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岗先生作为林汉达先生《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责编,深谙林先生采用京味儿语言写作历史故事的精髓和风格。续写的历史故事,继承保持了林汉达先生的语言叙事的风格。所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符合历史史实,又详略得当,脉络清晰,故事生动,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一是选材以正史为主,旁史为辅;二是以朝代和皇帝更迭为线索,把所选的故事勾连起来,前后照应不断线,议论含在故事里。三是运用口语的语气和词汇叙述。这样写,就使得读者感到和前面几本浑然一体。 后续的五种,所写的朝代,时间要长得多,大事和名人要多得多,史料要丰富得多,可是像《左传》《国策》《史记》那样文学性极强的史书又没有,需要作者看大量的史料,并加以筛选组织。当今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不再满足传统的慢节奏,希望看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再就是语言,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人们交流的机会大增,口语也在变化,更丰富多彩。有些原本是书面语的词,或是各地方言的词,都成了大众口头常说的话。只靠林汉达几十年前的老套子老词儿就不够用了。因此,雪岗先生在续写的时候,方法上也做了些出新。1.选材。在以军国大事为主选的前提下,续书也选了一些经济、思想、学术、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故事来讲,而且都与政事挂钩相连,不显突兀。对皇帝与后妃、子女、亲友和宦官、宫女的关系及宫廷生活也有适当讲述,并揭示了这些“家务事”给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内容在前几种里,几乎没有。续书这样来选材,不但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多样,也更全面地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2.写法。续书坚持“串珠式”叙述方法,把各类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不断线。同时考虑到要加大信息和情节的分量,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一是考虑到有些故事发生时间重叠,运用了倒叙、插叙、追记、伏笔、预告等方法,使之前后呼应,脉络清楚。二是在讲历史真情之后,也把一些民间传说加以介绍,以分清真伪。如瓦岗起义与瓦岗英雄传奇、杨业与杨家将传说、宋真宗宠刘娥与狸猫换太子、包拯与包公案、施世纶与施公案、乾隆帝封容妃与香妃传说等等。三是增加多条页下注释,对一些有关的知识和结局补充说明。如在《清朝故事》的结尾处,用了4个长注释,介绍了清末一些风云人物在民国的结局,堪称新颖。四是引用名家诗词和文章名段,展示人物风采和成就。前几本中引用过一些民歌民谣,并翻成了白话。而续书引用的作品是原文,不翻译。原因很明显,这些名家之作都是经典,翻成白话一是很难,二是容易弄巧成拙,应以欣赏原文为妙。这次续写,还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多线平行穿插方法。前几种的每节中,无论讲多少情节,都是以一个为中心,沿着一条线推进。但在续书中,因为有些大事发生在同一时期,又必须写到,或是几件事难分主次,字数篇幅又有限,就采用了把它们写在一节里,穿插均衡讲述的方法。因为交代清楚,读下来丝毫不觉乱,反而很有层次感,使读者了解了同时期的几件大事。像五代的更迭和契丹南下;元朝九帝争位;明成祖征北、迁都、寻侄;南明的抗清与内斗;康熙帝巡视黄河、与俄国谈判边界、亲征噶尔丹等,就是这么写的。3.语言。以口语化语言为主,也适当用书面语,因为有些知识和事物,用口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这是林汉达先生的做法,也是雪岗先生的做法。语言是灵活的,多变的,发展的,又要能创新。口头语更是如此。除了运用传统的口语句式和词汇以外,续书还较多地使用了近年来活跃在民间的新句法和新词汇,也有的是作者的独创。但是那些滑稽庸俗的网络语和手机语,是被拒之文外的。续书语言的另一个发展是语速和断句。为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因为情节容量增大,续书讲故事的节奏要比前几本紧凑,情节转换要快些,很少有在一个情节上或一个场面上,写很长的对话和反复交代。句子尽量贴近口语的语气,十个字以内的短句较多,有些甚至是单词为句。标点的使用也很灵活,往往根据语气的要求断句或连句。“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通过语言讲述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代社会。相信,这套书能使你分分钟喜欢上历史。
作为《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姊妹篇,由知名学者、著名编辑家雪岗先生依林汉达先生的文笔和叙事风格续写而成,从而弥补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仅仅写到三国时期的缺憾。从春秋到清代,两千年中华史完整记载;林汉达和雪岗,两代编著者接力完成。专门写给青少年的历史故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吴 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雪 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雪岗,曾被称为“小林汉达”,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责任编辑和《三国故事》的作者之一。
从少壮军人崛起、国民政府成立到首都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座城市巨大的创痛――日军入侵,也有胜利还都的热烈场面,有三十年代运
手绘中国:成都城事绘 内容简介 《成都城事绘》是“手绘*国”系列图书的一本。从成都民俗、成都文化、成都美食、成都景致、成都人物、成都休闲等方面介绍这个美丽而又动...
法国史-(上中下卷) 本书特色 本书由乔治?杜比领衔主编,莫里斯?阿居隆、米歇尔?优维尔等诸多当时法国*流的史学名家参与撰写,堪称法国通史类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乔...
元史浅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按内容大致分为政治、社会生活、海外交通和社会经济几个部分,内容属唐、宋的三篇则另附于集后(以上内容在“目录”中以隔行的...
元代白话碑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白话,是元代民间和朝廷通行的语言,元人以之入曲调入史籍,以白话...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将领彼得·德拉比利艾尔爵士写的自传,讲述他怎样从一个顽皮少年成长为英军高级将领。本书主人公从东南亚秘密
线装经典纳兰词/线装经典 本书特色 《纳兰词/线装经典》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纳兰性德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
正说大汉廿二帝 本书特色 汉朝历史共计四百多年,分为以刘邦家族为皇帝的西汉王朝和其后裔刘秀家族继任汉家天下的东汉王朝。作为皇权的拥有者,刘氏家族不同于普通的家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是资产阶级历史学中关于这个重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最重要的著作。他根据前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各方
《清代韩愈诗文文献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对清代韩愈诗文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上编概述清代韩集文献发展概貌,分析清代学术文化、
腓利二世-霸权与泛希腊主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论文(‘philip ⅱ:hegemony and panhellenism’,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
青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元代著名藏族译师廓诺·迅鲁伯所著。全书共分十五辑,主要从教法来源、西藏前弘期和后弘期佛教、新旧密乘、教派传承、法门来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西藏...
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 内容简介 《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主要介绍一九三九年秋末,日军士兵小林清,随部队在中国胶东“扫荡”时,被八路军俘获。由于他从小受日本军国...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
挖历史-第二辑 本书特色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II 本书特色 韩国年度社科畅销书、韩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全年连载韩国*高战地指挥官白善烨亲笔著述丰富的历史图片、生...
本书用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一双天真的眼睛,将希特勒最后龟缩在地堡中的一段日子的恶行和最终的结局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是作者阿
中华学人丛书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内容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农民起义的高峰,也是近代史研究的经典命题,但是以往研究往往局限于太平天国谈太平天国,本书对太平天国各...
中日第一战--甲午战争全景纪实 内容简介 回顾历史我们看得很清楚:甲午战端未开,中国败局已定。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甲...
前言第一部分博士论文和政论文章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献词序言目录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