种魔圈:《世界文学》十年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这一部散文集主要选自2000年以来的《世界文学》。翻开它,你可以在伊斯坦布尔领会帕慕克回忆中的忧郁,可...
小地方:一位灵性女子寻找自我的仪式 本书特色 迷茫的时候,找个人少风景美的地方出去走走吧,去看看,那些如家乡般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带回一个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