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和礼仪/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祗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明清中国的政治秩序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高度关注。传统的历史学,强调朝廷自上而下的管治能力。科大卫却关注地方社会上的各种势力和人群,看他们如何在关键历史时刻,利用物质的和符号的手段,挤进一个逐渐成形的政治制度,并安身立命于其中。科大卫是自下而上来考察国家缔造这个过程的,他告诉我们,在民间宗教仪式、宗族源流传说、社区节诞、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中,有关朝廷的譬喻,如何与地方想象互动、上下渗透,并且循环贯穿各地社会传统的建构。几百年间,以上这些过程产生出有关权力、权威、文化认同的观念与制度,这些观念与制度既多元,又一统。《明清社会和礼仪》一书是历史人类学的典范,深具启发意义。
《明清社会和礼仪/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要明白新界兴建祠堂的意义,便必须了解16世纪至18世纪新界宗族所出现的社会和政治变化。龙跃头邓氏的祠堂兴建于16世纪,其时他们控制了新界大部分地方。在早期,即使是与龙跃头邓氏共同致力于宗族建设的近亲锦田邓氏,也无法兴建祠堂。锦田邓氏反而在宗族捐建的凌云静室安放了种种祖先灵位。18世纪时,龙跃头邓氏衰落,新界大部分地方不再归单一宗族所有,“大姓”的特权和地位遂由一个约有十二个宗族团体组成的庙宇联盟来维持。宗族拥有独立祠堂与否,差异巨大。大多数庶民的子孙,从而新界的大部分家族,都是在远为简陋的神龛和墓地拜祭祖先的。祠堂建得美轮美奂,象征宗族的统一,而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则否。祠堂的祭祖,所祭的是同宗各支脉的先人,多少则视乎后人所许可而定。至于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则是为个别先人,或充其量是为单一支脉的始祖而设。不同的祭祀产生不同的宗族传说。祠堂的集体祭祀产生宗族由崛起以至兴盛的传说,祠堂的建成是其明证;相反,墓地和神龛的祭祀只是产生出宗族在某村定居,而在不同地区开枝散叶的传说。一方面是祠堂数目激增,另一方面则是族谱编修的盛行。编修族谱与兴建祠堂不同,并不局限于自称书香门第的家庭。但是,即便如此,仍有迹象显示编修族谱的工作在明朝经历过一次与士大夫传统的兴起有关的转型。任何熟悉新界族谱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些族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开篇之际录有一长串开基祖以前的先人名字。陈永海在晚近的论文中认为,这些名字源于庐山道的授箓科仪。陈永海根据他对华南土著“猺民”人教仪式的观察,以及散见于客家历史文献的资料,说明按照庐山道的传统,男子(偶有女子)在成人仪式中获授神力并取箓名。这些名字会给记录下来,因为到了须借助神力之时,将要列出先人的整个名单。这些名单可以视作族谱,但其所追溯的不是父系亲属,而是祛邪法力的转移。这是把族谱用来作为先人力量的传承,以进行祛邪法事,士大夫则是把族谱作为整理世系之用,以确定祖先灵位放置恰当,而且香火不绝,二者大不相同。因此,新界宗族明末清初的族谱把这些箓名载入,所显示的不是当地传统的延续,而是士大夫编修方法的转型。①与祠堂激增和族谱编修密切联系的,是士大夫所定礼仪的流行。明朝以来,这些礼仪的标准典籍恐怕便是大儒朱熹(1130-1200)所撰的《家礼》。《家礼》中的不少规条仍可在新界找到。不但婚丧礼仪与书中所言一致,就连许多祠堂中灵位的样式也遵循书中的细节。但是,谁也别以为可以在新界找到《家礼》所规定的婚丧仪式:正如醮会的情况一样,乡村并不严格跟随书中所载行事,而是把书中规条与源自不同传统的仪式相结合。尽管这会让人觉得是选择性的遵循,但比遵循本身更重要的是对这遵循的信念,而这信念不但是由礼仪合度,也是由文本的广泛使用支撑起来的。然而,我在新界并未见到过任何《家礼》。就我和其他人所见,常用的是一些乡村手册,几乎都是手写本,里面备有婚丧礼仪、土地买卖、信札,以及其他乡村活动的标准文件。一般相信,这些手册所载者即为这些文件的“帖式”。仪式中可能记录和使用过标准文本,而村民对此的信念表现在他们对所获得的文字记录的尊崇。文本的广泛使用向村民表明,乡村仪式只不过是祖传典籍中适用于所有中国人的仪式的若干变种。②……
科大卫(David Faure),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牛津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历史学研究教授,近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等。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21 世纪东西方文化博弈的实质,说到底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群书治要大讲堂 本书特色 《<群书治要>大讲堂》是河南省许昌市举办的关于《群书治要》一书的演讲汇编。《群书治要》是一本撷取了古代经典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哈耶克文选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哈耶克写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论文和他在各地的演说,共计40篇,其中包括名篇《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知识的僭妄》、《曼德...
