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十三章, 内容包括: 任务: 日本 ; 交战中的日本人 ; 各得其所, 悉安其业 ; 明治维新 ; 历史与社会的负恩者 ; 报恩于万一 ; 情义是*难承受的 ; 名誉的维护 ; 人情的社会 ; 道德的困境 ; 自律与修炼 ; 儿童教育 ; 投降后的日本人。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按人类学方法,对日本民族进行大量调查分析得出的研究报告,其中对日本民族性的认识客观而深刻,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也是现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必读之作。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曾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并对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著作尤以《菊与刀》影响巨大。《菊与刀》的新译本,对市场上已有版本的长处进行了吸收,对不足则进行了更正,是对《菊与刀》版本的补充和升华。从文化根源上去剖析日本做出种种让世人匪夷所思举动的原因,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温和而理性认识日本的角度,使得读者对日本民族的认识更具包容性。
《菊与刀》:在所有美国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对手中,日本人是*让人感到迷惑与费解的。这之前任何一次所面对的强敌,都没有过像日本这样,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其思维与行为模式,这在别的战争中也从未出现过。跟曾在1905年与之作战过的沙俄一样,美国面对的对手是一个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民族,但却不属于传统的西方文化范畴。所有那些被西方文化认同,并习以为常的战争规则,对日本人显然都不适用。因而,就美日在太平洋上正在进行的战争而言,不仅包括一系列在岛屿、海滩上的登陆行动,也不仅只是后勤供应存在的种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人的特性成了核心任务之一。要与日本作战,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想要做到这点存在着很大困难。75年前,日本打开了紧闭的国门。可当人们提及日本人时,仍然使用一系列的让人难以明确的“但是,又……”的句型,在描述世界其他民族时却不会如此。一个严谨的观察者在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日本以外的民族时,是不会一方面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同时还要加上一句“但,他们又蛮横、傲慢”;不会说某一个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他们也极易适应激烈变革”;不会说一个民族温顺的同时还要加上相反的定义,说他们不会轻易就服从上级的管理;不会说该民族忠诚、宽厚,又声称“他们又背信弃义,充满恶意”;不会既说他们英勇无畏,又不厌其烦描述他们是如何怯弱;不会既说他们的行为过度依赖他人的评价,又说他们具有强烈道德准则;不会既说他们在军队中遵守铁的纪律,又描述他们是如何犯上作乱;也不会既说该民族如何热衷西方的文化,又渲染他们顽固保守。他不会在一本书里大肆描述该民族如何崇尚美好的事物,如何高度重视演员和艺术家,如何沉湎于菊花的栽培,而在另一本书中却补充说明该民族是如何崇尚刀剑和武士的荣誉。然而,正是上述这些论述上的矛盾,往往构成有关日本的论著的主要论述形式。无可否认,这些矛盾的现象确实是真实的,刀与菊正是这一图景的一个主要部分。严格说,在很大程度上,日本人生性好斗又和平礼让;穷兵黩武又崇尚和谐;桀骜不驯又彬彬有礼;固执僵化又审时度势;顺从又憎恨受人摆布;忠心耿耿又善于背信弃义;无所畏惧又胆小怕事;保守又对新事物充满激情。他们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的劣迹不为人知时,他们不会被自己的良心与罪恶感压垮。目前了解日本人已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对上述矛盾现象以及各种看起来乱成一团的问题,我们已经无法视而不见。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一系列问题已经或将会接踵而至,比如,日本下一步将会干什么?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况下,能否迫使日本投降?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的皇宫?对日本战俘我们能够指望什么?对日本军队和日本本土人民采取怎样的宣传策略,才能既减少牺牲更多美国人的生命,同时又能削弱日本人的抵抗意志?这些问题的答案,对那些十分了解日本的日本通来说,也会存在着尖锐分歧。在和平来临后,对日本这个民族需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军管,以便使这个国家能维持正常的秩序?我们还需要跟那些隐藏在深山里的顽固分子们继续作战吗?为了完全实现国际和平,需要在日本发起一场类似法国或俄国的革命吗?如果需要,谁来作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呢?如果没有发生革命,那日本民族是否将会灭亡?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判断和分歧足够巨大。1944年6月,我受命研究日本,被要求用一个文化人类学者所能使用的一切方法,来尽可能说明日本这个民族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同年夏初,美国刚刚开始了对日本的大规模进攻。在国内,很多人跟过去一样,在谈论跟日本的战争会持续三年、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而在日本,那里的很多人则认为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一百年。他们说,美军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有几千英里之遥!日本官方的公报和媒体几乎没有一家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民众仍相信他们将会是*后的胜利者。但到6月战争形势就发生了变化。