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一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梁静的一本文学评论集,共分三卷,文章有《我是女人,但首先是人》、《母爱之重,何以安放?》、《女性文学怎么写史?》等55篇。
《唤醒批评》为文化评论文章合集,所收文章以文学评论为主,兼有电影、摄影、时事评论。作者梁静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够让批评有效、如何让批评文本获得其艺术属性等问题。作者在写作中不断叫醒、提醒自己,更清晰、准确地深入文本去发现和思考,进而形成有说服力和独立价值的文本。
《唤醒批评/新锐批评家丛书》:我们很难不把乌莎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思考,因为我能随手拈来自己身边的乌莎,这些乌莎显然和小说中的乌莎一样,虽然不至于出生就被杀死,多半也是家里多余的不想要的分子,虽然她们的父母也会不忍和不舍,但比起他们偏好男孩的性别取向和不可理喻的义正词严,处理掉一个女孩这种貌似理智的残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一种选择,谋杀和抛弃就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畸形的文化习俗面前得以实施了。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样畸形地影响着中国人对待女孩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技术,是加剧性别失衡的技术性因素。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印度30年问被流产女婴约1200万,弑婴行为并不罕见,2001到2011年之间的0—6岁儿童女男比例分别是927:1000,914:1000,十年时间,女孩比男孩减少数从600万扩大到7lO万,并且还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已令许多印度人深感恐慌,目前印度女男整体数量比为940:1000,两性比例严重不协调使印度“适婚女子匮乏让‘租妻’生意红火起来,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尽管如此,报道中称:“印度儿童性别比仍然是世界上*糟的情况之一,尽管好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比印度,在面对女孩的态度上,更胜一筹。中国什么情况呢,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是,男女性别比高达120:100,男女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7.78:100,有关媒体就此推断,到202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光棍将要出现了,我们的男性便甚为焦虑了,于是,各种办法出台了,让人感到寒心的是,目前在社会心理上反映出来的焦虑,几乎没有是关乎于女婴拥有的生命平等权的,而是把更多的焦虑集中于可能找不到老婆、娶不到媳妇的光棍们的身上。先不说以后,只说眼下,120:100的男女比例所催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令人深思,与印度无二。2012年2月21日,央视12频道播出了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破获了一起70余人发卡的组织卖淫团伙,70余人中,2人为头目,66人为发卡人员,3人为制卡人员和司机,无论从判决人数统计上看,还是从报道中女头目的交代推断,该团伙中从事性交易的女性比例都少于组织服务人员,大概人数在十几名左右,而且,据办案人员了解的情况分析,这些人都从中牟取了暴利,那么,据此推论,这个70余人的犯罪团伙,完全是被十几个女性在养活着。这只是中国破获的许多组织性交易案的其中一起,很多团伙人员都是由女性的性交易供养着而牟取暴利,真正从事性交易的女性其实赚取得并不多,她们付出肉身的结果只为了生存,她们的劳动果实却被一层层榨取了。这种现象与印度“无处娶妻让‘买春’现象激增”无本质区别,小说《秘密的女儿》中,同样有所揭露,比如希尔皮在“两个印度”一节中写到的一些家庭中的女性通过长期做妓女供养家庭,就如同清末民初北京胡同里的暗门子。印度“租妻”现象的火爆,让我想起了柔石的《为了奴隶的母亲》,这些被租出去的妻子,不正是那“奴隶的母亲”的再版吗?中国出现的什么借腹生子、代孕人与那“奴隶的母亲”又有什么区别?再举一例,2011年,某省台播出一档亲情栏目,题目已记不清楚,事情由一名父亲无钱救治身患重疾的儿子而决定把豆蔻年华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岁老头换取五十万的治病费用为起因,该栏目组将这一家人请到现场,专家和观众同聚一堂来讨论这件事,栏目中力阻父亲嫁女儿的母亲辛酸的泪水和对父亲愤怒的踢打震撼了全场,爱的力量和无奈求助的哭泣让所有专家和观众对该父充满了痛恨的情绪,那位母亲悲痛欲绝的形象永恒地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中印现实和小说中的这些情节,正是女性被严重歧视的杰作,因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被遗弃、被收养、被下流、被伤害、被暴力、被杀害、被骚扰、被结婚、被妻子、被母亲、被主动卖淫、被不敢辞职、被不敢生育、被主动下岗、被选择做全职太太的这些杰作,其实仍然天天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上演。女性既被男性无可救药地需要着,又被男性无情无耻地踩在了脚底下,既被社会所希望地提供着广博而深刻的作用,又被贬低和忽视着这些重要的价值,这是十分矛盾和荒诞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社会建构。两性性别比越失调,地位越低,女性被物化地就越严重,如果女性生存状况和政治、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地位不提升,人类社会的两性关系就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社会建构的*终走向,必然以人类全体速亡为终结。……
