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胡适谈社会的39篇文章,展示了胡适先生对重要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抗战,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逻辑严密,文辞优美,语言谐趣,亲和力十足,感染力又十足,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
胡适,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20世纪世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当今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了解胡适的本身的成长经历,还是由此激励自己积极向上,都值得一看。
错过胡适一百年,如今仍是呼唤胡适的时代。
本书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抗战,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
归国杂感
我在美国动身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对我道:“密斯忒胡,你和中国别了七个足年了,这七年之中,中国已经革了三次的命,朝代也换了几个了。真个是一日千里的进步。你回去时,恐怕要不认得那七年前的老大帝国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不用替我担忧。我们中国正恐怕进步太快,我们留学生回去要不认得他了,所以他走上几步,又退回几步。他正在那里回头等我们回去认旧相识呢。”
这话并不是戏言,乃是真话。我每每劝人回国时莫存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自己回国时,并不曾怀什么大希望。果然船到了横滨,便听得张勋复辟的消息。如今在中国已住了四个月了,所见所闻,果然不出我所料。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识!到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拉我到大舞台去看戏。我走进去坐了两点钟,出来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道:“这个大舞台真正是中国的一个绝妙的缩本模型。你看这‘大舞台’三个字岂不很新?外面的房屋岂不是洋房?里面的座位和戏台上的布景装潢又岂不是西洋新式?但是做戏的人都不过是赵如泉、沈韵秋、万盏灯、何家声、何金寿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二十年前的旧古董!我十三岁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已成了老角色了。如今又隔了十三年了,却还是他们在台上撑场面。这十三年造出来的新角色都到哪里去了呢?你再看那台上做的《举鼎观画》。那祖先堂上的布景,岂不很完备?只是那小薛蛟拿了那老头儿的书信,就此跨马加鞭,却忘记了台上布的景是一座祖先堂!又看那出《四进士》。台上布景,明明有了门了,那宋士杰却还要做手势去关那没有的门!上公堂时,还要跨那没有的门槛!你看这二十年前的旧古董,在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做戏;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做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这不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
我在上海住了十二天,在内地住了一个月,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在路上走了二十天,看了两件大进步的事:**件是“三炮台”的纸烟,居然行到我们徽州去了;第二件是“扑克”牌居然比麻雀牌还要时髦了。“三炮台”纸烟还不算希奇,只有那“扑克”牌何以会这样风行呢?有许多老先生向来学A、B、C、D,是很不行的,如今打起“扑克”来,也会说“恩德”“累死”“接客倭彭”了!这些怪不好记的名词,何以会这样容易上口呢?他们学这些名词这样容易,何以学正经的A、B、C、D,又那样蠢呢?我想这里面很有可以研究的道理。新思想行不到徽州,恐怕是因为新思想没有“三炮台”那样中吃罢?A、B、C、D,不容易教,恐怕是因为教的人不得其法罢?
我**次走过四马路,就看见了三部教“扑克”的书。我心想“扑克”的书已有这许多了,那别种有用的书,自然更不少了,所以我就花了一天的工夫,专去调查上海的出版界。我是学哲学的,自然先寻哲学的书。不料这几年来,中国竟可以算得没有出过一部哲学书。找来找去,找到一部《中国哲学史》,内中王阳明占了四大页,《洪范》倒占了八页!还说了些“孔子既受天之命”“与天地合德”的话。又看见一部《韩非子精华》,删去了《五蠹》和《显学》两篇,竟成了一部《韩非子糟粕》了。文学书内,只有一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又看见一家书目上有翻译的莎士比亚剧本,找来一看,原来把会话体的戏剧,都改作了《聊斋志异》体的叙事古文!又看见一部《妇女文学史》,内中苏惠的回文诗足足占了六十页!又看见《饮冰室丛著》内有《墨学微》一书,我是喜欢看看墨家的书的人,自然心中很高兴。不料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任公先生十四年前的旧作,不曾改了一个字!此外有一部《中国外交史》,可算是一部好书,如今居然到了三版了。这件事还可以使人乐观。此外那些新出版的小说,看来看去,实在找不出一部可看的小说。有人对我说,如今*风行的是一部《新华春梦记》,这也可以想见中国小说界的程度了。
总而言之,上海的出版界——中国的出版界——这七年来简直没有两三部以上可看的书!不但高等学问的书一部都没有,就是要找一部轮船上火车上消遣的书,也找不出!(后来我寻来寻去,只寻得一部吴稚晖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带到芜湖路上去看。)我看了这个怪现状,真可以放声大哭。如今的中国人,肚子饿了,还有些施粥的厂把粥给他们吃。只是那些脑子叫饿的人可真没有东西吃了。难道可以把些《九尾龟》《十尾龟》来充饥吗?
