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娱乐游艺、婚丧嫁娶、医药教育、市井人情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风时俗, 进行考据严谨而不失轻松风趣的介绍。一本书带你领略*精彩的魏晋南北朝。此外, 笔者旁征博引, 不局限于本时期的时风时俗。在章节内部和章节后的拓展阅读部分, 尽量注意与其他朝代“对接”, 以求增强历史散文作品的厚度。读者在阅读中, 不仅会获得系统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还能得到较好的审美体验。
本书从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娱乐游艺、婚丧嫁娶、医药教育、市井人情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风时俗,进行考据严谨而不失轻松风趣的介绍。一本书带你领略*精彩的魏晋南北朝。此外,笔者旁征博引,不局限于本时期的时风时俗。在章节内部和章节后的拓展阅读部分,尽量注意与其他朝代“对接”,以求增强历史散文作品的厚度。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会获得系统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得到较好的审美体验
曲水流觞,是文人的娱乐吗?只要提起三月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兰亭集序》里的描述。在东晋的永和九年,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兼文人雅士,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出游,并写下众多歌咏自然、一抒怀抱的诗作。其间,提到了修禊事和曲水流觞这两种活动。“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曾在山阴云门寺,模仿兰亭曲水流觞的格局,主持过一次禊事,还写了一篇《修禊序》,文辞大有可观之处。“他乡易感,增栖怆于兹辰羁客,何情更欢娱于此日,加以今之视昔,已非昔日之欢。后之视今,亦是今时之会?”这样的句子,和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等句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北宋黄庭坚也十分欣慕古人雅聚,曾在万州和戎州(今四川宜宾),模仿《兰亭集序》中所绘的意境,凿石引水为池,皆取名为“流杯池”。有趣的是,两者之间相隔长达三十余年,可见黄庭坚对这种风雅的活动,实在有很深的执念。然而,将目光回溯至魏晋南北朝,我们会发现,那时三月三的面貌与我们的想象颇有不同。应该说,三月三的准确称法,是“上巳节”,意思是说三月中**个上巳的日子。因此,很明显,上巳节的日期肯定不是固定的。翻阅一下《宋书》,大概可以看出,在曹魏之后,人们就已经将此上巳节定为每年的三月三。同时,也有人认为,人们依然把巳日当作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如果按这种说法来看,就是上巳节与三月三这两者已经分家了。如果后一说法更为确凿,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三月三这天,活动的主题是宴饮游玩,而传统的上巳节则不然,它们各有其存在的意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虽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却独独对曾点的志趣表示赞同。春日郊游,没有战乱和饥荒,只有阳光的照拂和春风的滋养,沐浴和歌唱,都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沐浴,并不仅仅只是沐浴而已。根据《周礼·春官·女巫》的记载,由女巫职掌每年的祓除仪式,同时为人们衅浴除灾。祓除,是一种除灾去邪的祭礼;衅浴,是说用香薰草药涂身(或熏身)并沐浴洁身。早在春秋时,便已流传至民间的风俗,到了东汉时仍然保留了下来,《后汉书》中说:“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到了王羲之所在的东晋,三月三日几乎不再进行祭祀活动,想来《兰亭集序》中所说“修禊事”的重点并不在祭祀,而是在洁身沐浴和水边嬉游这上头。节日意义的变化,是移风易俗的必然,实在不必大惊小怪,但值得注意的是,被三月三日“丢”去的东西,不仅是修禊事里的祭祀内涵,还有曲水流觞里的迷信说法。其实,曲水流觞并不是王羲之等人的首创,只是因为《兰亭集序》太有名气,后人的追慕太过痴狂,我们才容易误以为,这活动其实就只是这群文人雅士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的事儿。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曾写到晋武帝对三月三日来历的困惑。他的询问对象是挚虞。挚虞这人挺实诚,也没多想,就照着他听来的掌故,缓缓道来。晋武帝听了以后,有些不高兴。他本以为曲水流觞挺风雅的,不料却是晦气得紧。这是因为,挚虞说,在东汉章帝时,有个叫徐肇的人,在三月初生了仨女儿,结果很悲剧地只活了三天就夭折了。村民们觉得这事儿实在太邪门了,便赶紧去河边盥洗除灾,还把酒杯漂在水上,大概也是为了送走晦气。大臣束皙见挚虞捅出了篓子,赶紧上来讲了个好听的故事。故事挺久远的,还得套到周公的头上。