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编剧创作专业的编剧法讲义,它采取拉片子的方法,结合影片案例,讲授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说明和示范编剧法在创作构思到场面写作的全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结构主义编剧法是在谭霈生的“情境本体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和几何分形学等理论形成的编剧创作理论和方法。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体系,产生了诸多新的概念。讲义一方面要介绍新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对诸多基础概念进行重新诠释。在靠前讲,介绍剧本创作的全过程,并结合影片案例,说明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内容侧重情境形式的说明。在第二讲,介绍剧本创作的全过程,结合影片案例,深入进行理论说明和论证,同时对一些场面写作的基础概念(情境的实体场面、情境与情节的关系)进行介绍说明,内容侧重介绍情境实体场面的构成和“情境逻辑模式”的推演方法。
《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是在《拉片子1:电影电视编剧讲义》的教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编剧创作理论课程。《拉片子1》是二年级教学课程,《拉片子2》是三年级教学课程,它是在学生们熟悉和掌握了编剧理论基础之后,进行的更高一级的编剧课程。 《拉片子1》的编剧法理论,属于传统编剧理论范畴,教学内容为情节结构的布局、编排;《拉片子2》的教学内容,属于创新理论,教学内容为创作构思的思维方法和数理工具的运用。
目录
说明 1
导言 4
一、编剧学的发展状况 4
二、谭霈生的“情境本体论” 5
1.“情境逻辑模式”是编剧创作模式和创作思维方法
2.情境与情节的体用结构
3.“情境本体论”的重要意义
三、结构主义编剧法——创作思维活动的规则和系统方法 8
1.情境领域是创作主体思维活动的重要领域
2.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科学方法论和哲学辩证法
3.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创作思维活动的逻辑规则
4.重新梳理编剧法的理论——情境与情节的关系
5.创作思维的共时形式:思维空间图式
6.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创作程序
**讲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法和创作程序
《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章电影《理智与情感》——基础概念、基本技法和创作程序 19
**节创作构思:主题概念、情境建构、情节布局 20
一、主题概念——主题的概念化:主题分形 20
1.小说主题和影片的主题体现
2.主题的概念分形与情境分形
二、情境建构——主题的情境化:情境分形 27
1.环境分形
2.人物关系分形
3.事件分形
4.主题情境的场面化——“情境逻辑模式”的运用
三、情节布局——情境的情节化:情节分形 47
1.情节分形——迭代、递归的结构
2.双线情节的交替对称发展
3.主题陈述
4.写作提纲
第二节场面写作与场面分析:情境构成、动作推演、情节编排 53
一、全剧开场 54
1.开场的情节提要
2.开场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矩阵
3.开场的情节结构细纲
4.场面分析
二、开端部 56
1.开端部的情节提要
2.开端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开端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开端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未发现而突转
三、发展部 69
1.发展部的情节提要
2.发展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发展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发展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四、高潮部 82
1.高潮部的情节提要
2.高潮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高潮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高潮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过场戏、点送、画面小品、台词要上口、停顿
五、结尾部 99
1.结尾部的情节提要
2.结尾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结尾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结尾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台词写作要“身处其地,模写其似”
第二章电影《傲慢与偏见》——基础概念、基本技法和创作程序 110
**节创作构思:主题概念、情境建构、情节布局 110
一、小说创作与电影改编 110
1.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
2.英国如何能够避免革命
3.奥斯丁的创作原型与创作母题:谈婚论嫁
4.奥斯丁的婚姻世态小说
5.奥斯丁小说中的成长主题
6.电影剧本改编:社会平等主题与写实风格
二、主题的概念分形 115
1.主题意象和主题概念
2.主题的概念分形
3.由概念分形到情境分形
三、主题的情境分形 118
1.人物关系分形
2.事件分形
3.环境分形
四、情节分形 134
1.迭代与递归
2.全剧结构大纲
五、主题陈述 136
第二节场面写作与场面分析:情境构成、动作推演、情节编排 137
一、开端部 137
1.开端部的情节提要
