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义》是闻一多先生数年教学及研究所得,也是他大量开创性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书中横纵勾连,不厌繁复,引经据典,正《传》、《笺》之失,力求达古义,逮经旨。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汉代婚丧礼俗考》是杨树达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汉书》、《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摘引大量汉代婚丧材料,编成此书。可谓集汉代婚丧习俗材料之大成,其资料价值不言而喻。可为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代的婚丧史,书中事例多,史料丰富,论述详尽。《汉代婚丧礼俗考》作为二十世纪学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秦汉史学者和社会史学者视为必读书,其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也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杨树达先生,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生于1885年6月1日,卒于1956年2月14日。1897年,杨树达考入时务学堂。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相继任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教员。1920年起在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农业专门学校任教。192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1926年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教授等职。
《音皇1:黑色禁药》内容简介:青涩孤苦的少年遇上渴望温暖的正太,互相取暖,却惨遭分离……善意的谎言,造成15年的空白。当他们
西门媚,女,小说家,独立作家,现居成都。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实习记者》,随笔集《结庐记》、《说我爱你》,短篇小说集《末世
楼外说梦-论红楼女性 本书特色 《楼外说梦·论红楼女性》:大哉红楼,经天纬地,“其人无外,其小无内”囊括守宙,横绝太虚。体承千载之血脉,文肇百代之源流。畿辅书成...
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 目录 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王 绯两性世界的对立...
劳伦斯论美国名著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本杰明·富兰克林树立了这个标准的美国公民模式?当然就他自己而言,他自以为自己表现十分真诚。他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可是,...
天问研究:《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 本书特色 《天问研究(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收录了屈原对鲧的道德与事功的重新评价、屈原对禹的治水之功和道德问题的针...
聊斋志异资料汇编 (精装) 内容简介 《资料汇编》录的资料,大多为“五四”运动以前的。“五四”以后价值较高的资料酌情收录之。本汇编各编资料,均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列...
文件检验与侦查断案 内容简介 摹仿的签名怎样辨别真伪,伪造的印文如何识别真假,被挫掉的金属号码能否复原再现,尺划的字迹如何确定书写人,书面语言怎样判断书写人的年...
日本影视文学欣赏 内容简介 目前大学日语专业中有很多文学题材的教材,但影视欣赏方面的教材还仅限于视听训练,通过影视欣赏来理解文学作品的教材还为数不多。现在...
"StefanZweigwasadarkandunorthodoxartist;itsgoodtohavehimback."--SalmanRushdieThe...
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与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份大型文学刊物——《现代》月刊。全书分四章:...
千家诗全解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作品,都是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且绝大多数是唐宋诗人的名篇,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于记诵,在编排上亦很有特点,因崦...
和离国君主若言面对面,对西雷鸣王来说,是能免则免,避之惟恐不及的事!可偏偏凤鸣却得在梦中见代表着若言本人的阳魂!那个可怕
谢嘉豪,风流倜傥的毒舌恶少,被父亲急召回香港接受「继承人培训」,却被宿醉装乌龟的旗下一线男星罗杰延误--哼哼,这笔帐,他谢
日本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竹内好.伊藤虎丸.木山英雄为中心 本书特色 “日本视角”凝聚着长达一个世纪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竹内好、伊藤虎丸和木...
品读苏东坡 本书特色 钱壮为著的《品读苏东坡》通过再现苏东坡坎坷而清旷的一生,围绕苏东坡在治世、文学、书法等多方面的成就,深入剖析他的精神世界,多角度触发了中国...
石遗室诗话_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本书特色 陈衍是清末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代表。作为近代文学史的重要一环,同光诗派无论在创作或理论上都取得了可观的...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方方,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本书精选方方中篇小说数部,以其斑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
《丛林瑰宝》内容简介:作者张一恺是一位自然学家,他有一天发现了一盒曾属于昆虫贩子的甲虫样品。他在里面发现新物种的证据:一只
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历史观的变化与中国通史编纂;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变化;中国通史编纂的多样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