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亮和六便士》广为流传的译本译者、著名翻译家傅惟慈的回忆录,品质极好,极具收藏价值。
2.跟随傅惟慈的追忆之路,走进翻译大师的精神世界。
《心中的大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钱币收藏家傅惟慈的随笔集。傅惟慈在书中追忆过往,回顾他年轻时代在抗战时期的求学生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翻译工作和故人;记叙了他在翻译中的体会,和对翻译作品和原作者的理解;并对自己游历世界遇到的景色和各色人等进行了怀念。他用温润精致的笔触回望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可谓是傅惟慈的人生思考录:拿放自如,进退得体,强弱有秩,行止成禅。
傅惟慈, 著名文学翻译家、教育家,钱币收藏家,也是一位旅游和摄影爱好者。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1923年生于哈尔滨,曾求学于辅仁大学、浙江大学等,以国民党青年军身份参加抗日战争。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学院等院校讲授语言、文学课。20世纪80年代赴德国、英国教学。通英、德、俄等多国语言,有近四百万字的译著,较有影响的有:卢森堡《狱中书简》、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亨利希·曼《臣仆》、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及格雷厄姆·格林多部作品。
四世同堂:话剧专辑 本书特色 ★ 大16开软精装,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在剧本、演员、导演三方面都做得特别成功的戏剧作品,自上演以来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世界英雄史诗译丛罗摩衍那/世界英雄史诗译丛/(印度)蚁垤 本书特色 《罗摩衍那》书名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rdq...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湘军志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湘...
就这么漂来漂去 本书特色 作为韩寒只的赛车自传,《就这么漂来漂去》描述了韩寒从一名菜鸟车手到全国双料冠军十余年赛车道路上的甜酸苦辣,赛场上的韩寒没有光环,只是一...
《跨境电商营销推广》内容简介:本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系列教材
《Flask开发Web搜索引擎入门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介绍如何学习和使用流行的Flask框架开发搜索引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面向Web开发
J.M.库切: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
莎拉的礼物-母亲经历过的大屠杀岁月 本书特色 莎拉5年中辗转了7个纳粹集中营,拼死保存下的352封信件。这些信件编织的是一个战争的情感史,一个交杂着恐惧、寂寞和...
琢玉记 本书特色 散文集《琢玉记》是《叶广芩文集》第八卷,主要围绕作者的个人成长经历、亲情友情等主题,无论是在农村的磨砺、对女儿的养育、对亲友的挂念与感念,于作...
春泥里的白色花 目录 总序(陈思和)绿原又一名哥伦布手语诗面壁而立自己救自己好不容易但切不要悲伤往往重读《圣经》谢谢你断念给一个没有舌头的人母亲为儿子请罪信仰陌...
廿四:南北风物里的四时节气 本书特色 《廿四:南北风物里的四时节气》是一本散文、摄影集,是作者背上背包,拿起相机,踏上一次次旅途,记录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二十四节气...
倾诉 本书特色 《倾诉》是伊芙琳?康伦近期新的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从以往作品中精选的10篇和从未发表过的9篇新作。这些短篇小说均以大都市为背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
宋词精选 本书特色 《宋词精选》编辑推荐: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选》供相关人员...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颜氏家训全译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颜氏家训全译(修订版)》是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家历来重视教育。家训,便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
旅途卷-当你途经我的盛放-读者-原创版-五年典藏 本书特色 《读者·原创版》典藏丛书汇集了杂志刊行以来*精华的篇章,并按题材风格分卷出版,堪称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华...
郑振铎日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 《郑振铎日记全编》整理历时二十多年。包括欧行日记、残存的海外日记、求书日录、残存的四天日记、残存的访书日录、一九四三年蛰居日记...
应知天命集 本书特色 《应知天命集》收入的大多是南京大学学术骨干教师的论文集,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大多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过。本书是王彬彬的当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内容...
一人一饭 本书特色 来自19个不同城市的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家乡的美食,家常的美味,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民以食为天,并不仅仅只是果腹,还有更多...
种花记 内容简介 写作·写作(代序)荷塘之歌雪·紫丁香山与水没有荷叶古城的市招海棠花水之湄散步荷塘之歌油灯碗与花湖水·秋灯嗨棠树下小窗前那图书馆,我也去过绿竹庭...
《靠山》内容简介:1949年11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二战”著名的战地记者西蒙诺夫来到中国。他对中共指挥的60万军队战胜了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