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像辛笛这样的诗人、在自己的钟楼上、爱书人都爱黄裳、听元化先生说话的日子、一生的美好回忆、王元化先生与出版工作、想起了唐振常先生的一些往事等。
《文字的背影》是王为松从事出版及对读书感悟的随笔集,其中有从事编辑时与许多文化名人接触的感触,也有从事出版工作时的读书感悟,或曰书评。作者用简单、平淡的语言述说自己读书的感悟,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作者在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时,也诱惑着读者想一睹为快。
爱书人都爱黄裳
我见过黄裳先生两面。一次是20年前吧,我所在的《语文学习》杂志要做一期为钱钟书先生贺寿的专辑,领导让我去采访黄裳先生和刚刚拍了《围城》的黄蜀芹导演。走进大楼,宽大的旋转楼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当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楼梯三人沙发都可以横着抬上去,这才是大作家的家啊。等进了门,才知道尴尬,我们提了一串幼稚的问题,黄裳先生多以一两个字作答。当时顿觉自己浅薄,是不是自己不着边际的问题让老先生觉得我太没水准啊。
还有一次,是辽宁的王充闾、俞晓群诸先生来,陆灏招宴,请了黄先生、钱伯城、鲲西、葛剑雄、陈子善等先生。吃到七点多,大家谈性正浓,一直默不作声低头吃饭的黄裳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吃好了,你们继续谈吧。大家有些诧异,他说回家看电视。当时正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黄先生每天必看。
1996年的时候,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一套六卷本《黄裳文集》,仗着自己经常去上海书店串门,我向责任编辑龚建星提出想要一套的非分要求。建星兄说,要书可以,但因为书价比较贵,不能白送,拿书评来换。我连夜就写出一篇,投给《青年报》,等了两个星期,揣着报纸骑着车去福州路领书。没想到,八年之后,我会调至上海书店出版社工作,我没忘记又给自己领了一套《黄裳文集》,虽然是次新书,总体品相还是七八成新。一套放家里,一套在单位。我其实不算资深黄迷,但就我的阅读趣味而言,总是有几位作家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的,哪怕内容重复,毕竟版本不同,黄裳先生的书我是不会嫌多的。
我没有想过,能替黄先生出书,他的书稿抢的人多,我挤不进去,尤其是有了**次不成功的采访,心里留下了没法与他对话的阴影。后来才慢慢知道,他对谁都这样。黄永玉先生说他像个打坐的老僧。有年夏天,特别热,黄裳先生的笔仗也升温,我那时候也时常写一点报屁股文章,喜欢议论几句,自然也顺手点评了两句黄先生的笔仗。对自己喜欢的老先生,我当然不会放肆,但评论多少会有些立场。一天下午,我骑车到中山公园附近,接到呼机,回电号码是衡山宾馆总机。我想是王元化先生有什么急事找我,赶紧找路边的投币电话回电。王先生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不好,有些事情你们太年轻,里面很复杂,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写。我当时很惊诧,我说,这种小文章你也看啊。王先生说,你写出来还不让别人看啊。王先生越说越激动,我斜靠在自行车坐垫上,每过三分钟提示音响,就往里再投一块钱,到*后,硬币用完了。我说,王先生,我今天钱打完了,明天专门来听你讲。
第二天下午三点一过就去了衡山宾馆。王先生问我,你说说今天写文章谁写得*好。我说,你写得好。王先生说,你这不是瞎说吗。我说,其实谁谁写得蛮漂亮的。王先生说,你就看表面,字句用得华丽,有两个字你不认识,你就觉得他写得好了;文章写得好的当然是黄裳了,他用的都是平常的字句,但你就是写不出来他这个味道。我说,王先生你别误会,我也很喜欢黄先生的,他的书我都买的。王先生说,你买你又不看,有什么用。
无论在衡山宾馆,还是后来在庆余别墅,王先生那里总是高朋满座,总是不断有人来看他。2006年夏天刚过,王先生提出要出门去看比他大一岁的黄裳先生。黄先生说,他来庆余。王先生说,不行,应该是小的去看大的。后来看到《东方早报》登出两位老友坐在窗台下的沙发上的照片,只觉得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现在想来,哪里是拍得好,分明是老友相逢的由衷快意,充满在两位老兄弟的眉宇间。
