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在长安》主要是对和日本进行文化、政治等交流的遣唐使进行研究的一本书。全书包括十章内容,主要是梦长安、遣隋使、遣唐使等,书稿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遣唐使在长安》:遣唐使在日本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正史记载中却只有寥寥数语;在日本的历史记载里,整个唐代时期前后十九次遣唐计划中如此一大批的遣唐使,姓氏有幸被记录下来的,也只有少数几人。当然,在这十九次遣唐使里,有几次是没有成行的。至于遣唐使及留学生们在长安时都做了些什么,现存的书面历史资料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答。2004年在古都西安发现的那块墓志铭,墓主的名字叫作井真成。他年纪轻轻即离乡背井来到长安,却在三十六岁那年死去,没来得及搭上归乡的船舶而长眠于长安。我读着他的墓志铭,为中日历史上没有此人的相关记载而感伤。一位日本遣唐使客死于长安,毕生不能归乡的事实,开启了我的想象……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元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人唐,史上有名的几位留学生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及学问僧玄防等,后两位在归国后,由于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卓越的成就而被记录了下来。吉备真备后来成为日本的右大臣,是有名的学者及政治家。玄肪回到日本后,据说成了破戒僧,这一点还有待考证,当然也不能在此讨论。至于阿倍仲麻吕,则一生滞留于大唐。当他还是个十六岁的青年时,就怀着入唐的梦想来到长安,我想他一定没有想到,离开故土后再也没能踏上故年),日本派出的遣隋使则具有政治目的和文化使命,而随之派出的留学生和留学僧,则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文明的开始,也是之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圣德太子对中国的向往圣德太子生于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日本敏达天皇三年),其父母是用明天皇和穴穗部间人皇女,其祖母坚盐媛积极推崇佛教,是同“渡来人”(考古学家把古代日本从中国或朝鲜半岛迁移到日本的人口及其后裔称为“渡来人”,或称“归化人”)有密切关系的苏我氏出身,她膝下有用明天皇和推古天皇。公元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元年)推古天皇即位后,圣德太子被立为太子,并摄政参与朝廷政事。圣德太子原名厩户皇子。据说,其母穴穗部间人在宫中巡视,走到马厩时,突然要分娩,圣德太子因而得此奇名。不过,有日本学者指出,因当时中国盛行景教(基督教的一派),受其影响,太子也按照基督诞生的故事而命名。关于圣德太子的传奇故事很多。如有人说他在诞生时面向东方,口中念念有词,连呼“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人说他一个人能同时听取数人的诉讼等。这些故事在日本几乎妇孺皆知,但这无疑也是后人为了美化圣德太子而虚构的。历史上的圣德太子确实功绩卓著,在日本国家雏形及日本人精神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苏我氏同物部氏围绕着是否接受佛教理论的论战中,圣德太子义无反顾地站在苏我氏一方,积极倡导接受来自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他在斑鸠等地修建佛寺,潜心钻研来自中国的儒学、佛学理论,从而奠定了古代日本的治国理论基础。随着不断引进中国的先进技术,日本本土的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方豪族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开始与大和朝廷分庭抗礼。与此同时,地方豪族围绕着王位继承的权力斗争也在不断激化,甚至发展到了武装暴乱。这些都直接威胁着大和政权的统治地位,早日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圣德太子先后在公元603年(隋文帝仁寿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一年)、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二年)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可见其中的重视君臣、长幼等秩序的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的深刻影响。《冠位十二阶》制度,是将朝中官吏的冠位按照“德”“仁”“礼”“信”“义”“智”等来分高下,组成十二阶位,又以紫、青、赤、黄、白、黑等不同颜色制定冠冕,表示其阶位的尊卑。这一制度与过去世袭的氏族“姓”不同,而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功绩授予冠位的。同时,还视贡献大小予以升迁。新的冠位的确立,打破了因出身门第而世代独揽政权的弊端,从而向中央集权体制迈出了可喜一步。……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内容简介:不管怎么说吧,经过整理后的国民党军至少显得整齐了许多。原有的五花八门的编制形式被调整师(甲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本书特色 中国人一向有读史的传统,因此早先的读书人大多喜欢读史。很多古代明君都曾经览阅《史记》、《 资治通鉴》,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
民国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闻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是一个风云际会、跌宕起伏的大时代:大大小小的军阀相互攻伐、形形色色的思想开启民智、三六九...
《人工智能: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与AI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AI的核心、AI的3个发展阶段、AI的科技支撑点等
秦汉-隋唐五代-中国上下五千年-刘兴诗爷爷讲述 本书特色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著名作家刘兴诗潜心为中国青少年创作的一部历史读物。它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用孩子的语言...
西印度毁灭述略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的人是永垂不朽的,这里并非指那些以功绩、事业或著作永留青史之士,而仅指那些长期以来,以崇高品格不自觉保持其魅力的人。这后一种人...
情爱民国-民国文人的婚变微纪录 本书特色 本书辑录了近150位民国文人的爱情、婚姻轶事,既有“写意”式的记述,又有“工笔式”的描绘,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
明清惊天大案 内容简介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的绝唱,在这五百多年间,发生过许多轰动朝野、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惊天大案。这些案件之所以...
满族史论稿 本书特色 满族是一个充满激情与进取精神的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历代先民与周边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国的疆域版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
《三农论稿:站在农民的立场》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对“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集,其中包含现代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扶贫策略、新型
中国1927谁主沉浮 本书特色 《重返五四现场》续篇,近代中国的南北战争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南方胜利统一北方的战争详细叙述二十年代的金戈铁马、浴血奋斗鲜活的信史,解...
史学方法导论 本书特色 《史学方法导论(精)》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rd...
历史的模样-夏 商 周-壹 本书特色 小女子书写大历史溯源头首部夏商周华夏文明的始祖们过的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吗美好的尧舜禹禅让制度有没有背后的阴谋诡计原始血腥的...
《中国积极心理测评手册》内容简介:本书所辖心理测量工具的入选标准是:1.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及其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2.测
台湾通史(68.00) 本书特色 《台湾通史》记叙了宝岛台湾的发展历史。《台湾通史》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记叙了总共一千二百九十年的事情。台湾是我...
电影往事:口述上海(上下册) 本书特色 《电影往事(上下)》让我们倾听历史,我们记录思想。张瑞芳:电影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既要把握政治上的平,还要在艺术上表演精...
魏玛共和国(1918—1933)的崩溃是当代政治论争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一旦涉及多元主义的问题,就会自然凸显出自由民主制下之法
中国人的修养 内容简介 凡是我们共同享受的利益,就有共同爱护的责任。假使群体发生危险,而群体中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去全力保护群体,那么,这个群体势...
《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2012~2017)》内容简介:中共十八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说文卷-待兔轩文存 本书特色著名学者李零的有关古文字研究,重要的论文差不多收集于此书中了,主要分为文字考释、西周甲骨、商周铜器、东周铜器、简帛和战国文字等几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