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三位一体》侧重于从上帝三位一体本身的角度,来考察神与人的关系。它被认为是理论水平*深的一部著作,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巅峰,也可以说是整个教父哲学的理论巅峰。按照我们今天的学科分类,《论三位一体》既可以说是神学的,也可以说是哲学的、心理学的。全书共15卷,在前7卷里,奥古斯丁主要讨论了神学的问题。后8卷主要是关于“人是三位一体的形象”的心智结构的讨论,无论是在西方神学史上,还是在哲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三位一体》侧重于从上帝三位一体本身的角度,来考察神与人的关系。它被认为是理论水平深的一部著作,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巅峰,也可以说是整个教父哲学的理论巅峰。按照我们今天的学科分类,《论三位一体》既可以说是神学的,也可以说是哲学的、心理学的。全书共15卷,在前7卷里,奥古斯丁主要讨论了神学的问题。后8卷主要是关于“人是三位一体的形象”的心智结构的讨论,无论是在西方神学,还是在哲学,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论三位一体》:
20.不过,有一些人却认为,他们可以凭着一己的力量,本性的能力,使自己得到净化,从而可以冥观上帝,攀近上帝——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们受骄傲沾染有多深。没有邪恶是更激烈地遭到上帝律法的反对的了,没有邪恶能给予那一切精灵中*骄傲者更大的控制权了;他就是恶魔[撒旦],他引诱我们通往深渊,阻挡我们通往高处,除非我们避开他隐藏的埋伏,另觅他途;或他以“堕落之民”——那为通往应许之城的路途而发生争执的亚玛力人(山17:8)-为手段,对我们发出的公开的攻击,被主的十字架所制伏,这十字架早已为摩西伸展的双臂所预示。他们肯定自己能“自力更生地”获得净化的理由,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能够让他们敏锐的理智目光,超乎一切受造之物之上,而得见不变真理的光辉,哪怕只是极为微渺地得见;他们嘲笑那许多的基督徒,后者做不到这一点,而只能“因信得生”(罗1:17)。但一个人如此骄傲,耻于爬上木头,又有什么好,隔着大海遥望故国,又有什么好?而一个谦卑的人,如果不能从这么远处望见故土,就爬上前者所鄙视的木头,划向故国,又有什么坏处呢。
21.这些人也责备我们不该相信肉身复活,指望我们相信他们;好像他们藉着受造之物理解崇高而不变的上帝实体(罗1:20)的能力,给了他们权力,让我们在关于无常之物的变迁,或关于时代脉络的事上向他们请教。既然他们能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确实的证据向我们显示,尘世万物都是按照永恒的相才有的,那么,他们是否能够亲见这些相?并从这些相而得知有多少种动物,每种动物的根为何,生长的速度怎样,它们受孕、生产、年限、死亡的循环为何,如何趋利避害?他们知道这些事,并不是藉着那不改变的智慧[指圣言基督],而是藉着空间和时间的实际历史,或是相信别人的发现和记录。这样,如下就是不足为奇的了:他们断不能探索在我们有生之前的世代之延续[指天堂],也不能找到如江河将人携往低处的外在过程的转折点[指死亡],以及由此回到人人有份的终点[指末日审判]。这些事甚至不是历史家们能够记叙的,因为它们远在将来,还没有人经历过、描述过。那些比别人更能理解永恒之相的哲学家,也不能凝思这些事。否则他们就不会尽力探讨历史学家的领域即过去之事,而会预知将来之事了。
22.他们称凡能预知将来之事的人为卜士,我们则称之为先知。尽管先知一名,在他们的著作里并非完全陌生。但在如何预言未来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将来的事,有的可以凭着以往的经验作推测性的预言,如医生在行医中反复观察到某一病相,以后见到时便可知道病人所患何病;农夫和海员也能作出预言,倘若他们所预告之事以后真的发生了,他们就被视为有神力。将来的事,有的是其发生已露出苗头,被目光敏锐的人老早就看了出来,并马上预告了其发生。当空中掌权者作预言时,就被看为有神力,但其实只不过像站在山顶的人看见远处有人来,就告诉站在平地的人有人来了。也有的是上帝藉着他的圣言和他的智慧(在那里过去和将来都是现在,仿佛是静止的),向天使显明,然后由天使预告给某些人,再由这些人传给别人。也有的是某些人的心灵被圣灵提到宇宙至高之处,以致他们不是藉着天使,而是自己得见将来之事的原因。空中掌权者也听见这些事,不管是藉着天使还是藉着人的宣告,不过他们所听见的,只是掌管万物的主认为合适的。也有许多事,是由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人凭着一种直觉和内心的冲动预告的,比如该亚法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因他是大祭司,就说了预言”(约11:51)。
……
奥古斯丁(354-430),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重要的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等
周伟驰,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致力于基督教研究,发表过两部个人专著,翻译过多部基督教名著;在基督教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多种刊物发表过很多篇论文。主要译著有:《论原罪与恩典》,《宗教哲学》,《奥古斯丁》等。
中国哲学史-(四) 本书特色 哲学史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认识的发展进程,看到各个哲学派别的斗争和转化,学到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汲取精神营...
陈国符先生和《道藏源流考》──为《上海道教》创刊15周年而作《上海道教》自1988年创刊,迄今不觉过去15个年头。15年间,中国道
教制教典与教学 本书特色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虛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
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 内容简介《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不朽作品。在古希腊雅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就曾作为教科书,两千多年来为人类文明...
《印度教概论》,本书讲述:印度教的研究自18世纪以来在国际上颇为兴盛,与其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地位相符。从马克斯?缪勒
易学漫步 内容简介 简介《易经》这部书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简明。五千年间,易学思想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学。《周易》经传符号单纯(...
《古今典籍聚散考》内容简介: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
论典与教学-略释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妙灵法师对《俱舍论》作的注释,内容分为:分别随眠品第五、分别贤圣品第六、分别智品第七和分别定品第八及破执...
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的一种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这就是它重视人生哲学的探讨,视哲学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本书以中国...
サンスクリット語などインドの言葉が原語であった仏典は、中国の文字や言葉に翻訳されて伝わることにより、東アジアの文化的基層
《敬虔生活原理》包含了1559年最终版《基督教要义》的基本框架和要素,对使徒信经、十诫和主祷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它不仅能够帮
晏子春秋-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本书特色 晏婴编著的《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齐国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张的古代文学名著。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文共分为八章,皆以道教发展史为中心。因欲说明道教学术之本原,故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并不分家之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版46.00) 内容简介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
净土与禅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
《金刚经心释》是著名佛学研究者觉云居士有关《金刚经》的研究著作。作者对《金刚经》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讲解,并阐发了自己的心得
本书辑录《饮冰室合集》未收之梁启超佚文,体例依从《饮冰室合集》,分为两编:散篇文章入“文集集外文”,有单行本者入“专集集
房龙书系:房龙地理-人类的家园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房龙的经典著作之一,打破了传统地理书罗列数据的写作方式,用生动感性的文学语言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会贯通。他讲述...
儒道释疏观 本书特色 作者以古文写作的形式,梳理出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隐藏脉络。以大量的文献材料为支撑,让人读来过瘾。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国学大餐。儒道释疏观 内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