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娱乐游艺、婚丧嫁娶、医药教育、市井人情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风时俗, 进行考据严谨而不失轻松风趣的介绍。一本书带你领略*精彩的魏晋南北朝。此外, 笔者旁征博引, 不局限于本时期的时风时俗。在章节内部和章节后的拓展阅读部分, 尽量注意与其他朝代“对接”, 以求增强历史散文作品的厚度。读者在阅读中, 不仅会获得系统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还能得到较好的审美体验。
本书从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娱乐游艺、婚丧嫁娶、医药教育、市井人情等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风时俗,进行考据严谨而不失轻松风趣的介绍。一本书带你领略*精彩的魏晋南北朝。此外,笔者旁征博引,不局限于本时期的时风时俗。在章节内部和章节后的拓展阅读部分,尽量注意与其他朝代“对接”,以求增强历史散文作品的厚度。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会获得系统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得到较好的审美体验
曲水流觞,是文人的娱乐吗?只要提起三月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兰亭集序》里的描述。在东晋的永和九年,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兼文人雅士,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出游,并写下众多歌咏自然、一抒怀抱的诗作。其间,提到了修禊事和曲水流觞这两种活动。“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曾在山阴云门寺,模仿兰亭曲水流觞的格局,主持过一次禊事,还写了一篇《修禊序》,文辞大有可观之处。“他乡易感,增栖怆于兹辰羁客,何情更欢娱于此日,加以今之视昔,已非昔日之欢。后之视今,亦是今时之会?”这样的句子,和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等句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北宋黄庭坚也十分欣慕古人雅聚,曾在万州和戎州(今四川宜宾),模仿《兰亭集序》中所绘的意境,凿石引水为池,皆取名为“流杯池”。有趣的是,两者之间相隔长达三十余年,可见黄庭坚对这种风雅的活动,实在有很深的执念。然而,将目光回溯至魏晋南北朝,我们会发现,那时三月三的面貌与我们的想象颇有不同。应该说,三月三的准确称法,是“上巳节”,意思是说三月中**个上巳的日子。因此,很明显,上巳节的日期肯定不是固定的。翻阅一下《宋书》,大概可以看出,在曹魏之后,人们就已经将此上巳节定为每年的三月三。同时,也有人认为,人们依然把巳日当作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如果按这种说法来看,就是上巳节与三月三这两者已经分家了。如果后一说法更为确凿,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三月三这天,活动的主题是宴饮游玩,而传统的上巳节则不然,它们各有其存在的意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虽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却独独对曾点的志趣表示赞同。春日郊游,没有战乱和饥荒,只有阳光的照拂和春风的滋养,沐浴和歌唱,都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沐浴,并不仅仅只是沐浴而已。根据《周礼·春官·女巫》的记载,由女巫职掌每年的祓除仪式,同时为人们衅浴除灾。祓除,是一种除灾去邪的祭礼;衅浴,是说用香薰草药涂身(或熏身)并沐浴洁身。早在春秋时,便已流传至民间的风俗,到了东汉时仍然保留了下来,《后汉书》中说:“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到了王羲之所在的东晋,三月三日几乎不再进行祭祀活动,想来《兰亭集序》中所说“修禊事”的重点并不在祭祀,而是在洁身沐浴和水边嬉游这上头。节日意义的变化,是移风易俗的必然,实在不必大惊小怪,但值得注意的是,被三月三日“丢”去的东西,不仅是修禊事里的祭祀内涵,还有曲水流觞里的迷信说法。其实,曲水流觞并不是王羲之等人的首创,只是因为《兰亭集序》太有名气,后人的追慕太过痴狂,我们才容易误以为,这活动其实就只是这群文人雅士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的事儿。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曾写到晋武帝对三月三日来历的困惑。他的询问对象是挚虞。挚虞这人挺实诚,也没多想,就照着他听来的掌故,缓缓道来。晋武帝听了以后,有些不高兴。他本以为曲水流觞挺风雅的,不料却是晦气得紧。这是因为,挚虞说,在东汉章帝时,有个叫徐肇的人,在三月初生了仨女儿,结果很悲剧地只活了三天就夭折了。村民们觉得这事儿实在太邪门了,便赶紧去河边盥洗除灾,还把酒杯漂在水上,大概也是为了送走晦气。