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本书多次再版重印,流传很广,影响深远。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文字叙述上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1.《中国简史》是国学大师吕思勉撰写的中国历史入门读物。★2.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告诉我们中国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系统呈现历史发展的进化演变,真实感受时代兴衰变迁的大势。★3.史学大家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4.民国时代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史教科书,多次再版重印,流传极广。
**编绪论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 002
第二章我国民族的形成 / 005
第三章中国疆域的沿革 / 008
第四章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 011
第二编 上古史
**章我国民族的起源 / 016
第二章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020
第三章唐虞的政治 / 023
第四章夏代的政教 / 026
第五章商代的政教 / 029
第六章周初的政治 / 032
第七章古代的封建制度 / 035
第八章我国民族的滋大 / 038
第九章春秋的霸业 / 041
第十章战国的七雄 / 044
第十一章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 047
第十二章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 050
第十三章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 053
第十四章上古的社会 / 057
第三编中古史
**章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 062
第二章秦汉之际 / 065
第三章前汉的政治 / 070
第四章新莽的改制 / 073
第五章后汉的政治 / 077
第六章两汉的制度 / 081
第七章秦汉的武功 / 084
第八章两汉对外的交通 / 088
第九章两汉的学术 / 091
第十章佛教和道教 / 095
第十一章两汉的社会 / 098
第十二章三国的鼎立 / 101
第十三章晋的统一和内乱 / 106
第十四章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 109
第十五章南北朝的对峙 / 116
第十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 120
第十七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 123
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 126
第十九章隋之统一与政治 / 129
第二十章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 133
第二十一章隋唐的武功 / 136
第二十二章隋唐的对外交通 / 140
第二十三章隋唐的制度 / 143
第二十四章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 146
第二十五章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 149
第二十六章中外文化的接触 / 152
第二十七章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 155
第二十八章隋唐的社会 / 159
第二十九章五代的混乱 / 163
第三十章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67
第三十一章变法和党争 / 171
第三十二章辽夏金的兴起 / 174
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 / 178
第三十四章宋和金的关系 / 181
第三十五章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185
第三十六章宋的制度和社会 / 189
第三十七章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 193
第三十八章中西文化的交通 / 199
第三十九章元的制度 / 202
第四十章元帝国的瓦解 / 206
第四十一章明初的政局 / 211
第四十二章明和北族的关系 / 214
第四十三章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 217
第四十四章明末的政局 / 221
第四十五章明的制度 / 225
第四十六章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 229
第四十七章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 232
第四编近代史
**章明清之际 / 236
第二章欧人的东略 / 240
第三章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 243
第四章清初的内政 / 247
第五章清初的外交 / 251
第六章清代的武功 / 255
第七章清中叶的内乱 / 260
第八章鸦片战争 / 264
第九章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 268
第十章英法联军之役 / 273
第十一章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 276
第十二章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 / 279
第十三章晚清的政局 / 283
第十四章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 287
第十五章中日战争 / 293
第十六章中俄密约和沿 海港湾的租借 / 297
第十七章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 300
第十八章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 304
第十九章远东国际形势 / 308
第二十章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 311
第二十一章清末的宪政运动 / 315
第二十二章清代的制度 / 318
第二十三章清代的学术 / 323
第二十四章清代的社会 / 327
第五编现代史
**章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 332
第二章清季的革命运动 / 335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 338
第四章二次革命的经过 / 341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 345
第六章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 349
第七章二十一条的交涉 / 352
第八章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 356
第九章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 361
第十章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 365
第十一章军阀的混战 / 368
第十二章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 370
第十三章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 374
第十四章国民革命的经过 / 377
第十五章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 380
第十六章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 382
第十七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 385
第十八章中俄的龃龉 / 388
第十九章日本的侵略东北 / 391
第二十章国民政府的政治 / 395
第二十一章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 399
第二十二章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 402
第六编结论
**章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 406
第二章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 409
**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绝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怕不能吧?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1884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12岁开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21岁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等校任教。42岁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先生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万字,在通史著述方面影响深远,流传广泛。
《Axure RP原型设计基础与案例实战》内容简介:本书配合大量案例,全面介绍了Axure RP 8.0的使用方法及原型设计的各种经验和技巧。
《C++入门很轻松(微课超值版)》内容简介:本书是针对零基础读者编写的C++入门教材,侧重实战,结合流行有趣的热点案例,详细地介
草根英雄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草根英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收录的,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人们,对他们身边的抗日英雄的回忆。这些英雄有的...
雍正即位之谜 本书特色 阿哥党争,杀机隐隐,龙庭易主,雍正险胜。改诏说,弑父说,继位说?一段历史,几多疑云,扑朔迷离,令人难解难分。雍正的继位,历来是清史研究中...
本书是国内首部二战架空历史著作,由美英11位军事历史专家联合打造二战的另外一种可能——希特勒的胜利。真实的历史是二战以希特
我这九十年 本书特色 一段革命家庭的私人记忆一部悲欢离合的亲情故事一个红色青年的奋斗历程她是冯友兰的妻妹,孙维世的六姨她是四十年代的“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外...
旧史与地文编 本书特色《旧史舆地文编》是辛德勇教授的论文集,共收入近年写作的有关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地理、古代地理学文献的研究论文12篇。旧史与...
《现代艺术:1851—1929》内容简介:本书探讨的是西方艺术发生剧变的历史时期,权威性地总结了现代艺术勃兴期间的文化、经济和历史
甘露事变大中之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0 本书特色 视写作为一生职志的先夫柏杨,以白话翻译讲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疑是他一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他晚年登高望远...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内容简介:公元前431年,海上同盟和伯罗奔尼撒联盟这两个实力相当的集团失去互信,势不两立。当时处于领导地位
IntheprecursortoMadameButterflyandMissSaigon,anavalofficerexperiencesJapan
20世紀初頭,両大戦の深化とともに日本の入植は樺太・満洲・南洋へと拡大し,著しく増えた内地の食料需要を補完する体制を構築し
《人生五味:蒙曼品最美唐诗(2023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作品。本
非常规则:晚清社会的真实游戏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书是第壹版《神奇的腐朽》、第二版《晚清官场规则研究》的修订版,作者任恒俊是致力于晚...
湖广填四川 本书特色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
《我时刻准备着:艾森豪威尔传》;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0.14-1969.3.28)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53至
为臣之道-读史长智慧 内容简介 为臣之道,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智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臣字,在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表示俯首屈从之意。一直指侍奉皇上的...
《火的记忆Ⅰ:创世纪》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1700年,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美洲大陆上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真
康熙大帝 本书特色 阎崇年说:中国两千年皇朝史,堪称大帝者:前有唐太宗,后有康熙帝。《百家讲坛》开坛元勋阎崇年五种视角全新解读康熙大帝!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
战争事典:霸者逐鹿:明蒙战争 本书特色 来自蒙古草原、依靠骑兵起家的元帝国虽然在十四世纪中后期衰落了,但骑兵并未过时,仍旧在元亡明兴的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