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也算收藏、姜师傅 (上) 、姜师傅 (下) 、一番道理、捡漏 (上) 、捡漏 (下) 、吃药、美玉、珠子的故事、许明农、补丁与竹篮等。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荆歌著的《岁月的花朵》是“自说自画丛书”中的一本,是专业作家荆歌业余爱好——与古玩打交道的心得与体会之趣味书。作者从入门说起,说到循循善诱的善良的老派收藏家姜师傅,说到捡漏——“吃仙丹”的飘然得意和被骗——“吃药”的懊恼神伤,说到具有文气的古朴优雅的印香炉、雕有古文字的沉香木琴扫、云雷纹的宋炉、紫檀寸佛、高仿品、精美玉器、天珠、许明农黑陶、小巧的古竹篮、芸香炉等等,不仅有各色藏品的真知灼见,而且在奇闻轶事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为一个个藏品注入生机与活力,趣味横生,尤其是偏好“文气”的特点是文人收藏的一大特色,而重情不重利的文人气质又将文人收藏与一般的商业收藏区别开来,这也是本书与一般收藏书籍更具文化气息的特色所在。同时本书配有数十幅精美插图,带给读者多重审美享受。
《岁月的花朵》:也许毕飞宇说得还有点儿道理,我似乎从小就有着收藏的癖好。当然,那个时代,我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收藏古物对人们来说,非但不可成为一种有益的爱好,反而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那时候的口号是“打倒封资修”,是要“破四旧”。几千年来,老祖宗创造和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和文物,都在砸烂之列。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在文明世界看来,是完全不可思议的。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具体而微,是*为宝贝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类的共识。由此可见,文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神圣和重要。但是,居然,一个国家,会把自己光辉灿烂的过去,把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珍贵文物,主动而肆意地毁坏,那是多么可怕的噩梦啊!所以说我小时候,只有收藏一些邮票的可能。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当然不是“四旧”。那时候好像不时兴集新票的。所有的邮票,都是从实寄封上剪下来的。剪下来之后,泡在水里,让邮票和信封纸分离,然后,反贴在玻璃上。等它干了,就会自动掉下来。一张张夹在书里,内心是很有富足感的。另外还收藏糖纸和烟标。收集烟标很有意思,那时候,周围抽烟的人。我都讨好他们,跟他们约好了,烟抽完了,就把烟壳给我。一直盼望着他们将20支烟一口就抽掉呀!有时候,被我逼得急了,他们只能把烟倒出来,包在纸包里,然后把烟盒给我。其实这种收藏,今天想来,根本不是收藏,只是一种很原始的占有欲吧。当然,收藏这种行为,说到底,许多时候确实也真的是占有欲使然。拥有的东西,不想失去。没有的,则想方设法要弄到。而且没有止境,没有满足的时候。后来,又收藏旅游门票。凡是到什么地方玩,那个门票是一定要带回家的。甚至在买门票的时候,就有一种喜悦。好像游览一个地方,买一张那里的门票,本身就是一种玩乐,一种享受。以至于,有时候,在某些个免费的地方,不需要买门票,没有门票,反倒会觉得有一点儿失落。人有时候真的是会犯贱啊!说起这个,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事。听说某人专门收集各种筷架。因此赴饭局就有了格外的热情。每到一个饭局上,眼睛首先盯住的,就是架筷子的那个东西。如果东西可爱、别致,那么这顿饭就吃得特别开心。席散的时候,顺走一个筷架,一服务员通常也不会注意到。如果你把一只碗偷偷拿走了,目标就有点大。发展到后来,似乎参加饭局,不是为了享受美食,不是为了会友聊天,目的只有一个,只为那一个精美别致的筷架。一到餐厅,刚一坐下,就把此物取了,装进口袋,饭也不吃,就赶赴下一个饭局了。在正式收藏古董文玩之前,我还收集过一阵子筷套。筷套虽然也是筷架一类的东西,甚至还不如筷架,因为筷架至少有各种不同的材质,陶瓷的、木头的、金属的、镀金的,还有玻璃的、水晶的,等等。工艺也是五花八门。而筷套呢,再讲究的也就是彩印。但是,我收的许多筷套,却是有点儿文化含量的。因为自己写小说的缘故,就经常和一些作家同行吃饭。许多作家,不管是很有名的,还是稍有名的,或是无名的,都让他们在筷套上签个名。然后我写上日期。后来我还听从了叶兆言的建议,把筷套拆开,让纸的面积更大,除了签名,还让服务员把这顿饭的主要菜单抄写在上面。这样确实是有点意思。但是,这也有个问题。一来,人家餐厅服务员很忙,要来为你做这个事,总是不太情愿。确实也抽不出空。这样的话,这顿饭吃得也就不太安稳了。似乎老有一件事没有做。一直翘首等服务员来,等她有空,再三请求她把菜单抄写下来。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也是给别人添堵。一起进餐的人,都觉得不太安生,你不吃菜喝酒,老惦记着这么个破事,这是哪儿跟哪儿呀!而被要求签名的人,也有些嫌烦。黄蓓佳虽然每次也都接过笔签名,但每次都嗔怪道:“荆歌你烦不烦呀!”于是后来这项可笑的收藏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偃旗息鼓了。现在这批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我似乎也早已忘记了。以后找到了就把它们捐给现代文学馆吧。可以让以后的人通过这些了解一下,当年的那些作家们,经常是谁谁谁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又吃了些什么。不过还真别说没有一点儿意义,若从文学史的角度讲,倒还是有点意义的。……
