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作品,也是二位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即是对此一经典著作的导读。
在书中,尤金·W. 霍兰德首先概述了《千高原》的成书背景,并对《千高原》的主题作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在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文 本阅读”中,作者将《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分解为五类,并逐一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不时穿插对原书段落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此的独到解读。
德勒兹与加塔利声称,构成《千高原》的诸多高原可依任意顺序阅读。任何一次对全书的阅读都可能产生某种线性阅读,正如每一次依和弦表所做的即兴演奏都会带来诸多可能的演绎中的一个线性的演绎。因此,让我们跟随本书作者的指引,开始即兴阅读《千高原》。请记住,这一阅读只是众多可能的阅读中的“一种”,不是意在提炼出《千高原》的意义,而是要表现并阐明它的某些潜质。
《千高原》是一部非凡之作。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话说,它是如根茎般写就的。《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五类:
1 认识论问题。思想该如何运作才能与宇宙共思,而不是去思考宇宙,因而就能加速我们栖居之所的相对解域,有时足够幸运的话,甚至达到绝对解域的无限速率,或者“纯粹的内在性”?“根茎”高原、“ 平滑与纹理”高原最直接地处理这一“问题”,“游牧学”高原的一些部分处理皇家科学与游牧科学以及公理体系和问题体系之间的差异。其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最适合通过生成来把握存在,通过潜在来把握现实的思想图像。
2 本体论问题。宇宙以及其中的生命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它们既是变化的结果,同时又总是对未来的变化敞开怀抱。 我们怎样才能依据生成来理解存在,依据差异而不是同一,来将存在理解为开放系统的一个动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此这般地理解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它怎样给我们的社会变化带来更好的前景?最直接而又全方位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是“道德地质学”高原与“迭奏”高原——前者主要处理无机层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处理异质成形层的问题。
3 人类学问题。第三类问题可以被称作人类学问题,但仅仅在结构主义(反人文主义)的意义上关涉“ 象征秩序”:人类的生命形式是怎样以象征的方式占据异质成形层的;人类的社会自我组织是如何通过符号来实现并在符号中获得反映——怎样通过语言、货币与图像来实现的? 在此,相关的高原是“ 语言学公设”、“符号的机制”、“颜貌”和“捕获装置”高原。
4 伦理问题。人类个体要如何自我组织,才能与他人一道尽可能地实现既有成效又愉悦的去层化? 这里最切题的显然是“怎样使自己成为无器官的身体?”高原; 但“一匹狼还是一些狼”、“三则短篇小说”和“生成”高原也同样处理伦理“问题”。
5 政治问题。我们要如何把人类生命形态理解为社会性的自我组织,才能使它既能解释畜群行为又能解释集群(猎群)行为,既能解释压抑的专制暴政又能解释外向扩张的经济帝国主义,既能解释严苛层化的约束又能解释去层化的逃逸?“游牧学”、“微观政治与节段性”高原最为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其他许多高原也会处理这个“ 问题”,只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罢了。
尤金·W. 霍兰德 Eugene W. Holland,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比较研究系教授、知名德勒兹研究专家。著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反俄狄浦斯”:精神分裂分析导论》(Deleuze and Guattari's Anti-Oedipus: Introd uction to Schizoanalysis)、《游牧民》(Nomad Citizenship)以及《波德莱尔与精神分裂分析》(Baudelaire and Schizoanalysis)等重要作品。
译者 周兮吟,201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师,以论文《德勒兹:时间与伦理,三种时间综合与三种伦理学》(Deleuze, Temps et Éthique : Les trois synthèses du temps et les trois éthiques)获哲学博士学位。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从大众或人群(同质性人群)中摘取出来,进而发现“这个人自己的群(packs),他或她包藏于自身之中的多重性”,并最终将这些多重性与你自己的多重性相融合。
——引自章节:3文本阅读
