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緣社會,我們不是束手無策。」
22位台灣學者專家聯名推薦
讓我們借鏡日本經驗,共同審思形塑社會的未來樣貌
「不是打造出只讓一百萬人來訪一次的島嶼,而是規畫出能讓一萬人造訪一百次的島嶼。」
──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得主
──日本社區設計界第一人「山崎亮」
──12年間的軌跡+16個最具代表性的社區設計案+近200張珍貴影像圖表
──帶你看見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能發揮的巨大力量
「幾年前花了xxx億稅收建造的xxx,開幕時大張旗鼓,現在卻又成為了另一座『蚊子館』……」
沒有人使用,不論花再多錢,設備、動線、地點再好的空間都是枉然。
小型店家規畫、大型場館的興建、都市更新、老舊街區再生、區域活性化……
不論大小、人數多寡,各種空間、場域的設計,都該從「人」出發。
「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概念,
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
透過舉行工作坊、研討會、實地參訪等方式,
將參與式設計導入各類型空間、社區的規畫營造,
讓空間使用者進入設計過程、培養在地社群,並整合跨領域人才、建立公私部門間的溝通管道……
以各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
使人際關係更趨緊密,
讓各種「空間」能達到最有效且最長久的利用,發揮最大的價值。
1999年至今,範圍遍及日本全國,
從都市街區、高級住宅到人口外移的偏鄉、島嶼;
再到社區公園、大型森林公園、兒童遊樂場,
以及醫院、百貨公司,甚至水壩、木材加工廠,
還有抽象的「祭典」、「地震避難程序規畫」、「小學生的課後時間」……
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及詳實記錄,
值得建築、都市計畫、社區營造、空間景觀設計、街區再生等相關領域人士、學生,
以及每個追求理想社會的我們參考借鏡。
名人推薦
二十二位台灣各界學者專家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志弘(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李丁讚(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李取中(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總編輯)
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夏鑄九(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東升(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許毓仁(TEDxTaipei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可強(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劉克襄(作家)
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龔書章(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
在書中看到的是山崎亮先生十多年來歲月經驗與專業智慧的結晶,具體提供想要或正在從事社區設計的人士,豐富多元的案例與精闢詳細的敘述。但就如同文本最後所言:不可忽視的社群龐大力量與行政職員缺乏行政參與之衝突,也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頓和轉機。──王耀東(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究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甚麼?而何者又能凌駕於物質、金錢等可見的價值之上,帶給我們更美好的生活呢?本書以平實有趣的文字,描述各種充滿溫暖人心的社會實踐案例,許多是我們立刻可以起而效尤的故事。從事社區總體營造,需要有不輕易放棄的纏人功夫、體貼又誠懇的說服能力,讓讀者了解硬體建設尚需要社區人們的熱情參與,因應民眾的需求而生,進而讓它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林宜珍(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
