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变形记》《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门前》《饥饿的艺术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他们在离奇古怪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但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对于卡夫卡的评价及其作品的寓意,学术界历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是这种独到之处,才使人们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玩味和研究它们,才是它们魅力永存的原由。
★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卡夫卡短篇小说精选集。代表着卡夫卡艺术上的巅峰成就,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卡夫卡创作中的主题:恐惧、异化和对外在的怀疑,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卡夫卡的天赋所在。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德语文学的孤岛上,对歌德、福楼拜、托马斯.曼等作家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在特殊的文学氛围里,他不断地吸收、融化,形成了其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他的作品中别具一格甚至摸不透的东西,就是深深地蕴含于简单、平淡的语言中的多层次交织的语言结构,荒诞、变形、写实的艺术手法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译文由高中甫选编。高中甫是中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生致力于德语文学的翻译工作,作品有《歌德精选集》《茨威格文集》等。
译序
公路上的孩子们
过路人
倚窗眺望
归途
揭开一个骗子的面具
单身汉的不幸
判决
变形记
在流放地
一个梦
法的门前
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
猎人格拉库斯
豺狗和阿拉伯人
骑桶者
敲门
十一个儿子
塞壬们的缄默
乡村医生
普罗米修斯
新灯
在阁楼上
舵手
秃鹰
归来
小寓言
陀螺
*初的忧伤
饥饿艺术家
放弃吧!
关于譬喻
一个矮小的女人
地洞
墓中做客
犹太教堂里的“宠物
卡夫卡,其人不可作寻常观。 弗朗茨·卡夫卡,这位世界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伟大作家,就其生活经历而言,也许除了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终生未婚之外,可谓是再平常不过了。一八八三年他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是一个犹太商人之子;小学毕业后升入布拉格一所国立德语文科中学;一九○一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德语部,攻读法律,选修德语文学和艺术史;一九○六年被授法学博士,翌年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自一九○八年起供职于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一九一七年患肺病,一九二二年因病离职,一九二四年病逝,终年只有四十一岁。这便是他短暂而普通的一生,既没有做出什么惊心动魄的英雄业绩,也没有惊世骇俗的举动;既非春风得意亦非穷困潦倒;既非一帆风顺亦非颠沛流离。从形而下来看,一常人也。但若从精神层次来进行观察便迥然不同了: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痛苦和磨难,孤独和愤懑的内心世界。他在给一度炽烈爱过的女友密伦娜的信中用这样的字句概括了他的一生:“我走过的三十八载旅程,饱含着辛酸,充满着坎坷。” 卡夫卡是一个犹太人,他不属于基督教世界,而他作为一个犹太人又对犹太教义持异议;作为一个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是捷克人;作为一个捷克人,他又是奥匈帝国的臣民;作为一个白领人士,他不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资产者的儿子却又不属于劳动者;作为一个职员,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可作为一个作家,他既无法完全从事创作也不珍惜他的作品。正如他是一个二元帝国的臣民一样,他的内心是一个二元的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卡夫卡性格上的矛盾性和两重性。无归属感、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便成为这样一种性格的衍化物。 犹太民族、斯拉夫民族、德意志民族的成分混杂于一身,使卡夫卡成了一个多重的无归属感的人,成了一个永远流浪的犹太人,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他在致密伦娜的信中称自己是莫名其妙地流浪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肮脏的世界上;在另一封同样是致密伦娜的信中,他沉痛地写道:“……可是他(指卡夫卡自己)没有祖国,因此他什么也不能抛弃,而必须经常想着如何寻找一个祖国,或者创造一个祖国。”① 在这个他认为是莫名其妙的世界里,在他诞生的布拉格,在他的家里,他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异乡人。他在敞露心扉的日记里(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写道:“现在,我在自己家里,在那些*亲近的,*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这种人生体验和生活感受,不仅流露在他的杂感、书信、日记中,更见于他的作品。《判决》中主人公本德曼之对父亲,《变形记》中主人公萨姆沙之在家庭,莫不如是。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陌生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表达。 当陌生感成为一个人的主宰时,他便不得不从他生活的世界返回自身世界,这样孤独感便成了一个必然的产物。