梁静,笔名骁驰,山西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文化批评集《交叉小径——游走于蒙昧与清醒之间》,发表评论、小说、诗歌及文化随笔四十余万字。
【内容简介】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
词曲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王易编著的《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史,以词曲文体形式的发展演变为纲,在此基础上按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
家常清蒸 目录 part 1 清扣粉作怎么蒸*美味[清蒸]清蒸鲳鱼[清蒸]豉汁鲍鱼[扣蒸]白玉藏珍宝[扣蒸]清扣素火腿[粉蒸]粉蒸排骨[粉蒸]粉蒸莲藕[蒸炸]脆...
杨式太极拳械集粹 内容简介 本書的太極拳部分包括:楊式大功架太極拳、楊式小功架太極拳和太極對拳。楊式太極拳定型大功架後,楊式小功架太極拳已為吳式太極拳繼承,因此...
一本最真诚、痛切的反思之书;一本振聋发聩的追问之作。80后作为代际意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集中、深刻和独有的叙述与思考。作者
《好莱坞编剧的生意经》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编剧方法书。好莱坞的一对非常成功的编剧搭档,公开了他们从业30年的写作
南宋亡国-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七辑 宋史篇-第三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连环画(第7辑·宋史篇)第3册·南宋亡国》是**部以五千年国史故事为题材的...
一向对老师言听计从的“模范生”裕也,心里其实十分崇拜同年级的“不良少年”真木隆。为了像隆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裕也终于实行
石破天荒-红楼解密 本书特色 不读此书,不知红楼梦竟有如此蹊跷;不读此书,走不出红楼迷宫;不读此书,难解红学为何发达至斯。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可谓纷纷繁繁,且...
余世存为序、夏双刃编写之《非常道Ⅱ——1840-2004的中国话语》。我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苦恋现代性并遭受无数折磨的历史。这一历史
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 本书特色 《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采取艺术本体论的基本立场,参照经典现代性理论,吸收语言学、文化批评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将理论概括,逻辑推演...
摇碎红楼 本书特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每个人都有一部《红楼梦》。尖锐·诙谐·雄辩·颠覆现代才子独创[红楼破...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十二集:中篇小说卷:四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2集):中篇小说卷4》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
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 内容简介 采取个案研究方式,梳理和探讨了台湾文学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文学母题的角度研究两岸知识者的精神联系;由日据...
生活诗学-后理论时代的新美学形态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活诗学:后理论时代的新美学形态”的*终成果。全书分为四大部分...
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文艺美学思想 内容简介 序言绪论**编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诗歌的文艺美学思想**章 自然山水诗的美学思想第二章 社会言志诗的美学思想第三章 教化...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 目录 前言序言中译本序绪论a.德·威尔汉斯的贡献**章在脑研究的十年以后,德·威尔汉斯/拉康的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有益的...
苏童的小说叙事优雅从容,纯净如水,平实写来却意韵横生;着笔清雅而富有江南情调;叙事与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风别具特色。苏
树雨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用现代眼光,通过儿子的视角,来想像、揣摩、猜测、探寻父母各自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五十年怪异而又神奇的婚姻生活的长篇小说。 小说在跳跃性...
学问的气象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三十年问撰写的短文约110篇,按内容分为论学、演讲、祝贺与悼念、序跋、散记五部分,另有附录。论学部分乃作者本人治学心得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