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篇名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书、贾植芳、许杰、柯灵……以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信笺注而兼写人,如《汪曾祺的信底温情》《戴厚英书简》;二是写人为主,如《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够朋友的陆文夫》.无论写文坛交游,还是写书信往还,皆多有传神之笔.
"来到香港,文字成了我谋生的工具.编辑之余,应朋友之邀,写点小文章,居然成了作家.这个"作家"与我自小认定的作家相去甚远.因没别的可以自炫,既然帽子抛了过来,也就戴了,反正有益无害.
"若要我诚心地说,我只是个热心的读者,诚恳的文学欣赏者,一个文学边沿的过客."(古剑)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这是两岸三地“文学使者”古剑的文学交游录。从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书、贾植芳、许杰、柯灵……以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信笺注而兼写人,如《汪曾祺的信底温情》《戴厚英书简》;二是写人为主,如《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够朋友的陆文夫》。无论写文坛交游,还是写书信往还,皆多有传神之笔。其中大量信件为首次披露,包含着大量鲜为人知的文坛细节。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一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
…………
信六
古剑兄:
前函奉悉.你想办作家书画展,热心可佩.但我劝你不要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一、你估计能征集到多少件字画?水平如何?二、用什么名义办这次展览?总得有什么机构出面,用"古剑"个人名义恐怕不行.有什么机构愿承担此事?三、卖字画,得事先约好买主,你能找到有钱而好风雅的大老板么?四、很难标价,订(定)高了,没能(有)买家,订(定)低了失了作家的身份.五、得垫出一笔钱.内地作家倘寄字画,一般不会裱好,如在香港裱,相当贵.场租、服务员,也都得付钱,你能垫得起么?我很怕你会为此事搞得焦头烂额.
当然,你如下决心办,我会支持你,择较好的字画寄来.
我近况尚可.三星期前得了一次急性胆囊炎,现已无症状,唯体力尚未恢复耳.偶尔写一点散文和短小说,无足观.痖弦约稿,俟有稍可读者,当寄去.
即候文安!
汪曾祺5月14日(1990)
麻烦他的事还有.展览不能做了,但心念未断.1992年冬,南华早报收购华侨日报后,新老总要我去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我取名"文廊",想请字好的名作家写刊头,每期换一个,不但是展现名家的才艺,还有新鲜感.又去麻烦他了,他不嫌烦,写来了,还细加交代.后来因收到的字,水平参差不齐,*后谁的也没用.让他们白忙了.
信七
古剑兄:
信悉.
我的字画没有卖过钱(以后是否卖钱,再说),从未定过润格.香港作家如愿要我的字画,可通过你来索取,但要你认为索字画者不俗.
《文廊》字写好.可以不用署名,我怕万一要署名,乃署了一个.不用,即可裁去.你要我介绍名作家写刊头,我简直想不出.端木蕻良字写得不错.李準字是"唬人"的,但还可以.邵燕祥字颇清秀.上海的王小鹰能画画,字不知写得如何.贾平凹字尚可.贵州的何士光的字似还像字.王蒙的字不像个字,但请他写,他会欣然命笔.我觉得此事颇难.一是作家字写得好的很少.二是作家中谁知道刘名是何许人也?凭刘名之名,想约内地作家为之题刊头,恐难.欲通过你约,亦难,因为你认识的内地作家能写字者亦不甚多.我看只有一法,高稿酬.重赏之下,或有勇夫.此事你可商之沙叶新,问他有办法没有.
即候著安!
曾祺顿首11月5日(1992)五
在十多年间,我两次去北京探访过他.大约是1991年10月,随香港作家访问团访问北京、西安等五城市.正好那时报社老板送了瓶很好的XO,我知道他喜欢喝酒,送他*合适,就带到北京上蒲黄榆去送给他.他却说"受之有愧"(*近汪朝告诉我那瓶酒还在,我知道了很伤感).
六年后再见面,他已失去访港时的神采奕奕.我起身告别时,他却说:"稍等,我给你画张画."因赶着归队,我脱口而出:"你已送过我了."转身就走.他没说什么,送我下楼,到大马路上招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望着他挥动的手,我才觉得很对不起他的美意.
1992年岁暮,他寄来一幅白描水仙图.水仙画得很见功力,以焦墨线条勾勒,生气勃发,不下于名家手笔.1993年他儿媳来港,又托她带两本新著和一幅字.字写的是令他感慨的一首七绝,也是他的心境:
近事模糊远事真
双眸犹幸未全昏
衰年变法谈何易
唱罢莲花又一春
旧作一首,写奉古剑一笑.