這是一本透過日本經驗學習社區設計與社會設計的精彩作品,選擇的案例非常有故事性,涵蓋的主題多樣豐富。對於讀者來說是友善閱讀的,整體的寫作風格和編排方式就是展現出社會設計的精神,值得大力推薦。──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社區設計》文筆平易近人,生動的故事背後有山崎亮對社會如何運作深刻地領悟。「設計」就是解決真實確切的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十六個案例直指「社區設計」是透過社群網絡串連、合縱連橫、存異求群地解決社區中各種課題,取代了專業分門分科、將社區去異求同的老路子,活靈活現勾勒了社區、環境、景觀、建築如何再現社群及其Networking。這本書為台灣過去已累積多年經驗之「社區總體營造」提供了進階、躍昇的柴火,值得跨界閱讀咀嚼!──連振佑(中原大學景觀系專任助理教授)
什麼是「設計」?作者山崎亮相信最重要的是「透過設計的力量凝聚社群」,尤其在這逐漸無緣的社會中。這一點說得簡潔,實踐起來卻不容易,需要認識思考的持續檢討,更要「慢慢磨」的社群經營。很高興有這一本書,集結了精彩有趣的實踐案例,經驗中有青年專業團隊的誠懇反省,讓我們看見「設計」的關鍵不在於風格姿態,而是締結關係的社會關懷,去締結人、城鄉、生態系統之間的良善關係。──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如果你厭倦圖桌前的日以繼夜,如果你關心著空間背後的人群,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線索,接下來請您起身走進人群,因為答案必須自己找尋。──黃鼎堯(土溝農村美術館創辦人)
山崎亮的社區設計實為「社會設計」,其目的不在於空間設計本身,而是透過參與過程,將使用者轉化為積極的「社群」,讓他們著手於空間規畫、經營管理、活動設計、甚至地方產業活化、永續發展等方案。因此社區設計有引動想像、開展對話、凝聚力量、發展潛能等社會目的。山崎亮的十六個案例有如日本各類型空間矛盾的處方籤,它反映了深刻的社會課題,但也樂觀地提出「社群」做為關鍵答案。──黃麗玲(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對任何一個社會而言,談論社區營造的書永遠都不嫌多!台灣亦然。社區營造鼓勵居民參與,因著居民參與,也讓許多專業變得更不一樣。社區空間設計就是最好的例子。社區空間改造有賴空間專業者(建築師、景觀設計師等)協助,但專業者如果未能改變心態,大多數都會在社區鎩羽而歸。二十五年前我們成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時,就一再提倡參與式設計,也累積了一些經驗,可惜並未有人加以整理出版,日本的經驗反而先漂洋過來了。本書的確是專業者、社造幹部以及政策執行者最好的參考。期望它除了豐富我們的視野之外,也可激發台灣更多案例,終有一日也出版台灣的社區設計!──曾旭正(台南市副市長)
在一次創意城鄉的研討會中,有人爭辯城鄉本身不會有「創意」,只有「人」才會有創意。當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時,你的畫面是什麼?宜居城市、可愛的城市,我們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我覺得應是居民的笑容。我非常同意作者的副標題「要設計人與人而不是硬體的建設的聯結」,問題不在空間設計的尺寸,而是人與人的實體及心理距離,會創造出多少笑容?本書想傳播的理念和這些想法不謀而合,值得大家品味。──溫肇東(政大科管智財所教授)
境化,透過與環境的對話,讓人從環境中,得到生命的養分,是社區設計的境界。如何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參與的過程,增強人與環境的互動,引發認同、愛惜的情愫,如此的空間會形成一股無形的正能量,令人喜愛,也會吸引更多人的付出。這種結合有形與無形的社區設計,是提升生活品質與推動社區治理的重要方法,在作者的經驗中,見證了這個觀點。──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未來將是以使用者趨向的世代,而山崎亮看到了這個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社區設計(在台灣稱為參與式設計)。城市緊縮帶來的挑戰,如何突破藍圖式規劃思維,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納入時間面向的設計,這是最難的,而山崎亮做到了。社區營造在台灣受到政治經濟的影響,許多空間環境仍百廢待舉。各地方建設應使「行政參與」趕緊跟上「居民參與」的腳步,以「社區設計」方法重新定位地方發展。相信本書是所有企求革新的空間專業相關領域工作者期盼的解答。──劉柏宏(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從聆聽民眾心聲開始,設計者化身孩子王,從遊戲中建造人性互動公園,在田野中尋找善用公共空間的人,組織醫院園藝治療、帶領島境探訪,重建人、生活、環境、產業的社區網絡,化解水庫、高層住宅爭端,綠化市民百貨公司、再生木材加工廠。景觀建築師山崎亮分享了社區設計如何牽起人際牽繫,對抗無血緣、無地緣社會的疏離孤獨,活絡人口凋零的偏鄉、療癒網路成癮的城市,是所有關心臺灣高齡化、少子女化社會者都值得閱讀的一本書。──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學藝出版社)、《社區設計的時代》(中公新書)、《論街區...
