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似乎总是与技术同步;无论是工业革命、电气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没有金融革命的支撑和铺垫,技术革命也就难以发生。★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特别有信誉的贷款者从英国王室变为了工业企业。★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之前金融业始终将企业股权弃之如履,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与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是又一次暂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超现实的金融革命。
在大国更替的历史长焦镜头中,得创新者得天下,但得金融者方能得创新。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争霸之间的制度性联系。
300年前英国工业革命依靠商业银行聚集资本,100年前美国电气化革命不可抹去投资银行的身影,20年前美国新经济繁荣的背后则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一次次重大的创新改变了世界,一次次金融浪潮又缔造了创新。金融与创新层峦相映,唯有金融浪潮之尖的国家才会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究其根本,弄潮金融必须有新的信息攫取方式改变融资者风险偏好,如此方能接受创新之高风险。
中国之崛起恰逢第四次金融浪潮之际。互联网金融正当其时,碎片化资金风险偏好显凸,可以在*范围动员资金、在*限度上承担风险。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全新经济学逻辑,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国运大光之时,今日之域中,便是中华之天下!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7年4月22日刊载《第四次金融浪潮 与中国机遇》第四次金融浪潮与中国机遇伍聪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大国崛起总是与技术革命同步。实际上,无论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可以说,没有金融革命,就不能发生技术革命。金融的目标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每一次金融革命都是资源配置的逻辑出现根本性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将资金引导向创新行业。有了金融的支撑,才可能发生技术革命,有了技术革命才能造就一代世界强国,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更替之间的制度性联系。在这个交替循环的过程,金融与创新层峦相映。唯此,金融浪潮之尖的国家才会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第*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有信誉的贷款者从英国王室变为了工业企业。世界上*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开启了全球第*代金融革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构建的银行融资体系,为工业革命源源不断输送资本燃料和动力,在资金与技术双重推动下英国才成为19世纪全球头号强国。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之前金融业始终将企业股权弃之如履,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资本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及股权的有效配置,并借此主导五次并购浪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以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电气化革命在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让美国成为20世纪头号强国。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金融业与技术开发者共享其中的收益。风险投资体系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培育其迅速成长为美国新经济的支柱。因此,风险投资体系及其创新对于美国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悟已往之不谏,方知来者之可追。回顾历史发现,一种技术创新从出现到普及必然有对应的金融逻辑,没有资金的支撑和保障,技术无法独自存活。任何重大的创新都是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金融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输送了多少资金,还在于能容忍多少试错、承担多少风险。每一次金融浪潮不仅仅是创造新型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发生了质变。当前,由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便是又一次崭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超现实的金融革命,“风险-收益”逻辑已经与前辈迥然相异。传统金融业追求“风险-收益”配比,认为世界上资金都惧怕风险。但是,在另一个维度,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完全忽略风险,目标是以极小的资金博取极大的收益。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义正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资金的特点是小,进而可以在*大范围动员资金、在*大限度上承担风险。碎片化资金自古有之,但之前无论对所有者还是融资者都不重视,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也不支持碎片化资金的收集。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工具,整合了碎片化资金,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这才是金融业*根本的一次革命。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之尖,某种程度上是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渐进性金融制度变迁。可以预见,中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重构,将融合传统文化中“守正出新”的理念,既包括“互联网金融”,即新兴的诸如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也包含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终,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实现同源共生、相互补充、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体系,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演进。300年前英国的商业银行体系,100年前美国的投资银行体系,20年前的风险投资体系,都是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了国家崛起。我们认为,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中,互联网和金融是中国迈向一个现代国家的两大重要动力,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博大的能量,也将为我们赢得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因此,我们应站在国家复兴、大国崛起的大局看待当前的第四次金融浪潮,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促进新型金融体系的重构,这将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伍聪,经济学博士,青年财经学者,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货币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等。
出版专著《负利率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人民币崛起》《英美金融模式衰落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昂贵的博弈:汇率战争与大国布局》等;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Emerging Markets Review、《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论文及文章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和项目。
《货币权力》内容简介:如何创造货币,对于经济稳定和持续繁荣,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央行“印钞”,却忽视了商业银行在
《我们没有忘记:18个日本人的“二战”口述》内容简介:书中,作者采访了18位与“二战”相关的日本人,他们中有被迫征召入伍参战,
足球经济学-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 本书特色 《足球经济学: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为什么德国、巴西总会赢?为什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
作者运用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学说对美国的法律理论、法律史、宪法、财产权法、契约法、侵权法、刑法、反托拉斯法、劳工
《写意山水云树》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画基础教程”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内容针对零基础的写意画初学者,以细致的讲解由浅入深地帮
《区块链工程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结合我和我所在团队的项目实践经验,通过5个具体的区块链案例说明区块链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和实际业
C-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 内容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文献选编(一九四九-二〇一四年)》主要收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新疆...
本书讲述了全球化、城市化、人口与传染病的关系,以及瘟疫周期是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的,从而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把握瘟疫周期的规律,如何赢得未来。几千年来,城市人口和经...
《企业数据化管理变革》内容简介:很多企业热衷于谈论大数据,却忽视企业内部的基础数据管理以及内部管理团队的数据思维训练。不重
《金融的本质(中英双语版)》内容简介:本·伯南克著的《金融的本质》一书,延续伯南克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汇集了伯南克关于
《经济法(第3版)》内容简介:本教材包括经济法概述、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市场规则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金融法、税法
《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第四版)》内容简介:修订后的第四版,依旧保留第三版的基本框架。围绕着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巴菲特之道》内容简介:向巴菲特致敬的一本书,我要感谢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当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
《货币大师》一书,是第一本探讨大萧条期间,罗斯福如何借鉴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渡过难关,创造持久和平的著作。本书意义在于将两
中国货币沿革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有3编,分别论述了金银币、铜币、纸币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先后经...
《明朝大历史》内容简介:本书是吴晗先生研习明史的精要集成:《明史简述》为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做学术讲演的讲稿记录,详细阐明
制度经济学-财产.竞争.政策-第二版(修订版) 本书特色 经典必读的制度经济学教科书。经典的制度经济学教科书。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密切结合经济现实,引领读者认识...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系列讲座之二,是其近年来所作的无数次讲座的综合。若干年来,在房地
《大唐兴亡三百年》内容简介: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
《直播:平台商业化风口》内容简介:直播可谓是2016年最火爆的词语之一。直播与网红紧密相连。网红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网红1.0的