据他所说,周公当年营建洛邑,便借流水来泛酒,故此逸诗(先秦古籍中引用的“诗”,但又不在今本《诗经》中)中有“羽觞随波”的句子。在此,我不得不插入一句,羽觞那个“羽”字,和羽毛没有关系。之所以有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形状如爵,两侧的抓耳又类似于鸟的双翼,才得了这么个名字。当然,您要说这形状也挺像小耳朵的,也无不可,因为它还有个别名,叫“耳杯”。束皙接着说,后来秦昭王曾在三月三当天,效仿周公在河边泛舟酒。这仿佛是个吉兆,因为有个金人“嗖”的一声从水里冒出来,呈给他一柄水心剑,并且告诉他,如果持有此剑,可据有西夏之地。后来,秦昭王为了感谢这个金人,便在那里建了一座曲水祠,泛酒也就是流觞的习俗,便被当作吉俗一并传承了下来。因为束皙的故事讲得太好了,当即得到了奖赏,而挚虞那个倒霉蛋,则因为讲了个晦气的传说而被贬为阳城县令,真是祸从天降。相比而言,如将上巳日祓除衅浴的意义再琢磨一下,很有可能挚虞那个“除灾化厄”的传说更为贴近历史,何况,“羽觞”“耳杯”的称法,是在汉朝才定下来的,这可不是逸诗所能载录的了。但这没关系,只要晋武帝爱听就行,传说的特异之处便在于越古老越美好。当然啦,在草长莺飞的时候,呼朋引伴地去宴饮游玩,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古人们自己都愿意丢弃那些迷信色彩,我们也不必给它再涂抹上去了。想想看,到了三月三那天,艳服靓妆出门,听由酒杯随波而下,将春意与情意送至杯歇处,该是多有情趣的一件事。“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如是。看到了吧?虽说,一般百姓在这天未必都会吟诗拽文,但还是会一起曲水流觞,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说,此种娱乐活动还真不是只属于文人雅士们的。对于文人来说,出口成章不是难事,但您听说过有饱学之士吟不出诗的事吗?那位晒肚皮炫学问的郝隆便是一例。当时,东晋权臣桓温曾担任过南蛮校尉,驻守于南方民族地区,郝隆在他府中任参军。到了三月三这天,桓温要求属下们都来作诗,不能为者便要罚喝三升酒。郝隆受罚喝酒后,总算写了一句:“娵隅跃清池。”娵隅,就是鱼的意思,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桓温纳闷了,问:“作诗还用蛮语?”郝隆便说,他自己从千里之外赶来投奔对方,有幸得到了南蛮校尉府的参军一职,不说蛮语怎么成呢?郝隆无非是在埋怨对方对他不予重用,措辞却极幽默,这话里的话,桓温岂会听不出来,不过他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也就一笑置之。刚刚说的是南方这头,那么到了这天,北方那边又如何呢?答案是,他们同样也热衷于过三月三这个节日。在《邺中记》中便有一段记载,说后赵武帝石虎,曾在这天亲临水会,而公主和后宫佳丽以及命妇都争先而出,一伙子贵人们“临水施帐幔,车服灿烂,走马步射,饮宴终日”,这回头率别提有多高了,只怕跟杜甫所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场景比起来,只会更为醒目耀眼。显而易见,对于三月三,北方人的重点是在“走马步射”上头,这活动与清明节射柳倒有一些相近之处。中原古来便有射礼,古时匈奴和鲜卑都有秋祭时绕林木(或柳枝)的习俗,这习俗慢慢发展成“以柳为的,驰马射之”的仪式。风俗几经融合,时间移到了春日,祭祀的意思也随之慢慢淡去了。除了曲水流觞以外,在三月三日,人们还有别的娱乐活动。“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波归”,从西晋潘尼(美男潘安的族侄)所写的诗不难看懂——除了觞可以用来漂流,鸡蛋也是可以的。只是呢,那时的酒精度数毕竟不高,多喝点儿酒是没关系,不知多吃鸡蛋会不会不太好。南朝梁庾肩吾曾作过《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其中除了提到人们也在水上漂流枣子(参差绛枣浮)以外,还不无激情地吟咏道:“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您瞅见了吗?君臣们玩得何其尽兴,连综艺节目都搬出来了。他们都巴不得,在这天“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将快乐盛放到极致。小贴士【羽觞】“觞”是酒杯的通称,因此行酒便是“行觞”,酒政便是“觞政”。另外,“觞”也是“羽觞”的省称。因为唐朝时人们仍在使用羽觞,所以李白“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里的“羽觞”应为实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羽觞的消失,宋词中所提的这个物件,只是代指而已。而明清时再次出现的羽觞,已非古制,且只做礼器、摆件。【寒食节和清明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前者又称“禁烟节”“冷节”。据《辞源》《辞海》的释义,此节是晋文公重耳为悼念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的,因此要求民间禁绝烟火,只吃冷食。魏晋南北朝时,改汉朝的一月时限为三日,这与曹操、石勒等人的禁令有一定关系。不过,寒食节在2000多年历史里,一直被作为祭扫的重要节日看待,直到唐朝,寒食节为清明节所替代。今天人们喜欢食用的馓子,即来自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名字叫“寒具”。……