《生煎日本民主史》内容简介: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
小窗幽记-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小窗幽记》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
人物小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王元化先生旧作二十篇,其中有六篇为同类文章合成的小集,此外十四篇均为短文。人物小记 目录 小引谈《论语》小集谈鲁迅小集...
《特斯拉自传》内容简介:1931年,特斯拉75岁生日时,共收到八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来信。1943年,特斯拉的葬礼上,有三位诺贝尓
潘石屹Vs任志强微博二人转 本书特色 怎样才能写好微博并成功转化危机?如何将微博打造成*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微博可以影响一切吗?地产大亨潘石屹讲述微博之道,析...
《因为有黑暗,所以有光明》内容简介:“每天读点好英文”系列升级版是专为有提高英文水平需要和兴趣的年轻朋友们量身打造的一套“
当今中欧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奥地利的“文学良心”电影《钢琴教师》原著作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超越语言边界的激进实验作品---------------------...
拟谏官文化-牛撇捺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从政治、思想和社会民生三个方面来体现作者关注现实、反思历史,思想深刻、大胆率真和富于理性的杂文创作风格。拟谏官文化-牛撇...
品品文人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收集了古今中外一些文人大家于写作之外的轶闻趣事,编撰的目的,即在于将这点点滴滴的凡情琐事,作为窥视和探录文人创作成就的窗口、路径,以...
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雅舍小品 本书特色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作者抗战期间避居重庆时所著,因其居所名为“雅舍”而得名。书中内容均为专栏式的散文随笔,内容贴近生活,又能发别人不能发...
《内外兼修》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将分享自己在做程序员路上的一些经验。分为“程序篇”和“人生篇”两部分。在“程序篇”,作者会介
容斋随笔-图文版 本书特色 《容斋随笔》由宋代学者洪迈穷40余年之功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衰、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自问世...
遍地风流 阿城文集之二 本书特色 《阿城文集》是阿城先生多年以来各类文章首次集结出版,收录的文章为阿城先生亲自选定,其中许多篇目为阿城先生独家提供,从未见于国内...
大路条条-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周恩来飞往万隆-迈步在1955 本书特色 1955年4月的亚非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次独立地迈步登上国际舞台。在“克什米尔公主号”总理座机爆炸之后,仍毅然率团出...
好诗不厌百回读 本书特色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
全宋文(第四十二册)精装版 本书特色 1985年夏天始有《全宋文》的编纂计划,“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1988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50册,由于...
摄手记 本书特色 王寅,生于上海。诗人、作家、记者。著有《王寅诗选》、随笔集《刺破梦境》、艺术家访谈录《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芬奇...
勃洛克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勃洛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18岁时开始诗歌创作,1904年出版的《美妇人诗集》是他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