2.开端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开端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开端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电影的空间结构是**性的、镜头语言结构与场面空间结构、剧作者要“身代梨园”
二、发展部 150
1.发展部的情节提要
2.发展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发展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发展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三、高潮部 162
1.高潮部的情节提要
2.高潮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高潮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高潮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与场面实体、截断法
四、结尾部 172
1.结尾部的情节提要
2.结尾部的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几何图式
3.结尾部的“情境逻辑模式”图式
4.结尾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5.场面分析
情节高潮与情境高潮
**讲结语影片的对称结构模型 189
一、人物性格的对称分形与对立统一运动 190
二、滑移对称——情境的共时设置和情节的历时陈述 191
三、映射——情节上的对称关系 192
四、情节的迭代、递归与层级嵌套 194
1.迭代与递归——共时对称结构
2.嵌套——整体与部分的结构关系
第二讲情境形式结构、情境场面结构、情节叙事结构
《道路》《塞尔玛与路易丝》
第三章电影《道路》——情境形式、情境场面、情节叙事 200
**节创作构思:立意命题、情境建构、情节布局 200
一、《道路》创意的产生和主题的形成 200
1.主题意象的浮现——创意从潜意识中产生
2.主题人物形象出现——人物原型的启示
3.主题的形成
4.《道路》创作构思的路径——从主题意象到主题概念
二、《道路》的情境建构——情境分形 204
1.主题的人物关系化——从意象联想到概念分形
2.主题的事件化——功能人物设置
3.主题的环境化——写实主义与意象暗示
4.主题情境化的图式
三、《道路》的情境形式结构和实体结构 209
1.情境矩阵与情境六面体
2.主题概念框架与情境六面体
四、情节的迭代、递归结构和情节主题陈述 213
1.情境的设局法、演局法和情节的布局法
2.全剧结构大纲和情节的迭代、递归
3.情节的主题陈述——鱼骨图
第二节场面写作与场面分析:情境构成、动作推演、情节编排 216
一、全剧的“情境逻辑模式”和情节布局 217
二、开端部 217
1.开端部的情节提要
2.场面分析:“情境逻辑模式”图式和情节编排
情境结构与情节结构的统一图式、情节编排与场面连缀、情境存在与情节叙事
三、发展部 232
1.发展部的情节提要
2.场面分析:“情境逻辑模式”图式和情节编排
演员的双重身份、台词的双重功能
四、高潮部 246
1.高潮部的情节提要
2.场面分析:“情境逻辑模式”图式和情节编排
五、结尾部 255
1.结尾部的情节提要
2.场面分析:“情境逻辑模式”图式和情节编排
第四章电影《塞尔玛与路易丝》——情境形式、情境场面、情节叙事 259
**节创作构思:类型叙事、情境建构、情节布局 259
一、创意的产生和叙事的形成 259
1.影片创意的产生
2.影片融合了强盗片、公路片、西部片的类型叙事
3.影片多方面借鉴了《邦妮和克莱德》
4.女权主义的主题
二、主题的情境分形 264
1.情境矩阵和情境六面体
2.人物关系的分形设置
3.环境的分形设置
4.事件的分形设置
三、从情境分形到情节分形 273
1.情境运动与情节发展的体用统一结构
2.人物性格的对称发展结构
3.全剧结构大纲
四、主题陈述——女权主题的辩证逻辑推演 276
第二节场面写作与场面分析:情境构成、动作推演、情节编排 279
一、开端部 279
1.开端部的情节提要
2.开端部的“情境逻辑模式”推演
3.开端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4.场面分析
情境定性的发展
二、展开部 291
1.展开部的情节提要
2.展开部的“情境逻辑模式”推演
3.展开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4.场面分析
三、递进部 301
1.递进部的情节提要
2.递进部的“情境逻辑模式”推演
3.递进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4.场面分析
“情境逻辑模式”是一个观众移情模式
四、高潮部 307
1.高潮部的情节提要
2.高潮部的“情境逻辑模式”推演
3.高潮部的情节结构细纲
4.场面分析
第二讲结语影片的情境结构理论和公路片的情节结构模型 313
一、情境形式结构与情境实体结构 313
1.情境的形式结构与实体结构
2.情境实体的场面运动结构
二、公路类型片的情境结构和情节结构 317
1.两部影片的情境结构重演和情节过程重演
2.两部影片的旋转对称结构
3.情境和情节运动的规矩
主要参考书目 321
说明 《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三年级编剧创作专业的编剧法讲义,它采取拉片子的方法,结合影片案例,讲授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说明和示范编剧法在创作构思到场面写作的全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拉片子2:结构主义编剧法讲义》是在《拉片子1:电影电视编剧讲义》的教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编剧创作理论课程。《拉片子1》是二年级教学课程,《拉片子2》是三年级教学课程,它是在学生们熟悉和掌握了编剧理论基础之后,进行的更高一级的编剧课程。 《拉片子1》的编剧法理论,属于传统编剧理论范畴,教学内容为情节结构的布局、编排;《拉片子2》的教学内容,属于创新理论,教学内容为创作构思的思维方法和数理工具的运用。 结构主义编剧法是在谭霈生的“情境本体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和几何分形学等理论形成的编剧创作理论和方法。