梦想是小鸟天高任它飞一段艺术家追求梦想的童年往事一个底层女性震撼人心的成长史◎ 编辑推荐☆ 坚持自我、追求梦想,一个女孩的励志故事。本书以瑞典艺术家贝尔塔·汉森...
党政干部培训教材——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对古代公文进行筛选整理,加上注释,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析,供读者学习、欣赏。海选历代名家经典...
何琳仪卷-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何琳仪卷)》收录何琳仪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多达1...
梵语入门 本书特色 《梵语入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所编著的梵文教材。书稿沿...
《书法中的中国》内容简介: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书法是中国汉
神到来的那一天 本书特色 全球*富盛名的神秘文化研究者,踏遍世界上*著名和*鲜为人知的古文明遗址,带你追踪外星人的地球遗迹,系列书全球热销6300万册。神到来的...
京極堂系列堂堂邁入第五部!我是山神之女,在水邊不停紡織,等待神的來訪,而後墜入深淵,化為絡新婦。為了求得安身之所,我細細佈下羅網,坐鎮其中。在網中,我就是神,我...
书店之美 本书特色 阅读根据地,心灵后花园。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建筑之元素、宗教之情结、人文之关怀。若饮书吧、读易洞社区书房、今日美术馆书店、关中大书房、蒲蒲兰...
2003-2012-风尚嘻哈大全集-格言-花开十年-10年全景版 本书特色 1. 暴强段子全囊括2. 时鲜段子全搜索3. 嘻哈段子全容纳2003-2012-风尚...
禁忌情色的純淨唯美展現有愛的故事, 觸動人心的文字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場本該是普通的演習,一顆足以毀滅一座城市的髒彈……如果,如果你真的不在了,假如有一天連我都忘...
二○一三年,一具妙齡屍體橫陳在爛尾樓「鬼樓」的雪坑裡,腹部被刻上了一枚神祕的圖案,作案手法與十年前鬼樓姦殺案如出一轍,當年負責此案的刑警馮國金,在查案過程中失去...
怎样写总结(第二版) 本书特色 《怎样写总结(第2版)》:概述总结的写作准备总结的结构和写法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全面工作总结专题工作总结年度总结个人工作总结述...
新编当代传媒新闻写作大全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了传媒新闻的主体和客体,采访前的准备与采访的深化,采访的方式与访问技巧,传媒新闻报道的重要理念,传媒新闻标题、导...
思潮前沿中国当代儿童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儿童文化研究: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究/思潮.前沿 本书特色“思潮•前沿 中国当代儿童文化研...
孤独者的呐喊-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时...
中华文化丛书,中外文化交流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文明的初期,今日中国的边疆居民,便...
语音学教程-(第五版)-(附光盘1张) 本书特色 彼得·赖福吉教授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国际**级语音学专家,《语音学教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