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优雅》每一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一种文化,其内容具体而全面。读一本书,可对一种中国文化有具体而全面的了解。如《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分专章介绍国画的观点、意境、笔法、色彩、用墨等,并对国画的历史流变进行简要分析,提供欣赏国画的背景知识;《优雅05:诗歌在唱什么》则分章阐述了《诗经》、楚辞、汉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等多种诗歌体裁。6 写作方式简明易懂:《优雅》以现代人为读者对象,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读者。如《优雅02:当书法成为艺术》,抛弃了繁琐的理论阐释与艰深的考证,只以简要的理论概括了书法的理论与流变,而将叙述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风格或技巧的分析之上。7 思路新颖:与传统的国学著作不同,《优雅》从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用“美”来贯穿全套丛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8 装帧精美:锁线裸脊,全彩印刷,版式精致典雅。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关键的信息。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优雅》丛书来自台湾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优雅》丛书共10种:01《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台北故宫书画处研究员、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教授。02《当书法成为艺术》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书法课。03《陶瓷之路》 刘良佑:公认的香学研究**人,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04《中国图书三千年》 潘美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印刷史、古籍版本研究权威。05《诗歌在唱什么》 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06《中国花艺》 许淑真:花艺专家,常年在台湾开设花艺课程。07《篆刻的雕琢》 林素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对汉字起源有深入研究。08《中国式建筑》 李乾郎:台湾古迹研究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09《茶的味道》 张宏庸:著名茶史、茶艺专家,对《茶经》有深入研究。10《昆曲的声与色》 陈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课。
《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诗歌在唱什么》作者: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捷克查理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有《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晚明性灵小品研究》、《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说与实践》等著作。
1921-2021蒙古國獨立百週年臺灣首見呈現20世紀以來現代蒙古國史的權威之作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
中国文化:中华一壶茶 内容简介 “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了。林语堂先生这句话透彻地说出了茶对于中国人生活的重要。“人们或在家里饮茶,或者去茶馆饮...
日本的艾勒里昆恩‧法月綸太郎X新本格派代表偵探之一‧法月綸太郎日本知名推理小說評論家巽昌章,從法月三十年創作生涯中,精選六篇傑作。本格推理小說的美妙之處盡在其中...
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 本书特色 《下城》是关于美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的著作。刘易斯?芒福德奖(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史*佳图书)获奖作品美国城市史学...
斜阳院落晚秋天-纪晓岚笔下的世情民俗 本书特色 《斜阳院落晚秋天--纪晓岚笔下的世情民俗》:纪晓岚留给后人的《阅微草堂笔记》,堪称中国小说史特别是文言小说史上的...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7 本书特色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07年度的杂志合订本(精装)。合订本保持了...
肖恩·麦金托什,(Shawn McIntosh),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策略传播项目的讲师,曾参与编写《融合媒体:大众传播导论》一书。马克·莱弗里特,(Mar...
汉语外来词-(增订本) 本书特色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汉语的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四种主...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本书特色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题旨是研究创造社的翻译问题,中国...
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名组合复合词构词法研究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中对“形名”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多半集中于对“形名”与“形的名”格式问的对比分析,专门针对“形名”组...
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法,将汉语词的百年研究历程分为汉语词观念的萌发、形成、确立、传播和深化五个时期,进行注重各个时期理论上的思考及...
中国精神·中国人 本书特色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大师季羡林振奋民族精神力作季老之子季承授权·纪念版震撼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全面复兴”探求何为中国精...
彝族卷-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 本书特色 一个民族的身份识别除相貌和语言外,*直观的特征莫过于服饰了。我们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从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
行走中国人类的财富与骄傲.中国瑰宝 内容简介 200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我国的河南安阳殷墟和四川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至此,包括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内...
财神 本书特色 徐迅专著的《财神》是辽宁本溪市财神文化研究丛书的首本著作,也堪称是中国财神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书中对财神文化前世今生的探究,演进变迁,渊...
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上下册) 内容简介 《秦郡的建置及其与汉郡的比较》是一篇对于秦时郡制的研究。汉郡是从秦郡沿袭而来,其中颇有因革。《汉书·地理志》中对于各郡...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本书特色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收入作者耿云志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
国宝档案3-书法 碑刻 石刻 本书特色 中央电视台知名品牌栏目《国宝档案》:讲述国宝曲折动人的故事;揭示国宝鲜为人知的秘密;介绍国宝丰富玄妙的知识;展示国宝撼人...
实用语海-楹联集粹 本书特色 上起明末,下至当代,千年的历史,名联佳对迭出,千年的积累,社会万象尽有。楹联佳作,可读、可赏、可鉴,可藏。这是一本搜罗广、收集全的...
蒙求-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早的一部。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