也是2006年,陆灏问我,黄先生有一部从来没出过的书稿在他手里,上海书店要不要出。于是就有了海上文库的**本书《插图的故事》。这部稿子已经在黄先生的书柜里压了五十来年。当年已经排出了清样,黄先生变成了右派,校样就搁下来了。五十年后,一字未改,距《黄裳文集》正好十年,上海书店又出黄裳先生新书了。没想到,这一出,不仅拉出了海上文库后来的庞大阵容,引领了出版界的小开本风潮,又使我们有机会陆续推出了黄先生的《门外谈红》《纸上蹁跹》和译作《猎人日记》。今年刚刚出版的《纸上蹁跹》收录黄先生以写意笔法写就的京剧故事十余篇,此书1985年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名Tales from Beijing Opera 。2006年,美国Better Link Press重版此书。此次,黄裳先生将此书稿重新整理,定名《纸上蹁跹》,并提议收入老友高马得先生的水墨画彩图48幅。与《纸上蹁跹》同时推出的《猎人日记》,是黄先生50年代翻译的,1954年平明出版社初版,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版。这次黄先生交给我们重出,特在书前加了一段"为友人题初版《猎人日记》"作为代序:"此书原有耿济之旧译,连载于《小说月报》中,后单行出版。上世纪50年代初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丰子恺译本,号称据俄文原著译出。平明出版社邀余重译此书,所据为加奈特夫人英译本也。丰译改题'笔记',余则仍耿译旧题'日记'。时颇从事译事,有旧俄长篇小说两种及此书,而以此本为*惬意。友人见者亦多喜之。此册尚是初版,陆灏兄得之,颇干净,如新书。嘱题数语卷耑。辛卯四月廿七日黄裳记"。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老人拿到样书后就给陆灏写信:"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能给一位爱书人、藏书家出一本令他满意的书,这也是一个编辑*大的满足了。
还是2006年,子善老师以"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的名义,召集了一群"老头儿开会",黄宗江、谢蔚明、邵燕祥、郑重、王充闾都来了。这次开会的文章收齐后,2008年以《爱黄裳》为书名,仍由上海书店出版。"爱黄裳",是书中傅月庵的文章题目。傅月庵今年8月来上海,参加完上海书店与海豚出版社的"两海文库"座谈会后,就跑去看黄裳先生。他昨晚听说黄裳先生去世的消息,立刻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
世缘流转,先生去矣。文人雅道,此日见颓。广陵散绝难闻,妆台榆下多悲。曾过我手,曾经我眼,俱往矣,先生,请安息吧。
爱书人都爱黄裳。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爱书人都爱黄裳
我见过黄裳先生两面。一次是20年前吧,我所在的《语文学习》杂志要做一期为钱钟书先生贺寿的专辑,领导让我去采访黄裳先生和刚刚拍了《围城》的黄蜀芹导演。走进大楼,宽大的旋转楼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当时我还跟一起去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楼梯三人沙发都可以横着抬上去,这才是大作家的家啊。等进了门,才知道尴尬,我们提了一串幼稚的问题,黄裳先生多以一两个字作答。当时顿觉自己浅薄,是不是自己不着边际的问题让老先生觉得我太没水准啊。
还有一次,是辽宁的王充闾、俞晓群诸先生来,陆灏招宴,请了黄先生、钱伯城、鲲西、葛剑雄、陈子善等先生。吃到七点多,大家谈性正浓,一直默不作声低头吃饭的黄裳先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吃好了,你们继续谈吧。大家有些诧异,他说回家看电视。当时正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黄先生每天必看。
1996年的时候,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一套六卷本《黄裳文集》,仗着自己经常去上海书店串门,我向责任编辑龚建星提出想要一套的非分要求。建星兄说,要书可以,但因为书价比较贵,不能白送,拿书评来换。我连夜就写出一篇,投给《青年报》,等了两个星期,揣着报纸骑着车去福州路领书。没想到,八年之后,我会调至上海书店出版社工作,我没忘记又给自己领了一套《黄裳文集》,虽然是次新书,总体品相还是七八成新。一套放家里,一套在单位。我其实不算资深黄迷,但就我的阅读趣味而言,总是有几位作家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的,哪怕内容重复,毕竟版本不同,黄裳先生的书我是不会嫌多的。
我没有想过,能替黄先生出书,他的书稿抢的人多,我挤不进去,尤其是有了**次不成功的采访,心里留下了没法与他对话的阴影。后来才慢慢知道,他对谁都这样。黄永玉先生说他像个打坐的老僧。有年夏天,特别热,黄裳先生的笔仗也升温,我那时候也时常写一点报屁股文章,喜欢议论几句,自然也顺手点评了两句黄先生的笔仗。对自己喜欢的老先生,我当然不会放肆,但评论多少会有些立场。一天下午,我骑车到中山公园附近,接到呼机,回电号码是衡山宾馆总机。我想是王元化先生有什么急事找我,赶紧找路边的投币电话回电。王先生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不好,有些事情你们太年轻,里面很复杂,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写。我当时很惊诧,我说,这种小文章你也看啊。王先生说,你写出来还不让别人看啊。王先生越说越激动,我斜靠在自行车坐垫上,每过三分钟提示音响,就往里再投一块钱,到*后,硬币用完了。我说,王先生,我今天钱打完了,明天专门来听你讲。
