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本中国之书。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弱社会”与“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在街头举旗叫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则可能适得其反。倘若良药未成反自制苦果,将是一味毒药。
我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寻访一些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固然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共鸣,此外还有对历史木已成舟的某种伤怀。我相信这种伤怀不仅是基于古老的悲剧意识,更是我对所有尼布尔意义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回望。我想从黑暗年代里寻回一点光亮,希望那些曾经照亮过去的人也将照亮未来。
大自然馈赠人类太多的恩情。它给了人类免费的死亡,人类却没有耐心等待这份施舍,所以不仅发明了断头台并给刽子手发工资,还制造战争把无数血肉之躯送上战场。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大自然有关生与死的无私的施舍,它教会我们要节制贪欲。因为有了这份免费的死亡,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至于除恶的事情交给大自然就好了。
好的观念将人带上康庄大道,坏的观念让人万劫不复。当一个国家被一种坏的观念所笼罩,这个国家也就开始了它的灭顶之灾。日本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明治维新”滑向“一亿总玉碎”之疯狂的。在这里,“意义猛于虎”。许多人受意义的激情驱使,最终又被意义吞没。
人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名义上同属人类这一物种,并置身于所谓的人类文明之中,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误解与被误解,施虐与受虐,征服与臣服,同胞与异类,只要“我者-他者”这个模式一直存在,人类就永远有两个世界的挫折。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p.460抗日神剧的重点在于颂共,而不在于反日。p.464坂本雅子(《财阀与帝国主义》):其父母曾经在上海居住过一段时间,房子就在“日本陆战队本部”的后面。起初他们经常招待来家里做客的陆战队的士兵们,可是“一二八事变”后,当她的母亲听到日本兵扬扬得意地大讲如何凌辱、性虐中国妇女时,她就再也不让那些士兵进家门了。p.475横滨(山手)外国人墓地:自佩里的“黑船来航”开始到20世纪中期,这里已经埋葬了来自英、法、美、德等超过40个国家的4000多位外国人,其中不少是工程师和传教士。p.477叶千荣:日本的十四位甲级战犯最初都是来自底层的左翼,他们和媒体结合,使日本向右转。中日两国态度偏右的媒体,像《环球时报》和《产经新闻》,互相鼓吹民族主义,也算是对立统一了。日本注重文明和文化的两全其美,所以你会看到当代有很多新技术诞生在日本,这是文明层次的东西,同时再文化上他们又极其重视传统和内心。日本的文化守成主义在整个东亚地区也是很明显的,不论是精华还是糟粕,他们都守着。中国人常说的“扬弃”,是要去其糟粕的,而对日本人来说,文化没有合理不合理,只需守住。(我:印度人亦如此)p.486在保育员入园费用方面,日本和国内有较大的不同,即使同一园的孩子,每个人的额度也不相同。需要缴纳的费用不是保育园制定,而是政府统一根据父母的收入及纳税情况而定。每年缴纳的税金在区役所里都有详细记录,区里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状况、孩子的多少算出需要缴纳的保育园费用。收入越高,保育费越高;孩子越多,费用越低。这是颇具社会主义风范的一种制度,保障了低收入多孩子的家庭能享用同样的政府福利。父母每个月缴纳的保育园费用,直接缴到区役所,与保育园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保育园不知道这个孩子交了多少费用,园里的所有设施及服务对孩子一视同仁,保育园也不收取任何与入园有关的费用。可越:日本流浪汉是一种不想活了...