大臣束皙见挚虞捅出了篓子,赶紧上来讲了个好听的故事。故事挺久远的,还得套到周公的头上。据他所说,周公当年营建洛邑,便借流水来泛酒,故此逸诗(先秦古籍中引用的“诗”,但又不在今本《诗经》中)中有“羽觞随波”的句子。在此,我不得不插入一句,羽觞那个“羽”字,和羽毛没有关系。之所以有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形状如爵,两侧的抓耳又类似于鸟的双翼,才得了这么个名字。当然,您要说这形状也挺像小耳朵的,也无不可,因为它还有个别名,叫“耳杯”。束皙接着说,后来秦昭王曾在三月三当天,效仿周公在河边泛舟酒。这仿佛是个吉兆,因为有个金人“嗖”的一声从水里冒出来,呈给他一柄水心剑,并且告诉他,如果持有此剑,可据有西夏之地。后来,秦昭王为了感谢这个金人,便在那里建了一座曲水祠,泛酒也就是流觞的习俗,便被当作吉俗一并传承了下来。因为束皙的故事讲得太好了,当即得到了奖赏,而挚虞那个倒霉蛋,则因为讲了个晦气的传说而被贬为阳城县令,真是祸从天降。相比而言,如将上巳日祓除衅浴的意义再琢磨一下,很有可能挚虞那个“除灾化厄”的传说更为贴近历史,何况,“羽觞”“耳杯”的称法,是在汉朝才定下来的,这可不是逸诗所能载录的了。但这没关系,只要晋武帝爱听就行,传说的特异之处便在于越古老越美好。当然啦,在草长莺飞的时候,呼朋引伴地去宴饮游玩,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古人们自己都愿意丢弃那些迷信色彩,我们也不必给它再涂抹上去了。想想看,到了三月三那天,艳服靓妆出门,听由酒杯随波而下,将春意与情意送至杯歇处,该是多有情趣的一件事。“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如是。看到了吧?虽说,一般百姓在这天未必都会吟诗拽文,但还是会一起曲水流觞,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说,此种娱乐活动还真不是只属于文人雅士们的。对于文人来说,出口成章不是难事,但您听说过有饱学之士吟不出诗的事吗?那位晒肚皮炫学问的郝隆便是一例。当时,东晋权臣桓温曾担任过南蛮校尉,驻守于南方民族地区,郝隆在他府中任参军。到了三月三这天,桓温要求属下们都来作诗,不能为者便要罚喝三升酒。郝隆受罚喝酒后,总算写了一句:“娵隅跃清池。”娵隅,就是鱼的意思,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桓温纳闷了,问:“作诗还用蛮语?”郝隆便说,他自己从千里之外赶来投奔对方,有幸得到了南蛮校尉府的参军一职,不说蛮语怎么成呢?郝隆无非是在埋怨对方对他不予重用,措辞却极幽默,这话里的话,桓温岂会听不出来,不过他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也就一笑置之。刚刚说的是南方这头,那么到了这天,北方那边又如何呢?答案是,他们同样也热衷于过三月三这个节日。在《邺中记》中便有一段记载,说后赵武帝石虎,曾在这天亲临水会,而公主和后宫佳丽以及命妇都争先而出,一伙子贵人们“临水施帐幔,车服灿烂,走马步射,饮宴终日”,这回头率别提有多高了,只怕跟杜甫所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场景比起来,只会更为醒目耀眼。显而易见,对于三月三,北方人的重点是在“走马步射”上头,这活动与清明节射柳倒有一些相近之处。中原古来便有射礼,古时匈奴和鲜卑都有秋祭时绕林木(或柳枝)的习俗,这习俗慢慢发展成“以柳为的,驰马射之”的仪式。风俗几经融合,时间移到了春日,祭祀的意思也随之慢慢淡去了。除了曲水流觞以外,在三月三日,人们还有别的娱乐活动。“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波归”,从西晋潘尼(美男潘安的族侄)所写的诗不难看懂——除了觞可以用来漂流,鸡蛋也是可以的。只是呢,那时的酒精度数毕竟不高,多喝点儿酒是没关系,不知多吃鸡蛋会不会不太好。南朝梁庾肩吾曾作过《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其中除了提到人们也在水上漂流枣子(参差绛枣浮)以外,还不无激情地吟咏道:“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您瞅见了吗?君臣们玩得何其尽兴,连综艺节目都搬出来了。他们都巴不得,在这天“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将快乐盛放到极致。小贴士【羽觞】“觞”是酒杯的通称,因此行酒便是“行觞”,酒政便是“觞政”。另外,“觞”也是“羽觞”的省称。因为唐朝时人们仍在使用羽觞,所以李白“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里的“羽觞”应为实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羽觞的消失,宋词中所提的这个物件,只是代指而已。而明清时再次出现的羽觞,已非古制,且只做礼器、摆件。【寒食节和清明节】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前者又称“禁烟节”“冷节”。据《辞源》《辞海》的释义,此节是晋文公重耳为悼念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的,因此要求民间禁绝烟火,只吃冷食。魏晋南北朝时,改汉朝的一月时限为三日,这与曹操、石勒等人的禁令有一定关系。不过,寒食节在2000多年历史里,一直被作为祭扫的重要节日看待,直到唐朝,寒食节为清明节所替代。今天人们喜欢食用的馓子,即来自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名字叫“寒具”。……