德勒兹与加塔利把福柯的现代监狱研究引介为对经双重咬合而发生的层化的范例式分析。福柯的分析依托他所说的“可见”与“可说”的关系展开——但这个关系并不是一种意义的关系,其中,可说的并不是能指而可见的也并不是相应的所指。这里其实有四项,而不是两项:监狱作为层,既不是一个事物,也不是一个所指,而是一种内容的形式(“监狱-形式”或现代监狱设计)与内容的特定实质的结合:身体(bodies)、器官([organs]尤其是眼睛)、建筑(buildings)和权力关系(powerrelations)。监狱层(prisonstratum)的关联表达(correlativeexpression)不是能指-“监狱”,而是一整套关于“罪行”和“矫正性惩罚”的话语(或“话语构成”)与表达的实质(包括立法行为、政策声明、司法判决等)的结合。不仅如此,内容与表达并不是一蹴而就地一同产生的:监狱设计与罪行话语各自有其独立的历史与起源,最终,它们几乎是偶然地进入了一种相互预设的关系中。福柯是在之后的研究中,才通过将监狱-罪行复合体作为众多层中的一层,置于一种他会称作规训权力的新型社会关系范式的脉络中,从而去除了产生监狱-罪行复合体的几率因素。而德勒兹与加塔利则会把规训权力叫做抽象机器——一个抽象的机器,这仍然是因为许多其他机构或层共享了这个机器,包括学校、兵营、医院、工厂,不一而足。事实上,双重咬合构成某个层的过程从不发生于真空之中:它预设了德勒兹和加塔利所说的在一旁与之共存的“侧层”(parastrata),它或者与这个侧层共享其形式,或共享其实质,或两者皆共享。因此,监狱层与司法层以相互预设的方式共存:任一方都不导致另一方,但缺了任何一方都将是无法想象和完全不切实际的。侧层于是就构成一个相互预设的“横向”网络,其中,一个层对于其他层而言起到侧层的作用,而其他层对于这个层而言也是如此,反之亦然。什么...
——引自章节:3文本阅读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例题解3:图论、动态规划算法、综合题专集》以图论、动态规划算法、综合题的形式介绍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所用...
在线阅读本书 It is 2000 B.C. in Egypt and Imhotep the Ka-Priest brings home his beauti...
Intherecentpastquantitativechemicalanalysistextbookwritersincludedselectedexperi...
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
米奇·维斯(Mitch Weiss),美联社普利策奖获奖调查记者。2003年,他被指派参加一个系列调查报道:揭露美军在越战期间所犯下的暴行。“埋藏的秘密,残酷的...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共上下两篇。上篇金匮要略重温,从原文选读、原文语译、原文理解、应用举隅等方面介绍金匮要略**至二十二篇的主要内容。下篇金匮要...
关熙潮,畅销书作家,知名媒体人。曾任北京卫视、云南卫视节目导演,多个栏目主持人、主播,凭借个人文学音频杂志获G客盛典全球华语主播最佳人气奖,2016年以“野草狂...
并蒂花开,仙人抚顶哪吒重塑肉身五百年后天涯相望,传奇何往☆超人气国风画师,重绘中国神话传奇故事!☆世间很多事情都是由各种偶然最终形成了一个必然,但这恰恰是生活的...
斩获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本格推理大赏!日本漫画界、小说界两栖大神城平京经典代表作 惨死的少女偶像,化身为深夜手持钢筋袭击人类的巨乳怪物通灵少女运用四重诡计推理...
☆一部足以令人对契诃夫的生活和创作产生全新的理解的传记☆一部契诃夫生平的标准参考书推荐给所有文学爱好者英国俄罗斯文学学者唐纳德•雷菲尔德花费五年时间, 遍访俄罗...
九夜茴,女,80后生人。笔名取自一个神话,传说中,九夜茴是一种魔花,每九夜绽放一次,颜色瑰丽,香气袭人。如果你曾背叛过别人,那么你见到它就会受到惩戒;如果你曾被...
不可否认当下各行各业的职场中女性角色不容忽视,如何做到两性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创造一个双赢的两性工作环境?
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本书聚焦地缘政治、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三个关键因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
2000. Bright, ambitious, and yearning for adulthood, fifteen-year-old Vanessa Wy...
精彩摘录他之所以有这种可怕的变化,全因为他不再相信自己的信念而是相信了别人的意见。他之所以抛弃自己的信念而去适应社会的成
DanielDennettisoneofthemostinfluentialthinkersattheinterfacebetweenphilosophyand...
★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女性主题小说精华之作苏童被当代文坛赞誉为书写女性故事的圣手,他对女性情感的精准把握令众多男性作家望尘莫及。苏童以诡丽的笔法营造了一个充满幸福...
勒内·笛卡尔,作为欧洲早期现代哲学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思想对后世的哲学与科学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位生活于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正处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反叛相互交织的时...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