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读史笔记:闭门日札(精装毛边本)
名家读史笔记:风雨微尘(精装毛边本)
名家读史笔记:写在历史的边上(精装毛边本)
精装毛边本《名家读史笔记》3册,杨天石主编,包含了中国杂文大家邵燕祥所著《闭门日札》、著名学者王学泰所著《写在历史的边上》、著名文化学者陈丹晨所著《风雨微尘》。怀故人,忆旧事,读书论史。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厚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力量,是史料的整集,更是岁月的回味。
杨天石,笔名苏人、江东阳、吴之民、梁之彦等,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等。
港口城市与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现代社会早期的非洲东海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斯瓦希里地区。研究涉及一系列的社会...
第二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
《单读19:到未来去》内容简介:看!你可以用鸟的视角来看人类。——尤瓦尔·赫拉利 我对将来的最大善意,是希望在无数误解中,将来
会面之地-中外铁路建筑剪影 本书特色 《会面之地:中外铁路建筑剪影》将铁路发展与建筑文化相结合,分中国百年老站、新中国铁路名站、中国高铁名站、青藏铁路和世界铁路...
高中历史必会必懂-微经典-全一册 内容简介 《微经典:高中历史必会必懂(全1册)》是以“全面透彻,精准创新、解疑答惑”为理念,是专为全国广大师生奉献的教与学用书...
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 成吉思汗与奇颜文化 ; 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的发展 ; 成吉思汗是伟大的思想家共三章。主要内容包括: 奇颜苏力德、成吉思...
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 内容简介 能观全书,《史学遗产六讲》是作者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
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高中历史教材,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古代南海地名汇释 内容简介 全書分為两大部分:**部分為陳佳榮、謝方兩同志所编撰,以收集中國史籍上记載的南海古地名为主,加以考釋;第二部分為陸峻嶺同志編撰,以外...
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 本书特色 一部解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大帝国的史诗之作。 “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rdqu...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地层学与宗教美术、类型学与宗教美术、风格学与宗教美术、图像学与宗教美术、宗教发展与美术考古、宗教美术的审美经验等。美...
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将唐代上述四次通过皇帝诏敕在两京天下诸州统一设立的佛教寺院称为“官寺”,实际上是沿用了日本学者的概念。“...
皇冠优化名题——高中语文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部结构为:知识网络:归纳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揭示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点完全剖析:解读考点,剖析考点,归纳方...
孔飞力中国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环绕孔飞力撰写的学术著作展开研究。基本思路是:从方法论上,遵循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孔飞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
世界简史-(英文版) 本书特色 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书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光一般人...
国史新论-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 本書系以分別、專門、變化三種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當時社會思潮之反省出發,縱論古今,而標識其演變之大勢所在,就新時代之需要...
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
先秦篇-女人的私房历史书-1 本书特色 先秦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发源时期,这个时代的女性都有一种伟大的母性意味,正是由于她们,我们的文明才会变得如此绚烂多...
《华为人才管理之道》内容简介:华为的强大毋庸置疑,而一个企业的强大与否不在于它的收入高低,也不在于它是不是世界500强,而在于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ISBN:9789867862778,作者:李仁淵目录 自序序论第一章1895年之前新式传播工具的引入第二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