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权威。巴金亲自审定、编选。把它当作自己的“后事”之一进行安排。二、珍贵。巴金诞辰110周年之际,巴老后人特别授权出版。三、精编。内容编排、文字修订、版式设计全面回归32年前巴老亲自指导授权版本,适当修订错、废不用的少数文字,阅读更加流畅。四、稀有。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十卷《谈自己》。收录了《忆》选(1933-1936),《短简》选(1936),《谈自己的创作》选11957—1961),《创作回忆录》选(1978-1980)等作品。是巴金成长经历、创作思想的梳理。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2017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特色 王小妮、刘春、张洪波、莫言、阿来、丁立等200多位诗人的200多首诗篇,或关注现实,或怀念过去,或抒发悲欢,或慷慨激昂,兴发情感...
《采果集》内容简介:《采果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诗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
大作家 小读者:诗歌卷:Poetry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颓废时代的一朵“病态之花”——夏尔·波德莱尔与《恶之花》;诗比人活得更长久——魏尔伦和他的《土...
21世纪年度文选-2011散文 本书特色 《2011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由人民文学社出版。他们将发表于2011年1—12月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
杜甫诗选评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
流动的光影声色 内容简介 在钟爱的光影与声色之间,灵魂得到释放、或寻得喜乐、宁静、救赎… 音乐是电影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因为一部电影而记住一段旋律,...
红狐丛书:语言丛林的游戏:西北欧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西北欧十位当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诗人西尔克朔伊尔曼(德国)、保罗穆尔顿(英国)、曼娜埃尔芬(英国)、扬米...
丧钟为谁而鸣 本书特色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本书讲述美国青年罗伯特?6?1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从事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
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 本书特色 我承认,我自己就是追问者,依我的能力,目前只能用文学写作这种形式来追问。石康:我眼里的文化人生 内容简介 我承认,我自己就是追...
桃园的大鸡和小鸡 本书特色 朴实圆润的叙事,炉火纯青的文字,尽显人生智慧与情致思想。一读再读,次次感动桃园的大鸡和小鸡 内容简介 早在十多年前,幼军即以一本《怪...
远航 本书特色 与成吉思汗不同,你无需建立任何帝国。相反,你承认“对我们这些不愿为地球增加人口的人,*美好的帝国就是漂泊,就是流浪,就是无牵无挂。”就这样,风餐...
奠基者 本书特色 《奠基者》:鲁迅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入,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奠基者》记录...
汪曾祺美食与草木散文 本书特色“文汇 金散文”系列之一,著名作家汪曾祺关于美食与草木的经典散文47篇,包括《故乡的食物》《四方食事》《豆...
丽尼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一、本套书《现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二、入选的作者均...
唐宋诗词述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探讨唐宋诗词的专著。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可谓历久弥新。新时期的唐宋文学研究由文学本身的研究转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并在...
茅台论道 本书特色 茅台成功之道,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习久远的酿制工艺、严肃认真的科技创新,更有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更好更强更高的追...
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第二卷-散文诗·散文-旧体诗·书信集 本书特色 在今天,鲁迅的作品仍有恒久的生命力或无可替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读鲁迅,可以疗治肤浅,可...
徐志摩经典 本书特色 《徐志摩经典》讲述了: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具特色、*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大量诗作在情感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求诸方面...
德国人会死绝? 内容简介 1979年,君特格拉斯夫妇前往中国等亚洲国家旅行,在旅行进行期间及其前后,作者构思出一部从未被拍成影片的电影剧本:北德的一对中学教师夫...
徽州行记 内容简介 《徽州行记》这本书从民俗的角度介绍了富有活力的徽州,一如当年行走于大江南北的徽商脚下的路,在年复流转中输出徽州朝奉;从文化的角度,凝聚了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