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谈美》《谈修养》《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经典名篇。
美学大师朱光潜精选集真正的美极为柔软,却不可征服。精美的双封面设计★美学大师朱光潜精选集。★真正的美极为柔软,却不可征服。★朱光潜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在晚年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学习研究,一生不辍,是真正的美学宗师。名家推荐: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正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柴静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人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朱自清他一生执着追求,没有偷懒,将近九十年的漫长道路,走过来并不容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都碰到过。顺利与挫折,他都经受过。——季羡林
壹万物有灵且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几件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 ;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深更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于它们的奇景 ;但对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瓶
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
术品。固然有些好古董的人是贪它值钱,但是觉得古董实在可玩
味的人却不少。我到外国人家去时,主人常欢喜拿一点中国东西
给我看。这总不外瓷罗汉、蟒袍、渔樵耕读图之类的装饰品,我
看到每每觉得羞涩,而主人却诚心诚意地夸奖它们好看。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
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
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常觉到农人的
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
到的况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 :
“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我小时在乡
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
的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
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
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
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
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
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
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
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
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
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
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再就上面的事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
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人一看见
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上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它
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
要,所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
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
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
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
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诗论》等。
亮处说话 本书特色 李皖老师一直是一个勤奋的乐评人和一个冷静的思想者。他的书总能带给人们音乐之外的思考和警醒。诗意与哲学并存,现实与理想交融,主流与地下同根。这...
海涅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海涅的散文优美潇洒,清新隽永,政论笔锋犀利,思想深刻,作品广泛触及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社会现实,鞭挞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
《杨万里集笺校(套装共10册)》杨万里为宋代名家,平生交游广泛,著述宏富,集共133卷,向无整理本,此次系首次整理出版,对推进宋
棚内棚外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译二代”的视角,以自己真实的经历为基础,生动描述了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配音大家不为人知的个人经历,以&ld...
涉江 本书特色 《涉江》是“独立文丛”之一,是作者朱朝敏自2007年后发表在省级以上纯文学刊物作品的集结,书写了一条由记忆和生活经验漫漶的河流。这条河流从心灵发...
兰晓龙,生于湖南邵阳。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职业编剧。现居北京。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
《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公元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
《沟通的奥秘:专业沟通力成就卓越自我》内容简介:本书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重要的沟通技术加以总结、概括,旨在帮助读者提
2014中国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鸟文学年选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17年。丛书将目光锁定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
韬奋著译文丛萍踪寄语(3集) 本书特色 为纪念三联书店成立85周年,三联生活书店将推出精装纪念版“韬奋著译文丛”,包括《萍踪寄语》(三集)、《萍踪忆语》、《经历...
比我老的老头 内容简介 黄永玉先生用风趣且另类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他相识的那些“比他老的老头”: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许麟庐、 廖冰兄、郑...
《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简介:我们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被广泛运用,人们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
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特色 由著名学者陈子善作序推荐,是*详尽的民国女子情感启示录。读民国女子的*大意义,不仅仅是发掘“轶事”,更要从她们的人生风...
经典国学读本:辛弃疾词 内容简介 辛奔疾,南宋著名词人,其词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悲壮、激情飞扬。也有不少闲适抒怀、吟啄河山及怀古寄情之作,题...
《企业融资全流程实战》内容简介: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后,创业成为时下最热的话题。与此同时,融资作为创
《留英记》内容简介:费孝通关于英国的札记和随笔选编,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作为留英归来的学者,费孝通学术思想和人
《不躺也不卷,我选择45°角向上》内容简介:本书立足当下社会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编织出他们成长过程的图景
山居笔记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散文二十余篇。山居笔记 目录 一、 自序可怜的正本1. 说来话长2. 深夜电话3. 北京友人4. 搏斗的印痕5....
周涛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周涛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此书收录了周涛知名的散文如《隔窗看雀》《阳光容器》《过河》《巩乃斯的马》等,在题材上,周涛...
幌马车之歌 本书特色 以民众史的眼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台湾的“战后”提出成功、深刻、感人而有力的“战后结算”,这就是《幌马车之歌》的突出而值得感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