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岗先生作为林汉达先生《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责编,深谙林先生采用京味儿语言写作历史故事的精髓和风格。续写的历史故事,继承保持了林汉达先生的语言叙事的风格。所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符合历史史实,又详略得当,脉络清晰,故事生动,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一是选材以正史为主,旁史为辅;二是以朝代和皇帝更迭为线索,把所选的故事勾连起来,前后照应不断线,议论含在故事里。三是运用口语的语气和词汇叙述。这样写,就使得读者感到和前面几本浑然一体。 后续的五种,所写的朝代,时间要长得多,大事和名人要多得多,史料要丰富得多,可是像《左传》《国策》《史记》那样文学性极强的史书又没有,需要作者看大量的史料,并加以筛选组织。当今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不再满足传统的慢节奏,希望看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再就是语言,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变化,人们交流的机会大增,口语也在变化,更丰富多彩。有些原本是书面语的词,或是各地方言的词,都成了大众口头常说的话。只靠林汉达几十年前的老套子老词儿就不够用了。因此,雪岗先生在续写的时候,方法上也做了些出新。1.选材。在以军国大事为主选的前提下,续书也选了一些经济、思想、学术、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故事来讲,而且都与政事挂钩相连,不显突兀。对皇帝与后妃、子女、亲友和宦官、宫女的关系及宫廷生活也有适当讲述,并揭示了这些“家务事”给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内容在前几种里,几乎没有。续书这样来选材,不但使得全书内容丰富多样,也更全面地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2.写法。续书坚持“串珠式”叙述方法,把各类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始终不断线。同时考虑到要加大信息和情节的分量,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一是考虑到有些故事发生时间重叠,运用了倒叙、插叙、追记、伏笔、预告等方法,使之前后呼应,脉络清楚。二是在讲历史真情之后,也把一些民间传说加以介绍,以分清真伪。如瓦岗起义与瓦岗英雄传奇、杨业与杨家将传说、宋真宗宠刘娥与狸猫换太子、包拯与包公案、施世纶与施公案、乾隆帝封容妃与香妃传说等等。三是增加多条页下注释,对一些有关的知识和结局补充说明。如在《清朝故事》的结尾处,用了4个长注释,介绍了清末一些风云人物在民国的结局,堪称新颖。四是引用名家诗词和文章名段,展示人物风采和成就。前几本中引用过一些民歌民谣,并翻成了白话。而续书引用的作品是原文,不翻译。原因很明显,这些名家之作都是经典,翻成白话一是很难,二是容易弄巧成拙,应以欣赏原文为妙。这次续写,还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就是尝试了多线平行穿插方法。前几种的每节中,无论讲多少情节,都是以一个为中心,沿着一条线推进。但在续书中,因为有些大事发生在同一时期,又必须写到,或是几件事难分主次,字数篇幅又有限,就采用了把它们写在一节里,穿插均衡讲述的方法。因为交代清楚,读下来丝毫不觉乱,反而很有层次感,使读者了解了同时期的几件大事。像五代的更迭和契丹南下;元朝九帝争位;明成祖征北、迁都、寻侄;南明的抗清与内斗;康熙帝巡视黄河、与俄国谈判边界、亲征噶尔丹等,就是这么写的。3.语言。以口语化语言为主,也适当用书面语,因为有些知识和事物,用口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这是林汉达先生的做法,也是雪岗先生的做法。语言是灵活的,多变的,发展的,又要能创新。口头语更是如此。除了运用传统的口语句式和词汇以外,续书还较多地使用了近年来活跃在民间的新句法和新词汇,也有的是作者的独创。但是那些滑稽庸俗的网络语和手机语,是被拒之文外的。续书语言的另一个发展是语速和断句。为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因为情节容量增大,续书讲故事的节奏要比前几本紧凑,情节转换要快些,很少有在一个情节上或一个场面上,写很长的对话和反复交代。句子尽量贴近口语的语气,十个字以内的短句较多,有些甚至是单词为句。标点的使用也很灵活,往往根据语气的要求断句或连句。“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通过语言讲述历史,通过历史来认识古代社会。相信,这套书能使你分分钟喜欢上历史。
作为《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姊妹篇,由知名学者、著名编辑家雪岗先生依林汉达先生的文笔和叙事风格续写而成,从而弥补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仅仅写到三国时期的缺憾。从春秋到清代,两千年中华史完整记载;林汉达和雪岗,两代编著者接力完成。专门写给青少年的历史故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吴 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雪 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雪岗,曾被称为“小林汉达”,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责任编辑和《三国故事》的作者之一。
《别扛着:做自己的减压教练》内容简介:人人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不确定性,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让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
史学方法导论 本书特色 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史料学”是一种现代史学的方法理论,提倡以史料为导向进入过去事实,主张史学研究应该从事考证和考古,而免于意识形态和政治...
百弊放言 本书特色 《厚黑学》《百弊放言》《妄谈疯话》三大旷世奇书,深层挖掘官场中鲜为人知的重重内幕,真实剥露市井间耸人听闻的鬼蜮行径。百弊放言 目录 序**部...
腓利二世-霸权与泛希腊主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论文(‘philip ⅱ:hegemony and panhellenism’,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
本书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最新史论作品。作者从中国为何文明意识苍白,为何没有自己的文明话语权的问题意识出
海底王宫:寻找尼罗河岸边的真正女王 内容简介 海底王宫将人物传记、历史和现代探险融合到了伟大故事中,本书再造了古代及消失已久的繁荣和它的王室地,并生动地再现了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9年卷 本书特色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9年卷)(精)》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轴心国阵营中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德国与日本都以各自的坦克和反坦克作战能力而闻名。《挡车之螳:第二
《革命与历史》内容简介: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
《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让网络文明回归社群时代,魅力人格体、粉丝经济、参与感、协同、场景
近代史资料(总142号)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他早年的求学经历、新闻记者生涯, 包括与张太雷的同窗之谊、在华英语新闻机构的状况等, 对于张太雷研究、新闻史研究均...
人类的故事 内容简介 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繁衍不息,并创造着繁荣灿烂的文化,推动着历史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人类已进入高度文明时期,虽然我们对未知充满了探索...
自17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南极洲——那片遥远神秘的冰雪大陆的征服与探索,探险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环保人
Weallknowthatthevictorsofbattlewritethehistory.Butwhatifthathistoryiswrong?Whati...
乱世经营术——齐宋晋秦楚吴越大变局中的兴亡剖析 本书特色 本书分析春秋时代那些卓越的政治领袖如何利用时势,领导他们的国家,在激烈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争夺霸权。『在这...
寫史書的人,不可能一字一句都說實話,寫小說的人更是如此,撰寫傳記的史官們永遠是當時的統治者的工具。中國史學自《春秋》和《
许宏,博士。1963年7月生,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
惊世国宝大发现-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惊世国宝大发现》,全书分为五章,包括国宝惊世再现,千秋不朽匠人心,辗转红尘漂泊路,往昔梦华知多少,海内孤品、绝世遗珍,从不...
南锣鼓巷史话 本书特色 历经元明清三代,穿越八百载凤雨,她是盛元大都同龄人,她是古城民居见证者,她是城市历史活档案。南锣鼓巷史话 内容简介 南锣鼓巷以保存完好的...
左传中的先秦丧礼研究 内容简介 《左传中的先秦丧礼研究》(作者万丽华)分为以下内容:**部分综述:包括与研究对象相关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阐述丧葬礼制与宗法制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