第二天下午三点一过就去了衡山宾馆。王先生问我,你说说今天写文章谁写得*好。我说,你写得好。王先生说,你这不是瞎说吗。我说,其实谁谁写得蛮漂亮的。王先生说,你就看表面,字句用得华丽,有两个字你不认识,你就觉得他写得好了;文章写得好的当然是黄裳了,他用的都是平常的字句,但你就是写不出来他这个味道。我说,王先生你别误会,我也很喜欢黄先生的,他的书我都买的。王先生说,你买你又不看,有什么用。
无论在衡山宾馆,还是后来在庆余别墅,王先生那里总是高朋满座,总是不断有人来看他。2006年夏天刚过,王先生提出要出门去看比他大一岁的黄裳先生。黄先生说,他来庆余。王先生说,不行,应该是小的去看大的。后来看到《东方早报》登出两位老友坐在窗台下的沙发上的照片,只觉得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现在想来,哪里是拍得好,分明是老友相逢的由衷快意,充满在两位老兄弟的眉宇间。
也是2006年,陆灏问我,黄先生有一部从来没出过的书稿在他手里,上海书店要不要出。于是就有了海上文库的**本书《插图的故事》。这部稿子已经在黄先生的书柜里压了五十来年。当年已经排出了清样,黄先生变成了右派,校样就搁下来了。五十年后,一字未改,距《黄裳文集》正好十年,上海书店又出黄裳先生新书了。没想到,这一出,不仅拉出了海上文库后来的庞大阵容,引领了出版界的小开本风潮,又使我们有机会陆续推出了黄先生的《门外谈红》《纸上蹁跹》和译作《猎人日记》。今年刚刚出版的《纸上蹁跹》收录黄先生以写意笔法写就的京剧故事十余篇,此书1985年译成英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名Tales from Beijing Opera 。2006年,美国Better Link Press重版此书。此次,黄裳先生将此书稿重新整理,定名《纸上蹁跹》,并提议收入老友高马得先生的水墨画彩图48幅。与《纸上蹁跹》同时推出的《猎人日记》,是黄先生50年代翻译的,1954年平明出版社初版,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版。这次黄先生交给我们重出,特在书前加了一段"为友人题初版《猎人日记》"作为代序:"此书原有耿济之旧译,连载于《小说月报》中,后单行出版。上世纪50年代初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丰子恺译本,号称据俄文原著译出。平明出版社邀余重译此书,所据为加奈特夫人英译本也。丰译改题'笔记',余则仍耿译旧题'日记'。时颇从事译事,有旧俄长篇小说两种及此书,而以此本为*惬意。友人见者亦多喜之。此册尚是初版,陆灏兄得之,颇干净,如新书。嘱题数语卷耑。辛卯四月廿七日黄裳记"。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老人拿到样书后就给陆灏写信:"得见《猎人日记》新版,极高兴。此本出版之速、印刷之美,大出意料。除作者像稍淡外,印制之美,皆未前见……"能给一位爱书人、藏书家出一本令他满意的书,这也是一个编辑*大的满足了。
还是2006年,子善老师以"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的名义,召集了一群"老头儿开会",黄宗江、谢蔚明、邵燕祥、郑重、王充闾都来了。这次开会的文章收齐后,2008年以《爱黄裳》为书名,仍由上海书店出版。"爱黄裳",是书中傅月庵的文章题目。傅月庵今年8月来上海,参加完上海书店与海豚出版社的"两海文库"座谈会后,就跑去看黄裳先生。他昨晚听说黄裳先生去世的消息,立刻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
世缘流转,先生去矣。文人雅道,此日见颓。广陵散绝难闻,妆台榆下多悲。曾过我手,曾经我眼,俱往矣,先生,请安息吧。
爱书人都爱黄裳。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王为松,196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辽宁海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EMBA,上海人。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4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转任现职,第三届上海文化新人,著有《文字的诱引》,编有《傅斯年印象》等。
顾绣笔记 本书特色 《顾绣笔记》(作者杨鑫基、唐西林、苏颐忠)对顾绣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其开创、形成流派、历代有代表性的传人和作品、它的艺术风格和技...
