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广州,又去海南,遇见一些年轻朋友,有把《司马迁》这本小书拿来要我签名留念的,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我当然感谢年的这种好意,是觉得过意不去。这本小书初版于一九五五年,到现在已二十几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对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我自己没有什么大展,同时在学术界也没有出现一本新的专门研究著作。原因可能很多。这里只指出一点,即研究司马迁和《史记》——主要是《史记》的难处,在于它含的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知识的广泛性,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我提出这一点来,仅供有志于研究《史记》的年参考。
现在根据一般青年读者阅读的需要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计划的要求,我重印《司马迁》这本小书。在不改变本来面目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增补。考虑到文章的重要性和读者参考上的方便,我把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司马迁《报任篇抄录在书中。限于本书体例,对它们没加以文字上的注释,但看了上下文的叙述,一般读者大致还是可以明白其内容意义的。在本书出版后不久,我写过《司马迁是怎样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文,对本书内容有所补充,兹附录于书后。
因为我对于《史记》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研究,青年读者不能希望从这本小书中得到解决难题的锁钥。如果说,这里还有我多年来读《史记》的一些心得,值得提一提的话,那就是司马迁对战国、秦、汉史即他那个时候代和当代历史的“实录”精神,他重视实践和坚持著述理想的精神,以及他把历史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创新精神,这三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欣赏司马迁的文章,而忘记他写文章的基本精神,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司马迁的文章的价值的。当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司马迁》的主旨是在于展示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家与文学家的风采,作者季镇淮要达到的目标,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丰富论述,让司马迁这位文化伟人的形象能够更加突出;一是通过那些疏理和说明来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某些方面,以便代替那些悬在一边的社会背景的概述,非常值得一读。这本小书并不想把关于《史记》的问题全部解决,因此过去的那些考证、研究,实际需要参考的并不太多。它只是从司马迁出发,初步提出一些对于《史记》的看法。
《司马迁/大家小书》:家世遥远的世代据说历史上有一个时期,人和神住在一起,无法分别谁是人谁是神,人人都在祭祀,家家都为“巫史”,好像个个都能通神似的。大家被祭祀弄得穷困了,结果也不见有什么福气。到了颛顼的时候,他看见这种情形很不对头,就命南正(官名)重专门掌管天上的事情,大会群神,使各就各位,分出一个次序来;又命火正(官名)黎专门掌管地上的事情,大会人民,使各安旧业,不得互相侵犯。这样人和神就分开了,天上的神事和地上的人事就各管各了,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后来,从唐、虞到夏、商,重黎的后人世世代代掌管天地的事情,使人神各有所主。在周宣王时代,重黎的后人叫程伯休父的,失去重黎氏世代相传的职守,作了司马这个官,从此就成了司马氏。这是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楚国的大夫观射父对楚昭王讲的故事,司马迁认为他的家世就是从重黎氏这样渺茫的远祖传下来的。当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的时候,重黎在传说中还是上帝之下的两个主管天地的神,③到了观射父的故事中,他们就都成为人。他们结束了“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局面,分司天地,作了职业的巫史,一个是巫,一个是史。观射父讲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先后不同的社会情况。但“家为巫史”即人人都是巫史的局面,其实是没有的,因为巫史并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先有巫,后有史的。鲁迅先生说:“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复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的开头。况且‘升中于天’,他在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再后来,职掌分得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根据观射父讲的故事,并结合鲁迅先生对史官起源的解释,似乎可以这样设想:在原始社会里,大概*初人人都祭神,人人自以为能通神;后来才有了专职的通神的巫;再后来巫兼史,巫史还是一人;又后来巫史分了家,巫主神事,而史主人事。观射父讲的重黎分司天地的故事是这*后的巫史分家的社会情况的反映。不过作为司马迁的祖先来说,重黎即使是历史人物,也是很渺茫的。司马迁所以称引这样渺茫的远祖,不过要表明他的家世是一个悠久的史官家世罢了。并且司马谈只说他的祖先是“周室之太史”,司马迁也只说“司马氏世典周史”,他们都撇开了巫,而只强调史官的家世。春秋战国以来,司马氏一族作史官的系统中绝,分散在各个地方,做着其他的官职,也有很著名的。这些,我们都不必去说它了。这里单说司马迁出身的这一支。公元前六二〇年他们由晋迁到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三二七年)改名夏阳,汉代也叫夏阳,属左冯翊,即今陕西省韩城县。战国时代,少梁一支的司马氏,在秦惠文王时,出了一个叫司马错的,与张仪同僚而意见不同,主张伐蜀,有功,因而留守于蜀。司马错的孙子叫司马靳,当秦昭襄王时(公元前三。