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五章,全面介绍了成中英的整个哲学体系,并将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新常态下的国际关系处理,与中国梦的实现,与道德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构建融会贯通。本书可供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及工作人员,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提供参考。
揭示中华文明的底层密码,用中国传统哲学助力“中国梦”中国管理哲学奠基人、C理论创立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新力作1.成中英是中国管理哲学奠基人、C理论创立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也是2016年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获奖人物,一直以推动中国哲学与西方平等对话推动为己任2.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题字推荐3内容围绕中国传统易学与“中国梦”和国际政治新格局的创建层层展开,见解独到,引人深思为什么日本给人谦和有礼的印象,但日本军国主义者却痴迷扩张,并且竭力否认曾经侵略的事实?
为什么美国习惯于将手伸得很长,执意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企图让所有国家听命于自己的规则?
为什么中国总是搁置争议、求同存议,甚至以德报怨、乐善好施,对于曾经伤害的人也能宽容原谅?
总书记曾经说过:“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底层基因深刻地决定了这个国家及其全体国民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读懂了易学,也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全体中国人。
成中英,世界著名哲学家与易学家、 “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国际中国哲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贡献。
成中英教授在治学过程中一直强调,要使中华文明的精华、智慧以及道德精神,有一个新时代的表达。不但要彰显中华文化自身的美好价值,同时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也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永续。
熊瑜
(纽约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学终身教授)
在两重(甚至三重)意义上,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它是仿效《论语》夫子与学生对答的方式而成。第二,它是要用《易经》的教导来解释政治,提出“知易行易”。第三,学生(黄田园博士)发问引出了老师(成中英教授)的谈话,从《易经》到“新新儒学”,到“c理论”管理学,再到中西哲学与文化之差异等等,道出了他毕生研究中外的心得。
书中的精辟之处,譬如在西方国际政治学仅谈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但从《易经》中可以得出的“自然力”“智慧力”与“道德力”以及“天道”等,都是可以弥补西方观念之不足的。成教授提出他的“和谐化辩证法”以针对西方的“冲突辩证法”。由于中国文化着重“和谐”,所以,他主张若能以“和谐”来改变“美国的霸权逻辑和日本的强盗逻辑”,世界将永享太平。
回到社会治理的问题上,成教授在书中答问时对于中西文化之差异,做了两点非常深入亦极为中肯的分析。**,是有关中西社会的人际关系不同。从《易经》中来看,是先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了夫妇,就会有父子,有君臣,等等。所以,这是五伦道理之基础。由此,在中国社会,就体现了道德伦理的发展。由于人与人横向关系需要“礼”与“义”来维系,所以,中国“礼仪之邦”是靠“内在化”的游戏规则(我的用语)来维持。相反地,成教授认为,西方人因为有“宗教上帝的关系”,所以在西方人与人间缺乏一种横向的感情精神沟通。而宗教法规,“很快就变成了法律”。故没有中国的五伦关系的充分发展。第二,我们都知道西方启蒙运动自John Locke以后,即有政府需要人民(即被统治者)同意的学说,故有“社会契约”的说法。当学生黄田园问及中西在此点上之异同,老师成教授道出了中西文化*基本之差异。日:“契约”乃外在观点,而中国则强调内在的“德化”。其差别乃在:“契约”是用来强制、约束别人,而德化则在起潜移默化之效果。故孔子曰“居其位。而万物化焉”。
回到以上讲到的“软实力”,我想再加一脚注,即西方对“软实力”的认识是基于attraction(吸引别人的本事)。可是,在中国,“软实力”是要靠“身教”或“宽厚”的道德力量(譬如己欲达而达人)来让人“心悦诚服”。按《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将孟获逮住(擒)了六次。每次都将他释放。到擒他第七次时,他甘愿投降,俯首称臣。试问,像这样地显示与运用“软实力”,在西方哪里去找?
成中英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哲学家、易学家、管理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享誉中外的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 (1974)、国际易经学会 (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 (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60年代在夏威夷大学首创英文《易经》哲学博士班课程,促进西方易学之蓬勃发展,影响深远。著作《易学本体论》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近年出版再版《 C理论:易经管理哲学》《创造和谐》《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新新儒学启思录》《新觉醒时代—论中国文化之再创造》等著作。
黄田园
80后,美国夏威夷大学政治学博士,东西方中心博士学员及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目前主要进行比较哲学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国际政治哲学、比较外交政策、中美战略文化比较、全球领导力、战略管理等。在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论创新研究中率先引入《易经》哲学思想,提出 “《易经》国际政治学” 的概念并致力于用英文创建中国风格的国际关系理论。
《论语》导读 目录 一、孔子简介(一)时代(二)生平(三)影响二、《论语》概说(一)书名(二)作者(三)版本(四)各篇提要三、篇章读讲(一)学而篇(二)为政篇(...
全书有四部分。第一部分--“钥匙的统治”--舍斯托夫把它写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法官传说的续篇。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法官凭借手中的权
大乘起信论新释 本书特色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佛教的一部论书,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所作,由真谛法师译出。内容凡一卷,全文一万一千字左...
从立场到方法: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困境及出路、文艺意识形...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四)-宗教. 政治.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是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宗教与政治,下篇为中国宗教与民族。在上篇中,...
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
无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精装版) 本书特色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
关怀伦理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致力于把关怀伦理从女性主义视域中解脱出来,从伦理思想史中挖掘关怀伦理的丰厚思想资源,将仁慈、仁爱、博爱、人道、奉献等思想纳入关怀伦理...
欧阳渐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欧阳渐大德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
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哲学史家文库) 本书特色 致力于国内书籍的出版,是我社一贯的宗旨。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幸得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出版了许多让世人注目...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 本书特色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著名学者王立新引领你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王立新,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多...
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贺麟选集 内容简介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30年转赴德国...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胡适精品典藏-04 本书特色 用20世纪的新思潮,投射到一群中国古人身上。“六经注我”,“借尸还魂”,是胡适治学的一贯作风。中国中古思想史长...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是韦伯*具影响力的著作,是他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部。韦伯力图使用分析统计数字确立一个事实,即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和成...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本书特色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编辑推荐:展现胡适中古思想史的研究全貌,观点精准,资料翔实,不愧经典之作;文笔通俗,深入浅出,读者群体广泛。...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
灵山不如归 本书特色 《灵山不如归》是一本生活随笔,记录了作者(满观法师)自己的山居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充满意味的点滴小事,同时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
白话佛教十三经(上下) 本书特色 《白话佛教十三经(套装上下册)》:心经 金刚经 无量寿经圆觉经 梵网经 坛经楞严经 解深密经 维摩诘经楞伽经 金光明经 法华经...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就实而论,它确有深奥微妙之处,不然的话,何以称之为“玄学”?然而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宽容 本书特色☆内容简介 《宽容》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