表现在卡夫卡身上,这种孤独感不仅是在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领域里。他的一个同班同学在谈到学生时代的卡夫卡时写道:“……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尊敬他,可是完全不可能与他成为知己,在他周围,仿佛总是围着一道看不见摸不透的墙。他以那文静可爱的微笑敞开了通向交往世界的大门,却又对这个世界锁住了自己的心扉。……却始终以某种方式保持疏远和陌生。”① 在青年时期,他渴求爱情,但几次婚约和几次解除婚约表明,他更渴求孤独。在他逝世前三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说我生活在孤独之中,倒不如说我在这里已经得其所哉。与鲁滨逊的孤岛相比,这块区域里显得美妙无比,充满生机。”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是一种抗拒现实的外化形式,是一种心灵上的需求。他在给他的好友勃洛德的信中一语中的:“……实际上,孤独是我唯一目的,是对我的极大诱惑。”② 这种生活中的精神上的孤独感必然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来,如中短篇《变形记》《单身汉的不幸》《*初的忧伤》,孤独感都是复调式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声部。 ……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被推崇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作家中之作家”,他的小说已成为许多作家必定研读的作品,被认为是“需要用心去阔读的作品”,代表作有《变形记》《地洞》《城堡》《失踪者》《诉讼》等中短篇小说。
周国平-街头的自语(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街头的自语(*新修订版)》:著名作家学者周国平,我望着大街上匆忙的行人、骑车人、开车人和乘车人,陷入了胡思乱想。我...
《乾嘉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以代表清代学术巅峰时期的乾嘉经学家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涉及一代学术与文学的多重互动关系,无
精彩摘录闺房秘事:"我真想揍她一顿,我一直想伤害她,因为她太胖了。"再呆下去就是罪恶"她边说边举起了胳膊,我看
楚辞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的楚辞作品,以屈原为主,同时还选取了宋玉的《九辨》和淮南的小山《招隐士》,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杨义先生...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
★ 作家、飞行员、外交官、导演、编剧……★ 唯一一位两次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 二十世纪法国传奇作家罗曼·加里代表作★ 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回忆作品★ 法国...
溯影老上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新民晚报》副刊“上海珍档”专版中刊载的30篇反映老上海的历史风貌和都市情景的文章。汇30篇文章,讲30...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本书特色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一代宗师殷殷推荐著名学者精心诠释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九歌·湘...
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事卷 内容简介 本书按所选内容分为“军旅”、“忧国”、“忧民”、“官途”、“针砭”、“边塞”、“爱国”等类,将历代诗、词进行解注;书后按...
陈忠实卷-中国名家成名作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多年来发表的中篇小说精品,包括《四妹子》《蓝袍先生》《康家小院》等。四妹子,敏感细腻,细腻到瞟一个眼...
春天七日 本书特色 《春天七日》主要选取了德富芦花《蚯蚓的戏言》与《自然与人生》中的名作,代表了他散文创作的*高水准。这些散文技巧精湛、富有色彩感,寄托了作家个...
《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内容简介:本书收录13篇文章,对近代朝鲜半岛文人在中国移民、经商、留学和参加抗日战争历程中新撰写的游记
元好问 萨都剌集 本书特色 《读书山雪中》、《泛舟大明湖》、《八月并州雁》、《少室南原》、《老树》、《旧国》、《石岭关书所见》、《秋怀》、《内乡县斋书事》、《被...
托洛茨基文选 内容简介 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活动家和思想家的主要著作文本或其片断,这些文本能够“客观地”反映他...
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畅销5年修订版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一部词论名著,被誉为词论界的圭臬,是一部深具影响力的文艺美学著作。...
《原野(三幕剧)》主要内容简介:秋天的傍晚。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泥土散着香,禾根在土里暗暗滋长。巨树在黄昏里伸出乱发似的枝桠,秋蝉在上面有声无力地振动着...
那些珍稀文物去哪儿了?-顶级博物馆的地下交易内幕 本书特色一座拥有巨大魅力的希腊女神雕像的归属权问题,引起世界考古文物界争论至今的一场大战,世界顶级博物馆之一—...
欢喜地 本书特色 《欢喜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诗集为“诗建设书系”第4本(前三本为胡澄诗集《两种时光》、飞廉诗集《不可有悲哀》、野外诗社十周年选本《野外七...
李清照集校注 本书特色 李清照的词、诗和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廊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李清照集校注》对其作品做了认真全面的整理,细致注释,附录翔实的...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钟鼓楼》主要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