六~前二五一年),为武安君白起部将,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与白起大破赵军四十余万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尽坑杀之。后三年(公元前二五七年),司马靳跟白起一起在咸阳西门外的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被逼自杀。司马靳的孙子叫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为秦主铁官。司马昌的儿子叫司马无泽,在汉初为长安四市的一个市长。司马无泽的儿子叫司马喜,为五大夫。司马喜的儿子就是司马谈,为太史令,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迁的家世,即使从春秋时代算起,也够得上说是“源远流长”的了。但直接给司马迁以深刻影响的,只是他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因此,关于司马谈,我们还应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下。……
她这样的一生-爱琳娜·马克思传 本书特色 《她这样的一生:爱琳娜·马克思传》爱琳娜·马克思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是首位把福楼拜的著作《包法利夫人》翻译成英文的译者...
邵飘萍 本书特色 中国、外国都有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由于他们发表过大量成功的新闻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公认。我们编辑、出发这套丛书,就是为了探讨中外名记者成长的道路...
《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口述历史》以辛亥革命元老张知本先生的生平为线索,主要介绍了清末科举、武昌起义的
张之洞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特色 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年生于英国伦敦,2012年去世时被《纽约时报》誉为“他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军事历史学家”。...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文集 本书特色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2日在河北廊坊召开。这是红学界的一次学...
陈赓传 内容简介 陈赓大将是开国将帅中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将。他在黄埔军校时是“黄埔三杰”之一,国民党黄埔系将领也对他敬重三分;他救过蒋介石一命,蒋介石却想要他...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左宗棠评传(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对晚清名臣左宗棠进行了深入研究。生平篇中,将左宗棠同他所处的时代相联结,突出其介导洋务运动以促进中国近代化...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 本书特色 《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由杨承宗所著,自文艺复兴以来...
林散之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生平传略、书法艺术分期、艺术成就、论艺摘选、各家评论摘录五章。林散之 目录 **章生平传略乌江少年初涉人生成家立业投师黄宾虹·远游战...
三国人物攻略-草根宰相诸葛亮 本书特色 笔落惊人,纵横捭阖三国旧事,回头望五丈原秋风夜杯酒下肚,嬉笑讽喻鼎立棋局,说不尽一个人一颗心。三国人物攻略-草根宰相诸葛...
杨绛先生 本书特色 百岁老人杨绛的生命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她的生命历经了中国社会*动荡、*混乱的几十年。本书以清新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钱锺书眼中“*贤的妻,*才的女...
《从3个人到20万员工的管理进阶》内容简介:一本书读懂松下幸之助从3人作坊进阶到电器业巨头的管理哲学!PHP(松下幸之助创办的出版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本书特色 丁玲在1949年前后的创作与作为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她在解放后主持的文学研究所,其兴衰沉浮,不仅影响到她自己,甚而影响了一代作家...
《杭州学刊(2017年第1期)》内容简介:本书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
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1923-),出生于英国。他早年追随著名的数学家G.H.哈代研究数学,二战后去了美国,师从汉斯•贝特和
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 本书特色 夏汉宁等著的这本《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汇集了宋代江西省1432位有文学作品传世的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并评述了他们的创作技巧和文学成就...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本书特色 这本《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由叶伟著:迄今为止描写*细腻的张爱玲传记!当沪市繁花落尽,谁又是她终生的依靠...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2014年4月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而编写的一本同步辅导用书。本
电影大师黑泽明 本书特色 刘德润、刘淙淙*的《电影大师黑泽明》一书,按照20世纪风云变幻、激荡不已的历史这一纵向发展顺序,通过*新披露的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字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