——引自章节:下卷
它不同于中国的君主。虽然同样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单中国的君主并不享有永久的合法性。如果是暴君,民众是可以将皇帝赶下台的。而日本是报恩式的,臣民相信“天无二日,地无二皇”,主张“万世一系”,天皇由一个权利集团辅助,天皇制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国家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日本昭和天皇逃避了二战中的战争责任。日本民众所谓的“无限责任”是针对天皇而言的,因为具体到战争责任,他们同样有理由将之推得一干二净。有些人会说,我们既不是天皇的女儿,也不是首相的儿子,在军部也没有位高权重的亲戚,战争更不是我发动的,那么它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说这话的人,忘了当年有多少日本人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或子女送上战场。天皇不是“替罪狼”,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良心和行为负责。......南原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自己承认并成为国民之前,更应该以一个人的自我的理性与良心进行判断,而自主的、自律的人格和个性才是人的根本。”
——引自第167页
死者之书汇编了法术与圣歌,埃及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使用它,好为那通向永恒的旅途储备知识和力量。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中,这些咒语出现在纸莎草书卷上、木乃伊的裹布上...
徐晓,出版人,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度薇年B型血,白羊座,喜欢的季节是夏天。201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插图设计工作室,2014年硕士毕业,近年陆续在《绘心》《绘意》等杂志中发表插画、短篇绘本作品...
吕西安·马尔松,1926年生于波尔多,文学博士,法国社会学家、电台主持人、爵士评论家和哲学教授。其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为《野孩子们》(Les Enfants sau...
晴川,原名武丽莉。2002年开始网络写作,出版《大漠鹰飞》、《玫瑰的刺》、《兄弟》。2005年开始创作《韦帅望的江湖》系列。长篇小说《宋启珊》获得中国网络文学节...
诺莉亚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4岁赴美留学。在经过圣保罗学校(St. Paul’s School)和皮巴狄(Peabody)预备学校的学习之后,进入新英格兰音乐学...
中医儿科一本通 本书特色 神奇的传统医学是维系健康的宝库。本丛书涵盖中医学基础、各科临床、针灸、推拿、食疗及进补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提供了让普通读者进入...
大圣本名孙继胜,电视媒体记者,公众号“大圣的小宇宙”博主,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写作多年,文章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擅长用现代人的语言和视角解析古代人物,语言风...
艾伦・金斯伯格(曾译作艾伦・金斯堡)(1926―1997),美国“垮掉一代”代表诗人,二十世纪著名诗人之一。五十年代初便以其反主流文化、惊世骇俗的长诗《嚎叫》一...
李歆,十年的文字生涯,从刀光剑影到风花雪月,从烟雨江南到塞北草原,她笔下的江湖深邃奇险,她眼底的江山波澜壮美;乱世盛平,她在历史的画卷中穿针引线,绣出绵长凄美的...
张小娴:香港女作家。19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继亦舒之后,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深受年轻...
刑事司法指南(2014年第1集 总第57集) 内容简介 由彭东编著的《刑事司法指南(总第57集)》为优选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编辑,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刑事司法业务指导性...
★动物界的建筑师/(德)英格.阿恩特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印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国家地理》BBC《野生动物》GEO 资深摄影师、 “年度欧...
装修是沉浸在爱情中的两个人最容易发生争吵的时候。本书是讲两个即将要一起生活的新婚夫妇,如何少花钱、少花时间打造舒适的房间和舒心的日常生活。从2人交流彼此理想中的...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
作品目录第一章 四个大白痴,贼有钱第二章 在地愿为马铃薯第三章 猪,你生日快乐第四章 我是一只待烤的鱼第五章 只比F4多一个P第
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出生于香港,幼时暂居汉口,后经香港赴台。古龙的小说创造性地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
作者简介[美] 马克•斯特兰德(Mark Strand,1934—2014)美国桂冠诗人,普利策奖、华莱士•史蒂文斯奖得主,以诗歌闻名,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影响了一...
何藩的職業生涯豐富多彩:成為國際知名的攝影師後,於1961年加入邵氏,期間參演多部電視劇及電影,後來更成了著名導演。何藩出生於上海,其攝影生涯早於14歲時開始:...
《古诗源》十四卷,是清代格调诗派领袖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诗歌选集,收录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以上探唐诗之所以辉煌的发源。本书收录作品广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