结构主义编剧法的理论体系,产生了诸多新的概念。讲义一方面要介绍新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对诸多基础概念进行重新诠释。 在**讲,介绍剧本创作的全过程,并结合影片案例,说明结构主义编剧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内容侧重情境形式的说明。 在第二讲,介绍剧本创作的全过程,结合影片案例,深入进行理论说明和论证,同时对一些场面写作的基础概念(情境的实体场面、情境与情节的关系)进行介绍说明,内容侧重介绍情境实体场面的构成和“情境逻辑模式”的推演方法。 两讲(各两章)的教学内容如下: **讲:以奥斯丁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为教材,结合影片案例,介绍从创作构思到场面写作的程序,内容侧重介绍情境形式结构的建构,说明情境几何图形的运用方法。 第二讲:以两部公路片为电影教材(《道路》《塞尔玛与路易斯》),结合影片案例,介绍说明创作构思的不同路径和方法,内容侧重介绍情境实体结构(场面)的建构,说明“情境逻辑模式”的推演方法。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存在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创作构思阶段和场面写作阶段。根据创作实践的规律,每章分为前后两节,内容如下: 创作构思:情境形式结构,形式关系的分析,对称分形与情境几何体。 场面写作:情境实体结构,影片场面的分析,“情境逻辑模式”的推演。 在**节的创作构思中,主要内容是情境形式结构的建构,侧重运用数理逻辑和几何工具对总情境进行形式建构和情境逻辑推演。结合剧本的构思过程,介绍对称分形的图式方法,完成结构大纲的设计。 在第二节的场面写作中,主要内容是情境实体结构的形成,包含场面实体结构的创作构思,“情境逻辑模式”对人物内外部动作的推演。结合拉片子的场面分析,介绍“情境逻辑模式”在场面建构中的运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流动、情境定性与情节定在的同构性。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创作构思、场面写作,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构思和写作,只是根据原剧本和完成影片,以拉片子的方式,进行模拟性的复盘重演。其目的是借助影片的具体案例,对剧本的构思、写作进行数理逻辑的图解,演示如何进行构思、写作的思维方式、方法。 《拉片子2》的教学方法与《拉片子1》的方法是相同的。二者都是根据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的。讲义以电影的拉片子为基础,每一部电影的分析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教学单元性。在拉片子过程中,会根据案例的情况相机进行概念说明。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重视作品自身的系统性,通过作品的整体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概念易于理解,切合创作实践的需要。它的不足之处是,说理上有随机性,散漫、纷杂,理论系统性不够突出。笔者认为对概念的切实理解是专业化的基础。拉片子的案例教学法,侧重于概念理解,强调创作实践,只有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理论体系的掌握。 《拉片子2》的教学内容不同于《拉片子1》。《拉片子1》的理论内容集中于情节结构,主要介绍剧本的情节结构方法,基本不涉及创作构思的内容。《拉片子2》的主要内容转向情境结构,侧重介绍剧本创作构思的思维活动和数理逻辑、几何图形。 《拉片子2》与《拉片子1》在体例上有所不同。《拉片子1》是先进行影片场景的拉片分析,再进行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的理论分析。《拉片子2》的顺序相反,先进行影片构思分析,再进行拉片子的场面说明。我们不再通过影片场景来诠释剧本内容,而是正相反,从剧作来看银幕场景的呈现,检验剧作的不足之处。 《拉片子1》是对创作成品(情节结构)的分析,《拉片子2》则是对创作方法的分析。前者是对剧本——客体对象的分析,后者更侧重对创作过程——主体思维活动的分析。 本讲义选取的四部影片是从若干教学影片中选择出来的,影片在中戏戏文系本科三年级的戏剧创作班、电视剧创作班,以及本院组织的几届编剧研修班的课堂上,进行过五学年的讲授。 讲义采用双片案例的教学方式。所谓双片案例,指每一讲的两部教学影片在主题思想、情境设置、结构类型方面,具有自相似性。通过相似案例可以反复阐释和求证某些法则,以便达到科学论证和建立范式的目的。 本讲义在拉片子的过程中,结合影片案例对一些表演、导演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作为一名剧作者有必要了解表演、导演方面的相关知识。相关介绍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场面情境实体概念的理解。 《拉片子2》介绍创作思维的数理逻辑和科学方法,结合案例说明图式、图法的运用。讲义运用的数理工具,内容没有超出高中数学、几何课程的范围。 本讲义的教学内容,超出了传统编剧法的范畴,有许多新的创作理论与技巧方法。在教学上,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对于缺少结构主义等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讲,存在知识环节衔接上的困难;对于缺少剧本创作经验的本科学生来讲,存在理解和掌握创作构思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各有侧重,或偏重相关理论的说明,或细化创作构思的分析。 在创作专业三年级教学中,我们对结构主义和分形几何学只作简要介绍,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在结合案例说明图式、图法的运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还是能够理解理论和掌握相关工具,达到主要的教学目的。 《拉片子2》是在拙作《创作法:电影剧本的创作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笔者用该书作讲义的基础,进行了五年的教学实践,其间对书中提出的结构主义创作理论和方法作了深化、拓展,并进行了广泛的求证。笔者根据本科三年级教学的需要,撷取了其中较为成熟的部分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编写成了《拉片子2》。相关的教学情况编入了《探索与求证2012—2017:结构主义编剧法课堂作业选编》,可供感兴趣的同仁们参考。①