(展开全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本部的高级主管肯尼斯·马思卡卢凭生,长相神佩美国演员罗伯特。需德福。险知十分严肃。
——引自章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专题(兵库,2001~2007年)
发达国家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能做的事情只有募集资金吗?对于出生在发达国家的我们来说,当看到在没有铺装的道路中央,由于营养失调而腹部膨张的黑人孩子流泪站着的海报时,我们会觉得那些生活在远方贫穷国家的孩子们很可怜,然后捐钱。我们是为了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孩子才捐钱的。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方案',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世界各国的孩子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可生活环境却大相径庭。让孩子们从理解相同点出发,从而引导他们考虑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也很重要吗?
——引自章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园专题(兵库,2001~2007年)
作品目录小說共分四部,第一部以徐聞音的故事為主線,鋪陳了上海社會和教會在政治風雲中的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的背景。徐聞音因著李
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本书特色 酒后出事,同席者承担多大责任?样品误当新品卖,是否构成消费欺诈?车借给朋友出了事故,责任由谁承担?是不是合同都可以采用电子签名?...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
张渊崧医案医话集 内容简介 吾六十有八,从医四十余载。有四个儿女,医术传给谁?夕阳之时不可能不考虑。然而,岐黄之术,非所有人都能学到手。一看天赋,二看悟性,三看...
苏三,陶瓷画面设计师,爱阅读、爱行走、爱观察、爱生活,她以一个纯轻态城市自然主义者的视角观察生活,感受世界。她的手绘清新自然,文字清丽简约,有着无处不在的浪漫情...
渔业装备与工程用合成纤维绳索 本书特色 石建高编的《渔业装备与工程用合成纤维绳索》详细介绍了渔业装备与工程用合成纤维绳索基础知识、聚烯烃纤维生产工艺、绳纱生产工...
《边缘计算:5G时代的商业变革与重构》内容简介:5G时代正在到来,边缘计算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关键技术之一。边缘计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一九三0年在上海出生,珍珠港事变后,被日军羁押在龙华集中营;一九四六年,他和父母返回英国。巴拉德在剑桥修读医学两年,接着做过广告拟稿员和...
近年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媒体形态和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兴媒体“攻城略地”,传统媒体亟待突破转型,“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发展...
疑难病症针药并治绝技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疑难病症共72种,根据编著者在中国、美国、意大利、科威特等国家行医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及教学实践体会,按中医四诊八纲辨证论治...
鏖战英文合同-英文合同的翻译与起草-最新增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从英文合同的翻译、起草总体原则,英文合同的阅读,封面与目录,英文合同的前言,英文合同的通用条款,英...
徐皓峰,本名徐浩峰。1973年生。高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大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导演,作家,道教研究学者,民间武...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
台大人气教授欧丽娟,网上金牌公开课“红楼梦”,“大观红楼4”即为与“正金钗卷”合璧的“次金钗卷”。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这才是阅读红楼梦的至高境界。...
精彩摘录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后,全国各机关、各团体都进行传达。有一天值勤员说:“大家到院子里去听报告!”那时王先生病了一个多月刚好,而...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卷 加工技术卷)(第2版) 内容简介 本手册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数据与方法相结合,汇集了我国多年来工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反映了国内外现代工...
甲金篆隶字典 本书特色 为了满足读者学习汉语,了解古文字演变历史的需要,本书选择常用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以及大陆规范字形、古籍和台湾繁体字字形汇编成册。 ...
安德鲁·朗(Andrew Lang,1844—1912),英国作家、学者,著述涉及文学、历史、宗教、神话与民间传说等多个领域,而以搜集、整理的《彩色童话集》最为...
金呆了晋江签约作者,执行力超强,热爱解构花花世界都市男女,故事里写俗人扯俗事掰俗理,故事外也贪财也好色也务实,梦想是键盘一敲,黄金万两。代表作《低端玩家》《愚梦...
《黑暗精灵》是R•A•萨尔瓦多的作品,包括3个故事:《故土》、《流亡》、《旅居》。以黑暗精灵崔斯特•杜垩登为主角,描写了他厌倦了故乡的争斗,离开地底并在地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