灵犀,80后,南充市作协会员。曾用笔名灵犀无翼、苏睦云。喜谈历史文化,因有金戈铁马、峥嵘岁月;喜读古典文学,因有红妆翠眉、锦瑟华年。作品《崇质宫词》曾获2014年“中国好故事每日优秀故事奖”,《长安未歇》入选中国作协“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唯有相思不曾闲》、古言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历史随笔集《君生我未生》《王权背后的女人—帝女花》
印度古代社会史 本书特色 《印度古代社会史》考察了古代印度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事件、经济形态及宗教文化,并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突出的社会现象的论述,着重分析、...
《马克昌传》内容简介:马克昌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之一,参与对林彪、江青范凤鸣集团的世纪审判,深受法学界尊崇。他的
植木(川勝) 千可子早稲田大学大学院アジア太平洋研究科教授.マサチューセッツ工科大学安全保障プログラム客員研究員(2012-13年
由盛转衰的东汉-后汉书-经典少年游-005 本书特色 《经典少年游-历史典籍系列》,是引进自台湾的一套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历史故事书,继前期出版的《经典少年游?诗...
这是继《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费舍尔追朔了从中世纪以来德国文化中的反犹现象,及其在基督教、仇外性、
《Spring微服务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一个名为EagleEye的项目为主线,介绍云、微服务等概念以及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等诸多S
三国三人行 本书特色 ●古代战争怎么打:“关公后来不走麦城了吗?走麦城怎么死的?那时候关公都六十二了,赤兔马当初是薷操从吕布手里送给美羽的,马三岁口能上场打仗。...
尚书学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本书考集尚书存佚篇目108个,篇数127个,按照史事编排时代,每篇都著有解题;本书讨论尚书学,以时代为经,以人物为纬;本书还有“本...
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著作中**一部文史普及读物,这本小书完全面向大众读者,每篇文章仅几千字,行文亲切朴实,颇为口语化,却又不失严谨。作者以丰...
隋书求是 内容简介 岑仲勉先生(1886-1961)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学研究,在隋唐史、先秦史、古代文献学、中西交通和民族关系、史地考证等方...
陇上学人文存:张鸿勋卷 本书特色 张鸿勋,敦煌文学研究专家。主要从事敦煌文学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其中的通俗文学作品方面。他认为这部分作品是现存敦煌文学作品中...
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本书或是资料,能比《被遗忘的战斗:1944年马斯河突出部之战》更为详实和丰富地描述出有关当年佩尔沼泽与马斯河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
内容简介毋庸讳言,眼下的中国史学正经历着一场巨变,这一巨变因同时构成为中国社会巨变的一部分而显得异常深刻。事实上,这一巨
灯塔之书:灯塔杂史:a miscellany of lighthouses past 本书特色 1.一部庞大又别致的灯塔“纪录片”,精心筛选了*早的灯塔、*孤独...
《超级大脑在想啥?》内容简介:本书运用了混知团队独特的视觉化、脉络化的漫画科普方式,结合张文宏教授的专业知识,用全新的角度
《摄影,手机就够了!》内容简介:光影流刑地成立时的初衷是:筛选这个世界上每天最值得关注的一些手机照片给大家看。本书共有100
乾隆盛世-漫说中国历史-44-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漫说中国历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历史,用纵横双线的结构铺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
《中国人的气质》内容简介:本书是明恩溥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文章的合集,生动概括、描述了中国
梵音清韵-诗僧画侣面面观 本书特色 这《梵音清韵:诗僧画侣面面观》一书中,作者曹胜高和袁晓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二十位僧人艺术家,来揭示出中国艺术上*为奇特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