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在人类学教授于硕、学者赵式庆带领下2014年、2015年两度深入内蒙古鄂伦春腹地采访当地鄂伦春猎民汇集而成的作品。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第1个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 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2014年、2015年两度深入鄂伦春腹地,倾听兴安岭的“王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 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民族,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
★37段鄂伦春人口述史,将萨满信仰、敖包祭祀、歌舞传说、打猎技艺、工具器物、婚嫁丧葬、民族关系……娓娓道来
★ 500多个鄂伦春常用词汇、鄂伦春文化遗产及迁徙、狩猎、家族图表、鄂伦春民族乡文化重建及生态旅游设计方案
鄂伦春人的处境如同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历史变迁对边缘地区民族命运的冲击,包括边疆移动、人口迁徙、民族识别、“条”“块”管理、改革开放、遗产保护、**代和第二代民族政策”……鄂伦春人的命运和生存博弈也是全球人类处境的一个缩影。
或许我们无法挽回一种语言或者一种文化,但是运用民族志技能去记录底层边疆族群的口述历史,已经迈出了人类知识建构独特的一步。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
这项鄂伦春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学习计划,于2014年和2015年在内蒙古的鄂伦春民族聚居地展开。学生们经过艰苦顽强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口述史访谈、记录的誊写及影像数据的分类,*终成果已经返回给服务社区。
——赵式庆,香港鄂伦春基金会董事长
这部口述史不是后代人的“想象”,而是史诗符号的“真实”传递,是族群生命的主位言说。大学生们不是从“华夏”往外看,而是站在鄂伦春人的中心“此在”(Dasein)往外看。于是,娓娓道来的是某种互为边缘性。
——纳日碧力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这本大学生田野日记节选生动地再现了学生们各自的心路历程。从远距离想象到进入社区的近距离接触,学生们边做边学;与鄂伦春人的每一次交谈都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他们的生存状态、承受苦难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
感人的是:“学生们以拳拳之心搀扶着鄂伦春老猎民回到历史主人的席位,让他们从主位视野(emicview)叙述自己的过去和今天。”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大学人文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让各专业的大学生都能直接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记录被忽略的历史。学生们的倾听本身就是对濒危民族的精神慰藉和鼓励,他们像消防队员一样,投身抢救濒危的少数族群的文化。
——张小军,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
这部鄂伦春猎民口述史由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记录完成,对于鄂伦春文化和民族的保护,对于人类学的学术研究方法都有全新的意义。
以鄂伦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民族志的记录,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视野。如同英国社会史学家保罗·汤普逊所言:是重新赋予当地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由自己的口讲述自己的过去,以便用自己的手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口述史构成了历史人类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像人类学家那样收集与使用口头证据,同时激发历史学家反思谁是历史权威,历史为谁说话,过去的声音是谁的声音。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说为“山岭上的人们”,另一说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巴黎第十大学博士,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法国布雷斯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任教,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之一及总监,香港理工大学中欧对话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Chine et Occident: une Relation à Réinventer(2000)、《欧罗巴并不遥远》(2004)、《中欧相逢:超文化生成性》(2014)、《游牧笔端——法国画家方索的色境水墨》(2016),主要译著有《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Jacques Gernet, 1989),《伦理》(Edgar Morin, 2016)。
赵式庆,自幼就读英伦,大学主修哲学,2000年获杜伦(Durham)大学学士文凭,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继续研究美学、人类学。现任中华国术总会总裁、鄂伦春基金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脉协会创始人及主席、香港文化节创始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讲师。一直致力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主要著述:《国魂︰中华国术的过去和未来,一九零零年到现在》(2009)、《香港武林》(2014)、《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2016)。
中国通史纲要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纲要》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中国通史纲要》一书,以简明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清...
一本书读懂辽金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辽金》由宋德金所著,辽、金分别是契丹和女真在中国北方建立的王朝,大体与五代、两宋同时。由于其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化程度...
中国粮政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研究农政可以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社会进行侧面的分析。全书有九章,分别论述了战...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内容简介 前述帝制中国的诸项特征皆发端于春秋一战国时期。在该时期之初,中国依然处于上百个名义上归服周王的封建诸侯国的统治之下;到该时期...
中国通史-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上下册)-经典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钱穆*敬重的授业恩师吕思勉撰写的中国历史权威版本,与钱《国史大纲》双峰以峙...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讲演录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讲演录》由陈恒、苏智良主编。该书系历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做学术报告的讲演录遴选集...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本书特色 1. 媲美凯撒《高卢战记》的将军回忆录,小布什等美国总统推崇的传记。2. 美国总统的文学作品,关于美国内战详细真实的记忆。3.美国总...
竹木春秋:甘肃秦汉简牍 内容简介 敦煌和居延木简的发掘,被称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四大发现之一。而今甘肃已出土秦汉木简牍多达六万余枚。对这些距今已二千年左右、由古人...
《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内容简介:古希腊罗马文化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可生活在东方世界的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几千年前西
《民间影像》第七辑 本书特色 民间影像编委会编写的《民间影像(第7辑)》以 **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 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
甲子记忆:图说中国六十年民生史:子年/丑年卷 本书特色 1948年2月11日,作为政工干部,胡长庚还在这天向军长呈上一个计划,申请成立电影教育工作队。尽管积极工...
中国农业博物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011年12月1版1印★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了解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当代中国农业成就的窗口,也是...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加迪斯是近20多年来最重要的美国外交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史家乃至战略思想家。他精微和富有
《民国时期的美术期刊与美术发展》内容简介:在全面搜集整理国内现存的民国时期美术期刊珍稀史料的基础上,该书从美术史与出版史的
作者考索晚清知识精英如何措助各种文本,将“国民常识”播植于女界的实践。因此,除了一般国民均应具备的“现今世界公共之常识”外
中外历史对比年表 本书特色 《中外历史对比年表》内容以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通行历史课本为依据,采用中外历史“对比”的形式,一页之中分栏列出中外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及...
《婚内失恋》内容简介:童话里总是说,王子和公主结了婚,之后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辈催婚时也常说:“结了婚就好了。”可事实
两蒋日记归宿揭秘-中国历史落户美国胡佛档案馆的往事 本书特色 《蒋介石日记》收录了从1915年到1972年,长达50余年记录下的浩瀚千万字,不仅颠覆了过...
南宋文人与党争 内容简介 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围绕党争这个轴心又产生了多层面文化活动的结构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决定了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和政治命运,...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内容简介: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