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
一部关于机会不平等与孩子未来的生命纪实
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等政府首脑资深顾问、哈佛大学资深教授帕特南*力作
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有识之士必读作品
汪晖 甘阳 毛尖 吴飞 郑戈 阎小骏 联袂推荐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此书,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们对美国社区的理解”而得到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本书在此意义上又是一次学术的跃进,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本书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亲切的笔调,精确的研究,以小见大,从一个个市镇的命运,透视半个世纪来美国梦的危机。这是一个关于不平等和阶级隔离的美国故事,发人深省。
——汪晖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教授
美国梦讲的是只要愿意努力,人人皆有机会成功,但当寒门再也无法出贵子的时候,美国梦的衰落,如同作者在《独自打保龄》中所揭示的,是社区生活原子化的一曲悲歌。所谓“我们的孩子”,重点也在于“我们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群关系。
——甘阳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逸仙讲座教授
这部包含了几十个短故事和几十个数据库的社会政治学著作示范了真正的深入浅出。数据为故事勾勒了骨骼,故事向数据馈赠了肉身,我们不仅藉此看清美国梦的阶级变迁,看清“128号公路”切割出的两个美国,而且感同身受地得以重新审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我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把“我的孩子”送回到黄金时代,让他们重新成为“我们的孩子”。
——毛尖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我们的孩子》触及的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会思考的问题:我的孩子在我身处的社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他/她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种思考不会是无凭无据的异想天开,而是处在一个社会建构的参照系中。不论出身、有一技之长便能出人头地的“美国梦”便是这样一种参照系,一种被美国家庭分享的社会想象。帕特南选取了包括自己故乡俄亥俄州克林顿港在内的几个寻常地点,收集了若干家庭的生活史素材,并将这些素材放置在全美国社会统计数据的背景中,展现了社区隔离和教育隔离如何固化着阶级差异、阻断着社会流动性的美国现实,这种现实与“美国梦”相去甚远。对于正在面对类似社会现象的中国读者来说,此书定能引起共鸣,激发思考。
——郑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帕特南一向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闻名。《我们的孩子》是帕特南*出版的又一部力作。在这本新作里,帕特南将视角从社会资本转向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两代普通美国人的人生故事,力图展示阶级和阶层不平等问题已在21世纪的美国社会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理应获得任何对社会抱有理想与关怀的读者的高度关注。
——阎小骏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
罗伯特·帕特南1941年生,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学家,曾担任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哈佛大学马尔金公共政策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荣获政治学界最高奖约翰·斯凯特奖,且为2013年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得主。曾出任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目前著书14部,被译为20多种语言,在比较政治、美国政治、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领域均做出过卓越的原创贡献。代表作《让民主运转起来》和《独自打保龄》是过去半个世纪引证最多的社会科学著作,在国内学界和思想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多年来,他担任过多届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法国总统以及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资深顾问,其学术思想也激发了全球范围内草根社会运动的勃兴。
革命与反革命 本书特色 该丛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和全球*大的教育图书出版巨头麦克劳希尔公司共同推出,旨在以社会科学的基本要领为立足点,使社会公众以*简单便捷的途径...
财富们怎么想:中国富二代调查报告 本书特色 这真是个拼爹的时代吗?含金钥匙出生到底有错没错他们可能会决定中国未来三十年民间经济走向他们可能是未来福布斯排行榜上的...
莫·卡·甘地(1869—1948),出生于印度西部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他一生致力于印度民族解放,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被尊称为“圣雄”。他带领印度人民...
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 本书特色 林毅夫说:邹恒甫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但是,你可能熟悉郎咸平和林毅夫,却...
《大家的民俗学》内容简介:为什么说人人都可以是民俗学家? 为什么说民俗学是一门很酷的学问? 日本民俗学领军人物岛村恭则力作,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主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让国内知名的哲学家、评论家、文学家、翻译家等畅谈生活感悟,品评社会变迁,其内容既有对往昔纯真年代...
《知识英雄》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全景式地记录中国IT行业兴衰成败的书,为中国最有朝气的信息产业发展指明道路,具有极强的可读
中译者导言斐洛是希腊化时期犹太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从生活在散居地的犹太人的角度思考如何诠释希伯来经典才能够得到当时地中海世界其他民族(希腊、罗马、埃及、波斯)的...
乌鸦印第安人 本书特色 路威对于乌鸦印第安人生活的描述所引发的兴趣经久不衰,并且已经超出了人类学领域而引起了其他社会学科的关注,如社会学、历史学、美国历史、美国...
当代中国传媒史:1978:2010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中国传媒业的深刻变革,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新媒体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探究1978年以后中国传媒变...
纸润墨香话古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问答之间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有关于古籍的专门性知识。内容上,《纸润墨香话古籍》为读者详细讲解了古籍、古籍善本...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张琢先生在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方面的13篇论文。这些论文从经济、政治、社
李华伟河南汝州人,2011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宗教学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社会学。
“调查”十年: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 内容简介 从1996到2006的十年间,先后有两百多人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这个团队,或长或短的经历使得这些原本不同的...
社会公正论 本书特色 我深深地期望着:在同一蓝天之下的同胞和公民,能够有着同样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能够有着同样的发展机会;对社会做出了不同贡献的社会成员也都能够得...
从创意到畅销书-修改与自我编辑-(第二版) 本书特色 《从创意到畅销书——修改与自我编辑》为你提供了将草稿打磨成完善作品的工具和建议,以使你的作品为代理商和出版...
《印度青年狂想曲》内容简介:印度目前约有6亿25岁以下的年轻人,约为印度人口比例的一半,然而并不是每个印度青年都能成为软件工程
孙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提倡“全球本土化”(glocal...
201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邀请谢伏瞻、李培林、蔡昉、李扬、林毅夫、樊纲、余永定、李友梅、...
大数据发展丛书迈向万物智联新世界: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 本书特色 当今世界,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原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