杨健,1952年生,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专业教材《拉片子1:电影电视编剧讲义》(作家出版社,2017),《创作法:电影剧本的创作理论与方法》(作家出版社,2012),《剧本写作初级教程》(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编有教辅资料《探索与求证2012—2017:结构主义编剧法课堂作业选编》(作家出版社,2018)。著有话剧剧本《桑树坪纪事》(合著,1990)等。
影片的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当代电影的基本理论问题,从电影形象和电影语言的特性、银幕的假定性到艺术方法这一极重要的理论问题,对影片的结构、电影剧本、电影与技...
《新能源汽车技术100问》内容简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鉴于新能源汽车集成了传统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
少壮派导演报告 本书特色 考验与折磨是这些导演们经历的宝贵财富。市场的残酷性普通人无法体会,而宇文翮编著的《少壮派导演报告》就旨在通过与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导演(...
Purchaseofthisbookincludesfreetrialaccesstowww.million-books.comwhereyoucanreadm...
中国书画篆刻品鉴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古典书法、中国画、篆刻三门艺术合为一编,共收集书法、绘画、篆刻名作939件,三大类各成独立的系统。上自商周,下迄清末。编选...
王羲之原寸复制高清大图-书法名品精选-八 本书特色 欣赏更加全面清晰,临摹尤为精准便捷,装裱即是精美书作。全面领略千古书圣,出神入化的笔法,妍美流便的字法,萧散...
女人的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 本书特色 中央编译出版社图文馆书系致力于“让书成为*精美的礼物”,已出版《美的历史》《丑的历史》《钱的历史》《圣经的历史》《发...
十鼓齐先锋本-石鼓文-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石鼓文》系先秦战国刻石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作《...
吴昌硕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四0 本书特色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苦铁等,清末民初书画...
中国铜币图录(最新版) 本书特色 本图录所收录铜币,包括清代和民国时期大部分铜币,尺寸与原物基本保持一致。书中所收录之铜币拓图,对同一面值具不同版别的加以区别说...
本书是为了与电影理论的新动态、电影技术/美学/产业的新发展相适应而编选的电影理论“新读本”,在拓展选集思路的前提下,破除“
赵孟頫 道德经 本书特色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据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赵孟(公元一二五四至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
电影审美人类学的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在当代文化出现了重大的视觉转向的背景下,唐迎欣主编的《电影审美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对电影这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从电影的...
《网红时代》内容简介:本书着重介绍了网红该怎么做的问题。从分类到具体细节,对网红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网红不只是我们表面
《青年电影手册(第1辑)》继承和延续《电影手册》的精神,同时更紧密的与中国电影相联系,力图在影评标准、电影创作、导演对话、新
年代学 本书特色 本书探讨当代影像的时间本质,不同于其他理论著作,使用诗一样的语言。这些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对艺术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都具有启发意义。年代学 内容简...
《jQuery Web开发案例教程(在线实训版)》内容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JavaScript语言及相关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决胜未来:互联网+企业再造与顶层设计》内容简介:《决胜未来:互联网+企业再造与顶层设计》从顶层设计、战略转型、流程再造、管
艺术的真谛-西方艺术史论名著 内容简介 艺术就是美吗?美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艺术的价值是什么?作者凭借多年丰厚的艺术实践,从视觉艺术的...
篆刻学—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简体印刷本·影印本)(单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邓散木在近代以篆刻著称。当年印坛所谓“北齐南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