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堂”为孙犁使用过的著名堂号之一。《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曾结集出版,《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以之为基础重新编选校订,集中了作者*精粹的散文作品,并与《芸斋小说》相呼应,构成一个完善、纯粹的选本系统。
孙犁给人的印象,似乎与幽默无缘。把孙犁与幽默相联系,有点像把寒梅与荷花放在一起。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孙犁作品,从早期的小说到晚年的散文,都具有一种幽默的质素。至于坦诚,则可谓是孙犁晚年散文的一大特色。幽默与坦诚,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把二者扯到一起,有点不伦不类。但也未必总是如此。读孙犁,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正是坦诚产生了幽默。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一种人之常情。但晚年孙犁却总是剥下自己脸上的金纸、揩去自己脸上的金粉。许许多多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都写过回忆性的文章,但像这样的“写法”,我没有见过第二人。 ——王彬彬
《耕堂散文(套装共2册)》:父亲十六岁到安国县(原先叫祁州)学徒,是招赘在本村的一位姓吴的山西人介绍去的。这家店铺的字号叫永吉昌,东家是安国县北段村张姓。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我从十二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二十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父亲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四十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合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卖去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父亲是一九四七年五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旁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父亲对给他介绍工作的姓吴的老头,一直很尊敬。那老头后来过得很不如人,每逢我们家做些像样的饭食,父亲总是把他请来,让在正座。老头总是一边吃,一边用山西口音说:“我吃太多呀,我吃太多呀!”……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本书特色 《暴风雨冬天的故事》收录威廉·莎士比亚两部戏剧作品。《暴风雨》是一部传奇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剧中既有...
我是猫 本书特色 “我”是一只猫,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猫。“我”的主人看似勤奋努力,骨子里却是一个顽固任性、迂腐...
一一风荷举 本书特色 作者亲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所出版的十四本散文集中,精选八十余篇集结而成。共计十八万余字,具有很高的阅读欣赏和收藏价值,既是张...
风雨阴晴:王鼎钧散文精品选 本书特色 这本《风雨阴晴》,所收王鼎钧散文,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界,有的作品还系**次收入文集,阅读于其中,会深深感到灵动和温厚、古雅和...
刘克庄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刘克庄诗学”的专著,书中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探索研究:刘克庄关于唐诗风格三种范型的阐述、刘克庄的“唐律”观、刘克庄关于...
重建中文之美:领衔 本书特色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丛书(共7本)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
贾平凹散文选 内容简介 简介贾平凹(1952~),陕西商洛人。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怀念狼》《高兴》等,以及《贾章凹获奖中篇...
在他乡 本书特色 《在他乡》是台湾摄影家阮义忠欧洲摄影随笔集 。一卷卷二十多年前拍完之后便束之高阁的底片,为 一段他乡之旅,揭开序幕。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捷...
坚锐的往事 目录 自序**辑风云从身边掠过*后的乡绅特级教师南岩之死一个农民和他的八卦术在乡下坐公共汽车在乡下再坐公共汽车走出乡村第二辑有所思,却顾所来径遥远的...
民国风流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民国著名教授二十余人,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堪称民国教授的一个缩影。作者试图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具鲜明的个性...
美是一生的修行-朱光潜散文 本书特色 1. 本书选入了朱光潜先生的多篇著名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朱光潜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2. 朱光潜先生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朱自清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巨匠,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如杨振声所说:“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
这是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永毅教授继2008年《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之后推出的又一本古罗马诗集。全书700余页,定价78元,
唯有相爱可抵岁月漫长 本书特色 ★华语散文大家简媜,以至情之笔,写尽世间爱与温柔 对生命怀抱热情与真心的简媜,用温润清雅的文字书写亲情、友情、爱情,引读者走入各...
这是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作者托马斯·亚瑟·...
长征 本书特色 《长征》是四川诗人龚学敏创作的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首版于2005年,由本社出版,荣获当年的四川文学奖。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此次修订再版正...
自然与人生-心灵甘泉 本书特色 《自然与人生(心灵甘泉)》编著者德富芦花。德富笔下的自然景物,意境悠远如山水画,描写芸芸众生,刻画入微,令人动容。本书收录了他的...
鲁迅经典 本书特色 桑楚主编的《鲁迅经典(彩图经典藏书)》收录了鲁迅*美的散文、*精彩的小说和*好的杂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这些经典之作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书书书-(版本与书籍)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周越然自述藏书经历的和关于版本目录学的相关论述文章,周越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不仅酷爱读书,在图书的版本上也颇有...
2005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及时总结年度散文创作的实绩,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