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夫人是台湾拍猫**人。是台湾知名的爱猫人士。曾获得日本田代岛摄影比赛**赏大奖。
作者多次获得拍猫大奖。其中“跌倒猫”更是成为当年的热议话题。本书亦在日本获过摄影大奖。
★本书作者是世界六大赏猫圣地之一***硐的发现者。书中有专门章节介绍猴硐。
★每个人都是一只孤单小兽,在人生路上亦步亦趋地前行,虽然社会如此险恶,我们还有猫这一点温情的力量就够了。
车水马龙,转角街头,偶然相遇。纵使不说话,猫咪却总能牵出我们内心的快乐、悲伤与寂寞。
这是一本疗愈身心的随笔,猫夫人走遍台湾乡间小路、转角街头,总是能遇见努力求生存的流浪猫,看着它们时而搞笑、时而打闹,彷彿笑看这世界,那种无比的生命力,*能抚慰因一点小挫折或是小寂寞,而难过、忧伤的心情。虽然社会如此险恶,我们还有这一点温情的力量就够了。
猫夫人:
自称是「爱猫疯子」的猫夫人,擅长拍出猫的个性、优雅、搞笑等各种样貌,想要传达猫是值得被爱、被尊重的动物。她认为“每个人的爱不能套用到同一个标准,爱少一点并不是不爱”,于是,采取默默释放照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渐渐喜欢上猫。
2009年获得日本田代岛摄影比赛金猫赏大奖,2010年于日本东京涉谷举办「猫博士夫人摄影展」,2014年入选为「The Weekly Flickr大摄影家」,其作品登上美国Yahoo首页。
奉天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四。400年来,从“沈阳路”、“沈阳中卫”到&...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钟鼓楼》主要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 内容简介 中小学生推荐阅读国家教育部推荐书目。学生成长推荐阅读经典名著。无障碍阅读、名师点评、译本编选。探索经典文学的魅力,开启成长历程的大门...
《坚果壳》内容简介:《坚果壳》是伊恩·麦克尤恩的最新作品,小说以一个未出生婴儿的视角重述了一个现代版《哈姆雷特》的故事。特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3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
脚下地图-邓一光文集.散文 本书特色 《邓一光文集》收录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邓一光的13部作品。罗列如下:长篇小说《我是太...
蝴蝶已飞-陈丹燕阅历三部曲 本书特色 “她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带你看城市传奇、时代风尚:无轨电车 民国女子 爵士乐狐步舞情人墙上海风情 ……”蝴蝶已飞-陈丹燕阅...
东京·风情·男女 本书特色 预感一个新的男女世纪的开始....爱情道具的革命一手机、电脑等的普及,让男女关系发生剧变作者在东京行脚二十年,以其敏锐观察,精确描绘...
《开元盛世(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为《唐史并不如烟》系列的第四部,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时代——开元盛世前后的重大历史事
最新豪放词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的历代名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述为中华民族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国学集萃丛...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 本书特色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由李唯中译,《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内容简介:如先知般*哲理*超拔的悟性,传世经典诠释一个*睿智的纪伯伦!纪伯伦 (...
你好.前台-酒店里的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酒店里的那些事儿:你好,前台》是一个资深酒店从业者的叙事体回忆录,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旅行指南,帮助旅行者识破酒店服务业...
余秋雨-中国文脉(图文版) 本书特色 从时光斑驳的古老文字,发散至迤逦而行的璀璨文学,余秋雨给我们梳理出一条中国文学的灵魂脉络,这是文化中国的生命线,是中华文化...
一页沉重的历史 本书特色 阅读他们,倾听他们,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灵魂和不同的心态。有悲壮和崇高,有正义和痛苦,有爱以及恨……一些博大,一些精深,一些纤细,一些拙...
诗镜 本书特色 哑石编著的《诗镜》为诗歌系列年选《诗镌》(2016卷)中的一本。书中撷选孙文波、余怒、余笑忠、高春林、宇向、蒋浩、远人、赵岚、张尔、谭毅、飞廉、...
《师门问学录(增订本)》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的一份教学实录,主要内容包括师门问学录(一)(2001年
日出日落欧罗巴漫记 本书特色 人为什么要旅游 是为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为了去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更是为了理解人生的意义。《日出日落(欧罗巴漫记)》作者李廉民以...
江南诗学-中国文化意象之江南篇 本书特色 “文化意象”是胡晓明教授提出来的一个很有创见的诗学概念,他认为除范畴、命题、体系和词语外,中国...
《蒙田随笔》内容简介: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冷峻的观察家,1572年开始撰写
《我读管理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在从事管理教育、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20年间,我发现,身边非常多的人喜欢尝试各种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