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中,盟军*高司令部一直将欧洲战场置于优先考虑地位;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必要了,因为对德国的战争已经胜利。而在太平洋,我军也成功登陆塞班岛,这是一场预告日军*终战败的重要的战役。此后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部队日益逼近日军。从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岛、缅甸、阿图、塔拉瓦还有比亚克等地的战斗中,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是在跟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作战。……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887年生于纽约,1948年病逝。曾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朗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二战期间,对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著有《文化模式》《种族:科学与政治》《菊与刀》等,其中尤以《菊与刀》影响巨大。
父亲的骨头-金沙江边纳人的亲属制度 目录 导论**章 概况第二章 历史上的母系与走访时期第三章 现在的性生活模式与婚姻第四章 身体表征系统第五章 现在的乱伦禁忌...
利尔·莱博维茨(Liel Leibovitz),纽约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Tablet杂志编辑。其他作品(包括合著)有:The Chosen Peoples: A...
中国符咒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符咒文化研究》民间俗信是民俗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咒作为民间俗信的事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本世纪初,一批学者就开始对...
中古道书语言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中古道教文献为语料的研究专著。全书共分为六章,其内容包括:绪论;道书与词语研究;道书俗字研究;道书与辞书编纂;道书与古籍...
日本人与日本论 本书特色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本书特色 本书是《百种语文小丛书》之一。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都乐于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却很少有人留心他们的语言。即使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和而不同 内容简介 《和而不同》由张茂泽撰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由孔子明确提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的邮驿与邮政 内容简介 作者仇润喜、阎文启,专攻邮政研究。全书讲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天津邮政的发展。全面系统,文字通俗。天津建卫600周年天津...
艺术语言学 本书特色 本稿是一部从新的角度写的**部研究艺术语言的专著,稿中用文学美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语言,研究语言,以动态的研究代替静态的描写,以多学科的...
港澳台地区最畅销旅游攻略图书排行榜第一名!万众期待,专属新加坡新潮美食私房游乐之旅。政府大厦:逛遍四大著名购物商场 感受刺激F1方程式赛车乌节路:横扫大Mall...
欧洲脸谱 本书特色 欧洲正在走向联合。联合是否意味着同一,联合的代价是否将是欧盟各成员国民族特性的泯灭呢?本书作者长期在欧盟总部教授法语,近距离地观察来自不同成...
《苏联的心灵》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
颜氏家训 本书特色 李振宏主编的《颜氏家训》是对隋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进行注说。书中共分通说和简注两部分。通说部分主要对原著的作者、成书过程、原著的基本内容、...
文明走到十字路口 本书特色 1、《文明走到十字路口》是由张炜领衔“文化关怀小说”举旗者刘继明、“新左派”代表学者祝动力、“第六站杂文家”领军人物刘洪波倾力打造的...
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的其中一册,以元朝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
成都老街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成都许多著名老街的故事,如西御街、君平街、文庙街等。作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对这些街道的历史掌故和现状了如指掌,他把那些...
文化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与具体存在的关系、文化的起源和创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等。...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本书特色 1888年,23岁的W.B.叶芝编写了一部爱尔兰传说故事集《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用诗人的纯真热情,整理归纳出凯尔特传...
趣味歇后语词典 内容简介 歇后语幽默风趣、想象丰富、寓意深刻,是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形式。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是在创作还是...
仙侠五花剑 内容简介 这一首七言绝句诗, 乃海上剑痴慕古来剑侠一流人, 俱秉天地正气, 能为人雪不平之事, 霜锋怒吼, 雨血横飞, *是世间**块人, **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