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篇名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书、贾植芳、许杰、柯灵……以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信笺注而兼写人,如《汪曾祺的信底温情》《戴厚英书简》;二是写人为主,如《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够朋友的陆文夫》.无论写文坛交游,还是写书信往还,皆多有传神之笔.
"来到香港,文字成了我谋生的工具.编辑之余,应朋友之邀,写点小文章,居然成了作家.这个"作家"与我自小认定的作家相去甚远.因没别的可以自炫,既然帽子抛了过来,也就戴了,反正有益无害.
"若要我诚心地说,我只是个热心的读者,诚恳的文学欣赏者,一个文学边沿的过客."(古剑)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这是两岸三地“文学使者”古剑的文学交游录。从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书、贾植芳、许杰、柯灵……以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信笺注而兼写人,如《汪曾祺的信底温情》《戴厚英书简》;二是写人为主,如《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够朋友的陆文夫》。无论写文坛交游,还是写书信往还,皆多有传神之笔。其中大量信件为首次披露,包含着大量鲜为人知的文坛细节。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三好集 本书特色 《三好集》是知名传媒人王辉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八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六十余篇,共分为三辑。**辑"苹果香",主要写作者在青少年时期的...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又名《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 切尔诺贝利核
董桥小品:卷二 本书特色1989年,作家柳苏(罗孚)在读书上发表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使大陆读者了解了董桥其人其文。此后,董桥的文章风行大陆,拥有了无数忠实的...
《天机十二宫1:诡局》内容简介:沈爻怀着不为人知的目的经营上爻堂——为人破案——盛名在外,引来为查明好友之死的陈十六。沈爻性
胡适与《红楼梦》 本书特色 本书以胡适考证《红楼梦》为主线,叙述了胡适推倒旧红学、创立新红学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胡适与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讲述了胡适对《红楼梦...
蒙田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蒙田的作品精选,其中包含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和论述,如名篇《论悲伤》《论闲逸...
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宋词三百首图解详析》在参考前人成果、估计宋词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等要素的基础上选编而成,图文互助的排版...
《锂离子电池材料解析》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正极材料(氧化钴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磷酸亚铁锂,三
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向大人张兆和许约,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沈从文生前末公开发...
晏殊词新释辑评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全部《珠玉词》,逐首进行讲解、注释、辑录历代评论,并附录相关论文,论著名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面、翔实的研究资料,方便人们更好...
我的罗陀斯-上海七十年代 内容简介 《我的罗陀斯(上海七十年代)》作者吴亮站在新世纪,向已经逝去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投去远远一瞥,以当年自己的“地下阅读”...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读他...
读者文摘精华文丛:感悟卷:生命的恩赐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出发,每本书精选了近100个具有感染力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汇集了生活中...
相思的滋味 本书特色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
《如何有效开展青年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内容简介:青年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研
一个人的车站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朱秀海散文精品七篇,记录了作者军旅生涯中难忘的事件:有奔赴前线的迷惘与怅然,也有在边境过春节的热闹欢腾;有激烈残酷的战争,也有沙...
夜之细声 本书特色 在作者的序言里,作者就这样说:“夜之细声,自然是翻书的声音,是有关阅读的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很美,温柔的夜色,会心的阅读,意绪安详,有宗教气息...
(精)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全彩图文,装帧精美,印质上佳★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
中国散文档案-洁尘散文 流年 内容简介 《流年》文笔清新自然,是作者多年散文作品的集结,按年顺次排列,这样的结构本身就给我们时光流动的感觉,作者巧妙地为这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