灵犀,80后,南充市作协会员。曾用笔名灵犀无翼、苏睦云。喜谈历史文化,因有金戈铁马、峥嵘岁月;喜读古典文学,因有红妆翠眉、锦瑟华年。作品《崇质宫词》曾获2014年“中国好故事每日优秀故事奖”,《长安未歇》入选中国作协“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唯有相思不曾闲》、古言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历史随笔集《君生我未生》《王权背后的女人—帝女花》
《亚洲与一战》内容简介: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博弈,其结果为日后历史走向埋下伏笔;印度和越南通过一战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命运,战后
明代山东海防研究 本书特色 海防史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配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研究领域。 以往的明代海防研究存在“重南轻北”、“重后轻前”现象。...
(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 内容简介 张家口是京张铁路的终点。清政府之所以把从北京向西修筑的铁路终点选择在张家口,是由于张家口在当时中国国内经济、对外贸易以...
《罗马人的故事13:最后一搏》内容简介:介绍了三世纪的罗马皇帝,嗅不出雍容大度,也没有器宇轩昂的风采。出身良好的的皇帝看来高
作者用浅显的语言,生动叙述了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科学史上所有重要的主题和事件,涉及数学、天文学、力学、光学、自然史、医学等众
三百万日俘日侨遣返实录 本书特色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政策,不仅使中国人深受其害,普通的日本人也受害甚深。你们想一想中国人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再想想你们是怎样对待...
《文学或者音乐》内容简介: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
穿越古文明-(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获得KS2英语协会4-11岁非小说类图书大奖,入围英语协会*佳儿童绘本奖★ 铜版纸全彩,手...
《Python实战指南:手把手教你掌握300个精彩案例》内容简介:本书以300个不同类型的案例引导初学者快速入门,全面掌握Python语言编
本书视角独特,在近几年中国大陆出版的民国/辛亥题材书中,这恐怕是唯一的一部从辛亥“失败者”的角度、深入探讨“清遗民”们的政
明治-含苞待放的新时代 新女性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作家茂吕美耶以明治时代为背景,介绍当时传奇女性及其生活方式的文化随笔。明治时代是1868年至1912年,是日...
逝者如斯集 本书特色《逝者如斯集》作者罗家伦先生是民国跨政学两界的重要人物,一生亲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民国政学两界多有往来。这本《逝者如斯集》半个世纪前由台...
《我与中信:1979—2019》内容简介:“看”“见”中信。本书由中信事业的众多亲历者来书写中信历史,展现中信事业一个个不凡的发展
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ISBN:9787508028743,作者:(美)阿兰·布鲁姆(AllenBloom)著;张辉选编;秦露等译作者简介 艾伦·
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 本书特色 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是我国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的一组较完整而有代表性的石刻画像建筑群体,属于国务院1961年3...
先秦人學研究[繁体字版] 本书特色 刘黎明编写的《先秦人学研究》共分七章,系统全面地对先秦哲学的代表作《周易》,《诗经》等的哲学思想,哲学理论,哲学体系等作了深...
甲骨文血夏: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 本书特色 ★ 1381年叛乱标志着英格兰下层阶级反叛传统的开端。 ★ 即便具有正当性的叛乱者,其*后的结局往往也是被枭首示...
危巢卵梦-晚清民初六十年 本书特色 晚清时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十字路口的古老帝国何去何从,又如何走出破茧的新生?上至...
当代北京道路史话 本书特色 北京*早的路始自“北京人”〈br〉 从民国北京城到现代北京城,道路经历了什么?〈br〉 修路疏堵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后面当代北京道路史话...
中国政治精英利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系列战败编织了一整套饱受外族剥削、欺侮为内容的“民族叙事”和“历史建构”。但在中国经济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