中文书籍既是如此,我又去调查现在市上*通行的英文书籍。看来看去,都是些什么莎士比亚的《威匿思商》《麦克白传》[1],阿狄生的《文报选录》,戈司密的《威克斐牧师》,欧文的《见闻杂记》……大概都是些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书。内中有几部十九世纪的书,也不过是欧文、迭更司[2]、司各脱[3]、麦考来几个人的书,都是和现在欧美的新思潮毫无关系的。怪不得我后来问起一位有名的英文教习,竟连BernardShaw[4]的名字也不曾听见过,不要说Tchekoff和Andreyev了。我想这都是现在一班教会学堂出身的英文教习的罪过。这些英文教习,只会用他们先生教过的课本。他们的先生又只会用他们先生的先生教过的课本。所以现在中国学堂所用的英文书籍,大概都是教会先生的太老师或太太老师们教过的课本!怪不得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了。
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学又是一件事,学英文的人何必要读与现代新思潮有关系的书呢?这话似乎有理,其实不然。我们中国人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以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种“一箭射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同时并教。例如教散文,与其用欧文的《见闻杂记》,或阿狄生的《文报选录》,不如用赫胥黎的《进化杂论》。又如教戏曲,与其教莎士比亚的《威匿思商》,不如用BernardShaw的AndroclesandtheLion或是Galsworthy的Strife或Justice[5]。又如教长篇的文字,与其教麦考来的《约翰生行述》,不如教弥尔[6]的《群己权界论》。……我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日本东京丸善书店的英文书目。那书目上,凡是英美两国一年前出版的新书,大概都有。我把这书目和商务书馆与伊文思书馆的书目一比较,我几乎要羞死了。
我回中国所见的怪现状,*普通的是“时间不值钱”。中国人吃了饭没有事做,不是打麻雀,便是打“扑克”。有的人走上茶馆,泡了一碗茶,便是一天了。有的人拿一只鸟儿到处逛逛,也是一天了。更可笑的是朋友去看朋友,一坐下便生了根了,再也不肯走。有事商议,或是有话谈论,到也罢了。其实并没有可议的事、可说的话。我有一天在一位朋友处有事,忽然来了两位客,是××馆的人员。我的朋友走出去会客,我因为事没有完,便在他房里等他。我以为这两位客一定是来商议这××馆中什么要事的。不料我听得他们开口道:“××先生,今回是打津浦火车来的,还是坐轮船来的?”我的朋友说是坐轮船来的。这两位客接着便说轮船怎样不便,怎样迟缓。又从轮船上谈到铁路上,从铁路上又谈到现在中交两银行的钞洋跌价。因此又谈到梁任公的财政本领,又谈到梁士诒的行踪去迹……谈了一点多钟,没有谈上一句要紧的话。后来我等的没法了,只好叫听差去请我的朋友。那两位客还不知趣,不肯就走。我不得已,只好跑了,让我的朋友去领教他们的“二梁优劣论”罢!
……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文、史、哲等诸多领域有突出贡献。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提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著名方法论;推崇西方文化、倡导自由、民主与个性解放,并为之奋斗不辍,著述丰厚。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在当下亦有深远意义。
比缓慢更缓慢 本书特色 遥远而缓慢的土星,处在椭圆形轨道的*远端,它位临的周期是如此的漫长而缓慢。缓慢当然不是一种托词,我记得诗人柏桦那优雅迷茫的诗句:“啊,前...
孙犁全集(第8卷) 内容简介 目录第二行“《善*室纪年》摘抄”中“*”是一个“门”,里边一个“音”从二十岁起,就与文字打交道的孙犁,他的作品不仅小说给人以独特的...
约翰娜·施皮里于一八二七年六月十二日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诗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她从小在村子里接受牧师的教育,后来到苏黎世求学,...
鱼丽之宴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内容有:江楼夜谈 答香港《中报》月刊记者问、海峡传声 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等。鱼丽之宴 目录 江楼夜谈答香港《中报》月刊记者问...
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全2册)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珍藏的《胡适档案》,据原件加以校勘整理,汇集了1910~1948年间胡适与蔡元培、梁...
《旅行摄影圣经(完美随行版)》内容简介:《旅行摄影圣经》出版3年多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旅行摄影圣经(完美随行版)》作者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诺瓦利斯选集卷一) 本书特色 诗人必须有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心境,使他远离俗务和琐事的想法或癖好,无忧无虑的处境,很多旅行,结识三教九流,大量的...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
燕卜荪在《朦胧的七种类型》中所说的“朦胧”,既指诗之为诗的根本,又指诗歌语言形式上的特点,这两个层次的含义具有一种内在的
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本书特色 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第六次向全国的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奖。母亲-跟大师学感恩 内容简介 好书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感动。读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全译本 本书特色 ★这个短篇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性的极度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感动。——高...
妄谈疯话-老宣放言录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有三部奇书引起轩然大波,即《妄谈·疯话》、《百弊放言》和《宗吾臆谈》,它们部部行销数十万册,令国人趋之若骛,纷纷以读此三...
在南极,独自一人 本书特色 首位飞越南极点的探险家 极地探险经典实录 在南极的永夜,距南极点135英里的小木屋里,*低气温零下60摄氏度,与世隔绝近半年,与孤独...
《20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
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 本书特色 浦江清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近30年,致力于文史考证,主张摒弃人云亦云,发前人所未发。本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先生在北大授课的讲...
名家推荐丛书--周振甫推荐【古代散文】 本书特色 《周振甫推荐古代散文》已另有辞赋选和小品文选,所以辞赋和明人著名的小品文都不选了。《周振甫推荐古代散文》以古代...
走·调:旅行+音乐:trip & music 本书特色 ★《走·调》是音乐人廖隽嘉的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她以一个音乐人的独特视角来写法国、肯尼亚的风光,一段段旅...
吕碧城集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吕碧城集》 展现了近三百...
一封家书 本书特色 《一封家书》是一本集结历代名人写给父母和子女的信件的书。入选的几十封信件,时间横跨三千年余年,从春秋时代的*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时期,从晚清...
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周作人散文 目录 祖先崇拜思想革命美文天足一个乡民的死山中杂信三个文字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初恋 情诗《镜花缘》寻路的人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