一九九三年十月汪曾祺
无论是字是画,从线条的流畅有力看来,他身体尚健.
1995年应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作协之邀,又有机会赴京,行程排得很紧,"官式"的活动一场又一场,我还能捺住性子守纪律.有天下午会后是自由活动,我已打了电话约定去看望他,却突然冒出一官太太要请客,我不管那么多,坐上出租车跑了.不知司机是故意还是路不熟,兜来兜去才找到蒲黄榆路,下车问了很多路人也不知道我要找的门牌号.
好不容易到六点多钟才上了楼,眼前见到的他,脸色暗沉,精神委顿,大出我意外,身体跟上次来所见又有变化.往日的活力不见了,说话也很少.倒是他太太在一旁说了不少,才知道她也是福建人,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到香港养病,还跟我说了几句广府话.
过了一会儿,他说:"晚饭还没有吃吧?"我想撒谎,又说不出口,正进退两难,他又说:"饺子是现成的,随意点."即起身下厨,还做了干丝并炒了碟云南的干巴菌,拿出一瓶女儿红.终于尝到他的厨艺.那时他肝已不好,正服着上海某研究所用蚂蚁制成的药,所以汪太太不让他多喝.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散文集,还拿出两篇小说新稿让我带走.
信八
古剑兄:
前函敬悉,寄来1880元稿费已收到.你交给舒非的稿费,舒非来信云亦收到.事忙,迟复为歉.
我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精神不如以前,腿脚也不够灵便.现在去开会、赴宴,上下楼梯总会有人来扶我,其实我尚未龙钟如此!
这两年我写散文较多,据有人统计,去年我出版散文达十九万字.去年第四季度忽然连续写了十一个短篇.七十四岁的人还能不断地写,大概还能再活几年.
有合适的稿子,当奉寄.
即候著安!
汪曾祺6月2日(1994)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
恋上冰淇淋 本书特色 美国女孩丽娜到托斯卡纳度暑假,但她完全没有心情享受意大利著名的阳光和童话般的风景。她来这里,只是因为妈妈临终的愿望——认识她的父亲。可是,...
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 本书特色 《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是梁晓明三十多年来诗歌写作与思考的一个总结,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品《开篇》《告...
回望汪曾祺-汪曾祺论沈从文 本书特色 “回望汪曾祺”这套丛书,就是回应王干先生并向汪曾祺致敬的一套关于汪曾祺著作和评价的文丛。先期出版五种:《夜读汪曾祺》《人间...
《生活,是很好玩的》内容简介:本书是备受推崇的“生活家”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生活家,就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有趣之人。汪曾
人与永恒 本书特色 事情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这本《人与永恒》,是著者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而那些随感,写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想要发表的,不料出版以后,成了著者*受...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本书特色 潘汉年是中共老一代的情报特工专家,曾担任中共中央特科,社会部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人。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情报生涯中,他曾...
《论摄影(2018年版)》内容简介:苏珊·桑塔格与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是美国声名卓著
流浪人的夜歌-戴望舒经典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系“世纪经典文丛”之一,辑录戴望舒的经典作品,包括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望舒诗稿》,四首集...
世纪文学.60家:茅盾精选集【精】 本书特色 《世纪文学60家?茅盾精选集》编辑推荐:茅盾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王卢佩不跳舞》内容简介:王卢佩不想跳舞,可偏偏这学期的体育课必修是一种名叫方块舞的“尴尬”舞蹈。一边是全科拿A的学期目标,
见闻札记 本书特色 《见闻札记》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在三度赴欧,并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17年后,将其于这期间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所...
披沙拣金说唐诗 本书特色 《披沙拣金说唐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回眸千载入木三分思想开放个性好读披沙拣金说唐诗 内容简介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精品...
萧乾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 本书特色刘波显然是鲁迅的爱好者和崇拜者,这从《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凡是与鲁迅有关的一切刘波都尽力搜...
永远的小春日和之人生无悔 本书特色 “于我而言,她是*棒的女朋友”,把英子女士当成*棒女朋友的津端先生走了。 “修一走了之后...
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本书特色 李响,米卢的红粉知己与知心爱人,中国著名体育女记者,她向我们真情袒露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米卢,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他的辛酸、...
速写与随笔 本书特色 茅盾编著的《速写与随笔》是老开明原版名家散文系列之一,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期老开明版的原版重印,系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生前自选...
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满城风雨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满城风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宇文所安的*新力作,是其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
我的人生笔记:一个人怎样生活无需要问为什么/方方著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著名女作家对其先祖和家庭的逸事的描述,*深刻地折射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时代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