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曾深刻影响了包括《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内的众多美食家,可谓一部吃货的自我修养之书
◎本版《雅舍谈吃》由“雅舍谈吃”“谈吃拾遗”两部分构成,是对梁实秋谈吃散文的完整辑录
◎梁实秋的文字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线装裸脊,进口瑞典轻型纸,雅致细腻的阅读体验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
此次新修订,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雅舍谈吃”和“谈吃拾遗”。“雅舍谈吃”完整收录初版《雅舍谈吃》所有内容;“谈吃拾遗”辑录初版《雅舍谈吃》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极其完备的《雅舍谈吃》。
这些谈吃的文字,前二十一段刊于《联合报》副刊,以后各段刊于《中华日报》副刊。随便谈谈,既无章法,亦无次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不是烹调专家,我只是"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游徙不广,所知有限,所以文字内容自觉十分寒伧。大概天下嘴馋的人不少,文字刊布,随时有人赐教,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说:"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小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
《朱子语录》:"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汤包(节选)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yue)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1930年起,历时38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居北碚雅舍
1949年至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987年病逝于台北
代表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等
汤包(节选)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yue)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1930年起,历时38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居北碚雅舍
1949年至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987年病逝于台北
代表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等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读大学的时候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给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笔下早已超(yue)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代表。后来参加工作,拿着菲薄的工资,我专门去把《雅舍谈吃》里写到现在能找到的美食尝了个遍。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梁实秋(1903.01.06—1987.11.03)
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
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入科罗拉多学院,一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6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27年与胡适、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之后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是年,与鲁迅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1930年起,历时38年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
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居北碚雅舍
1949年至台湾,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1987年病逝于台北
代表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谈吃》
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沉思录》等
冰鲜 本书特色 《冰鲜》作者陈彤,作品:《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一本无耻的书在畅销》、《我动动谁的奶酪》、《风情万路》、《灰姑娘》。冰鲜 内容简介 冰鲜是一...
无纸声远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张冠生阅读中外日记类书籍的札记,与此前出版的《锦书来》(书信类书籍的部分札记)可作姊妹篇。从文化积累看,日记和书信可谓双璧,既记录...
负笈燕园1953-1957(风雨北大)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北大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倾注了作者一生真挚炽烈的“燕园情结”。那是一个名师荟萃、群星灿烂的北大,...
吃透法兰西 本书特色 与刀叉和瓶塞钻共同历险《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进军法国美食天堂的雄心之作吃透法兰西 内容简介 十九岁的彼得·梅尔初次尝到抹着黄油的法国面包,...
巴黎的忧郁 本书特色 《巴黎的忧郁》原名《小散文诗》,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散文诗集,由著名翻译家、法国文学专家胡品清翻译。这本散文诗集,寓意深刻、富有哲思,...
敲门 内容简介 片断导读:假如没有那条蛇就好了。一条蛇竟然将全家人都惹动了。那条蛇是丁小丽**个看见的。她急促地喊了一声:长虫!她的喊声带着怪味,特别尖利,仿佛...
跟着《转山》去旅行 本书特色 从拉萨到丽江怎么走?你可以飞机、自驾、徒步……或者,你可以跟着电影《转山》走!一本翻开任何一页都能开始看的旅行书,让“身心灵”三温...
《门:1995—2007诗选》内容简介:★《使女的故事》作者,风靡全球的女性写作代言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歌代表作 ★著名诗人巫昂以
流浪人的夜歌-戴望舒经典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系“世纪经典文丛”之一,辑录戴望舒的经典作品,包括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望舒诗稿》,四首集...
《适应:企业数字化业务管理行动指南》内容简介:迈入21世纪为何企业的寿命更短了?面对持续浮现的机会,大型企业明显加大了对数字
不曾停歇的旅程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萧乾,是世界著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萧乾先生曾在欧洲待了七年,到达过美法两个占领区的战...
万物柔肠-亲近自然卷 本书特色 一、作者傅菲是活跃在中国散文界*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关注自然,体察人情,构思精巧,语言诗性,充满了爱与慈悲的力量。二、书中每篇散...
《特别的猫·增订本(莱辛作品)》内容简介:•首次完整展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猫世界,不再错过任何一只猫 •苏童、梁文
全注全译古文观止(上下)(插图珍藏本) 目录 上册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
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这是一本深刻解读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书。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
江村故事 本书特色 费孝通先生如今已九十高龄,垂垂老矣,但仍然活跃于学术领域。自他初访江村至今,漫漫近七十年已如流水般逝去,然而这难忘岁月的一切,都“未尝往也”...
龙卷风:小人物沉浮自述 本书特色 本书完整地展示了作者自一九五四年投身《红楼梦》研究起,个人数十年的真实经历,堪为那段特定历史之存照。龙卷风:小人物沉浮自述 内...
严家炎对话集-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分是复杂多元的,其发展过程也是曲折起伏,有时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但毫无疑问,”现代性“不仅构...
燕南园往事 本书特色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是北大未名湖畔的学界双璧,汤一介先生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乐黛云先生则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秋,汤...
父后七日 本书特色 一场笑中带泪、悲极生乐的告别仪式, 勾起马英九丧父之痛的温睛之作,粱文道、马家辉、钱文忠,奔泪,推荐,台湾“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出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