夜宿湾园 本书特色 雍容华美,和畅典雅,汇多种风格流派,采万千诗歌精品,“雍和诗歌典藏”第二辑隆重面世。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坤投资集团共同决定,以“雍和”命名,旨在...
垅上歌行 本书特色 王巨才的《垅上歌行》,如同生养他的黄土高原一样,即便沟壑纵横,纵使黄沙扑面,仍令人感受到难以忘怀的苍茫和浑厚。王巨才的笔触,致力承继白居易、...
《医务工作者健康锦囊》内容简介:医务工作者常年在医院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又经常接触患者群体,同时由于工作性质存在无法规
郁达夫散文集 内容简介 微寒刺骨的初冬晚上,若在清冷同中世似的故乡小市镇中,吃了晚饭,于未敲二更之先,便与家中的老幼上了楼,将你的身体躺入温暖的被里,呆呆的隔着...
末那皈依(海上风丛书) 本书特色 “末那皈依”是指一种精神觉悟,是指在更高的峰巅,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红尘。应该说《末那皈依》这本书是本世纪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集》内容简介:书中既有《山中一个夏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吊玮
1991-2014-骑手和豆浆 臧棣集 本书特色 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广义而言,包括所谓当代文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汉语诗歌在传...
《心为身役(2018年版)》内容简介:本书为“苏珊·桑塔格全集”一种,桑塔格日记第二卷。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
巴金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作品选力图把巴金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选取一二,着眼于巴金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从热情奔放到悲哀沉郁的创作风格的变化,从英雄到凡人角色的转...
海外庐诗 本书特色 《海外庐诗(繁体竖排版)》是20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之一。海外庐诗 目录 二十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总序二十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编辑凡例前言海...
★《半泽直树》编剧、直木奖得主、日本百万级畅销作家池井户润又一杰作!★人气远超东野圭吾、日本书店店员最爱作家!★毕业、求职、升迁、离职……写尽上班族的喜怒哀愁!...
波普拉夫斯基(1903-1935),被稱為俄羅斯僑民詩歌的第一人。巴黎俄僑知識分子的領袖梅列日科夫斯基對他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評價︰“
爱眉小札 本书特色 徐志摩是多情的诗人,他与陆小曼相爱后,给她写了许多书信和日记。这些情意缠绵的文字,抒发了徐志摩作为诗人浪漫而热烈的爱情,它是现代散文史上*纯...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内容简介 骆晓会以“忧伤情调”评秋白游记:“……在那‘光明照遍了大千世界’,‘遍地的红花染着战血’的列宁的故乡,深情地写下了真切感人的《饿乡纪...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内容简介:朱永新、王宁、康震、周益民推荐给孩子的靠谱趣味汉字书,帮孩子轻松搞定大语
痛与痒 本书特色 此书所收篇章,多为作者对于以往人和事的回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珍贵的史料价值,然而文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其价值的核心是对历史的反省,对历...
不尽之思-资中筠自选集 本书特色 **, 这是资先生**次具有总结性的全面性的作品的结集出版;第二, 这是资先生**次全面回忆自己八十年来所遇到的师友等,由人反...
好吗好的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你想要的生活 大冰作品 本书特色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善意能消戾,善意能得缘,善意能带业往生,善意能回头...
内有黄永玉木刻:《边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